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又是考试的重头戏。然而,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却存在许许多多问题。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
一、初步体验快乐
每当上作文课,学生们就是长吁短叹,称作文为“榨”文,对于500~600字的要求,总是叹气,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有写作欲望。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美国教育家唐纳·格雷夫指出,随处乱涂乱画,是儿童符号能力的表现。初中学生更是有很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用适当的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体验成功和展示才能的机会。
1. 开展即兴演讲
利用活动课开展即兴演讲活动,针对家庭、学校、社会中看到的某种现象,发表见解,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比如,击鼓传花或抽签等易于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两分钟即兴演讲,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当然,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创办手抄报
给自己的报纸确立主题,鼓励学生自己撰写文章,教师可以借此分期分批地举办作文知识的讲座。具体要求包括:(1)标题的书写。文章标题应该较醒目;鼓励用多种字体。(2)手抄报的装饰和美化。包括色彩、美术字等。(3)报头是手抄报的标志,由醒目图案或画面和刊名组成。(4)插图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来选,画一些能说明一个情节的画面,这种形式与文章内容要有紧密的联系。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很多学生作文脱离生活,内容生搬硬套,字词不够用废话来凑字数,像挤牙膏一样。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攀”“缩”“微倾”写出了父亲攀爬月台是那样的艰难,但父亲为了我能在火车上有点东西吃,艰难地为我做这一切,我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感受到浓浓的父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泪眼朦胧,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读者。
作者以现实生活为素材,通过细致的观察,才用几个字把人物写活了,把情感写真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器官,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我们色彩斑斓的生活,让这样的生活成为学生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三、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的积累
多记日记,可以写片断。因为学生课外时间不多,硬是要求写长篇文章,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中学生平时可以多记日记、写片断。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如果中学生平时能这样做,让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不但可以得到精神上享受和乐趣,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一篇日记,字数从开始的不少于100字到不少于300字,开始时,日记内容必须是身边事,班上的事,仔细观察从身边开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观察成为习惯,日记中有些内容也可以用到作文里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另外,写作的积累还包括搜集和整理材料并予以运用,所以除写日记外,还要做摘抄,并分门别类地整理,如写景类的、写人物的,或者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为写文章打下基础。
四、情境营造写作氛围
为了给学生营造最佳的写作氛围,我们有时要给学生创设情境,在写以“承受”为话题的文章时,我给他们展示了一首诗: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一个他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配着音乐的动情朗读,让同学们沉浸在其中,进而让同学们去思考承受的含义。在写“亲情”话题时,先让同学们说出生活中温暖人心的小事,然后告诉同学们,一声问候,一件衣服,一个眼神,你觉察到了,你感受到了,这就是亲情;慈母密密缝制的棉衣,严父草草的一份家书,奶奶简短的一个电话,你心里热了吗?你哽咽了吗?你流泪了吗?这就是亲情;襁褓中的我怎样在父母的呵护下渐渐褪去了奶腥味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亲情。接着让同学们按照要求去写,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五、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又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生硬,也需要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形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学完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类似的,表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言语或举动,写一篇作文就有迹可循。
总之,为了使作文教学走上正轨,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方探索,努力探求让学生想写、愿写、乐写,有内容可写,让作文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成为学生的乐趣!
(如皋市丁堰初中)
一、初步体验快乐
每当上作文课,学生们就是长吁短叹,称作文为“榨”文,对于500~600字的要求,总是叹气,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有写作欲望。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美国教育家唐纳·格雷夫指出,随处乱涂乱画,是儿童符号能力的表现。初中学生更是有很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用适当的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体验成功和展示才能的机会。
1. 开展即兴演讲
利用活动课开展即兴演讲活动,针对家庭、学校、社会中看到的某种现象,发表见解,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比如,击鼓传花或抽签等易于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两分钟即兴演讲,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当然,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创办手抄报
给自己的报纸确立主题,鼓励学生自己撰写文章,教师可以借此分期分批地举办作文知识的讲座。具体要求包括:(1)标题的书写。文章标题应该较醒目;鼓励用多种字体。(2)手抄报的装饰和美化。包括色彩、美术字等。(3)报头是手抄报的标志,由醒目图案或画面和刊名组成。(4)插图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来选,画一些能说明一个情节的画面,这种形式与文章内容要有紧密的联系。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很多学生作文脱离生活,内容生搬硬套,字词不够用废话来凑字数,像挤牙膏一样。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攀”“缩”“微倾”写出了父亲攀爬月台是那样的艰难,但父亲为了我能在火车上有点东西吃,艰难地为我做这一切,我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感受到浓浓的父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泪眼朦胧,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读者。
作者以现实生活为素材,通过细致的观察,才用几个字把人物写活了,把情感写真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器官,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我们色彩斑斓的生活,让这样的生活成为学生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三、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的积累
多记日记,可以写片断。因为学生课外时间不多,硬是要求写长篇文章,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中学生平时可以多记日记、写片断。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如果中学生平时能这样做,让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不但可以得到精神上享受和乐趣,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一篇日记,字数从开始的不少于100字到不少于300字,开始时,日记内容必须是身边事,班上的事,仔细观察从身边开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观察成为习惯,日记中有些内容也可以用到作文里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另外,写作的积累还包括搜集和整理材料并予以运用,所以除写日记外,还要做摘抄,并分门别类地整理,如写景类的、写人物的,或者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为写文章打下基础。
四、情境营造写作氛围
为了给学生营造最佳的写作氛围,我们有时要给学生创设情境,在写以“承受”为话题的文章时,我给他们展示了一首诗: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一个他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配着音乐的动情朗读,让同学们沉浸在其中,进而让同学们去思考承受的含义。在写“亲情”话题时,先让同学们说出生活中温暖人心的小事,然后告诉同学们,一声问候,一件衣服,一个眼神,你觉察到了,你感受到了,这就是亲情;慈母密密缝制的棉衣,严父草草的一份家书,奶奶简短的一个电话,你心里热了吗?你哽咽了吗?你流泪了吗?这就是亲情;襁褓中的我怎样在父母的呵护下渐渐褪去了奶腥味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亲情。接着让同学们按照要求去写,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五、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又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生硬,也需要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形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学完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类似的,表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言语或举动,写一篇作文就有迹可循。
总之,为了使作文教学走上正轨,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方探索,努力探求让学生想写、愿写、乐写,有内容可写,让作文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成为学生的乐趣!
(如皋市丁堰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