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万新在确立产业整合战略的过程中,王明夫和宁高宁先后扮演了重要角色,王在1996年便影响了其理念,而宁在华润的实践则让唐万新看到这一战略的可行性。
华润1948年12月成立于香港,前身是1938年的香港联合行,1952年之后成为中国各大进出口总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是一家典型的贸易公司。而宁高宁于1987年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MBA学位,之后力口入华润,1990年3月出任华润创业(HK 0291)董事总经理,1999年出任华润创业董事会主席,华润集团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自1999年全盘接掌华润以来,宁高宁最重要的使命便是怎样带领华润由贸易转向实业,实现着陆。从上世纪90年代起,宁高宁就率领华润,频频挥舞资本大棒,接连在内地进行并购,涉及啤酒业、地产业、纺织业和能源业等。
宁高宁首先杀入市场分散的啤酒业。1993年,很偶然地从青岛啤酒(SH600600)在香港上市的招股书中了解到中国啤酒市场之后,宁高宁就一直力推华润进入这个“令人心动”的行业,他的策略是:先解决“华润不懂啤酒”的问题,和南非国际酿酒集团(SAB)成立合资公司(由华润控股),然后开始在国内收购。从1994年拿下沈阳雪花啤酒,到2004年3月3500万美元收购钱江啤酒70%的股份,前前后后36次并购,与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SZ 000729)形成鼎足之势。
宁高宁最大的手笔是在房地产领域,2000年12月,华润成为老牌上市公司深万科(SZ 000002)的第一大股东。并由此又开始整合零售领域,华润买下深万科旗下的万佳百货股权,并将华润超市与万佳百货重组,更名华润万家,接着收购了江苏苏果超市。
在国内纺织业普遍出现亏损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华润又进入纺织业。2000年,华润以1.1亿元连续收购了6家纺织厂,2001年9月,华润斥资1.5亿元收购四川锦华(SZ 000810)51%股份成为其绝对控股股东,这也是华润系在内地的第一家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而华润在电力行业投入更为巨大,2001年6月,斥资12亿元投资湖南鲤鱼江电厂,迄今为止,华润在内地已投资了40余家电厂。
华润集团在2003年将主营业务划分为地产、食品、啤酒、石化、零售、纺织、水泥、电力、微电子九大行业,25个利润中心,绝大部分业务领域都是通过收购进入的。华润的投资有两类:一类是由做贸易转为做实业形成的产业;另一类是从没有任何行业经验做起,由策略性投资项目发展起来的产业。前一类的代表是纺织和水泥行业,后一类的代表是啤酒和电力行业。宁高宁认为,“收购就是一个平台,收购到一定程度,今后就可以有自建能力,比如啤酒。”
事实上,宁高宁率领下的华润纯粹是一个投资人角色,很少参与到被收购企业的运营管理中,由此他对潜在收购对象的管理团队很看中,必须稳定而有能力,比如深万科至今仍交山王石牢牢掌控。但不断的并购使得人事变动和文化冲突不可避免,2003年来自原万佳百货的华润万家CEO徐刚辞任就是一例。
若以GE式的“数一数二”原则,华润目前的业务群中除了啤酒、零售、纺织、地产以外,都没有太大可能进入所在行业前三。由于自身缺乏相关的人力资源储备,华润基本上只是通过财务整合、理念带动的方式去管现收购进来的企业,由此其整合效果大打折扣。以啤酒为例,华润旗下的啤酒品牌林立,至今没有打造出一个全国性品牌。
较之于宁高宁,唐万新可以说是“具备其劣势,不具备其优势”,德隆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无论是从背景、财务实力、人脉资源上都无法和国有大企业华润相提并论。华润手握百亿港元计的现金,并且在香港市场较为方便地融资;而德隆需要想尽各种办法筹措资金,甚至不惜违规炒作股票、高息拆借,常常被现金流需求压得喘不过气来。
而在文化冲突上,德隆比华润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德隆系内,不仅有原来的创业元老,还有收购过来的国有企业领导;有炒作股票的操盘手,也有规则感很强的职业经理人。一批批鱼龙混杂,使得德隆内部管理混乱,整合效果不佳。
由此,华润和德隆在产业整合的道路上,最终走出了完全不同的结局:华润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进入若干行业的前列;德隆最终却被压垮,留下一堆被人觊觎的遗产。
2004年末,宁高宁转而接任中粮集团董事长,不出意外,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就将成为中粮的囊中之物。
华润1948年12月成立于香港,前身是1938年的香港联合行,1952年之后成为中国各大进出口总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是一家典型的贸易公司。而宁高宁于1987年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MBA学位,之后力口入华润,1990年3月出任华润创业(HK 0291)董事总经理,1999年出任华润创业董事会主席,华润集团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自1999年全盘接掌华润以来,宁高宁最重要的使命便是怎样带领华润由贸易转向实业,实现着陆。从上世纪90年代起,宁高宁就率领华润,频频挥舞资本大棒,接连在内地进行并购,涉及啤酒业、地产业、纺织业和能源业等。
宁高宁首先杀入市场分散的啤酒业。1993年,很偶然地从青岛啤酒(SH600600)在香港上市的招股书中了解到中国啤酒市场之后,宁高宁就一直力推华润进入这个“令人心动”的行业,他的策略是:先解决“华润不懂啤酒”的问题,和南非国际酿酒集团(SAB)成立合资公司(由华润控股),然后开始在国内收购。从1994年拿下沈阳雪花啤酒,到2004年3月3500万美元收购钱江啤酒70%的股份,前前后后36次并购,与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SZ 000729)形成鼎足之势。
宁高宁最大的手笔是在房地产领域,2000年12月,华润成为老牌上市公司深万科(SZ 000002)的第一大股东。并由此又开始整合零售领域,华润买下深万科旗下的万佳百货股权,并将华润超市与万佳百货重组,更名华润万家,接着收购了江苏苏果超市。
在国内纺织业普遍出现亏损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华润又进入纺织业。2000年,华润以1.1亿元连续收购了6家纺织厂,2001年9月,华润斥资1.5亿元收购四川锦华(SZ 000810)51%股份成为其绝对控股股东,这也是华润系在内地的第一家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而华润在电力行业投入更为巨大,2001年6月,斥资12亿元投资湖南鲤鱼江电厂,迄今为止,华润在内地已投资了40余家电厂。
华润集团在2003年将主营业务划分为地产、食品、啤酒、石化、零售、纺织、水泥、电力、微电子九大行业,25个利润中心,绝大部分业务领域都是通过收购进入的。华润的投资有两类:一类是由做贸易转为做实业形成的产业;另一类是从没有任何行业经验做起,由策略性投资项目发展起来的产业。前一类的代表是纺织和水泥行业,后一类的代表是啤酒和电力行业。宁高宁认为,“收购就是一个平台,收购到一定程度,今后就可以有自建能力,比如啤酒。”
事实上,宁高宁率领下的华润纯粹是一个投资人角色,很少参与到被收购企业的运营管理中,由此他对潜在收购对象的管理团队很看中,必须稳定而有能力,比如深万科至今仍交山王石牢牢掌控。但不断的并购使得人事变动和文化冲突不可避免,2003年来自原万佳百货的华润万家CEO徐刚辞任就是一例。
若以GE式的“数一数二”原则,华润目前的业务群中除了啤酒、零售、纺织、地产以外,都没有太大可能进入所在行业前三。由于自身缺乏相关的人力资源储备,华润基本上只是通过财务整合、理念带动的方式去管现收购进来的企业,由此其整合效果大打折扣。以啤酒为例,华润旗下的啤酒品牌林立,至今没有打造出一个全国性品牌。
较之于宁高宁,唐万新可以说是“具备其劣势,不具备其优势”,德隆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无论是从背景、财务实力、人脉资源上都无法和国有大企业华润相提并论。华润手握百亿港元计的现金,并且在香港市场较为方便地融资;而德隆需要想尽各种办法筹措资金,甚至不惜违规炒作股票、高息拆借,常常被现金流需求压得喘不过气来。
而在文化冲突上,德隆比华润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德隆系内,不仅有原来的创业元老,还有收购过来的国有企业领导;有炒作股票的操盘手,也有规则感很强的职业经理人。一批批鱼龙混杂,使得德隆内部管理混乱,整合效果不佳。
由此,华润和德隆在产业整合的道路上,最终走出了完全不同的结局:华润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进入若干行业的前列;德隆最终却被压垮,留下一堆被人觊觎的遗产。
2004年末,宁高宁转而接任中粮集团董事长,不出意外,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就将成为中粮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