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实际运用和生活化为目的。数学教师必须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提高。分层布置作业,因材施教,主要是通过有效的巩固练习,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真正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尽最大的努力帮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提高他们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强化教学的针对性,以达到学习上的最佳效果。
關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有效作业
在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和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针对性地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室较少,学生人数和层次多,组织难度大等等,真正实施分层教学又有很多困难。比较而言,分层作业却不失为一种好的分层教学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差生的得来,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效学习造成的。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层布置作业,就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把作业分层落实,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他们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适合自身层次的作业,减轻学习压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取得进步和提高。
分层布置作业,主要从学生分层和作业分层两个方面着手。
学生分层可以把学生分为A、B、C三等。A等学生是指学习兴趣浓厚,基础扎实,学习刻苦,对数学的求知欲高的优秀学生。B等是指智力因素较好,非智力因素较差,学习不够努力,态度不够端正,成绩起伏不定,但潜力较大的成绩中等的学生。C等指的是那些学习基础较差,智力因素或者是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学习较为吃力的后进生。
值得注意的是,执教者不能强制规定哪些是A等学生,哪些是C等学生。在进行作业分层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学生的自尊,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然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此外,这样的分类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随着成绩的变化而改变的。其本质的目的是希望所有学生对于数学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作业分层要由浅入深,从课堂练习到课后作业及测验评价都要遵循“最低要求,无限发展”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都能切进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首先,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精选题目、确定题量。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成不同层次,分别与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基本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布置作业要有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因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题(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题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题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和创新提高题)。
最后,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对差生判分适当放松,对优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差生可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在一张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提高题和拔高题在试卷中注明,拔高题只供A组的同学完成,提高题是优、中等生都要完成,而基础题是每个同学都要做的。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总之,实施分层作业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期中、期末统一题目考试,C等生情绪受挫),但分层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美] 鲍里奇 著 易东平 译 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崔允都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下)[J].人民教育,2001,(6,7)。
關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有效作业
在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和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针对性地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室较少,学生人数和层次多,组织难度大等等,真正实施分层教学又有很多困难。比较而言,分层作业却不失为一种好的分层教学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差生的得来,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效学习造成的。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层布置作业,就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把作业分层落实,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他们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适合自身层次的作业,减轻学习压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取得进步和提高。
分层布置作业,主要从学生分层和作业分层两个方面着手。
学生分层可以把学生分为A、B、C三等。A等学生是指学习兴趣浓厚,基础扎实,学习刻苦,对数学的求知欲高的优秀学生。B等是指智力因素较好,非智力因素较差,学习不够努力,态度不够端正,成绩起伏不定,但潜力较大的成绩中等的学生。C等指的是那些学习基础较差,智力因素或者是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学习较为吃力的后进生。
值得注意的是,执教者不能强制规定哪些是A等学生,哪些是C等学生。在进行作业分层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学生的自尊,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然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此外,这样的分类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随着成绩的变化而改变的。其本质的目的是希望所有学生对于数学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作业分层要由浅入深,从课堂练习到课后作业及测验评价都要遵循“最低要求,无限发展”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都能切进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首先,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精选题目、确定题量。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成不同层次,分别与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基本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布置作业要有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因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题(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题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题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和创新提高题)。
最后,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对差生判分适当放松,对优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差生可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在一张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提高题和拔高题在试卷中注明,拔高题只供A组的同学完成,提高题是优、中等生都要完成,而基础题是每个同学都要做的。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总之,实施分层作业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期中、期末统一题目考试,C等生情绪受挫),但分层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美] 鲍里奇 著 易东平 译 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崔允都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下)[J].人民教育,20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