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里传出的新音律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虎丘山北麓的白洋湖畔,有着独特的白洋湾山歌文化,那是农民从前在田间地头劳作时表达情感的方式。当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时,山歌文化的传承就迫切需要创新求变了。在时代面前,廉政文化建设与当地山歌文化携手结合,宣传廉政教育,也赋予白洋湾山歌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
  一曲山歌唱千年
  白洋湾地区阡陌纵横、水网密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这里农民们纯朴的性格,也促成了他们运用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山歌,抒发情感、祈求福祉、耕作捕鱼、种花培土、婚丧嫁娶、喜怒哀乐、情爱友谊、风俗民情,都能成为山歌表现的主题。
  这里的山歌历史可追溯至宋元时期,与吴歌其他分支密切相关,在广阔的乡村空间、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历经岁月的沉淀和提炼,其群众根基深厚,社会影响广泛,既是十分珍贵的历史史料,也是十分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山歌逐渐失去了曾经的舞台,日渐衰微。如何突破现实瓶颈、实现山歌传承、促进山歌与时代的共同发展,愈加迫切。
  2008年“非遗”普查时,白洋湾山歌脱颖而出,成为白洋湾地区的文化亮点和名片。近年来,白洋湾山歌被列入苏州市非遗项目名录,拥有市级山歌传承人顾凤珍和其他5位区级山歌传承人。
  常唱常新传递廉之音
  姑苏区纪委历来重视廉政文化建设,每年将“姑苏梦·廉石情”廉政文艺精品创作汇演,作为“510尚廉日”系列活动的重头戏。2015年第一届汇演大赛时,这首由白洋湾街道推出的三句半《廉政建设是法宝》就摘得第二名,以清新软糯的白洋湾山歌道出一声声尚廉向廉的深情,艳惊四座。
  借助当地山歌文化的独特优势,白洋湾街道党工委将各社区山歌文化艺人组织成立文艺演出队。各社区的文艺演出队,都具备一支固定活跃的队伍、一块规范的演出场地、一张演出节目表、一笔专项的保障经费等“四个一”的演出條件,在廉政文艺节目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中,始终突出群众性,通过引导居民们自编自演,以山歌文化演绎出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的热切期盼。
  2016年,街道举行“清风·廉韵”廉政文艺汇演,近60名群众文艺骨干拿出原创节目倾力出演,涌现出《扫墓》《为振兴中华添力量》《还礼》等受到一致好评的廉政文艺节目,随后又在街道群众文化艺术节、百姓书场等时机和场合,以山歌对唱、评弹、情景剧、书场、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奏响一曲曲勤政廉政主旋律。
  2018年,姑苏区纪委组织的“姑苏梦·廉石情”廉政文艺精品创作汇演中,音乐快板表演唱《山歌声声话清廉》又荣获银奖。在传统温润、悠长白洋湾山歌中融入快板,为白洋湾山歌增添了明快的节奏感和新活力,充分发挥曲种在新时代的宣传导向功能,更使得演唱内容易为新老苏州人接受。
  文化互携共赴新世代
  “水清清,天蓝蓝,人间天堂似江南,时令美食香飘远呀,小小葱饼含意浓,一青一白,正气扬……”一青一白代表野葱的碧绿生青和面粉的细白,也寓意做人清清白白。和美社区志愿者方柳特意去郊外掘野葱,制作独门的野葱烙饼给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品尝,现场哼唱起改编版白洋湾山歌,也传递出廉洁向上的正能量。
  和美社区成立了“和韵山歌嘹亮”行动支部,牵手白洋湾山歌传承人创办山歌传承班,将廉元素融入“山歌声声唱廉洁”“山歌传承进校园”系列活动,展现山歌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树立廉洁山歌文化品牌,掀起了群众性廉政文艺热。
  富中街2号的白洋湾街道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二楼,140余平方展馆面积内辟出“民俗苑”,以安居乐业和“三耕文化”两大板块再现旧时寻常百姓生活;苑外,一条浓缩了本地红色革命起源与足迹的“红色革命展示长廊”,无声传递着红色基因、廉洁元素。
  2019年,街道将旅游活动与廉政文化结合,设计推出“山歌唱廉”廉政观览线。线路由北往南,覆盖三个区域,“山歌声声话廉洁”区域,以街道民俗苑、和美社区山歌馆为中心;“党群同心”区域,涉及金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传化公路港区域党建工作站;“学史明廉”区域,主要围绕金阊新城廉政楼道、白洋湾法治文化园。
  2020年的“510尚廉日”,街道为廉政观览路线中的部分点位专门拍摄了讲解视频,协助居民及游客前往参观游览时,更好地理解廉政文化、传播廉洁文化。
其他文献
6月16日,在双塔街道钟楼社区活动室内,一群居民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这一天,社区邀请了著名苏州评弹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周明华以传统评话的形式,为居民讲述苏州历史上的廉政故事。  打造最苏式“百家讲坛”  听周明华的课是一种享受。他以故事为载体,带着评话的技巧,风趣的噱头,在轻松的氛围中引人思考,可是说是笑声中藏着“干货”。毕竟讲台上的讲师,是位从艺五十多年的评话演员。  1963年,周明华考入苏州
期刊
说到绘画艺术,人们能说出梵高的“向日葵 ,”莫奈的“睡莲,”更近一点的苏州“吴门画派,”甚至人们眼前最著名的达芬奇“蒙娜丽莎”,浅浅的微笑、眸子、手臂,百看不厌,耐人寻味。曾去过湖东诚品书店,翻阅过厚厚一本达芬奇画册,其中“蒙娜丽莎,”放大还是缩小,完全符合人体自然黄金比率,用光、色彩,细节处理、表达,令人惊叹,不愧为世界顶级名画。因为达芬奇学过解剖学,因此,无数的艺术家关注、研究、学习他的创作技
期刊
“潺潺听水流,峭石碧潭湫。山外峦坡岰,颜开泛绿洲。”一日午后,潘国光先生一如往常边临诗边作画,走近一看,原来他临的是自己父亲题画的一首回文诗。于是乎,他神秘地拿出三本小集子,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诗词,他说这是父亲潘承基的作品手稿。翻开品鉴,足见潘老遣词造句、磨洗韵律之功深。在友人的助力下,潘国光将父亲的诗词汇拢集于一册,出版了这本《潘承基题画诗词集》,完成了父子两代人的夙愿。  旧时明月,生生不息  
期刊
若不是电视新闻里,有人“炫耀”已经备足了“度梅”的内衣,真忘了梅雨季的滋味。躲进了空调房里,关于梅雨季憋闷感的记忆,就不那么强烈了。  去过更南的南方,才感知偌大的中国,要一起熬过梅雨季的区域,远不止一个江浙沪,回头珍惜起苏州的梅雨期,我们这里还好、还好。南国的六月,室外的潮湿感更像一层结结实实的膜,裹得人喘不过气,被堵截在体内的湿热浊气非得激烈的有氧运动,才能宣泄出来。想起苏州虽然阴雨连绵,屋子
期刊
甪直古镇几乎与苏州古城同龄,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水乡文化古镇。1917年至1921年,叶圣陶在甪直潜心教育,不仅关心学生,更致力于教育革新,自律且包容;他也把水乡甪直当作文学创作的摇篮,《没有秋虫的地方》、《藕与莼菜》、《心是分不开的》、《多收了三五斗米》、《甪直闲吟图》等等,在这块土地上精耕细作,一篇《多收了三五斗米》让甪直名扬九州。事实上,直到今天,叶圣陶的精神,还在影响着水乡人。就说
期刊
“迪斯尼太远,去苏州乐园!” 1997年,苏州乐园欢乐世界在狮山脚下平地而起。伴随着这条广告语,苏州乐园声名响彻长三角,作为中国第三代主题乐园的点睛之作,打造出一张亮丽的欢乐名片。苏州乐园也带着无数苏州人的情怀,定格在永远的纯真年代。2020年5月,新的苏州乐园森林世界在无数怀念、留恋、欣喜、期待、展望中盛大开幕,往后,苏州人的生活中,有它。  生活升级,娱乐也要辞旧迎新  2016年夏季,苏州乐
期刊
人间天堂,大美苏州。精美的园林遍布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并且每一座都有每一座独到的韵味。从2018年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公布的数字看,苏州园林数量达到了108座,这些园林中,很多都属于私家园林,背后的故事也十分耐人寻味。这一次,我们要讲讲东山雕花楼。  旧 时 光  东山“豪宅”的故事  看一眼雕花楼,体验一次旧时的精雕細琢。但光苏州就有三座雕花楼,东山这座有什么特色呢?  雕花楼,又名春在楼,
期刊
大运河水,延绵流淌,千年不息。在运河与胥江交界处的三角洲上,横塘驿站立于此,这是全国仅存的两座邮驿遗址之一,历史价值极高。对于这样一处难得的历史文化“遗珠”,最近,苏州有关部门给予了足够重视,姑苏区吴门桥街道牵头启动修缮工作,力求让古驿站重现往日光彩,内外兼修。  横塘驿与彩云桥史话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首《送别》道出了昔日驿亭分手的画面。很多人对驿站的印
期刊
“轧神仙”是几千年吴文化的活态传承,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传统民俗为传承发展,正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  今年5月6日,结合疫情精准防控常态化要求,为期三天的狂欢节顺势以七大“云”主题线上活动,吸引120多万人次转到线上“轧闹猛”,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俗节庆日被赋予新内涵、注入新活力。  文创产品征集、3D“轧闹猛”、祈福祖国、小游戏开发、民俗知识科普
期刊
苏州,是一座充满历史的诗意之城。苏州的历史凝结在人文足迹和城市脉络里,在光与影的快门声中定格在充满历史感的相片中。于祥,作为一位人文纪实摄影师,坚持用相机记录姑苏城的历史变迁,用黑白胶片展示姑苏城最原汁原味的的生活底色。  “一路一门”到“一城”  于祥深知一座城市的精神会在一个个小细节里反映出来,《一路一平江》和《一水一盘门》里的一张张黑白相片承载着平江路和盘门的时光脉络和人文往事。当岁月变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