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加早期康复锻炼在临床中风偏瘫患者治疗中的應用与效果。方法:抽选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AB两组各29例,分别给予单纯康复锻炼与早期针灸加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Barthel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较护理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且B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风偏瘫患者的情况,给予其早期针灸加康复锻炼护理,将能大大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康复锻炼;中风偏瘫
中风,亦被称为脑卒中,表现为骤然性昏仆,并伴有语言障碍、口眼歪斜与半身不遂等症状,如今,虽紧随医疗技术的改进,临床中风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偏瘫却是其最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为此,文章 抽选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具体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锻炼在该类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现作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39例,女19例,患者年龄均在47~75岁间,平均年龄是(62±3)岁。所有患者均满足《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分标准》,并经CT检查确诊。病症类型:46例为脑梗死,12例脑出血;偏瘫位置:20例左侧,38例右侧。随机将患者分成AB两组各29例,且两组在年龄、病症类型等方面无比较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被给予相应治疗,而后A组被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比如偏瘫躯体的按摩、被动功能锻炼、主动功能锻炼等,而B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的针灸治疗,即主要以患者患侧肢体的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穴与申脉、照海、解溪以及承山、太溪穴为主,每日选取4个穴位,在常规消毒后,将毫针深刺到穴位中,并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进行,每次留针约15~20min,每天1次,6次/周,以4周为1疗效,连续治疗3个疗程[1]。
1.3疗效判定
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其中,关于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若患者的运动评分小于50分,则为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若分数在50~84分间,则为明显的运动障碍,若分数在85~95分间,则为中度的运动障碍,若分数在96~100分就按,则为轻度的运动障碍,而关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则用Barthel式ADL指数法进行评分,若分数不超过40分,则为完全或是大部分依赖他人,若分数在41~60分间,则为部分依赖他人,若分数不少于60分,则为生活能够自理[2]。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1.5软件来分析数据,并用t检验其中的计量资料,而两组间的比较则以P<0.05,代表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治疗前相比较,均有着显著的差异,且B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分组 例数 运动障碍严重程度评分(分) Barthel指数评分(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29 8.4±1.2 38.6±4.9 11.6±2.9 61.8±5.9
B组 29 8.7±1.1 64.9±4.1 11.4±3.9 78.3±5.1
T 0.739 8.739 0.628 6.739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临床医学认为,中风偏瘫多是因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而导致运动功能的下降,若不及时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必将会并发严重后遗症,影响到日常生活。为此,给予该类患者早期的针灸治疗,就能充分发挥出调和经络、疏通血气的效应,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液的循环,增强其脑皮质点活动,而且不同穴位不同针灸手法的采用,还能通过减弱或是增强患者肌张力的形式,来激活其患肢感觉与运动能力,进而促进其患肢功能的恢复[3]。
于此同时,若能联合康复锻炼,还能发挥出其协同作用,以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患肢功能位,改善肌力与患肢功能,并激发患者大脑损伤后代偿功能。比如:
①引导患者维持患肢良肢位,在仰卧、健侧卧与患侧卧的时候,都应该轻度屈伸膝关节与下肢髋关节,并每3h变换一次体位;
②在康复锻炼之前采取不同手法给予患者偏瘫躯体的按摩,2次/d,30min/d;给予患者进行被动的功能锻炼,比如对于0~II级肌力瘫痪肢体,可在按摩基础上根据各环节特点,引导患者进行展收、伸屈与旋转等动作,并注意手法需轻柔,确保患者各环节都能得到充分锻炼,并鼓励患者用健侧肢类辅助患者进行一些上肢、肘部与手腕、下肢的辅助活动[4];
③引导患者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比如在按摩与被动锻炼基础上,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各环节,2次/d,30min/d,循序渐进的逐渐开展床上运动、起坐运动与扶持行走等运动,并进行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诸如洗脸、刷牙、穿衣等活动练习,以不断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5]。
在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就被给予了早期针灸与康复锻炼的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仅仅被给予康复护理的A组患者相比较,B组患者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更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更快,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更好,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翟景芬.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14-115.
[2]王红,鲁志凌,李娓等.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3):93-94.
[3]金兰.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379-380.
[4]黄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5):188-189.
[5]黄偓.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6):148-149.
关键词:针灸;康复锻炼;中风偏瘫
中风,亦被称为脑卒中,表现为骤然性昏仆,并伴有语言障碍、口眼歪斜与半身不遂等症状,如今,虽紧随医疗技术的改进,临床中风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偏瘫却是其最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为此,文章 抽选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具体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锻炼在该类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现作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39例,女19例,患者年龄均在47~75岁间,平均年龄是(62±3)岁。所有患者均满足《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分标准》,并经CT检查确诊。病症类型:46例为脑梗死,12例脑出血;偏瘫位置:20例左侧,38例右侧。随机将患者分成AB两组各29例,且两组在年龄、病症类型等方面无比较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被给予相应治疗,而后A组被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比如偏瘫躯体的按摩、被动功能锻炼、主动功能锻炼等,而B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的针灸治疗,即主要以患者患侧肢体的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穴与申脉、照海、解溪以及承山、太溪穴为主,每日选取4个穴位,在常规消毒后,将毫针深刺到穴位中,并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进行,每次留针约15~20min,每天1次,6次/周,以4周为1疗效,连续治疗3个疗程[1]。
1.3疗效判定
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其中,关于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若患者的运动评分小于50分,则为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若分数在50~84分间,则为明显的运动障碍,若分数在85~95分间,则为中度的运动障碍,若分数在96~100分就按,则为轻度的运动障碍,而关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则用Barthel式ADL指数法进行评分,若分数不超过40分,则为完全或是大部分依赖他人,若分数在41~60分间,则为部分依赖他人,若分数不少于60分,则为生活能够自理[2]。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1.5软件来分析数据,并用t检验其中的计量资料,而两组间的比较则以P<0.05,代表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治疗前相比较,均有着显著的差异,且B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分组 例数 运动障碍严重程度评分(分) Barthel指数评分(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29 8.4±1.2 38.6±4.9 11.6±2.9 61.8±5.9
B组 29 8.7±1.1 64.9±4.1 11.4±3.9 78.3±5.1
T 0.739 8.739 0.628 6.739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临床医学认为,中风偏瘫多是因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而导致运动功能的下降,若不及时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必将会并发严重后遗症,影响到日常生活。为此,给予该类患者早期的针灸治疗,就能充分发挥出调和经络、疏通血气的效应,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液的循环,增强其脑皮质点活动,而且不同穴位不同针灸手法的采用,还能通过减弱或是增强患者肌张力的形式,来激活其患肢感觉与运动能力,进而促进其患肢功能的恢复[3]。
于此同时,若能联合康复锻炼,还能发挥出其协同作用,以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患肢功能位,改善肌力与患肢功能,并激发患者大脑损伤后代偿功能。比如:
①引导患者维持患肢良肢位,在仰卧、健侧卧与患侧卧的时候,都应该轻度屈伸膝关节与下肢髋关节,并每3h变换一次体位;
②在康复锻炼之前采取不同手法给予患者偏瘫躯体的按摩,2次/d,30min/d;给予患者进行被动的功能锻炼,比如对于0~II级肌力瘫痪肢体,可在按摩基础上根据各环节特点,引导患者进行展收、伸屈与旋转等动作,并注意手法需轻柔,确保患者各环节都能得到充分锻炼,并鼓励患者用健侧肢类辅助患者进行一些上肢、肘部与手腕、下肢的辅助活动[4];
③引导患者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比如在按摩与被动锻炼基础上,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各环节,2次/d,30min/d,循序渐进的逐渐开展床上运动、起坐运动与扶持行走等运动,并进行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诸如洗脸、刷牙、穿衣等活动练习,以不断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5]。
在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就被给予了早期针灸与康复锻炼的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仅仅被给予康复护理的A组患者相比较,B组患者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更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更快,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更好,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翟景芬.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14-115.
[2]王红,鲁志凌,李娓等.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3):93-94.
[3]金兰.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379-380.
[4]黄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5):188-189.
[5]黄偓.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6):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