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活用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精炼教学语言、精心设计问题、适时评价学生,让学生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都在积极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重形式、轻实质,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办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载体,是学生搭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然阶段。过程与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认识、丰富数学学习经历的重要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升华,是构建并完善素质、人格和世界观的重要保证。每堂课都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四、营造课堂氛围,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五、适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更好地把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推理讲清楚,屏幕上的图像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例如,教学“圆柱看成是一个矩形旋转得到的”和“圆锥看成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可以形象直观地将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
六、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呈现、传递、反馈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概括起来就是要“精、准、活、趣”。如,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对这16字逐字分析,便可知因式分解的对象: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整式的积。通过这样的精、准分析,既可以正确表达数学概念,又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问点准确是问题的关键。难度适宜,即提出的问题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或经教师的引导能答出来,防止过易或过难。问面要大,即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各类学习水平的学生。问机得当,即提出的问题要与知识学习的进程一致,提问的时机应在学生似懂非懂、欲说难说之时。问法灵活,发问要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如,笔者在讲“黄金分割”时一开始就问:“在舞台上报幕员或独唱演员为什么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在美术、摄影方面,为什么画家和摄影师都不把画的主体形象放在正中?为什么成年女士喜欢穿高跟鞋?”连续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凸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
八、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协商评价法、延缓评价法、激励性评价法等。如,有位学生数学考试总是不及格,在一次考试后的试卷上,教师写了这样一则评语:“你的这个60分比别人的90分更令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今后多动脑,勤思考!”从而给“冰冷”的分数赋予了情感,既指出了他的成功之处,又提出了他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是及时反馈,更是激励与关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评价语言要真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都在积极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重形式、轻实质,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办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载体,是学生搭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然阶段。过程与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认识、丰富数学学习经历的重要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升华,是构建并完善素质、人格和世界观的重要保证。每堂课都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四、营造课堂氛围,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五、适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更好地把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推理讲清楚,屏幕上的图像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例如,教学“圆柱看成是一个矩形旋转得到的”和“圆锥看成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可以形象直观地将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
六、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呈现、传递、反馈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概括起来就是要“精、准、活、趣”。如,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对这16字逐字分析,便可知因式分解的对象: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整式的积。通过这样的精、准分析,既可以正确表达数学概念,又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问点准确是问题的关键。难度适宜,即提出的问题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或经教师的引导能答出来,防止过易或过难。问面要大,即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各类学习水平的学生。问机得当,即提出的问题要与知识学习的进程一致,提问的时机应在学生似懂非懂、欲说难说之时。问法灵活,发问要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如,笔者在讲“黄金分割”时一开始就问:“在舞台上报幕员或独唱演员为什么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在美术、摄影方面,为什么画家和摄影师都不把画的主体形象放在正中?为什么成年女士喜欢穿高跟鞋?”连续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凸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
八、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协商评价法、延缓评价法、激励性评价法等。如,有位学生数学考试总是不及格,在一次考试后的试卷上,教师写了这样一则评语:“你的这个60分比别人的90分更令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今后多动脑,勤思考!”从而给“冰冷”的分数赋予了情感,既指出了他的成功之处,又提出了他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是及时反馈,更是激励与关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评价语言要真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