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训说得好:“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知”,这体现了教学的相互性,难怪许多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有经验的教师,都发出了共同的感慨:“我们简直惊讶学生富有的智慧和主动精神,真切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推力。”“我们重新找到了一颗童心,一种青春的激情,享受到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欢乐”。其实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教师的信息优势和高势能已经受到挑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它在同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上进行交流。这种交往活动中,师生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还可以做到共同发展呢。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做到一下几点:
一、转变角色
单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而言,我们未必都能进入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都能理解学生怎样凭借自身的经验在思考;有时,“灵魂工程师”也没有能够触及学生的灵魂,在新事物,新变化面前我们也还得接受“长江后浪推起浪”的现实。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由原来的“居高临下”变为跟学生“平起平坐”。教学中,作为“首席”的教师要从多方面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不能“摆架子”,走下讲台当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指导者已经势在必行。这样,你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记得我讲口语交际“和同伴出去旅游要注意什么”时?我加入到学生中共同讨论“假如结伴出去旅游要注意什么”?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要考虑安全,而且发言积极,也说明了理由。其中有个学生说:“老师,关键要考虑资金问题。假如钱不够用怎么办?迷路了怎么办?……”钱?的确,出门在外,没钱是绝对不好办事的。资金?作为一名9岁的孩子,居然能说出这样有深度的词,让我为之感慨——我怎么没考虑到这个呢?于是,我马上让他把话说完,并给予表扬。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我和全班同学也表示赞同。在这节课中,大家都得到了进步。还有一次上《陶罐与铁罐》一课,为了让学生发挥想象,在教学延伸时我让学生分组编课本剧,考虑要些什么背景以及道具,更好的表现陶罐的谦虚、忍让、不卑不亢的特点以及铁罐自恃坚硬、高傲地奚落别人的性格。学生们说了很多自己的主张也不无道理。他们说到皇宫时更是各抒己见。“要御橱”“还要一个皇上呢——更能表现皇宫嘛”……看到孩子们争论得那么激烈,我震撼了。没想到他们居然如此智慧!别看他们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将来这群不起眼的孩子,也许在科学的实验室里会研究出许多目前没有的东西呢!我仿佛看到了未来……他们的前途真可谓“不可估量”!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来,转变观念,变“教学主导”为“教学指导”。才能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多鼓励,少批评
多数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不愿受到批评。当学生范错误时,如果老师能改变批评的做法从而巧妙地以赞扬代替,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新学期的一节美术课,几个出名的淘气鬼想捉弄长相很胖的女教师,就在本子上画了一只大熊猫,上面写着“送给某老师”,贴在黑板上,等着看好戏。当老师走进教室时,部分学生偷偷地笑。这时,老师看见了黑板上的“杰作”,立刻明白了,她脸一沉,但没有冒火,而是指着这只熊猫对大家说:“同学们知道熊猫是国宝吗?知道它为什么被称为国宝吗?因为熊猫是友谊使者和和平的象征,它象征着和平、团结、友爱。别看它长得黑乎乎、胖墩墩、毛茸茸的,它可全身都是宝哦!”。这位教师笑着对大家说:“这位同学画的这个熊猫多逼真啊!我相信只要他努力学习,将来一定很有发展前途的。谢谢你们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我。我想,我也该回敬大家一份礼物,那就是——知识!”听完老师的话,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先前那几个淘气鬼这时脸红了,低下了头。事实证明,以褒代贬可以更好地使学生认识错误,勇于改正,使其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从而弃旧从新,努力奋进。
当然,“无规矩难成方圆”。一味的表扬也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科幻电视剧《快乐星球》中的典型“严师”赵主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发明家艾克了解到赵主任有头痛病,于是发明了一种电吹风。这种电吹风不但可以治头痛,还能改变使用者的性格。当然艾克事先也没告诉别人这吹风的第二个功能。当赵主任尝试了小发明后,头果然不痛了。可人与以前简直判若两人——学生违反纪律他也“你真棒”,甚至老师向他反映工作情况他也“棒!你真棒!”闹得整个教学一塌糊涂。可见,一味的表扬失去了辨别是非的标准。正所谓:批评是一味苦药,有时是一剂学生不得不服的苦药。这药包容了多少望生成才的苦药用心和无奈心情。因此,我倡导多表扬,少批评。对待学生要“爱中有严”,不能丧失辨别是非的标准。只有这样,在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既提高了教师自己的威望,又让学生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不是相互共同发展了吗?
三、良师、益友
中国有句俗话叫“教学生要教心”。我想这话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学生的心,注意学生心灵品德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要和学生“交心”。也就是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和学生要有心灵上的交流,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溶化学生的心。做到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父母外出打工挣钱,孩子和祖父祖母生活。他们大多表现出生活懒散,学习不自觉,心理上孤独,性格怪僻。这时的教师就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适时和他们谈心,让他们感觉到师者也是慈母、挚友。对他们心理、生理的发展都会有帮助。学生,在老师的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因此,应多关心这类留守学生,和他们“交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他们。如我班学生梅因父母离异,长期在外,她和年老的祖父一起生活。得不到家庭温暖的她,生活和学习习惯特差。我充分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多次找她单独谈心,给予慈母般的爱,良师般的诱导。几个周后,她的个人形象大有好转,上课发言积极了,知道表现自己了。看到学生的进步,我也在反思,对待学生,教师不能一味的“严”。多给他们一份爱,这样你会很快乐幸福的。
總之,教学过程这种双边活动,不是教师一味“教”,学生一味“学”。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瞧,这不正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吗?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多鼓励,少批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学然后知不足”进而去努力;教师“教然后知不足”,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真正达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一、转变角色
单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而言,我们未必都能进入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都能理解学生怎样凭借自身的经验在思考;有时,“灵魂工程师”也没有能够触及学生的灵魂,在新事物,新变化面前我们也还得接受“长江后浪推起浪”的现实。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由原来的“居高临下”变为跟学生“平起平坐”。教学中,作为“首席”的教师要从多方面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不能“摆架子”,走下讲台当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指导者已经势在必行。这样,你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记得我讲口语交际“和同伴出去旅游要注意什么”时?我加入到学生中共同讨论“假如结伴出去旅游要注意什么”?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要考虑安全,而且发言积极,也说明了理由。其中有个学生说:“老师,关键要考虑资金问题。假如钱不够用怎么办?迷路了怎么办?……”钱?的确,出门在外,没钱是绝对不好办事的。资金?作为一名9岁的孩子,居然能说出这样有深度的词,让我为之感慨——我怎么没考虑到这个呢?于是,我马上让他把话说完,并给予表扬。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我和全班同学也表示赞同。在这节课中,大家都得到了进步。还有一次上《陶罐与铁罐》一课,为了让学生发挥想象,在教学延伸时我让学生分组编课本剧,考虑要些什么背景以及道具,更好的表现陶罐的谦虚、忍让、不卑不亢的特点以及铁罐自恃坚硬、高傲地奚落别人的性格。学生们说了很多自己的主张也不无道理。他们说到皇宫时更是各抒己见。“要御橱”“还要一个皇上呢——更能表现皇宫嘛”……看到孩子们争论得那么激烈,我震撼了。没想到他们居然如此智慧!别看他们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将来这群不起眼的孩子,也许在科学的实验室里会研究出许多目前没有的东西呢!我仿佛看到了未来……他们的前途真可谓“不可估量”!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来,转变观念,变“教学主导”为“教学指导”。才能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多鼓励,少批评
多数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不愿受到批评。当学生范错误时,如果老师能改变批评的做法从而巧妙地以赞扬代替,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新学期的一节美术课,几个出名的淘气鬼想捉弄长相很胖的女教师,就在本子上画了一只大熊猫,上面写着“送给某老师”,贴在黑板上,等着看好戏。当老师走进教室时,部分学生偷偷地笑。这时,老师看见了黑板上的“杰作”,立刻明白了,她脸一沉,但没有冒火,而是指着这只熊猫对大家说:“同学们知道熊猫是国宝吗?知道它为什么被称为国宝吗?因为熊猫是友谊使者和和平的象征,它象征着和平、团结、友爱。别看它长得黑乎乎、胖墩墩、毛茸茸的,它可全身都是宝哦!”。这位教师笑着对大家说:“这位同学画的这个熊猫多逼真啊!我相信只要他努力学习,将来一定很有发展前途的。谢谢你们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我。我想,我也该回敬大家一份礼物,那就是——知识!”听完老师的话,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先前那几个淘气鬼这时脸红了,低下了头。事实证明,以褒代贬可以更好地使学生认识错误,勇于改正,使其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从而弃旧从新,努力奋进。
当然,“无规矩难成方圆”。一味的表扬也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科幻电视剧《快乐星球》中的典型“严师”赵主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发明家艾克了解到赵主任有头痛病,于是发明了一种电吹风。这种电吹风不但可以治头痛,还能改变使用者的性格。当然艾克事先也没告诉别人这吹风的第二个功能。当赵主任尝试了小发明后,头果然不痛了。可人与以前简直判若两人——学生违反纪律他也“你真棒”,甚至老师向他反映工作情况他也“棒!你真棒!”闹得整个教学一塌糊涂。可见,一味的表扬失去了辨别是非的标准。正所谓:批评是一味苦药,有时是一剂学生不得不服的苦药。这药包容了多少望生成才的苦药用心和无奈心情。因此,我倡导多表扬,少批评。对待学生要“爱中有严”,不能丧失辨别是非的标准。只有这样,在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既提高了教师自己的威望,又让学生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不是相互共同发展了吗?
三、良师、益友
中国有句俗话叫“教学生要教心”。我想这话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学生的心,注意学生心灵品德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要和学生“交心”。也就是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和学生要有心灵上的交流,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溶化学生的心。做到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父母外出打工挣钱,孩子和祖父祖母生活。他们大多表现出生活懒散,学习不自觉,心理上孤独,性格怪僻。这时的教师就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适时和他们谈心,让他们感觉到师者也是慈母、挚友。对他们心理、生理的发展都会有帮助。学生,在老师的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因此,应多关心这类留守学生,和他们“交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他们。如我班学生梅因父母离异,长期在外,她和年老的祖父一起生活。得不到家庭温暖的她,生活和学习习惯特差。我充分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多次找她单独谈心,给予慈母般的爱,良师般的诱导。几个周后,她的个人形象大有好转,上课发言积极了,知道表现自己了。看到学生的进步,我也在反思,对待学生,教师不能一味的“严”。多给他们一份爱,这样你会很快乐幸福的。
總之,教学过程这种双边活动,不是教师一味“教”,学生一味“学”。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瞧,这不正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吗?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多鼓励,少批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学然后知不足”进而去努力;教师“教然后知不足”,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真正达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