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2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活跃的阶段,对于形象化的事物印象比较深刻,这个阶段想象力也比较丰富。而写作是语文最关键的部分,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而情景教学法能有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寫作兴趣,发掘学生的写作动机,更有利地实现教师对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语文写作;写作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47
  一、前言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都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次布置任务,一提到写作,学生的条件反射便是把教师给的写作模板记下来,长期这样,学生就不会主动了解写作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律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忽略对知识分析讲解,也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投入感情,这样的教学情感也不会自己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在初中教学中,大部分都是依靠参考书进行教学,明显缺乏对教学的热爱,缺乏对学生教学的情感投入与交流。所以,要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了解学生所处的阶段,利用情景教学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使他们产生写作兴趣,从被动变为主动。
  二、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情景教学应用的策略
  1. 让学生投入到角色扮演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选择一些课文让学生扮演,虽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角色中,但是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为有的学生在扮演的时候,很多学生会积极地观看,这样的情景再现可以冲击他们的感官意识。例如,可以从《背影》这篇文章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通过人物形象、心理进行揣摩。这篇文章比较贴近生活,通过角色的扮演,学生可以更深地体会到那一份亲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的人物扮演能让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背影》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文章记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与父亲之间最难忘的事情,也可以引入一些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在角色扮演中能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那份浓重的亲情和对历史的认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教学条件得到提高,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很普遍。教师在初中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有关课文中出现的景物、风景或者相关视频进行播放,生动逼真的画面,这种情景教学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就融入到学习氛围中。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用自己的想法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韵味。例如,人教版七年级的《紫藤萝瀑布》,作者所说的“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也不会集中注意力听课,也不知道紫藤萝的模样。如果教师将紫藤萝的图片播放出来,就会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也能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壮观景象。当学生写作时也可以模仿课文,对美景生动地加以描述,改变以往的口语化作文,教师也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3. 让学生到场景相似的环境中体验
  学生只有具备开阔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更顺利地写完作文。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到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大自然也能使人心情舒畅,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课文描述的场景中,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对景色的描写能力。实践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方式,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课本中所出现的课文,描绘的情景无处不是来源于生活,只要将其与生活联想在一起,就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并且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在展开体验活动时,可以找出课本上出现的物品,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生动的描述,这样能更好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利用业余时间带学生到与课文场景相似的环境体验,过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结合当天看到的景物写作文。例如,初中人教版中《秋天》这篇课文描写的秋景,秋天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学生如果不切身体验和细心观察周边的秋天景象,是无法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意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脑海中所知道的秋景描绘出来,当他们遇到类似的写作题材才能更顺利地完成。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富有诗意,使学生不会再排斥写作,不会把写作仅仅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是积极主动地写,因此才能全面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4. 用音乐渲染气氛
  轻缓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放松,保持心情舒畅才能做好事情。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古诗词,教师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朗读或者背诵,学生很难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诗歌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一起朗诵,然后选择一些学生上台做朗诵表演,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让他们更加注重创造精神和集体精神。例如,教师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可以用轻缓的音乐做背景,让学生集体跟着节奏朗读。这首诗作者描绘深秋晚景,在写法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抒发了作者羁旅异乡的惆怅之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结束语
  语文写作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与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发挥,集中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能加深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的印象。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中学 527300)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以作业为切入点尝试从增加人文关怀,分层布置作业、丰富批改方式三点入手,让数学作业不再单调,保证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作业;人文关怀;分层布置;批改方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35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职高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
语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是一门语言,是初中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承担着培养青少年语言文字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动态几何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散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新课程明确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态几何教学与数学创造性思维结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自主性。本文就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以及数学创造性思维展开讨论,分析其概述及其重要性,提出几点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以及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在音乐活动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域中最难攻克的课题。在教育阶段,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和身心特点,为幼儿选取合适的音乐感知材料,选择合适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来发掘幼儿的音乐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音乐感受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
摘要:古人讲求德才兼备。论时代怎样更迭,有关德育的话题讨论永远都不会过时。德育来源于生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相关德育教学活动时,应将其生活化,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应该配合教师将“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理念”落实,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教师、家长、小学生三者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研究  中图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德育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问题也在不断地增多。问题在于初中德育的价值定位长期不稳定,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而常常忽视德育工作或者把德育工具化。因此,初中人文关怀理念缺失,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身心健康被忽视,遇到心理问题也得不到解决,长期下来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威胁。学校应该把德育工作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学习工作和德育工作一起抓,改善原来的教学方式,多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
摘要:本文简要探讨了在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做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学习;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42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倡导,教学的任务不只是教给学生结果,而是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只是传授知识,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有如下建议:首先,建立感情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参与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习兴趣。第三,多鼓励、表扬学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第四,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与物理的联系。  关键词:感情融洽;好奇心理;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
摘要:“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味浓,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这主要靠教师的正确诱导和教法的改进。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做好“媒人”,介绍学生主动与课本认识。  关键词:语文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摘要: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应该充分迎合学生好奇、好动、好新等心理因素。因此,创设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体育教学,做到激趣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体育;激趣法;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46  孩子们不愿意运动是因为孩子们不能体会运动带来的快乐与美好。由于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孩子们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