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长期贫困后突然发财的人通常会有强烈的炫富情结,同理,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因急需社会认可,也会产生类似的心理需求。郭美美、卢星宇属于后者,而她们的父辈则属于前者。
诚然,卢星宇的做法要比郭美美高明几分。她不直接显摆自己穿什么牌子衣服、开什么车,而是说高达一百万元压岁钱捐给了中非希望工程。一个压岁钱能累计到百万的女孩,那得穿什么牌子衣服、开什么牌子的车啊。而且,她拿出来做慈善了,多积德啊!按常理这得树碑立传呐!不过在我们这样有点变态的商业社会,德可以转化为财,正如名可以转化为财。高调慈善与其说是一种炫耀,不如说是一种招商或投资,只是把企业宣传摇身变成表面上不图回报的社会活动。这不仅仅是陈光标等少数企业家的招牌姿势,从上到下均如此。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卢星宇化身卢美美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其实,有偿提供人脉关系的服务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有人愿卖有人愿买,但买卖必须采用正规公开的方式,而不是表面一套暗地一套。在西方,约克公爵夫人萨拉·弗格森就犯了这个大忌。她是英国女王二儿子安德鲁的前妻,两人婚姻从1986维持到1996年。2010年5月,一名印度商人请她介绍认识安德鲁王子,她出价50万英镑。不料这印度商人其实是记者假冒的,萨拉旋即陷入丑闻。如果萨拉是明码标价做生意,引见一次前夫收费50万,那大家就无话可说了。萨拉的贱,在于她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假设萨拉高明一点,了解安德鲁心仪的慈善项目,于是鼓励假印度商人在该项目上跟进,说不定也能达到引见的目标,而且显得无比高雅。当然,她赚的仅是50万一个手续费,远不如独吞全额来得过瘾。英国贵族中萨拉着实是个异数,堪称郭美美的好榜样。她生活奢华,竭力靠近影视圈,不过至今算不上成功,只当过一些客串主持、配音角色之类,而且她的很多角色是演她自己。萨拉演电影肯定不好看,她的生活要比电影更多姿多彩,至少要像演员那样端得起放得下。
关于电影对贵族的塑造,《高斯福庄园》有生动的群像。那是贵族阶层集体进入苍莽暮色的20世纪初,楼上的贵族们还是那么端着,楼下的仆人们却暗自攀比,闯进一个美国下人(好莱坞商人的助理),顿时成了所有人鄙视的对象。好莱坞缺乏封建传统,怎么也吃不透贵族高傲的精妙。好莱坞电影里,炫耀财富的人通常是毒枭—宫殿式的豪宅、金碧辉煌的装饰、奥运规格的泳池、滚金边的睡袍(这是男主人的必备行头),还少不了妖艳的年轻女子。我怀疑中国的高级会所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开发的。电影里爱炫富的还有街头的黑人男子,那些金首饰大得吓人,倒是很配他们宽大的服装及硕大的身材,黝黑的肤色配上耀眼的金色也相得益彰。不过,这种炫耀属于心理弥补—正因为身处社会底层,更需要把黄金从头挂到脚,免得遭人看不起。当然,外人一看就知道他最近贩毒生意挺红火。美国有过好几部跟炫富沾边的美剧,有展现好莱坞新贵的《飞越比佛利》,有管窥石油贵族的《豪门恩怨》和《朱门恩怨》。一般来当穷人和富人齐齐出现,影视剧会丑化富人,即便不是从道德角度,仅从戏剧角度,穷人战胜富人会比较讨喜,毕竟影视观众以普通百姓为主。
银幕上炫耀而不讨人嫌的案例不多,其中一个便是1995年的影片《独领风骚》,讲比佛利山庄(当地中文报纸译作“比华丽山庄”)的一所贵族中学,有三个集美貌、才智、财力为一身的小女生,如何拿别人开涮。不过她们嘲讽的对象并非穷人,而是书呆子气十足的老师。这虽是一部喜剧,但美国中学生的确有攀比的风气,风气之盛超过了整体社会。该片的巧妙之处是同时渲染并消解了代表财富的着装及时尚,让观众嘲笑完片中人物的浅薄,却又像片中人物看齐誓死做时尚的奴隶。
作为敛财初级阶段的国人,情况跟比华丽山庄的中学生以及她们的看客差不多,既急需把招摇过市的“美美们”踩到脚下,又期盼取代她们的位置,获取炫耀的资本。
诚然,卢星宇的做法要比郭美美高明几分。她不直接显摆自己穿什么牌子衣服、开什么车,而是说高达一百万元压岁钱捐给了中非希望工程。一个压岁钱能累计到百万的女孩,那得穿什么牌子衣服、开什么牌子的车啊。而且,她拿出来做慈善了,多积德啊!按常理这得树碑立传呐!不过在我们这样有点变态的商业社会,德可以转化为财,正如名可以转化为财。高调慈善与其说是一种炫耀,不如说是一种招商或投资,只是把企业宣传摇身变成表面上不图回报的社会活动。这不仅仅是陈光标等少数企业家的招牌姿势,从上到下均如此。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卢星宇化身卢美美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其实,有偿提供人脉关系的服务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有人愿卖有人愿买,但买卖必须采用正规公开的方式,而不是表面一套暗地一套。在西方,约克公爵夫人萨拉·弗格森就犯了这个大忌。她是英国女王二儿子安德鲁的前妻,两人婚姻从1986维持到1996年。2010年5月,一名印度商人请她介绍认识安德鲁王子,她出价50万英镑。不料这印度商人其实是记者假冒的,萨拉旋即陷入丑闻。如果萨拉是明码标价做生意,引见一次前夫收费50万,那大家就无话可说了。萨拉的贱,在于她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假设萨拉高明一点,了解安德鲁心仪的慈善项目,于是鼓励假印度商人在该项目上跟进,说不定也能达到引见的目标,而且显得无比高雅。当然,她赚的仅是50万一个手续费,远不如独吞全额来得过瘾。英国贵族中萨拉着实是个异数,堪称郭美美的好榜样。她生活奢华,竭力靠近影视圈,不过至今算不上成功,只当过一些客串主持、配音角色之类,而且她的很多角色是演她自己。萨拉演电影肯定不好看,她的生活要比电影更多姿多彩,至少要像演员那样端得起放得下。
关于电影对贵族的塑造,《高斯福庄园》有生动的群像。那是贵族阶层集体进入苍莽暮色的20世纪初,楼上的贵族们还是那么端着,楼下的仆人们却暗自攀比,闯进一个美国下人(好莱坞商人的助理),顿时成了所有人鄙视的对象。好莱坞缺乏封建传统,怎么也吃不透贵族高傲的精妙。好莱坞电影里,炫耀财富的人通常是毒枭—宫殿式的豪宅、金碧辉煌的装饰、奥运规格的泳池、滚金边的睡袍(这是男主人的必备行头),还少不了妖艳的年轻女子。我怀疑中国的高级会所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开发的。电影里爱炫富的还有街头的黑人男子,那些金首饰大得吓人,倒是很配他们宽大的服装及硕大的身材,黝黑的肤色配上耀眼的金色也相得益彰。不过,这种炫耀属于心理弥补—正因为身处社会底层,更需要把黄金从头挂到脚,免得遭人看不起。当然,外人一看就知道他最近贩毒生意挺红火。美国有过好几部跟炫富沾边的美剧,有展现好莱坞新贵的《飞越比佛利》,有管窥石油贵族的《豪门恩怨》和《朱门恩怨》。一般来当穷人和富人齐齐出现,影视剧会丑化富人,即便不是从道德角度,仅从戏剧角度,穷人战胜富人会比较讨喜,毕竟影视观众以普通百姓为主。
银幕上炫耀而不讨人嫌的案例不多,其中一个便是1995年的影片《独领风骚》,讲比佛利山庄(当地中文报纸译作“比华丽山庄”)的一所贵族中学,有三个集美貌、才智、财力为一身的小女生,如何拿别人开涮。不过她们嘲讽的对象并非穷人,而是书呆子气十足的老师。这虽是一部喜剧,但美国中学生的确有攀比的风气,风气之盛超过了整体社会。该片的巧妙之处是同时渲染并消解了代表财富的着装及时尚,让观众嘲笑完片中人物的浅薄,却又像片中人物看齐誓死做时尚的奴隶。
作为敛财初级阶段的国人,情况跟比华丽山庄的中学生以及她们的看客差不多,既急需把招摇过市的“美美们”踩到脚下,又期盼取代她们的位置,获取炫耀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