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不怕,提笔方能从容(一)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wk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现在,中小学生间流传着“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在《莫愁·小作家》2019年12期的卷首《不怕》中,作家韩丽晴告诉广大青少年,“唯不怕,提笔方能从容。”
  为了表达这样的主题,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她的朋友、也是她的采访对象——记者小曲的真实故事。
  故事是从主人公接到部主任打给她的失岗失业的电话开始的。
  “明天不用来上班了。”这样的开端,当事人一定是“嗡”的一下如五雷轰顶,头都炸了,同时也把读者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紧接着是主人公的惊愕。惊愕之后,便是身体的异样和世界的变形。明明是宽敞明亮、香气四溢的采编办公室,她只觉得“四处是风,周身寒冷”。这样的人物特写,读者眼前所见就是那个顷刻间天崩地陷、无处可逃的悽惨而绝望的囧。
  非常非常微弱的理智提醒她,你一年的工作很出色,你应该是很优秀的。于是,她挣扎着发问:“是一个都不留吗?”
  这样微弱而绝望的声音,电话那头的部主任敏感而清晰地感受着,一时没法应对,也不知如何应答,只能“沉默”。
  “主任沉默,半天才说:总编办定的,名额有限,否则有你。”
  我们知道,主任的回答够委婉了。可当事人,依然是没法接受。
  她鼓动出全身的劲,用反问表达了抗议。“名额有限,但留下的为什么不是我?”
  她无法把持住自己,办公室的同事们无数双眼睛都聚焦在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都在全神贯注地关注和提心吊胆地观察着,发现她的声音细细的,弱弱的,只能听到她“牙齿打颤”的恐惧和颤抖。当然,这个实情,她是后来才知道的。
  于是,下意识中,她在桌上翻报纸,翻找有自己姓名的样报,那可是见证她一年实习工作成绩的最好证据。她必须找出来,必须捧着这些去找总编,这是她唯一的希望。此时此刻,她连自己哭了也没有感觉到,只有泪水一滴一滴地落在手背上。一如往日雨天打伞采访时伞边不停下落的雨水。
  这样的故事发生,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甚至是读者,都始料不及。难过、失态、尴尬、紧张、恐惧,兼而有之。故事一开始就抓住了所有读者。这是会讲故事的高手所为。
  故事发生在采编室里,而故事的发展已经到了通往总编室的长廊。主人公抱着一摞样报,冲向长长的走廊,狂奔,去找总编;同事拦她,劝说她,她无法接受;她的挣脱,她那横空而出的“一年换五分钟”的强大逻辑,这一切,就是故事的发展。
  这个发展,很短,但又很长,这个发展,很快,但波澜起伏,事态向恶化方向延伸,矛盾向冲突、爆炸态势演变,读者的心都揪起来了。
  幸好,她毕竟是政论实习记者,经过这么一冲一拦,穿越了同事的一道道既同情又担心的目光后,她的理智渐渐恢复成均匀的呼吸和弯曲的敲门的食指。她没有破门而入,更没有哭着叫着闯进总编的办公室。这样的故事发展,最后还是让读者吊着的心稍稍松了一点点。
  二
  总编办公室,是故事高潮的所在地。
  一年了,她的胆怯,让她只有一次远远见着总编一眼的经历,而今天,因为与工作和失业攸关,与生存和梦想攸关,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事人的眼里心上,就是一次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她终于勇敢直面头发花白的总编。
  “她要争取的不仅是留下来,她还要看清自己究竟能为梦想付出多大勇气。”
  她放弃了往日的怯懦胆小,也不管不顾任何忌讳与忌惮,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诉求、理由和不满。
  “我需要这份工作,我有与之相配的热情和学习能力,为什么不听听我的想法,不给我一个竞争的机会,就直接让我走?”
  这就是小曲,这就是写政论的小曲。有旗帜鲜明的观点,有支撑观点的有力论据,更有对用人制度和工作程序的质疑。这就是小曲的坚持、坚贞。
  如果不是小曲,换作别人,说不定质疑的语言就会是:你们怎么可以如此官僚,你们怎么如此独断专行?
  正如作者所叙述的那样:“她的倔强,她的不服输,她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这些交织成一股气场,势不可挡,她把强烈的意愿一鼓作气倾泄而出。”
  不知道有没有超过五分钟,但足够了,继而她对老总编说:“您应该有一个与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我愿您的孩子也如我一样幸运,在人生的道路上得以遇见像您这样睿智、宽厚的长者。”
  这样的话语,不是一味求情,是人同其情,事同其理,是将心比心。在突如其来的人生厄运面前,能够如此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又情理俱至地表达,可见其能力、实力与智慧并不缺乏。更为可贵的是,即使在这样易于让人乱了分寸的时刻,小曲依旧保持着一个女性柔中有刚的可人的一面,不失玉之温润。
  故事的高潮部分,只有小曲的语言,而没有总编的话语。一边是晴天霹雳般的躁动和宣泄,一边是一言不发的无语和冷静。动静落差如此之大,故事的高潮便充满诱惑与刺激。
  花白头发的总编凭借他多年丰富的人生经验,肯定不会敷衍,也不会简单安慰,更不会在此时此刻告知当事人不被录用的理由,或列数情绪如此激烈的当事人的缺点或不是,只是静静地观察,这位平日里给人印象有点胆小的实习生是否真的胆怯,对这份工作和事业能否胜任,借机考核眼前这位年轻人,并完善自己对这个年轻人的准确印象。
  这样的高潮没有剑拔弩张,也沒有声泪俱下的哭场,而是形成了冷热的巨大反差,充满了无数变数。当然,冷静而智慧的读者,会有这样一种向好预感:“不做声,有几分。”
  果不其然,故事的结局,便如预感的那样水到渠成。小曲如愿留下了,继续追求着事业和梦想。不管是用什么办法,但理由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部主任事后捎来总编的话,“希望她一直保持这股为了理想不怕困难的勇气。”这个结局和故事的发生一样,也是部主任与小曲的交流。不能不说是巧合,也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三
  这个故事,有发生,有发展,有高潮,更有结局,已经很完整了。但作者没有就此打住。因为,作者还给这个故事安排了一个亮丽的尾声。   那就是一直看似懦弱的小曲,何以能有如此胆量,做出如此“壮举”?而这样的壮举的意义又在哪里?
  一是因为对事业的执著与爱。“十年奋斗,与岁月两不辜负,她成了行业内有名的写政论的记者。”二是因为拳击师借了当事人无所畏惧的胆子。
  这个故事是某一年的秋天,作者在北京采访她时知道的。“她提及往事,感慨不已,她说:去找总编的前一晚,很凑巧,我正好看了场拳击赛,一个拳击手要想赢得对方,技巧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要有非常强烈的无所畏惧的气势,那是真正的永无止尽的力量。”
  那场拳击赛,简直是神助!不偏不倚,不早不迟,就发生在去找总编的前一晚。她从拳击手的成功里悟得了人生和事业成功的奥秘:一个人只有具备非常强烈的无所畏惧的气势,那才是真正的永无止尽的力量。
  其实,这个细节,相当于故事的补叙。而这个补叙,让主人公的性格变化和人物的成长、成熟变得合乎情理,让这个扣人心弦的挽救自己职业与事业的故事,这个拼力抗争的主题意义更为显豁与敞亮。
  三是让无所畏惧的气势与勇敢有了诗意的表达,凝聚成了一种象征——寿山石。
  “那天我们从早晨一直聊到傍晚。临别时,她赠我一块刚从福建出差带回的寿山石。她说,寿山石,既有石的坚贞,也有玉的温润,赠你刻一方闲章吧。”
  这枚印石,“我”一直收着,“石不能言最可人”,寿山石的寓意丰富无比,再一想起她的经历,心头不由得跳出两个字:不怕。
  寿山石与昌化石、巴林石、青田石,被称为“四大印石”,是中华瑰宝。寿山石是福建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正如文章所说,有玉的温润和石的坚贞之双重特质,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泽浑然天成,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人文性和升值性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寿山石之民间文化非常丰富,尤以女娲遗石在人间和凤凰神女彩卵留寿山之传说影响较大。清人朱彜尊在《寿山石歌》中赞美最到位:“剖之斑璘具五色,他山之石皆卑凡。”
  这寿山石,不就是小曲么?不就是如小曲一样的人生么?作者把“不怕”二字刻在这枚闲章上。“不怕”就是无所畏惧的气势,“不怕”就是一往无前的勇气。“不怕”就是整个故事的神韵之所在。
  故事结束后的尾声是补叙,补叙也是说故事,娓娓而谈中给人余味无穷的享受,给你生命、成长的丰富启迪。当事人把这种勇气凝聚在“寿山石”上,并将这种人生经验与智慧转赠给朋友“我”,而作者又把這个诗意、有象征意义的寿山石与无数读者朋友一起分享。(未完待续)
  蔡明:江苏省妇联“莫愁家庭教育”名师名家工作室牵头人,江苏省名教师,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生态教育团队牵头人。
  编辑 舒芙蕾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地方特色的理想模型  上海曾是石库门的海洋。石库门联排的布局和装饰纹样来自西方。石库门有院落,类似北方四合院,却是二楼三合院,中为天井。进去,内部结构又与南方徽派建筑相似:砖木立帖式,黑漆大门被石条包箍,马头墙或观音兜的山墙,饰有砖砌。  石库门样式多。自19世纪80年代始,平均每隔十多年,就经历一次形式翻新。从老式里弄到广式里弄、到新式里弄、里弄式花园住宅,沿续至抗战时期的里弄式公寓住宅,石库门
期刊
这雨断断续续下了两天,但似乎并不想停。小克林望着窗外,想到了一个成语——细水长流。小克林又想起了二楼最右边的房间,那个房间根本用不到,被反锁起来,也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陈旧的木门在二楼最右边的黑暗里一直沉默着,似乎是在等待什么,小克林一直觉着那里面住着小精灵,因为常常有水从门下面渗出来,小克林想,那一定是小精灵在洗澡……  不知何时,雨停了,小克林又跑到木门前,趴在门缝上大喊:“嗨,你们洗完澡了吗
期刊
他的心上掠过一只孤鸿,他的身影在无人的月夜徘徊;他缠绵病榻,不误饮茶;他满鬓寒冬积雪,心中却雪融草青,贫无隙地栽桃李,日日门前看卖花;他家徒四壁,却暗想着“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诗人、哲人、书画家、美食家,这些称号皆可赋予他,但没有一个能桎梏他。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但又丰富多彩;他的性格豪放不羁,但又成熟圆融。他直谏敢言、清高孤傲,可又平易近人,体恤民生;
期刊
《伊人寂寞》虽然篇幅简短,但以超常规的叙事手法奠定了作品的价值。我们从三个角度来看作者陈毓对灾难叙事的超常规写作手法。  分层叙述的递进和人物视角的转换  作者在这篇不到2000字的文章里,采用了分层叙述和人物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从全篇来看,结构上可以分为三层三个人物视角,第一层是前面四个自然段,以作品的核心人物“她”为视角,以简练的笔法叙述灾难的起源;第二层是从“丈夫送她出门”到“总之这桩谈判最
期刊
安静,穿梭在街头和小巷,  空旷,在城市的上空盘旋,  春天,卻觉然不知地来了,  楼下樱花娇艳时,草儿共舞斗疫情,  一阵春风柳儿舞,桃花绽放溢香来,  待到春暖花开时,举国同庆龙腾飞,  疫情还未过去,疫情终将过去,  此刻的城不是空城,而是众志成城!  名师点评:  陈一诺小朋友,你很了不起,你能用诗歌表达你的情感,抒发你对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以及对疫情终将过去的期盼。  《空城》小诗
期刊
姚易柠说,她非常喜欢台湾作家简媜的一句话:“我把自己摊成稿纸,让岁月前来点苔。”這句话在姚易柠读来,有着别样的含义。  “把自己摊成稿纸,我觉得是一种很美的写作态度。”被问及对写作的想法,姚易柠笑着拢了拢碎发,眼里透着热烈与认真。“写作对目前的我来说是观察,我做的事情不是创造,而是记录。无论自然万物还是人间百态,都是我的素材。我平时写散文和诗歌居多,偶尔也创作小说。小说对我来说也是观察,不一样的观
期刊
走在那条熟悉的路上,回想起以前的这里。  当时,这条路狭窄而泥泞。经过多次施工,这里的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同时也失去了原来的味道。转角处,是一间房子,房子的旁边,盛开着一簇菊花。这明艳的菊花,在寒冷刺骨的秋风中,昂首挺胸,傲视寒霜。  这里,曾是曾祖父的家。  曾祖父是位乡村教师,居住在偏远的山村,每天给村里的孩子们备课、上课、改作业,课余时间种些粮食、蔬菜,生活平淡简单。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十分喜
期刊
每每提及要归乡,我总有点胆怯。  我胆怯于漏水后老屋的霉腐味道,胆怯于泥泞的石板路,胆怯于暗淡无光的夜晚。但又偏偏也畏惧四四方方的商品房,畏惧撬去石板浇上沥青的柏油路,畏惧灯红酒绿长昼无眠的不夜城。久客城中,对记忆里模糊的故乡总有矛盾而复杂的忧心,可随着回乡之日的临近,某种惴惴不安竟在心底日日发酵起来。  汽车从钢筋混凝土的桥面上碾过,桥下是波澜起伏的河水,有货轮悠哉地开过来,悠长的鸣笛仿佛现代化
期刊
宁静的午后,风静静地摇曳,云很纯净,在蔚蓝的天空闲适地四处游荡。在云中穿梭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铺洒在我的脸上,痒痒的,很温暖。窗内的我,在一盏茶的冥思中,静静绽放着我的文字。突然一个念头出现在我的脑海,险些跃然纸上,我想一个人去陌上看花开。  手上的笔渐渐停了,这个有着魔力的念头,变成一颗种子,在我的心底破土,发芽。我一把扯过外套穿上,拽起包,往门外冲。听到动静,厨房里响起了熟悉的声音,不用回头
期刊
快递员看似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不管刮风下雨,他们都行走在各条街道上,为一户户人家送来期盼已久的东西。  可恰恰是不起眼的他们,承担着城市“摆渡人”的角色。他们是桥梁。  在众多不平凡的故事中,快递员的事迹是其中亮丽的一笔:快递员郑冬冬在送件途中遇到险情,从冰冷的水塘中救出三人;快递员宋玉冈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照顾失明的丈夫、痴呆的公公,還要供儿子上学,困难面前,她选择了坚韧和守候,成为了孝老爱亲的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