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音乐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载体。教师在组织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时,要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法挖掘德育资源,融入德育于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音乐知识,锻炼音乐技能的过程中,受到德育熏陶,有效地塑造大的认知,践行道德行为,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着力探究渗透德育的策略。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探究情况,详细阐述渗透德育于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343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领域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明文地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在此要求的指导下,小学音乐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树立育人意识,着力探究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实践中的策略。在长期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搜集到的音乐德育案例和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从教学资源挖掘和教学资源应用两方面积累了渗透德育于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下面,笔者将从这两方面入手,详细阐述渗透德育于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挖掘德育资源,夯实德育渗透基础
德育资源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保障。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时,虽然有些教师树立了育人理念,也试图将德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但渗透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挖掘出丰富的德育资源,仅仅是在将政治学科的德育内容展现给学生们。音乐课程标准明确了音乐学科的性质,要求教师挖掘该学科的人文因素,实施人文教学活动。基于课标要求,在将德育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时,教师需要以音乐学科的人文因素为切入点,多种方法地挖掘德育因素,夯实德育基础。
以《美丽的黄昏》为例,该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美丽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开展这节课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们欣赏乐曲内容,从美丽的黄昏景象入手,建立热爱大自然志强。所以,通过如此分析教材内容,笔者将热爱大自然作为德育因素,准备在课堂上围绕此德育因素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们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建立良好的情感态度。
需要注意一点,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打破教材现状,挖掘多样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所以,在根据教材内容挖掘德育资源的时候,笔者还以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为指导,多种途径地挖掘课外资源。比如,在从《美丽的黄昏》中挖掘出热爱大自然这一德育因素之后,笔者还利用网络渠道搜集了当前自然环境污染的图片、视频等,准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们,使学生们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受到心灵上的冲击,发生到污染环境的危害,以及保护环境的迫切,从而端正态度,践行保护环境的行为,为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德育资源,实现德育有效渗透
在挖掘出德育资源后,教师应联系课堂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应用这些德育资源,使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既能获得音乐知识,锻炼音乐能力,又能受德育影响,建立道德认知,实践道德行为。一般情况下,笔者采用以下策略渗透德育资源:
(一)展示音乐之美
音乐课程标准阐述了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体验美,感知美创造美,潜移默化地发展审美素养。音乐学科是具有审美功能的学科,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切实地挖掘音乐中的审美内容,并利用多样的策略将审美内容展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地体验,切实地受到审美因素的影响,发展审美素养。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创设教学情境的要去。基于此,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会根据阅读内容创设审美场景,使学生通过体验场景,感受到场景美、旋律美、情感美等。
以《草原放牧》为例,这首乐曲描绘了草原放牧的场景,寄托了作者对大草原的喜爱之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们体验到草原的美景,笔者直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大草原放牧的场景。蓝天、白云、绿草、羊群,这些事物的展现,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尤其,不少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发出了好美的惊呼。这表明学生们初步地受到了美景的熏陶。接下来,笔者结合场景和乐曲地引导学生欣赏。在如此欣赏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想象成草原中的一份子,联想自己放牧的情境,从而感受到草原生活的美好,繼续受到审美熏陶。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有效地欣赏了乐曲,还受到了美的熏陶,实现了德育的有效渗透,便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在新时代,缺乏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人会发现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目前,一些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深受家人的关爱,不自觉地产生了自私自利的问题,很少与他人分享、合作,严重影响了健康发展。音乐教学中不乏合作学习内容,无形中为培养学生合意识和合作能力提供了便利。所以,在将德育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时候,教师不妨以合作学习为形式,驱动学生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比如,在组织了《小步舞曲》教学活动之后,笔者联系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音乐实践要求,鼓励学生们走进合作学习小组中,合作交流这首乐曲,把握乐曲旋律的特点,据此合作编创舞蹈动作,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发挥自主性,交流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无形中碰撞了思维,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同时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尤其,在演绎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乐趣,获得了满足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价值,有利于提升合作能力。
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是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挖掘德育资源,创设德育活动,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内容的过程中,受到德育熏陶,夯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庆玉.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15):162-163.
[2]王丽杰,赵艳.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及路径研究[J].黄河之声,2018(15):78-79.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343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领域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明文地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在此要求的指导下,小学音乐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树立育人意识,着力探究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实践中的策略。在长期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搜集到的音乐德育案例和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从教学资源挖掘和教学资源应用两方面积累了渗透德育于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下面,笔者将从这两方面入手,详细阐述渗透德育于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挖掘德育资源,夯实德育渗透基础
德育资源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保障。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时,虽然有些教师树立了育人理念,也试图将德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但渗透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挖掘出丰富的德育资源,仅仅是在将政治学科的德育内容展现给学生们。音乐课程标准明确了音乐学科的性质,要求教师挖掘该学科的人文因素,实施人文教学活动。基于课标要求,在将德育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时,教师需要以音乐学科的人文因素为切入点,多种方法地挖掘德育因素,夯实德育基础。
以《美丽的黄昏》为例,该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美丽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开展这节课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们欣赏乐曲内容,从美丽的黄昏景象入手,建立热爱大自然志强。所以,通过如此分析教材内容,笔者将热爱大自然作为德育因素,准备在课堂上围绕此德育因素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们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建立良好的情感态度。
需要注意一点,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打破教材现状,挖掘多样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所以,在根据教材内容挖掘德育资源的时候,笔者还以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为指导,多种途径地挖掘课外资源。比如,在从《美丽的黄昏》中挖掘出热爱大自然这一德育因素之后,笔者还利用网络渠道搜集了当前自然环境污染的图片、视频等,准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们,使学生们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受到心灵上的冲击,发生到污染环境的危害,以及保护环境的迫切,从而端正态度,践行保护环境的行为,为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德育资源,实现德育有效渗透
在挖掘出德育资源后,教师应联系课堂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应用这些德育资源,使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既能获得音乐知识,锻炼音乐能力,又能受德育影响,建立道德认知,实践道德行为。一般情况下,笔者采用以下策略渗透德育资源:
(一)展示音乐之美
音乐课程标准阐述了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体验美,感知美创造美,潜移默化地发展审美素养。音乐学科是具有审美功能的学科,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切实地挖掘音乐中的审美内容,并利用多样的策略将审美内容展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地体验,切实地受到审美因素的影响,发展审美素养。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创设教学情境的要去。基于此,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会根据阅读内容创设审美场景,使学生通过体验场景,感受到场景美、旋律美、情感美等。
以《草原放牧》为例,这首乐曲描绘了草原放牧的场景,寄托了作者对大草原的喜爱之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们体验到草原的美景,笔者直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大草原放牧的场景。蓝天、白云、绿草、羊群,这些事物的展现,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尤其,不少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发出了好美的惊呼。这表明学生们初步地受到了美景的熏陶。接下来,笔者结合场景和乐曲地引导学生欣赏。在如此欣赏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想象成草原中的一份子,联想自己放牧的情境,从而感受到草原生活的美好,繼续受到审美熏陶。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有效地欣赏了乐曲,还受到了美的熏陶,实现了德育的有效渗透,便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在新时代,缺乏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人会发现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目前,一些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深受家人的关爱,不自觉地产生了自私自利的问题,很少与他人分享、合作,严重影响了健康发展。音乐教学中不乏合作学习内容,无形中为培养学生合意识和合作能力提供了便利。所以,在将德育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时候,教师不妨以合作学习为形式,驱动学生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比如,在组织了《小步舞曲》教学活动之后,笔者联系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音乐实践要求,鼓励学生们走进合作学习小组中,合作交流这首乐曲,把握乐曲旋律的特点,据此合作编创舞蹈动作,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发挥自主性,交流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无形中碰撞了思维,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同时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尤其,在演绎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乐趣,获得了满足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价值,有利于提升合作能力。
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是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挖掘德育资源,创设德育活动,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内容的过程中,受到德育熏陶,夯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庆玉.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15):162-163.
[2]王丽杰,赵艳.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及路径研究[J].黄河之声,2018(15):78-79.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