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信息技术课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ophe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来进行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切从“玩”出发,营造“玩”的氛围,让“玩”变成学习,更能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们不断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一、努力激发“玩”的欲望
  
  试想一下,当学生坐在向往已久的计算机面前准备大显身手之时,教师的这句“想不想玩?”会对学生产生多大的诱惑力,使其兴奋起来。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玩”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玩”的欲望,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例如,我在让学生进行鼠标练习时,我提供一些适于各种鼠标操作的益智游戏,如幸福五子棋、军棋等让学生来玩,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熟悉了鼠标的操作;再如我在让学生进行上网操作时,也是多提供一些适合学生的网站,如中国少年雏鹰网、红泥巴、中国科普网、中国少年报等,让学生在网上自由遨游,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
  
  二、全力营造“玩”的氛围
  
  教育专家说:“提供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即民主、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尊重、鼓励和支持。”我认为这也是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必要前提。机房的布置要具有儿童气息,具有信息时代的气息,就连计算机的布局也改传统的“秧田式”为小组式,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学生进入机房不会感到有什么压力,完全是一种“我想玩”、“我要玩”的心理状态。在“玩”的过程中感到轻松与和谐、自由和安全,学生才能充分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才能不断激发探索信息技术的欲望。
  在教学《纸牌游戏》一课时,我问学生“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如果你不会,你准备怎么办?怎样来玩这个游戏?”我放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设想。由此来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寻求计算机的帮助,通过系统提供的各种方式的帮助来掌握游戏玩法,进一步掌握某个简单软件的使用方法。我认为,对待学生的设想,教师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洗耳恭听,即便是学生有某种不成熟的,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设想也不要打断他们。有个学生这样说:“要是我遇到不会时去问计算机,它能直接回答我就好了。”我对他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因为人机对话并非无稽之谈,我还告诉他——科学家正对这一功能做进一步的研究呢!
  
  三、积极体验“玩”的激情
  
  如果在上课时,老师“让我们一起来玩吧!”一声令下,学生一定会斗志高昂地投入到“玩”之中,全身心去体验“玩”的激情的。这时的教师虽仿佛成了局外人,但一定要怀有一颗“欣慰”的心。因为学生玩的过程就是经历探索的过程,是最好的实践。让学生在游戏兴趣的牵引下,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自行尝试操作,探究玩法,由此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1.让学生自己设计玩法
  作为教师不要以成人的思维定势来限定学生玩的内容和方式,允许学生有成人看来“不标准”、“不现实”的解答。我在教学中规定了我教学的标准,只要说出玩的理由都算对,这样学生玩时就再无拘束感,随之大胆、奇特的想法也就多了,新的发现不断涌现。比如在玩游戏“独粒钻石”时,学生通过查看帮助和走法演示,很快就掌握了游戏的玩法。一路过关斩将,但越接近关底就越难,尤其是最后一关。按照常规的操作方法,通过最后一关基本上是没有可能性的。这时,我提示学生试试有没有其他方法,很快就有同学尝试出来了。他发现如果用鼠标左键移动棋子的话,只能按规则一个棋子隔着一个棋子跳,但如果用右键移动的话就可以不按规则任意跳动,这样就可以轻易过关了。这出人意料的一招是我始料不及的,游戏开发者的有意或无意之举,却被我的学生给利用了。
  再如,学生熟练掌握画图中的各种工具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要清除所画的图像可以用哪些方法?学生纷纷大胆尝试,结果发现了橡皮、白色图形覆盖、清除图像菜单选项、选取剪切,粘贴空白区域等多种方法。
  2.给学生腾出充足的“玩”的时间
  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在应该让学生充分体验玩的快乐,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按自己安排的速度和节奏玩时,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能够尽最大努力进行活动而不感到厌倦,会在活动中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因此,教师应避免用统一的进度、标准来要求学生,不要催促学生“玩”快一点。这是真正地让“学生玩”,而不是“玩学生”。
  如果一节课的内容是40分钟不能学完的,我就会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延长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让学生放心、放手去“玩”,尽情体验“玩”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开放性。这样,信息技术课上来不及完成的任务就可以无忧地让学生继续完成。
  
  四、经常交流“玩”的经验
  
  在信息技术课上,我尊重学生“玩”的过程,且我一直都采用“互动式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所谓互动式课堂,是指在课堂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并通过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你言我语”是我们特地为学生做的一个局域网聊天室,既避免了课堂的嘈杂声,同时又没有失去双向互动式课堂教学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的成功经验,在此很快地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以获取更多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让学生在网络中利用手中的键盘去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又给了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在这里教师也可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去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既增进了师生感情,教师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指点迷津,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成为游戏赢家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我还采用了“一帮一”、“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所谓“一帮一”,即某些学生不会“玩”时,就让已经掌握的同学去帮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别人的学生可以再一次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而且他是以一个教者的姿态去复习巩固,这样使原有的已掌握的知识得到深化。而被帮助的学生在“学生老师”的讲解下,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角色扮演”则是从学生中选择一个较突出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特定的情况下,充当教师的角色,去帮助其他同学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自由回味“玩”的乐趣
  
  我的每节信息技术课结束时,我都会问同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玩得高兴吗?”我遵循的标准是,只要学生玩得投入,玩得开心,我都会给予肯定和表扬。当然,每节课学生的“玩得非常开心”的回答都是干脆响亮的,作为教师听到自己的学生这样的高兴,我很有成就感,也是最开心的一个。即使有时个别学生也会有玩得不开心的时候,我会让他们想想为什么玩得不开心,并告诉他们下节课老师一定让他们玩得开心些,从而让学生更期待着下一节信息技术课的到来。
  其实,在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上,努力让每一个同学都“玩”得投入、“玩”得开心,课后回味起来也开心,这是我教学的目标。我正努力地实现着这个目标,在信息技术课上营造“玩”的氛围,让学生“玩转”小学信息技术课。
  
  (作者单位:广东清远市高新区龙塘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课堂教学需要预设。预设是对课堂的设想和计划,只有懂得精心预设的教师,才能“预约”到高效、有序的课堂。课堂又是动态的,它的客体——学生是鲜活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所以仅有预设,必将使课堂变得机械和程式化,也将压抑学生自由思维的动力,沦为教师思想的“奴隶”。生成是课堂的生长和建构,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的即兴创造性教学行为。它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学生
目的:对医学本科生开设老年护理选修课.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建立该课程,经历了包括计划、行动、评价和反思四个步骤的两轮研究循环.结果: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满意度在第
游戏程序加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新鲜、感兴趣的课题。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设计“游戏程序加工”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开启游戏程序设计之门,使每个学生都能领会信息的编程加工的原理和方法。因此我基于VB程序设计平台以“雷电”程序的加工为例,对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程序实现的策划,通过学生体验游戏程序的加工以充分达到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上海教育
服务,是检验企业能否深谙用户需求的标尺。作为深耕教育市场的领导品牌,爱普生在教育投影市场的霸主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其成功的原因在于,不仅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还能够紧抓并满足用户的诉求。爱普生推出的一项高质量且低成本的“光学复新”服务,正是爱普生服务意识与能力的最好诠释。  应用在教育领域的投影机,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尴尬:由于受环境温度、灰尘的影响,投影机在使用几年之后,都会出现投影质量下降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模式已是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根本逻辑是教育的逻辑—学习者学习心理的规律、学科知识发展的规律、教学法的规律,仅从技术维度出发的整合探索无法成为实践的主流,唯有从教育维度出发的整合探索才能让人“眼前一亮”。为此,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从根本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