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1月中,海螺水泥(SH600585)的H股价格超出了A股,成为青岛啤酒(SH 600600)之后的第二家。事实上,无沦是在香港股市,还是后来登陆的上海市场,海螺水泥近年来一直都走势良好,这一切都基于其越来越强的行业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泥生产一直维持供大于求的局面,行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我国水泥生产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偏低。由于水泥属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故而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多家水泥企业的表现已呈明显的分化趋势。而海螺水泥在行业调整之时,依然维持了增长势头,2004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皆已超过2003年全年。
初步扩展坚定主业
海螺水泥的前身是安徽宁国水泥厂,1992年年末,国家建材局领导曾在那儿召开过一次座谈会,会上达成了共识:宁国水泥厂掌握当代最先进的水泥生产技术,今后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企业发展,实现“赶冀东、超一流”的目标。1993年6月,现任萤事长郭文叁被任命为宁同水泥厂厂长,成为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1993年到1996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水泥工业最为兴旺的时期,市场上产品供不应求,价格猛涨。宁国水泥厂和许多同行一样,在这一时期赚得丰厚利润。由于资金充裕,宁国水泥出现过盲目投资的倾向。而郭文叁上任后,即着手清理无效投资,扭转了盲目投资的倾向,把资金的少部分用于改善职工生活,一部分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大部分则积存起来,作为企业自我发展的原始积累。
从1995年丌始,宁国水泥厂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利用收购进行异地扩张。1995年9月,宁国水泥厂以3.16亿元代价取得铜陵水泥厂55.9%股份,1997年又将持股比例提高至68.2%。1996年,宁国水泥厂又以两亿元的价格整体收购了芜湖市白马山水泥厂。此后,宁国水泥厂将总部搬到芜湖市。1996年8月,海螺集团正式组建成立。
新一轮扩张成为老大
1997年,海螺集团以宁国水泥厂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和白马山水泥厂3条湿法窑生产线的资产作为海螺水泥的主体,在香港发行上市,募得资金8亿元。此后,海螺水泥向大股东海螺集团逐步收购了宁国水泥厂日产2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75%股权、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68.2%的股权和宁波海螺水泥有限公司60%的股权,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泥企业。
1998年,海螺水泥又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期,连续收购了上海奉贤水泥厂、江苏省张家港水泥厂、江苏省南通市水泥厂。借此,海螺水泥基本完成了从南、北、西等3个方向对上海市场的合围。至此,海螺水泥在沿江、沿海、沿铁略收购、兼并了14个中小型水泥企业。
对于海螺水泥这种在石灰石资源丰富地区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基地、在市场地区兼并小型水泥企业然后将其改造成粉磨厂的建厂方式,被业内称之为“海螺模式”。这种水泥企业发展模式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推广,成为我国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案。
T型战略和大股东改制
实际上,这便是1994年宁国水泥厂时划便开始实施的T型发展战略。其主要思路是:在长江沿岸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兴建、扩建熟料生产基地;在沿海无资源但水泥市场发达的地区低成本收购小水泥厂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就地生产水泥最终产品。这一模式有效地突破了水泥行业所谓销售半径的限制,扩大了规模,降低了成本。经过多年搭建,海螺水泥的这一框架已经形成。
由于其基础深厚,所以在面对宏观调控时,海螺水泥反将其看作发展良机。郭文叁认为,可利用本次行业调整机会,发挥产能和规模优势,把海螺水泥在“T型区域”的市场份额从目前的10%提高到40%。郭文叁透露,海螺水泥的先期目标是先做到一亿吨,力争在2007年前进入世界前三甲。
与此同时,海螺水泥在激励饥制上也进行了尝试。2004年2月,其大股东海螺集团改制,安徽省投资集团持股51%海螺创业占49%,而海螺创业正是出海螺水泥的高管层和大部分员工为主体组成的企业。这次改制将在股权结构层面保证海螺水泥有充足的发展后劲。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泥生产一直维持供大于求的局面,行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我国水泥生产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偏低。由于水泥属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故而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多家水泥企业的表现已呈明显的分化趋势。而海螺水泥在行业调整之时,依然维持了增长势头,2004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皆已超过2003年全年。
初步扩展坚定主业
海螺水泥的前身是安徽宁国水泥厂,1992年年末,国家建材局领导曾在那儿召开过一次座谈会,会上达成了共识:宁国水泥厂掌握当代最先进的水泥生产技术,今后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企业发展,实现“赶冀东、超一流”的目标。1993年6月,现任萤事长郭文叁被任命为宁同水泥厂厂长,成为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1993年到1996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水泥工业最为兴旺的时期,市场上产品供不应求,价格猛涨。宁国水泥厂和许多同行一样,在这一时期赚得丰厚利润。由于资金充裕,宁国水泥出现过盲目投资的倾向。而郭文叁上任后,即着手清理无效投资,扭转了盲目投资的倾向,把资金的少部分用于改善职工生活,一部分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大部分则积存起来,作为企业自我发展的原始积累。
从1995年丌始,宁国水泥厂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利用收购进行异地扩张。1995年9月,宁国水泥厂以3.16亿元代价取得铜陵水泥厂55.9%股份,1997年又将持股比例提高至68.2%。1996年,宁国水泥厂又以两亿元的价格整体收购了芜湖市白马山水泥厂。此后,宁国水泥厂将总部搬到芜湖市。1996年8月,海螺集团正式组建成立。
新一轮扩张成为老大
1997年,海螺集团以宁国水泥厂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和白马山水泥厂3条湿法窑生产线的资产作为海螺水泥的主体,在香港发行上市,募得资金8亿元。此后,海螺水泥向大股东海螺集团逐步收购了宁国水泥厂日产2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75%股权、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68.2%的股权和宁波海螺水泥有限公司60%的股权,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泥企业。
1998年,海螺水泥又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期,连续收购了上海奉贤水泥厂、江苏省张家港水泥厂、江苏省南通市水泥厂。借此,海螺水泥基本完成了从南、北、西等3个方向对上海市场的合围。至此,海螺水泥在沿江、沿海、沿铁略收购、兼并了14个中小型水泥企业。
对于海螺水泥这种在石灰石资源丰富地区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基地、在市场地区兼并小型水泥企业然后将其改造成粉磨厂的建厂方式,被业内称之为“海螺模式”。这种水泥企业发展模式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推广,成为我国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案。
T型战略和大股东改制
实际上,这便是1994年宁国水泥厂时划便开始实施的T型发展战略。其主要思路是:在长江沿岸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兴建、扩建熟料生产基地;在沿海无资源但水泥市场发达的地区低成本收购小水泥厂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就地生产水泥最终产品。这一模式有效地突破了水泥行业所谓销售半径的限制,扩大了规模,降低了成本。经过多年搭建,海螺水泥的这一框架已经形成。
由于其基础深厚,所以在面对宏观调控时,海螺水泥反将其看作发展良机。郭文叁认为,可利用本次行业调整机会,发挥产能和规模优势,把海螺水泥在“T型区域”的市场份额从目前的10%提高到40%。郭文叁透露,海螺水泥的先期目标是先做到一亿吨,力争在2007年前进入世界前三甲。
与此同时,海螺水泥在激励饥制上也进行了尝试。2004年2月,其大股东海螺集团改制,安徽省投资集团持股51%海螺创业占49%,而海螺创业正是出海螺水泥的高管层和大部分员工为主体组成的企业。这次改制将在股权结构层面保证海螺水泥有充足的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