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架桥搭梯”艺术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对于教师来说,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犹如写一篇文章,需要精彩的过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不但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有经验的老师都会细心地揣摩一下所教篇章的过渡语,以此来引入文章的主题。我现在就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悬念过渡
  悬念式的过渡,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亲切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深入地去思考问题,继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中,我常将简短的对话式过渡语引用到课文内容的学习中。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生动、有意义的问题,“悬”而不发,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注意,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我所要教学的内容当中。如教学《丰碑》这一课的第一、二自然段后,我是这样过渡的,把学生引入我所要教学的主要内容中的:“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向云中山挺进,忽然前面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想一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最令人担心的是什么?又会发生怎样的事呢?”就这样,学生根据我的引导很快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中,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就能找出答案了。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又如教学《蛇与庄稼》一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我就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为什么洪水过后接连几年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呢?(2)老农根据什么想出了一个怎样“奇怪”的办法?(3)为什么把蛇放到田里,庄稼就获得了好收成呢?学生由于好奇就主动地寻找答案。通过阅读,他们很快就知道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单靠教师的直接叙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因此,老师运用恰当的悬念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去理解课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随文入境,自然过渡
  教学时除了教师充满激情、声情并茂地诵读、讲解之外,还必须随文入境、巧妙过渡。我校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是这样巧设过渡的: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全班同学默读课文后,老師让同学们互相交流,看说得是否准确。)然后,老师适时过渡说:“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不过,我不打算让你们说,我想让你们写。(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就是自己介绍自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来写‘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请你们把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作个广告,把自己推销出去,看谁最会夸自己。当然,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这位老师结合课文特点,随文入境,精心设计了富有艺术情趣的过渡语,以写促读,读写结合,颇具匠心,这也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三、穿针引线,连贯过渡
  如果所教学的内容是几个段落或几个层次所组成,可以根据各段、各层间的内在联系或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进行过渡。如教《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了更能让学生明白小蝌蚪为什么会找错妈妈,本校钟老师的过渡语是这样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他分别说了什么话?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谁才是他真正的妈妈?他真正的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个前后连贯的过渡语设置,有如裁缝师穿针引线,既帮助学生理顺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又使学生在脑海中对全篇文章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四、晓之以情,渲染过渡
  高年级语文的学习不只是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而已,它还需要学生进一步体验文中的思想意境,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古人曰:“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讲授情感型课文时,应该抓住其中的“情”,用生动的渲染过渡语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作者、教师、学生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丰碑》这课就是典型的一例。由于此文的历史背景与现在相距甚远,小学生很难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所以在学这个中心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当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时候,多一件衣服就多一份生命的希望,少一件衣服就多一份失去生命的危险。他穿得这么单薄,冻僵在那儿,他的棉衣去哪儿了?这位军需处长宁愿自己挨冷受冻,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来战友的生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唤醒、鼓舞战士们的顽强斗志。他的精神是不朽的,他的灵魂与青山常在!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致以少先队员崇高的敬礼吧!”在这样的语言渲染下,学生的思想不但受到了感染,而且深深体会到了这位军需处长那种为了战友、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了。
  教无定法,语文课堂教学中过渡语的设计关键是教学内容中交换处的意义关联,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活动和各个环节架桥搭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祖国语言文学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得轻松、学有收获。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更能使课堂教学增添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陈克香.精妙过渡课堂融融[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10).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一、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管理  1.把好教师入门关,优化队伍结构  (1)扩展招聘范围,只有选择的范围广泛,才有可能精心挑选,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2)招聘工作程序化。作为一个成熟的幼儿园,在教师招聘上要形成自己的一套流程,教师招聘工作科学严谨,有条不紊。(3)考核标准要严格。要强调德才兼备、唯贤是举,赛马不相马,尤其把“喜不喜欢孩子,爱不爱教育,有没有魅力”作为首要标准。  2.在教师的配置上,应强
摘 要:创新发展是一个永远的课题,任何时代,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创新的意义。创新推动发展,发展便是进步。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因此素质教育提上日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成了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观察力;想象力;创新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然而,现在学生的阅读量偏少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软肋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的:“课外阅读对语文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可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领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让阅读点亮孩子精彩的人
班主任工作繁杂,学生的学习、卫生、纪律、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都要管,一旦某一方面出了问题,领导批评家长找,时间长了,难免会有疲倦感。回想我这些年以来的班主任工作历程,有过快乐、欣慰,甚至欣喜,但也有过困惑、徘徊,甚至厌倦。现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几点思考与实践。  一、从内心深处热爱班主任工作  当教师“苦”,当班主任更“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苦”中有乐,乐中有趣,比起科任教师,我们是起得早些,回
摘 要:下乡支教担任了数学教研组长,发现该校数学教研活动虽然能正常开展,但存在活动形式单一、研究深度不够、学生常被作为研究的道具、教师活动热情不高等弊端,于是针对教研现状及教师的意愿,大胆改革教研活动形式,采用了可按“暂停键”的研讨课、个人专场显身手、对话高手零距离、搭档合作更深入等教研活动新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效果。  关键词:教研活动形式;暂停形式;个人专场;对话高手;搭档合作  教研活动是
通过两天的听课,我愈来愈觉得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什么是课堂控制能力?它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的引导、约束和调整,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统一。  在这里,强制性的因素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尊重感和敬畏感,这对纪律和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尤为重要,也是我们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 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须要求,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对于小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多年的实践,使我认
摘 要: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激情。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以《金色的鱼钩》为例,著重谈一下朗读在课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言;朗读;渗透教育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革命回忆录。课文叙事完整,线索清楚,对人物的刻画犹为突出:描写老班长的语言,朴实而真挚;描写行动,细腻而深刻;描写形象、生动而且逼真。文章的字里行间,饱蕴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读来催人泪下,感人
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也就成了当前低年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与最终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众多的课例,阐述了提高小学识字教学效率的一些策略: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六年级学生习作中绝大多数是寥寥数语,草草收场,以致作文成了无水之源、无米之炊。那么,如何唤起学生写作的冲动呢?我认为精心设计话题非常重要,它能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说又没有机会说的话,下面以“六年之最”这个话题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唤起记忆,积累生活  怎样让学生从关注小事开始积累自己的生活?于是,我想到了“六年之最”这个话题,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尽可能地细细回味过去的六年中发生的令自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