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药师干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46例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行抗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患者依临床经验用药,干预组患者在药师干预下选择性用药,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与人均費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发生率为13.0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5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药师干预可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事件的发生,缩短患者用药时间,减轻患者用药费用,具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药师干预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6-114-01
抗菌药物是临床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常用药物,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加大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而且还会加快细菌的耐药速度,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当前我国很多医疗机构均存在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情况,致多种耐药菌的耐药速度加快,不利患者身心健康。据临床研究显示,药师干预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案选取了246例在本院行抗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药物干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案研究对象246例,均为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行抗菌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具细菌感染症状,有感染用药指征。排除患有恶性肿瘤、有心脏介入手术史、临床资料不完整、死亡等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干预组各123例。常规组中男75例,女48例;年龄22-72岁,平均(52.36±4.07)岁。研究组中男75例,女48例;年龄20-72岁,平均(52.37±4.0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针对常规组患者,临床医师依临床经验用药。
针对干预组患者,在药师干预下选择性用药,注意药物使用剂量、用法、时间、是否联合用药等,具体措施如下:①详细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病情、病史与用药史。②参与病例讨论与患者会诊,为患者讲解相关治疗方案、所使用药物与疗效,提高患者接受度,依患者症状体征,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为临床提供适当用药建议。③患者用药期间,药师持续对其进行追踪观察,依患者体征、肝肾功能、药效、药动学特征对患者病情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及时与患者主治医师沟通,调整患者的用药方案。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与人均费用。
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发生情况,使用不合理包括用量或方式不当、无指征有长约、用药时机不佳、药程偏长、联合用药、药物起点偏高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计数资料表示为[n(%)],并进行和检验,<0.05,表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研究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与人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
研究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发生率为13.01%;低于对照组的36.5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所示。
3.讨论
伴随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很多感染性疾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因药物的滥用、乱用或错误使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加强,部分细菌的耐药速度甚至超出了新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加大了临床多重感染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1]。为此,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据临床研究显示,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原因主要在于用药时缺乏明确的指导[2],而药师拥有专业、全面的药品知识,在用药的过程当中,药师的干预可使其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做好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监督工作,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建议,从而使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提高,有利抗菌药物使用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3]。
本案比较了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当中的常规依临床经验用药与在药师干预下选择性用药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与人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13.01%;对照组:36.59%),可见在药师的干预下,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明显提升,这也使得患者的用药时间与人均费用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当中,药师的干预有利提高其应用的合理性,缩短患者用药时间,减少患者用药费用,提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较高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应育洁.临床药师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研究[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9(6):100-101.
[2]王翠玲,刘桂苹.临床药师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研究[J].健康之友,2020(9):31-32.
[3]赵宇涛.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5):173-174.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药师干预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6-114-01
抗菌药物是临床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常用药物,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加大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而且还会加快细菌的耐药速度,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当前我国很多医疗机构均存在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情况,致多种耐药菌的耐药速度加快,不利患者身心健康。据临床研究显示,药师干预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案选取了246例在本院行抗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药物干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案研究对象246例,均为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行抗菌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具细菌感染症状,有感染用药指征。排除患有恶性肿瘤、有心脏介入手术史、临床资料不完整、死亡等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干预组各123例。常规组中男75例,女48例;年龄22-72岁,平均(52.36±4.07)岁。研究组中男75例,女48例;年龄20-72岁,平均(52.37±4.0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针对常规组患者,临床医师依临床经验用药。
针对干预组患者,在药师干预下选择性用药,注意药物使用剂量、用法、时间、是否联合用药等,具体措施如下:①详细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病情、病史与用药史。②参与病例讨论与患者会诊,为患者讲解相关治疗方案、所使用药物与疗效,提高患者接受度,依患者症状体征,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为临床提供适当用药建议。③患者用药期间,药师持续对其进行追踪观察,依患者体征、肝肾功能、药效、药动学特征对患者病情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及时与患者主治医师沟通,调整患者的用药方案。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与人均费用。
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发生情况,使用不合理包括用量或方式不当、无指征有长约、用药时机不佳、药程偏长、联合用药、药物起点偏高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计数资料表示为[n(%)],并进行和检验,<0.05,表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研究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与人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
研究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发生率为13.01%;低于对照组的36.5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所示。
3.讨论
伴随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很多感染性疾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因药物的滥用、乱用或错误使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加强,部分细菌的耐药速度甚至超出了新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加大了临床多重感染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1]。为此,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据临床研究显示,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原因主要在于用药时缺乏明确的指导[2],而药师拥有专业、全面的药品知识,在用药的过程当中,药师的干预可使其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做好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监督工作,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建议,从而使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提高,有利抗菌药物使用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3]。
本案比较了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当中的常规依临床经验用药与在药师干预下选择性用药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与人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13.01%;对照组:36.59%),可见在药师的干预下,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明显提升,这也使得患者的用药时间与人均费用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当中,药师的干预有利提高其应用的合理性,缩短患者用药时间,减少患者用药费用,提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较高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应育洁.临床药师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研究[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9(6):100-101.
[2]王翠玲,刘桂苹.临床药师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研究[J].健康之友,2020(9):31-32.
[3]赵宇涛.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5):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