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作文实践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的写作没有创新意识、内容贫乏、表达方面落入俗套,以及有抄、编、套的现象而伤透脑筋;学生则为无处着手、无材料可写、无从说起感到无助,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学生的观察积累和教师的要求、指导和评价等密切相关。下面就自己几年来的作文研究,谈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各年段的习作要求
第一学段里,(小学一二年级)习作教学主要是说话和写话训练。新课标对说话写话要求:1.把话说完整;2.把话说连贯;3.把话说具体;4.把意思说清楚。
第二学段里,(小学三四年级)习作教学主要训练。1.学会构段(三年级习作训练重点);2.围绕主题;3.连段成篇;4.内容具体;5.语句通顺(四年级写作训练重点)。
第三学段习作要求:1.自己审题 2.自选材料3.自主构思 4.独立成文,通顺具体;5.真情实感。
从课标对各年段的习作要求可以了解到“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是要善于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是小学语文各个学段的基本要求。
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并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很大,没能做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教师需要把握以下两点:
1.明确各学段观察指导的重点
第一学段的观察指导,重点是定点定内容,有意的观察。
第二学段的观察步骤:首先是不定点定内容的观察;其次是定点自选内容进行;三是自主观察。
第三学段的观察训练要点:
(1)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观察人物时从外表揣摩内心、从语言判断思想、从行动揣摩意图、从表现了解品质;观察事情要了解到:从场景推想前因后果、从环境联想有关事件、从事情观察人物态度;观察景物时注意:突出景物有形特点、了解静物功能作用、联想景物与人关系。
(2)重点是自主观察。(强化自主观察意识、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生活素材)
总之,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关注观察方法的指引
(1)观察要有顺序①按方位(上下、左右、远近);②分主次(主要、次要);③看总分(概括—具体;整体—局部;一般—特殊)。
(2)观察要看仔细事物凸显的特点(同一种事物的不同点、事物最突显的部分)。
(3)用心感悟所观察的事物。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写下自己观察事物后获得的启发与感受。只有认真观察,加上用情、用心体验,才能对观察的事物感受深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3.引导学生归类整理生活素材
在集中归类整理中,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素材库,方便在习作时能及时运用。
4.引导学生定期合作交流,相互补充
在平时,学生是根据各人的觀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各自的观察的,所得的素材是粗疏和片面的。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在引导学生独立、广泛收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重视定期组织和开展学生汇报交流素材积累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三、用心上好说话训练课
依据大纲的要求,每一册语文教材中都设计了一定数量的说话训练内容,课文阅读配合写段也设计了一些练习:如二下的单元安排了说话写话训练,“春天里的发现”“夸家乡”“奇妙的动物世界”……又如三年级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设计,我的家乡也很美!我也要写家乡的一处景物;风筝——找描写心情的词语交流;灰雀——抄写描写灰雀的句子……教师应认真利用好这些教材,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这些教材,能很好地训练学生作文中必不可少的说话能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
四、指导学生认真地做好积累
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材料
(1)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加强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在阅读教学中,既注重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写。每学期给每位学生发一本《语言积累本》,学一篇文章后,要求学生摘抄文中一些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并把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还要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受。通过让学生阅读,养成积累材料的学习习惯,并指导学生学会迁移,这样利于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2)加强课外阅读。有的学校开辟了“20分钟快乐课外阅读课”,教室里设有“图书角”,这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电视和电影做好读书笔记。另外,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日记和书信形式随时记下来。这样,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练笔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很有帮助。
2.提供展示积累的平台
对于农村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在教室前面或后面开辟作文“一语惊人栏”有很好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这个展示栏展示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可以展示一句话,或是一段话,还可以是一篇文章。推荐展示的形式可以是自荐,可以是教师推荐,也可以是同学推荐。这样就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一个体验作文成功乐趣的机会。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小作家栏”“班级优秀作文集” “作文点评专栏”等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总之,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积累阅读文字资料,还要积累文章体裁、写作表达方法、积累布局谋篇技巧知识等。
五、强化阅读教学与写作的联系,坚持读写结合
在教学时,我们教师要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文中可供学生进行练习习作的资源极其丰富,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阵地。主要形式有:1.仿写。学习了课文后,师生应总结出课文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从形式或内容上去模仿。如学了《故乡的杨梅》这课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这三方面去写《我喜爱的荔枝》。通过读写结合,加强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2.续写式。如学习了《穷人》一课,引导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结合《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的课文结尾,让学生续写《凡卡梦见了爷爷》。如学习了《坐井观天》后,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就让学生续写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它会怎么做?它跳出井口后,看什么,听到了什么?如教学完《荷花》后,可以安排这样一次小练笔:假如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些什么?3.图文转换式。教材中不少的课文中配有插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进行独立观察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4.迁移式。这种形式主要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有的表象,把思维的角度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引导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了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可以设计这样的说话练习: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浅水洼里的鱼》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样做呢? 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1.搞活班队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班队活动开展得越丰富,学生的习作思路就越广。如班级多举行故事会、编儿歌、自我介绍、记者采访活动、辩论赛、文娱表演活动等,然后教师就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2.重视学生生活实践,开展好作文第二课堂
有经验的教师曾作如下尝试:每天轮流给两位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了训练学生应变的能力,要求学生半个月写一篇专题作文;鼓励学生自办手抄报、黑板报,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的热情。通过这些实践,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教师要多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如《记一次活动》,教师可事先组织学生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开展一场比赛等等,让学生亲身经历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把活动过程写成文章。又如,训练低年级学生练习说话、写话时,针对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的特点,老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做 “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猜谜语”“丢手帕”等有趣的游戏,然后再引导他们说话和写话。有了生活素材,学生们说起话来争先恐后、兴致盎然;写起话来生动具体、真实感人。另外,平时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农村孩子帮助家里干农活、节日里亲手制作礼物送给老师或亲人朋友等,为学生创造和积累多彩的作文素材。
七、重视成功激励,多元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病句多,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这时,我们教师不能抱怨学生作文水平低下,只随心所欲地胡乱批改一下,应发扬“择优表扬”的精神,仔细研究学生作文写得好的地方:你的字写得端正、漂亮;你记叙的事件很真实感人;你的人物外貌描写很逼真;你的文章中有一句两句写得很精彩。还可以鼓励学生说“世上无難事,只怕有心人,现在你的作文字数比以前写得多了,再努力你的作文也会榜上有名的”等等。这些激励评价若运用得当,对学生的写作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在作文批改中,通过高分、提供“发表展示”机会等激励形式也能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
总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但如果始终遵循观察生活——善于积累——读写结合——成功激励的方法,作文教学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责编 张亚莎)
一、明确各年段的习作要求
第一学段里,(小学一二年级)习作教学主要是说话和写话训练。新课标对说话写话要求:1.把话说完整;2.把话说连贯;3.把话说具体;4.把意思说清楚。
第二学段里,(小学三四年级)习作教学主要训练。1.学会构段(三年级习作训练重点);2.围绕主题;3.连段成篇;4.内容具体;5.语句通顺(四年级写作训练重点)。
第三学段习作要求:1.自己审题 2.自选材料3.自主构思 4.独立成文,通顺具体;5.真情实感。
从课标对各年段的习作要求可以了解到“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是要善于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是小学语文各个学段的基本要求。
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并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很大,没能做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教师需要把握以下两点:
1.明确各学段观察指导的重点
第一学段的观察指导,重点是定点定内容,有意的观察。
第二学段的观察步骤:首先是不定点定内容的观察;其次是定点自选内容进行;三是自主观察。
第三学段的观察训练要点:
(1)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观察人物时从外表揣摩内心、从语言判断思想、从行动揣摩意图、从表现了解品质;观察事情要了解到:从场景推想前因后果、从环境联想有关事件、从事情观察人物态度;观察景物时注意:突出景物有形特点、了解静物功能作用、联想景物与人关系。
(2)重点是自主观察。(强化自主观察意识、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生活素材)
总之,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关注观察方法的指引
(1)观察要有顺序①按方位(上下、左右、远近);②分主次(主要、次要);③看总分(概括—具体;整体—局部;一般—特殊)。
(2)观察要看仔细事物凸显的特点(同一种事物的不同点、事物最突显的部分)。
(3)用心感悟所观察的事物。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写下自己观察事物后获得的启发与感受。只有认真观察,加上用情、用心体验,才能对观察的事物感受深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3.引导学生归类整理生活素材
在集中归类整理中,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素材库,方便在习作时能及时运用。
4.引导学生定期合作交流,相互补充
在平时,学生是根据各人的觀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各自的观察的,所得的素材是粗疏和片面的。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在引导学生独立、广泛收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重视定期组织和开展学生汇报交流素材积累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三、用心上好说话训练课
依据大纲的要求,每一册语文教材中都设计了一定数量的说话训练内容,课文阅读配合写段也设计了一些练习:如二下的单元安排了说话写话训练,“春天里的发现”“夸家乡”“奇妙的动物世界”……又如三年级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设计,我的家乡也很美!我也要写家乡的一处景物;风筝——找描写心情的词语交流;灰雀——抄写描写灰雀的句子……教师应认真利用好这些教材,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这些教材,能很好地训练学生作文中必不可少的说话能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
四、指导学生认真地做好积累
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材料
(1)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加强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在阅读教学中,既注重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写。每学期给每位学生发一本《语言积累本》,学一篇文章后,要求学生摘抄文中一些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并把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还要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受。通过让学生阅读,养成积累材料的学习习惯,并指导学生学会迁移,这样利于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2)加强课外阅读。有的学校开辟了“20分钟快乐课外阅读课”,教室里设有“图书角”,这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电视和电影做好读书笔记。另外,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日记和书信形式随时记下来。这样,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练笔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很有帮助。
2.提供展示积累的平台
对于农村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在教室前面或后面开辟作文“一语惊人栏”有很好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这个展示栏展示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可以展示一句话,或是一段话,还可以是一篇文章。推荐展示的形式可以是自荐,可以是教师推荐,也可以是同学推荐。这样就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一个体验作文成功乐趣的机会。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小作家栏”“班级优秀作文集” “作文点评专栏”等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总之,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积累阅读文字资料,还要积累文章体裁、写作表达方法、积累布局谋篇技巧知识等。
五、强化阅读教学与写作的联系,坚持读写结合
在教学时,我们教师要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文中可供学生进行练习习作的资源极其丰富,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阵地。主要形式有:1.仿写。学习了课文后,师生应总结出课文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从形式或内容上去模仿。如学了《故乡的杨梅》这课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这三方面去写《我喜爱的荔枝》。通过读写结合,加强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2.续写式。如学习了《穷人》一课,引导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结合《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的课文结尾,让学生续写《凡卡梦见了爷爷》。如学习了《坐井观天》后,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就让学生续写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它会怎么做?它跳出井口后,看什么,听到了什么?如教学完《荷花》后,可以安排这样一次小练笔:假如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些什么?3.图文转换式。教材中不少的课文中配有插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进行独立观察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4.迁移式。这种形式主要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有的表象,把思维的角度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引导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了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可以设计这样的说话练习: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浅水洼里的鱼》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样做呢? 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1.搞活班队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班队活动开展得越丰富,学生的习作思路就越广。如班级多举行故事会、编儿歌、自我介绍、记者采访活动、辩论赛、文娱表演活动等,然后教师就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2.重视学生生活实践,开展好作文第二课堂
有经验的教师曾作如下尝试:每天轮流给两位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了训练学生应变的能力,要求学生半个月写一篇专题作文;鼓励学生自办手抄报、黑板报,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的热情。通过这些实践,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教师要多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如《记一次活动》,教师可事先组织学生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开展一场比赛等等,让学生亲身经历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把活动过程写成文章。又如,训练低年级学生练习说话、写话时,针对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的特点,老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做 “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猜谜语”“丢手帕”等有趣的游戏,然后再引导他们说话和写话。有了生活素材,学生们说起话来争先恐后、兴致盎然;写起话来生动具体、真实感人。另外,平时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农村孩子帮助家里干农活、节日里亲手制作礼物送给老师或亲人朋友等,为学生创造和积累多彩的作文素材。
七、重视成功激励,多元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病句多,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这时,我们教师不能抱怨学生作文水平低下,只随心所欲地胡乱批改一下,应发扬“择优表扬”的精神,仔细研究学生作文写得好的地方:你的字写得端正、漂亮;你记叙的事件很真实感人;你的人物外貌描写很逼真;你的文章中有一句两句写得很精彩。还可以鼓励学生说“世上无難事,只怕有心人,现在你的作文字数比以前写得多了,再努力你的作文也会榜上有名的”等等。这些激励评价若运用得当,对学生的写作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在作文批改中,通过高分、提供“发表展示”机会等激励形式也能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
总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但如果始终遵循观察生活——善于积累——读写结合——成功激励的方法,作文教学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