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体系政策的完善,山东省高等教育职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偏低的不足。本文经多方面调查与研究,总结出山东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比例不协调、师资队伍建设待完善、校企合作政策执行情况不容乐观等主要问题。在得出教学服务型院校是高职院校功能转变的趋势这一结论后,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教学与服务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明确高职院校教学服务型发展的办学思想、建设一个兼具教学与服务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从市场本位出发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 教学服务型 功能转变
【基金项目】由山东英才学院课题“推进山东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研究——基于税收体制改革视角”(课题编号:15YCYBRW19)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建设需求持续提升,经济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性、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进行功能定位的转变,不仅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改革举措,也是一项艰难、复杂并长远的系统工作。
一、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1.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比例不协调
山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面广,制造类、土建类、财经类、电子信息类等 19 个大类均有涉及。虽然院校专业设置比较全面,但是各专业招生比例严重失调。据调查,一些传统优势专业像土建类、制造类和财经类招生过剩,轻纺食品类、水利类和公安类招生却不尽如意。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滞后,导致专业设置不能根据经济发展进行及时调整。山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另一弊病,就是专业设置重复,缺乏专业特色。一些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片面追求热门专业,吸引学生报考,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优势,盲目增设热门专业。在日趋严重的生源危机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为了留住学生,盲目满足学生的报考需求而不进行宏观调控,导致“热门”专业“过热”,“冷门”专业“过冷”,甚至无人问津,结果师资配置严重失调,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2.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待完善
全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大量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对于一些招生具有优势的院校,师资队伍仍然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应付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大量引进年轻教师,导致年轻教师比例过高,教师队伍出现“年龄断层”,年龄结构不合理。这些年轻教师虽然具有高学历,却缺乏实践经验,职称相对较低。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由于受经验、职称的限制,缺少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导致很多热门专业发展停滞不前,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山东省高职院校服务型院校功能定位转变
教学服务型院校究其本质就是将院校日常运转的重心放在教学育人的方面,并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通过培养实用型人才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服务功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有效连接,相互贯通,进一步增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具有教育性、服务型及实用性等特点。在办学机制上,服务型院校具有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政府、科研单位等不同的教学环境与资源及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好服务支撑。教学服务型院校有助于根据市场需求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进行整合和配置,继而更好的服务市场;有利于维持高校体系的多层次和多样化,保证不同的高等院校之间面对不同的社会需求具有其适应性,是高职院校分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山东省高职院校服务型院校功能定位转变路径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完善高职院校教学与服务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学校教育和行政工作能够科学运行的决定性条件,教学型院校的管理体系建设是否科学,是否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是院校实现教学服务办学理念的内部保障,因此要建设教学服务型院校就要优化院校内部的管理体系,对院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改建组织机构和责任划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进一步从制度上营造一个有助于教学服务型院校发展的氛围,同时注意建立新的科学的考核方法,对内部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以保证教学服务型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目的能够真正达成。
2.建设一个兼具教学与服务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教学服务型院校想要更好的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列中去,就要建设一批能够走出校园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一是要帮助教师树立教学服务的意识。教师只有树立起主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观念,才能主动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投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之中,并为实现院校教学服务的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思想和自身水平与时俱进的要求;二是全面提升教师服务水平。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主动的深入地方经济建设,并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实现院校由单个教师自发的服务向团体有组织的服务进行转变,进一步提升院校整体的科研服务水平;三是培养一批高精尖的人才。例如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协作精神和凝聚力的科学技术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带头人,做好学校的人才储备工作;适当引进一些具有海外学习和研修经历的专业教师,聘任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到校讲座或挂职,建设一批具有先进技术的创新团队,从而更好的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3.从市场本位出发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方式
教学服务型院校想要培养出能够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性人才,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更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重视教育质量,并做到能够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其全面发展,从市场需要的本位出发,完善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培养出的人才水平。具体来说,一种做法是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在培养的过程中重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种做法是以项目为载体,以课程为基础,构建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专业与非专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的是要对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完善评价标准,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型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评价,起到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季亭,帅相志.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校科技创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 教学服务型 功能转变
【基金项目】由山东英才学院课题“推进山东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研究——基于税收体制改革视角”(课题编号:15YCYBRW19)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建设需求持续提升,经济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性、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进行功能定位的转变,不仅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改革举措,也是一项艰难、复杂并长远的系统工作。
一、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1.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比例不协调
山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面广,制造类、土建类、财经类、电子信息类等 19 个大类均有涉及。虽然院校专业设置比较全面,但是各专业招生比例严重失调。据调查,一些传统优势专业像土建类、制造类和财经类招生过剩,轻纺食品类、水利类和公安类招生却不尽如意。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滞后,导致专业设置不能根据经济发展进行及时调整。山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另一弊病,就是专业设置重复,缺乏专业特色。一些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片面追求热门专业,吸引学生报考,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优势,盲目增设热门专业。在日趋严重的生源危机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为了留住学生,盲目满足学生的报考需求而不进行宏观调控,导致“热门”专业“过热”,“冷门”专业“过冷”,甚至无人问津,结果师资配置严重失调,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2.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待完善
全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大量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对于一些招生具有优势的院校,师资队伍仍然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应付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大量引进年轻教师,导致年轻教师比例过高,教师队伍出现“年龄断层”,年龄结构不合理。这些年轻教师虽然具有高学历,却缺乏实践经验,职称相对较低。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由于受经验、职称的限制,缺少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导致很多热门专业发展停滞不前,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山东省高职院校服务型院校功能定位转变
教学服务型院校究其本质就是将院校日常运转的重心放在教学育人的方面,并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通过培养实用型人才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服务功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有效连接,相互贯通,进一步增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具有教育性、服务型及实用性等特点。在办学机制上,服务型院校具有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政府、科研单位等不同的教学环境与资源及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好服务支撑。教学服务型院校有助于根据市场需求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进行整合和配置,继而更好的服务市场;有利于维持高校体系的多层次和多样化,保证不同的高等院校之间面对不同的社会需求具有其适应性,是高职院校分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山东省高职院校服务型院校功能定位转变路径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完善高职院校教学与服务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学校教育和行政工作能够科学运行的决定性条件,教学型院校的管理体系建设是否科学,是否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是院校实现教学服务办学理念的内部保障,因此要建设教学服务型院校就要优化院校内部的管理体系,对院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改建组织机构和责任划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进一步从制度上营造一个有助于教学服务型院校发展的氛围,同时注意建立新的科学的考核方法,对内部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以保证教学服务型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目的能够真正达成。
2.建设一个兼具教学与服务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教学服务型院校想要更好的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列中去,就要建设一批能够走出校园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一是要帮助教师树立教学服务的意识。教师只有树立起主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观念,才能主动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投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之中,并为实现院校教学服务的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思想和自身水平与时俱进的要求;二是全面提升教师服务水平。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主动的深入地方经济建设,并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实现院校由单个教师自发的服务向团体有组织的服务进行转变,进一步提升院校整体的科研服务水平;三是培养一批高精尖的人才。例如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协作精神和凝聚力的科学技术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带头人,做好学校的人才储备工作;适当引进一些具有海外学习和研修经历的专业教师,聘任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到校讲座或挂职,建设一批具有先进技术的创新团队,从而更好的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3.从市场本位出发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方式
教学服务型院校想要培养出能够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性人才,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更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重视教育质量,并做到能够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其全面发展,从市场需要的本位出发,完善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培养出的人才水平。具体来说,一种做法是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在培养的过程中重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种做法是以项目为载体,以课程为基础,构建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专业与非专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的是要对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完善评价标准,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型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评价,起到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季亭,帅相志.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校科技创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