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设,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oxia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课堂的效率,构建高效课堂,一直都是物理教学理论和实践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对课堂有充分的、科学的预设.没有预设而期望高效课堂随机生成是不作为的,是不负责任的.
  科学预设“正面”凸显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背面”尊重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倾注的是深刻的智慧,体现的是深厚的人文关怀,收获的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高效的课堂.下面谈谈应怎样进行物理高效课堂的预设.
  
  一、通盘设“局”
  
  学生看问题常常是局部的、细节的,需要教师去高屋建瓴,统揽全局.一堂课只有把“局”设好了,才能做到“尽在掌握之中”.
  胸有全局的教师,显示出建立在深厚学科底蕴上的高瞻远瞩和博大精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感,觉得自己的老师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自然就很乐意学习.
  例如,对于机械波的描述——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教学,在引入新课时可从物理学的全局去把握,通过下表去比较:
  
  波动是不同于平动、转动、振动的另一种新的运动形式,又需要引入哪些物理量来描述它呢?
  进行主题教学时,我从提纲挈领去全局把握:
  用大屏幕展示动画:连续质点的波的形成和传播.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波动的特点.从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中,抓住“重复”一词,进一步提问:波动是怎样在“重复”?于是争论产生,一种说法是“后一段时间的运动在重复前一段时间的运动”;另一种说法是“后一段空间的运动在重复前一段空间的运动”.
  总结学生的回答,形成课堂教学两条清晰的主线:
  后一段空间的运动在重复前一段空间的运动——空间周期性——波长;
  后一段时间的运动在重复前一段时间的运动——时间周期性——周期(和频率).
  分别完成波长和频率的教学后,启发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座山,看到的风景不一样,但同一座山的两种风景是有必然联系的.我们刚才从不同角度来研究了波动,看到了波动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周期性,这两种周期性之间是否也应该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呢?
  最后观察和总结得出:一个周期,波传播一个波长.由此进入波速以及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关系的教学,课堂至此又合成一条主线.
  由两条主线到合成一条主线,本节课的全局预设十分清晰.
  二、巧妙设“疑”
  
  
  许多知识都是由问题生成的.人类的认识秩序不是从基础开始,而是从问题开始,此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围绕问题展开学习可以提升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克服学习的盲目性.
  1. 预设氛围
  建立民主、自由、合作的教学气氛,形成自由探讨、自由争论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切忌“教师中心”.这种氛围不仅于“提出问题”阶段重要,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乃至于整个物理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
  2. 预设情景
  问题的提出不可能“无中生有”,更不能放任自流、漫无边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切忌“学生中心”.
  问题情境呈现的物理情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冲突越激烈,越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情境的呈现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一首诗、一个谜语、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一道物理试题、一个不明结果的实验、一个出人意料的游戏、一个物理学发展史中的问题、自然现象、科技成就、生活体验,等等.总之,一切能够引发学生探究活动的情境,都可以是问题情境.
  3. 预设启发
  问题的生成有时并不顺利,需要启发:①利用个别“高手”提出的问题来启迪大众,天才的发问往往只能出自于少数极有天赋的优秀学生之口,大多数人还处于“愤”和“悱”的状态.②教师要适当准备运用类比、联想、实验、多媒体等手段来促成问题的生成.③当学生不能正确表述问题时,教师要有适当的修正,使问题变得明白而又深刻,有利于迅速、简捷地切入课题和顺利实施探究.
  4. 预设课题
  一般课堂的设疑过于微观和细节,不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高中学生经过多年的科学教育,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可以选取合适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的课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课题设问题,围绕课题解决问题.
  例如“实验:探究动能定理”,教材对该实验的方案并没有设置某种“经典”.该实验是高考的一个热点,题型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如果我们对本实验的教学限于一法之成规,则既不利于“教”,也不利于“考”.我们不妨对本实验展开课题研究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实验方案(凡有动能变化的情景均可考虑),自己选择设置恒力或变力做功,自己设置测量速度的方法,自己解决实验注意事项、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问题.学生还可以广泛参考各种资料上的实验方案,进行学习、评估和交流.
  
  三、精当设“法”
  
  物理学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物理是高中阶段以“难学”著称的学科.正因为物理难学,所以特别需要讲究教学方法,只要方法精当,物理的“难学”可以得到充分的化解.
  1. 物理灵活,需要预设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
  前人总结的物理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各有其效,不能说哪种教学方法一定是最好的,要针对学情、课情恰当选择,灵活使用,此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高效的物理课,往往要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收到灵活解决问题的效果,而且能让学生保持较高的、较持久的学习兴趣.
  2. 物理抽象,需要预设浅显的实验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广泛使用,演示实验越来越被弱化,但演示实验的功能不是多媒体技术能够替代的.例如对于“过山车”、“水流星”类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教学,我们用多媒体展示了那么多惊险刺激的情景,展示了那么清楚的过程分析和受力分析,许多学生还是不懂.这时我们不妨在学生面前拿起一个水杯,“作势”要慢慢抡起,学生惊呼避让,怕水洒在自己身上.教师把水杯放下,然后迅速抡起做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学生先是吓得大叫然后又不好意思地大笑,因为一滴水都未洒出.“虚惊一场”的体验是何等的深刻!
  3. 物理难懂,需要预设浅近的类比
  在物理课程中,许多内容渗透着类比方法.通过类比,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对新知识既有新鲜感,又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于触类旁通中现真知灼见.通过类比,还能够促成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在融会贯通中促思维创新.类比不仅是一条学习的“快速通道”,还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类比对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大有益处.
  4. 物理深奥,需要预设学法的指导
  教师教学时除了精心设计教法外,还要认真考虑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此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四、用心设“趣”
  
  对于许多高中学生,学物理太难,学物理太苦.因此,我们不仅要预设方法,化“难学”为“易学”;我们还要预设幽默和趣味,变“苦学”为“乐学”.
  预设生动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条理清晰、词汇丰富、幽默风趣,学生的学习才积极主动,注意力集中.
  预设有趣的比喻.例如,楞次定律就像“烂泥潭”,你把棍子戳进去它阻碍你;你想把棍子拔出来它又会阻碍你.
  预设有趣的口诀.例如,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电荷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满足的口诀是“两大夹小、两同夹异”.
  还可以预设有趣的故事,预设有趣的游戏,预设有趣的实验和多媒体展现有趣的情景,等等.
  教育是用智慧去启迪智慧、用心灵去呼唤心灵的工作.预设幽默和趣味,是“智”的付出,也是“心”的付出.
  充分的高中物理课堂预设当然远不止这些,本人虽欲择要而谈,然认识粗浅,必挂一而漏万,请方家不吝指正.
   责任编辑罗峰
其他文献
秋天,各中小学都要举行一次全校性田径运动会。大家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竞赛上,而忽略了运动会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功能。我认为,在运动会中,我们班主任除了关注“明星运动员”和各班团体总分外,更应关注以下几点。  1. 关注锻炼观念和参与意识的教育。中小学校运会的目的不应是选拔体育人才(学校早已掌握了校内体育尖子的情况),而是营造氛围,让所有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让“每天
“智慧型教师”是当今德育领域常提起的一个词。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智慧型教师就是能够在班级日常管理细节中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有效巧妙地处理班级事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琐碎的小事中体现智慧,并让智慧在小事中升华。  某日下午6点,高三的课室显得格外安静,很多学生都早早地回到了课室抓紧时间复习。我小心翼翼地踱步走进课室,每一步都尽量不发出声音,以免打扰全情投入复习当中的孩子们。  
开学第一天,教务处就把转学名单发放到了我手中,我接到的是一个叫“文清”的小女孩的名字。面对这个名字,我不禁联想到了央视著名主持人文清,猜想她一定是个聪明美丽的小女孩,我竟然盼望着她早点到来。  下午,我刚刚来到办公室,一位年轻的妇女径直向我走来,微笑着问道:“您就是耿老师吧?”我急忙站起来迎接:“您是……”没等我把话说完,她忙微笑着向我解释到:“耿老师,我是文清的妈妈,我把她给您送来了。”我顺着她
题目:(满分14分)已知曲线C:y=x2与直线l:x-y+2=0交于两点A(xA,yA)和B(xB,yB),且xA,解得a∈(-2,4).  参考解法1或解法2,可求得a=±.因为±∈(-2,4),故满足条件的a的最小值为-.  解法4 利用正弦定理.  如图2,曲线G的方程可化为(x-a)2+(y-2)2=,易知点R的坐标为(0,2).依题意,只需考虑a<0的情况. 当aRN=,故在线段AB上可
1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工业自动化仪表正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应用越来越普及,纵观其发展过程,已由基地式仪表阶段到单元组合式仪表阶段、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正如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所说:“没有语法几乎不能交流思想,没有词汇根本不能交流思想。”传统的教师讲单词、学生背记单词的词汇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词汇教学方法。词汇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词汇学习的有效性。笔者在实践中作了这方面的思考和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词汇教学应有以下一些特点: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科
目的: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及死亡率持续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
《文化生活》在呈现方式上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用鲜活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路径是:教材及教师情境化知识──学生探究、实践──学生提炼、获取新知识。为此,我在《文化生活》模块教学中尝试搭“台”,放飞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从而完成教学活动。    一、铺设平台,让学生学会主动“
近来我为左右而为难.我这一周上课的内容的是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基本认识,难点在于左右的相对性.这个相对性,可是害苦了我.所谓相对,关键在于参照物的不同,到底是观察者的左右,还是观察对象的左右.看似简单的一年级数学题,却让我费了不少脑筋.于是,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对于左右的教学,看法还挺多,主要的有这两种:  一、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分类来判断.如果对象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比如一排水果,那么观察
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是增强他们探究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方面已有一些值得重视的经验。但是,不少人对质疑的认识和实践尚停留在较为狭窄的阶段,认为质疑就是让学生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或者只是把质疑当作一个教学步骤,放在规定的时间来完成。这样,虽然课堂上也可能一度显得很活跃,但在这一过程结束后,学生的思维状态便会从兴奋走向抑制,探究的欲望亦随之而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