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共同体指的是由一个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完成一定任务的团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学与学习、教师与学生是两大主要关系,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这两大主体相互协调,共同协作,高度配合。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提几点针对性建议。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
分类号:G623.5
1.转变教学理念,转化教师角色
在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下,师生间的关系并不平等,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导者,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和谐的交流互动。这些问题是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主要阻碍因素。为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结合当前教育教学要求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观念与教学态度,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做好教学角色转换,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奠定良好基础。
具体来说,相互尊重是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前提。教师与学生作为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必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想法与尊严,在教学过程中不辱骂学生、不体罚学生,不打击学生的理想与信心,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除此之外,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只有在师生关系平等,学生不必害怕受到责骂、训斥的情况下,学生才会有勇气质疑以及批判,师生之间才能出现有效沟通。教师要能积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师生之间相互交流,逐步推动自身与学生共同融入到这一学习共同体之中。最后,必要的规范规则是推动师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数学课堂上,除了教师为学生制定不能吃零食、不能玩手机等规定外,还需要师生共同制定一些有利于师生学习共同体建构与稳定的规则以及行为规范。规则与规范制定后,师生相互监督、共同遵守,从而有效维护师生学习共同体稳定,更好地推动各项教育学习活动开展【1】。
2.优化师生交流互动,增强师生共同体凝聚力
学习是一种文化实践的参与,是一种对化性实践。课堂教学是构建主客观世界、构建倾听对话伙伴关系、构建自我认知实践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需要各参与方的认真倾听与平等交流,需要有效的沟通表达。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共同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推动各项教学与学习活动顺利有效开展。实践证明,要想提升学省的课堂参与度以及保证提高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习观以及课程观、课堂观,要树立对课堂、对学生、对师生共同学习体的正确认知,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交流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推动师生共同在学习中成长进步。
在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时,教师要能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以生为本,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如掌握班级学生的性格特征、数学基础、兴趣爱好、成长环境等,了解学生日常学习体验以及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精神、数学方法、数学学习与运用能力的形成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学生的互动交流方案,以此保证师生互动交流的科学性、有效性。其次,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变化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接触、锻炼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中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积极维护师生学习共同体关系。除此之外,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完成具有一致性,课堂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融于各项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性作用,以教学目标为原点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促进师生数学能力与核心素养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要树立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态度、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围绕学生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符号意识、模型意识与思想、创新创造能力等开展。教师要确保教学目标科学准确,保证教学目标能为各项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具体指导,确保教学目标能进一步提升师生共同体的凝聚力【2】。
3.创新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成效
在推动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作用,利用教学评价环节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学习成长。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几乎不参与教学评价,教师主导整个评价活动。但是教师单方面的评价不仅无法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发展情况,还会让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地位,给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带来阻碍。为此,教师要能准确结合师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理念与要求,结合学生内在发展需求积极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丰富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利用教学评价推动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发展。如教师可丰富教学评价主体,引导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在平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师生互评,也开展师生间的双向评价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有效实现师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目标【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与密切配合。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能正确认识建构师生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角色与教学策略,有效实现师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目标。
参考文献
[1]池淑花.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1):193.
[2]谢巧燕.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20):179.
[3]严守燕.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87.
江门市江海区江南小学 广东省 江门市 52900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
分类号:G623.5
1.转变教学理念,转化教师角色
在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下,师生间的关系并不平等,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导者,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和谐的交流互动。这些问题是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主要阻碍因素。为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结合当前教育教学要求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观念与教学态度,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做好教学角色转换,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奠定良好基础。
具体来说,相互尊重是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前提。教师与学生作为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必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想法与尊严,在教学过程中不辱骂学生、不体罚学生,不打击学生的理想与信心,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除此之外,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只有在师生关系平等,学生不必害怕受到责骂、训斥的情况下,学生才会有勇气质疑以及批判,师生之间才能出现有效沟通。教师要能积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师生之间相互交流,逐步推动自身与学生共同融入到这一学习共同体之中。最后,必要的规范规则是推动师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数学课堂上,除了教师为学生制定不能吃零食、不能玩手机等规定外,还需要师生共同制定一些有利于师生学习共同体建构与稳定的规则以及行为规范。规则与规范制定后,师生相互监督、共同遵守,从而有效维护师生学习共同体稳定,更好地推动各项教育学习活动开展【1】。
2.优化师生交流互动,增强师生共同体凝聚力
学习是一种文化实践的参与,是一种对化性实践。课堂教学是构建主客观世界、构建倾听对话伙伴关系、构建自我认知实践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需要各参与方的认真倾听与平等交流,需要有效的沟通表达。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共同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推动各项教学与学习活动顺利有效开展。实践证明,要想提升学省的课堂参与度以及保证提高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习观以及课程观、课堂观,要树立对课堂、对学生、对师生共同学习体的正确认知,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交流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推动师生共同在学习中成长进步。
在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时,教师要能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以生为本,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如掌握班级学生的性格特征、数学基础、兴趣爱好、成长环境等,了解学生日常学习体验以及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精神、数学方法、数学学习与运用能力的形成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学生的互动交流方案,以此保证师生互动交流的科学性、有效性。其次,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变化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接触、锻炼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中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积极维护师生学习共同体关系。除此之外,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完成具有一致性,课堂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融于各项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性作用,以教学目标为原点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促进师生数学能力与核心素养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要树立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态度、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围绕学生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符号意识、模型意识与思想、创新创造能力等开展。教师要确保教学目标科学准确,保证教学目标能为各项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具体指导,确保教学目标能进一步提升师生共同体的凝聚力【2】。
3.创新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成效
在推动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作用,利用教学评价环节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学习成长。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几乎不参与教学评价,教师主导整个评价活动。但是教师单方面的评价不仅无法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发展情况,还会让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地位,给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带来阻碍。为此,教师要能准确结合师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理念与要求,结合学生内在发展需求积极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丰富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利用教学评价推动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发展。如教师可丰富教学评价主体,引导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在平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师生互评,也开展师生间的双向评价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有效实现师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目标【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与密切配合。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能正确认识建构师生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角色与教学策略,有效实现师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目标。
参考文献
[1]池淑花.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1):193.
[2]谢巧燕.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20):179.
[3]严守燕.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87.
江门市江海区江南小学 广东省 江门市 5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