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讲,犹太民族史神秘的,但人们对犹太人还是有着一定的好奇心,说起犹太人,大家的第一反应好多都是“聪明”,“善于经商”。这跟犹太人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犹太人在千年前失去家园以后,经历了长时间的“大流散”过程。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惨无人道的种族迫害,但是犹太人通过自己的文化和信仰作为联系的枢纽和精神支撑,不仅仅保留了犹太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对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与犹太人一样,拥有古老而辉煌的优秀文明,但在现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华文明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犹太文化;大流散;塔木德;反犹主义
说起四大文明古国我们不难发现,位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已经不复存在,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和印度河文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殖民后也支离破碎,只有中华文明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与犹太文明一样,都称得上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欧洲经历了启蒙运动以后,现代文明发展甚为迅猛,不仅仅改变了自身的生活方式和命运,而且通过殖民扩张,也对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在中国这个拥有盛极一时的古老文明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日渐西方化。但是犹太人顶住了欧洲文明的冲击波,他们在长期地漂泊之中不仅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而且使全世界的犹太人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如何看待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文化具有借鉴与参考意义。
一、长期漂泊的犹太人及犹太文化
1.犹太人的大流散及其意义
犹太人经历了非常复杂和艰难的历史,在犹太人的民族历史中,先后三次失去故土,流亡各地,这一历程被称为“大流散”。犹太人先后经历了三次大流散。大约公元前六世纪,犹太王国被巴比伦征服,第一圣殿被摧毁,“巴比伦之囚”标志着第一次大流散的开始;公元前四世纪,耶路撒冷被希腊征服,犹太人逃亡至欧洲,北非和中亚等地区,开启了第二次大流散。在犹太人的两次起义被罗马帝国无情镇压后,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被带离了迦南地(今巴勒斯坦地区)沦为奴隶,这就是第三次大流散。经过这些波折,犹太人彻底失去家园,流落世界各地,过着背井离乡,忍辱负重的生活。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当中,不知有多少民族丧失家园后销声匿迹,但唯独犹太人“散而不亡”,这不得不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虽然犹太人的流散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但是犹太人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化和信仰,无论散落在何地,都能迅速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的社区实行自我管理,且在不同的社区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流散在客观上使犹太人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民族,不断吸取其他文明的有点,对自己的文化不断改进,加上欧洲不断兴起的反犹主义,也客观上增加了犹太人的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2.反犹主义和反犹主义的反作用
很多人把犹太人的流散史看做成苦难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反犹主义是长期伴随着犹太人的阴影。顾名思义,反犹主义就是指一切反对和仇视犹太人的行为和思想,反犹主义的长期盛行使犹太人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凡事都有两面性,反犹主义在给犹太人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促使犹太人的觉醒和抗争,以至于产生了后來轰轰烈烈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反犹主义不仅使犹太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而且使犹太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和支持。不仅如此,犹太民族能发展成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反犹主义同样“功不可没”,历史总是让人捉摸不透。
3.《塔木德》文化
《塔木德》是被猶太人奉为经典且毕生都要研读的书籍,地位仅次于《圣经》至今已流传三千三百多年,且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书,对于犹太人来讲,这是一种传统,自三千多年前将犹太教口传律法汇编掉羊皮卷上开始,它一步一步地构建了犹太人的世界观和思想。
历代先贤都对《塔木德》有着颇高的评价,这被认为是犹太民族集体智慧大的结晶,对于流散在世界各地且遭受迫害的犹太人来讲,这无异于一盏明灯,成为他们精神支撑,教育犹太人如何思考,使他们有在苦难中支撑过来的力量。不仅如此,《塔木德》也是全球学者研究以色列民族历史的重要史料。犹太民族被誉为“一本书的民族”,这本书即是《塔木德》,意为犹太人的生活被限定在这本书之内,侧面上也反映出了《塔木德》对于犹太民族的意义。
二、中国文化和犹太文化的比较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胡适先生曾经在自己的《宗教哲学史》一书中提到:世界上的哲学大概可以分为东西两支,东支有大概可以分为中国印度两系,西支也分为希腊犹太两系。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犹太民族不在“四大文明古国”之列,但在胡适心目中,犹太文化完全可以拿来与中国文化相比较。
犹太文化与中国文化最大的不同点是,中国在历史上更加注重伦理文化,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宗教生活显得过于边缘化,且宗教种类也比较多。但犹太民族与西方国家一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以宗教文化维系的民族。相比较之下,中国的文化更加理性,更具与包容性,历史上历经多次民族大融合就是佐证。
中国历史上重视教育,出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很多教育家,这像极了犹太人,犹太人虽寄人篱下,却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习,几乎每个犹太社团都有独立的犹太人学校,重视教育程度可想而知。正是由于这些共性,成为我们研究犹太文化的动力。
三、中国文化未来何去何从
如今的世界,华人遍布世界各地,出现了很多类似“唐人街”的海外华人社区,这像极了以前犹太人的“隔都”,随着世界各地交往的日益密切,或许将来会出现更多的华人社区,这些流淌着炎黄血液的华人如何在异国他乡立足?如何加强海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中国文化凝聚力,也许我们可以从犹太人身上学到点什么。
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儒家思想显得逐渐力不从心,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中国文化革新,以增强生命力,在保留主题核心文化的基础上使其适应现代化的生活,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就像犹太教的改革一样。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继承和发展的,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使中国文化重新崛起。
作者简介:
刘源(1990—),男,汉族,河南省漯河市人,学生,历史学硕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世界史。
关键词:犹太文化;大流散;塔木德;反犹主义
说起四大文明古国我们不难发现,位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已经不复存在,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和印度河文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殖民后也支离破碎,只有中华文明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与犹太文明一样,都称得上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欧洲经历了启蒙运动以后,现代文明发展甚为迅猛,不仅仅改变了自身的生活方式和命运,而且通过殖民扩张,也对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在中国这个拥有盛极一时的古老文明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日渐西方化。但是犹太人顶住了欧洲文明的冲击波,他们在长期地漂泊之中不仅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而且使全世界的犹太人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如何看待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文化具有借鉴与参考意义。
一、长期漂泊的犹太人及犹太文化
1.犹太人的大流散及其意义
犹太人经历了非常复杂和艰难的历史,在犹太人的民族历史中,先后三次失去故土,流亡各地,这一历程被称为“大流散”。犹太人先后经历了三次大流散。大约公元前六世纪,犹太王国被巴比伦征服,第一圣殿被摧毁,“巴比伦之囚”标志着第一次大流散的开始;公元前四世纪,耶路撒冷被希腊征服,犹太人逃亡至欧洲,北非和中亚等地区,开启了第二次大流散。在犹太人的两次起义被罗马帝国无情镇压后,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被带离了迦南地(今巴勒斯坦地区)沦为奴隶,这就是第三次大流散。经过这些波折,犹太人彻底失去家园,流落世界各地,过着背井离乡,忍辱负重的生活。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当中,不知有多少民族丧失家园后销声匿迹,但唯独犹太人“散而不亡”,这不得不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虽然犹太人的流散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但是犹太人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化和信仰,无论散落在何地,都能迅速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的社区实行自我管理,且在不同的社区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流散在客观上使犹太人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民族,不断吸取其他文明的有点,对自己的文化不断改进,加上欧洲不断兴起的反犹主义,也客观上增加了犹太人的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2.反犹主义和反犹主义的反作用
很多人把犹太人的流散史看做成苦难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反犹主义是长期伴随着犹太人的阴影。顾名思义,反犹主义就是指一切反对和仇视犹太人的行为和思想,反犹主义的长期盛行使犹太人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凡事都有两面性,反犹主义在给犹太人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促使犹太人的觉醒和抗争,以至于产生了后來轰轰烈烈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反犹主义不仅使犹太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而且使犹太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和支持。不仅如此,犹太民族能发展成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反犹主义同样“功不可没”,历史总是让人捉摸不透。
3.《塔木德》文化
《塔木德》是被猶太人奉为经典且毕生都要研读的书籍,地位仅次于《圣经》至今已流传三千三百多年,且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书,对于犹太人来讲,这是一种传统,自三千多年前将犹太教口传律法汇编掉羊皮卷上开始,它一步一步地构建了犹太人的世界观和思想。
历代先贤都对《塔木德》有着颇高的评价,这被认为是犹太民族集体智慧大的结晶,对于流散在世界各地且遭受迫害的犹太人来讲,这无异于一盏明灯,成为他们精神支撑,教育犹太人如何思考,使他们有在苦难中支撑过来的力量。不仅如此,《塔木德》也是全球学者研究以色列民族历史的重要史料。犹太民族被誉为“一本书的民族”,这本书即是《塔木德》,意为犹太人的生活被限定在这本书之内,侧面上也反映出了《塔木德》对于犹太民族的意义。
二、中国文化和犹太文化的比较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胡适先生曾经在自己的《宗教哲学史》一书中提到:世界上的哲学大概可以分为东西两支,东支有大概可以分为中国印度两系,西支也分为希腊犹太两系。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犹太民族不在“四大文明古国”之列,但在胡适心目中,犹太文化完全可以拿来与中国文化相比较。
犹太文化与中国文化最大的不同点是,中国在历史上更加注重伦理文化,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宗教生活显得过于边缘化,且宗教种类也比较多。但犹太民族与西方国家一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以宗教文化维系的民族。相比较之下,中国的文化更加理性,更具与包容性,历史上历经多次民族大融合就是佐证。
中国历史上重视教育,出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很多教育家,这像极了犹太人,犹太人虽寄人篱下,却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习,几乎每个犹太社团都有独立的犹太人学校,重视教育程度可想而知。正是由于这些共性,成为我们研究犹太文化的动力。
三、中国文化未来何去何从
如今的世界,华人遍布世界各地,出现了很多类似“唐人街”的海外华人社区,这像极了以前犹太人的“隔都”,随着世界各地交往的日益密切,或许将来会出现更多的华人社区,这些流淌着炎黄血液的华人如何在异国他乡立足?如何加强海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中国文化凝聚力,也许我们可以从犹太人身上学到点什么。
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儒家思想显得逐渐力不从心,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中国文化革新,以增强生命力,在保留主题核心文化的基础上使其适应现代化的生活,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就像犹太教的改革一样。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继承和发展的,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使中国文化重新崛起。
作者简介:
刘源(1990—),男,汉族,河南省漯河市人,学生,历史学硕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