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由此可见,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者”,要志同道合,行动一致。本文从尊重家长,以诚相待;勤于家访,深入了解;利用网络,灵活交流三个方面阐述了家校互动的方法方式。
关键词: 家校沟通 家校互动 了解
目前在家校沟通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当学生犯错时才需要跟家长沟通;二是部分家长认为教师与他沟通肯定是小孩在学校做错事情。所以,在家校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方式方法,积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坚强后盾。
一、尊重家长,以诚相待,是家校沟通的前提。
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家长,更是喜欢听到别人表扬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想得到一个人的认同和好感就夸他的孩子吧;如果你想最大可能地伤害一个人,使你们的关系中止就责骂他的孩子吧。”可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多表扬孩子。许多教师是爱学生的,但在“恨铁不成钢”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很伤害家长的自尊心。这样,家长也就不愿或者逃避与老师交流,从而无法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因此,教师要尊重家长,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与家长一起研究学生的问题,相信真诚的力量可打破一切隔膜。在这个基础上与学生家长沟通,就有了共同的语言,也就更能够体现一个“诚”字。大家要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倾心交流,达到共同促进孩子成长的目的。
张家斌是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一个男生,平时学习懒散,英语默写很不理想。于是,我经常会给她的妈妈打电话把他的学习情况反映一下,说他的默写如何差,学习如何不认真。虽然这位家长在电话里表示会极力配合,但该生的学习情况并没有好转。之后的一个星期我没有打电话给这位家长,而是以短信的形式告诉她:张家斌最近的表现有进步,如果再努力点,相信他会是你的骄傲。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他的默写竟然达到80分,这是从未有过的分数。我非常开心,立即给他妈妈打了个电话,在电话里,我激动地表扬了张家斌的默写。这位妈妈不停地说:“谢谢老师关心,我们共同努力让张家斌做得更好。”
二、勤于家访,深入了解,是家访心灵的纽带。
家访似乎是一个古老的词语,当我们需要找家长了解情况时,会习惯性地打电话把家长请到学校里来,或者是召开家长会。而学生一听家长要到学校来,第一个反应就是:啊,不要叫我爸爸来。现在的学生内心是丰富多彩的,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光叫上家长是不够的,而且家长也不一定有空到学校来。教师应该躬身走进学生家庭。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例行公事。而是共同发现孩子的优点,有的放矢地去接近他、帮助他、关心他、鼓励他。对于他的缺点,要正确地认识,耐心地引导,以促其转化,使他在心灵深处感到,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是在关心他,是为了他的一生负责,从而改正缺点。
进入初二,我发现班里的一个女生瞿琪绮非常注重打扮,上课也时不时摸摸自己的头发,笔袋里甚至放了一面小镜子。为了这事,我曾多次找她谈话,告诉她应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学生的外表不是最重要的。眼看她的成绩慢慢地在退步,我决定亲自到她家里去看看,以更全面了解一下她的情况,或许可以从她的家庭情况着手,可以更好更有效地帮助她。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她的爸妈对她非常宠爱,只要她说要新衣服,就会答应,而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却很少过问。在这位学生的房间里我还发现很多书刊是校园朦胧小说,可见,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孩子沉迷于这些小说的严重性,只知道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孩子的内心变化。在这次家访以后,我特别关注这位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也多次跟她交谈,不是以老师的身份,而是作为朋友,我们谈了很多。现在,这位学生是一个学习积极主动、非常乐意和老师交谈的可爱学生。可见,家访会让师生的关系更和谐、更融洽,从而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
三、利用网络,灵活交流,是家校沟通的新平臺。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都非常渴望与班主任老师联络,了解孩子的详情,而他们由于工作忙碌,或是顾虑会打扰老师,觉得不便常去学校或与老师通电话。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成绩欠佳或组织纪律性差,觉得难堪而动摇或打消与老师面谈或通电话的念头。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的空间感、即时性与非即时性相结合的特殊属性就恰好在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的同时,又消除他们的顾虑,为促进家校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上学期家长会后,我们班很多家长加了我的QQ,我还建立了一个家长群。这样孩子有了什么情况我们可以及时交流,不面对面接触,反而会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家长有什么教育问题,也可以共同探讨交流。这样在QQ上不仅能听到一些家长心中的真实声音,也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项表现。总之,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已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
其实,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优势,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会显著。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培养感情,消除矛盾和分歧,才能达成共识,达到教育手段、目的的一致或互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家校沟通 家校互动 了解
目前在家校沟通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当学生犯错时才需要跟家长沟通;二是部分家长认为教师与他沟通肯定是小孩在学校做错事情。所以,在家校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方式方法,积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坚强后盾。
一、尊重家长,以诚相待,是家校沟通的前提。
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家长,更是喜欢听到别人表扬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想得到一个人的认同和好感就夸他的孩子吧;如果你想最大可能地伤害一个人,使你们的关系中止就责骂他的孩子吧。”可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多表扬孩子。许多教师是爱学生的,但在“恨铁不成钢”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很伤害家长的自尊心。这样,家长也就不愿或者逃避与老师交流,从而无法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因此,教师要尊重家长,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与家长一起研究学生的问题,相信真诚的力量可打破一切隔膜。在这个基础上与学生家长沟通,就有了共同的语言,也就更能够体现一个“诚”字。大家要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倾心交流,达到共同促进孩子成长的目的。
张家斌是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一个男生,平时学习懒散,英语默写很不理想。于是,我经常会给她的妈妈打电话把他的学习情况反映一下,说他的默写如何差,学习如何不认真。虽然这位家长在电话里表示会极力配合,但该生的学习情况并没有好转。之后的一个星期我没有打电话给这位家长,而是以短信的形式告诉她:张家斌最近的表现有进步,如果再努力点,相信他会是你的骄傲。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他的默写竟然达到80分,这是从未有过的分数。我非常开心,立即给他妈妈打了个电话,在电话里,我激动地表扬了张家斌的默写。这位妈妈不停地说:“谢谢老师关心,我们共同努力让张家斌做得更好。”
二、勤于家访,深入了解,是家访心灵的纽带。
家访似乎是一个古老的词语,当我们需要找家长了解情况时,会习惯性地打电话把家长请到学校里来,或者是召开家长会。而学生一听家长要到学校来,第一个反应就是:啊,不要叫我爸爸来。现在的学生内心是丰富多彩的,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光叫上家长是不够的,而且家长也不一定有空到学校来。教师应该躬身走进学生家庭。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例行公事。而是共同发现孩子的优点,有的放矢地去接近他、帮助他、关心他、鼓励他。对于他的缺点,要正确地认识,耐心地引导,以促其转化,使他在心灵深处感到,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是在关心他,是为了他的一生负责,从而改正缺点。
进入初二,我发现班里的一个女生瞿琪绮非常注重打扮,上课也时不时摸摸自己的头发,笔袋里甚至放了一面小镜子。为了这事,我曾多次找她谈话,告诉她应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学生的外表不是最重要的。眼看她的成绩慢慢地在退步,我决定亲自到她家里去看看,以更全面了解一下她的情况,或许可以从她的家庭情况着手,可以更好更有效地帮助她。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她的爸妈对她非常宠爱,只要她说要新衣服,就会答应,而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却很少过问。在这位学生的房间里我还发现很多书刊是校园朦胧小说,可见,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孩子沉迷于这些小说的严重性,只知道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孩子的内心变化。在这次家访以后,我特别关注这位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也多次跟她交谈,不是以老师的身份,而是作为朋友,我们谈了很多。现在,这位学生是一个学习积极主动、非常乐意和老师交谈的可爱学生。可见,家访会让师生的关系更和谐、更融洽,从而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
三、利用网络,灵活交流,是家校沟通的新平臺。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都非常渴望与班主任老师联络,了解孩子的详情,而他们由于工作忙碌,或是顾虑会打扰老师,觉得不便常去学校或与老师通电话。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成绩欠佳或组织纪律性差,觉得难堪而动摇或打消与老师面谈或通电话的念头。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的空间感、即时性与非即时性相结合的特殊属性就恰好在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的同时,又消除他们的顾虑,为促进家校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上学期家长会后,我们班很多家长加了我的QQ,我还建立了一个家长群。这样孩子有了什么情况我们可以及时交流,不面对面接触,反而会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家长有什么教育问题,也可以共同探讨交流。这样在QQ上不仅能听到一些家长心中的真实声音,也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项表现。总之,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已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
其实,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优势,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会显著。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培养感情,消除矛盾和分歧,才能达成共识,达到教育手段、目的的一致或互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