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与挑战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200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教育研究的兴起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小学教育问题的研究主体主要是教研员、小学一线教师以及制定教育政策的政府职能部门,“学院派”的理论研究者似乎并不热衷于研究小学教育问题。这一方面由于当时国家基础教育的重点是“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小学教育还没有真正被列为优先发展的目标,也还没有完全进入大学研究者的视野;另一方面,传统观点并不把“小学教师”视为一门“专业”,加之小学教育所涉及的知识浅显,大学研究者作为专业人员羞于“俯下身”来研究小学教育问题。这种状况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观。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研究内容涉及“小学教育”的文章,1978年到2000年共有17688条,2000年至今有48849条,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小学教育研究在21世纪初得到了迅猛发展。小学教育研究的兴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对理论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小学教育研究只起的根本原因。
  新世纪之初,在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人类生存发展面临困境的时代背景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推进。这次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2]课程改革实践带动了一大批大学研究者研究小学教育问题,分析总结我国历次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研究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的课程设计,引进先进的教育评价体系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成为小学教育研究兴起的直接原因。
  2.小学教师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推动
  国际教师专业化的运动推动了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小学教师由“非专业”“准专业”向“专业化”进军的过程中,带动了一系列关于小学教师教育、小学教育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又助推了小学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07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共有5612563名,其中研究生学历为2339名,本科学历为685301名,专科学历为3066164名。[3]本科学历毕业教师人数占当年全部专任小学教师总数的12.2%,专科学历占54.6%。而仅在十年前,即1997年,在全国5793561名专任小学教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的人数为23487人,占当年全部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0.41%,而作为小学专任教师主体的中专毕业和高中毕业的教师总数占当年全部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83%。[4]
  分析统计数据可知,我国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即从以中专和高中学历为主体向以专科和本科学历为主体转变,小学教师本科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研究生学历的小学教师业已走上历史舞台。小学教师队伍的层次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在发生着质的改变。世纪之交的十年注定是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十年。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前的快速发展、其间的畸形发展、其后的恢复发展,及至20世纪90年代末掀起的小学教师专业化浪潮。但是从国际视野来看,我国小学教育事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体现在小学教师的学历结构的层次上。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将小学教师教育升至四年制本科。为了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发达国家逐步将师范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或综合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或者在综合性大学成立教育学院、教育系,把小学教师纳入综合性大学统一培养,学术水平和专业地位得到整体性提高。众所周知,我国中、小学教师长期以来分别由高师与中师分级培养。90年代末,南京、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吉林等地陆续成立了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系)或在教育学院下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开始尝试把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之中,众多大学理论研究者开始自觉关注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问题。
  3.小学教育研究领域自身的特点
  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我国共有各类小学校320061所[5],小学生105640027人[6]。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阶段,拥有数量最为庞大的教师群体,服务于最广大的儿童。研究领域广阔,服务群体数量大,是小学教育研究的两个最大特点。儿童研究、教师培养、学科教学等一系列研究领域需要探索和开创。众多研究者意识到小学教育是一个有价值的、崭新的、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处女地”。
  小学教育与教育体系内其他教育阶段相区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基础性、全民性、义务性和公益性等方面。而最重要的特性是基础性。[7]
  基于以上的原因,小学教育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经过十年的发展,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小学教育学科建设已经提上了议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的理论研究者研究小学教育问题必将对推动小学教育事业发展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学的理论研究者接下来应该如何深化小学教育研究呢?
  
  二、小学教育研究的取向
  
  大学教师或理论研究者(包括研究小学教育的研究生)研究小学教育问题,具有理论上的优势,也有缺乏小学教育实践经验的不足。切入小学教育研究可以选用两种方式,其一是从微观到宏观(或者称为从局部到整体),其二是从宏观到微观(或者称为从整体到局部)。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研究,都必须首先对小学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有所思考。
  “理论即实践”[8],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理论不能与实践脱离,越是贴近实践、深入实践,理论才能越深刻,越有意义。小学教育研究的理论者大都缺乏小学教育的实践体验,缺乏对小学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理论研究者要服务于小学教育实践,引领小学教育实践的发展,必须首先贴近小学教育实践。
  传统小学教育研究很少有学院派的理论研究者的参与,但是以教研员和一线小学教师为主体的研究队伍探索总结出了很多精深的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霍懋征、李吉林、邱学华等著名教育家就是一线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改革的典型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小学教育在很少有理论研究者参与的情况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国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过硬受到全世界教育界的瞩目。可以说,我国小学教学研究是一个强项。但不可否认,这种成绩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是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而对小学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不够,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连同教育评价机制的缺陷,造成了很多学生的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结构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复杂的转变,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它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社会环境的改变也直接影响着新生一代的小学儿童,可以说,他们成长的环境与以往时代相比,更加复杂,更加多元,更加充满诱惑,更加充满不确定性。在这个转型时代,我们怀有什么样的教育理想非常重要,另外,研究新时期儿童,诸如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他们的需要、理想以至他们的家庭、社区,亦尤为重要。从目前现状来看,以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教育研究还不多见。小学教育的目标从根本上说还是服务于小学儿童健康成长,因此小学教育的理论研究者应该紧紧抓住这条主线,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实践取向,儿童为本,可以说是今后小学教育研究的主要思路。
  
  三、小学教育的若干前沿问题
  
  目前,社会对小学教育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小学教育研究者要具备一种“前沿意识”或“超前意识”,关注和研究小学教育前沿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前沿”有两种解释:一是防御阵地最前面的边沿;二是比喻科学研究中最新的或领先的领域。[9]在英语中,“frontier issues”“forefront issues”都有前沿问题的含义。frontier和forefront作为名词,是“最前部的,边界”的意思。“边界”的地方往往是敏感、紧张而活跃的区域,有随时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前沿问题因而具有“重要”“紧急”“热”“难于解决”的特点。另外,frontier一词还有“未开垦之地”的意思,表明某些前沿问题具有一种潜在的社会价值,但并没有被广泛地认识到,因而这类问题带有某种“超前性”或“前瞻性”。
  因此,教育的前沿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指那些正在热烈讨论中的、关乎时下的、刻不容缓要解决的教育问题;二是指那些还没有被广泛发现的潜在价值极大的问题。教育研究者,特别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必须首先明确选择前沿问题的重要意义及其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选题是否是“前沿问题”关乎此项课题的意义和价值。分辨和确定前沿问题,要结合国家和社会建设的宏观背景来考虑,从理论与实践的两个纬度来分析其价值和意义。
  教育的发展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很多教育问题并不是仅仅在教育内部就能解决的,它往往牵涉国家发展的布局和重心、以及其他领域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教育的研究者,有责任把影响教育发展的深刻的本质问题揭示出来,引领祖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下几点问题值得小学研究者研究。
  1.关于小学教育的目的
  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往往“把教育目的作为指令性的教育工作方针”,致使很多人以为教育目的“不过是一句或几句口号式的成文的表述”,“只是一次性的预想”。[10]有学者对我国国家基础教育的目的进行价值分析后指出,我国的国家基础教育目的长期存在“精英主义”“功利主义”“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倾向,“国家基础教育总的来说是要将青少年儿童培养成政治上稳健、经济技术上有能力、文化上能够给有较强的传统民族认同的精英人才,至少是要为他们未来成为这种精英人才打下坚实基础”。[11]
  著名教育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曾经指出中国教育缺乏理想,并分析中国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走了一条与社会经济发展背道而驰的道路,并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生活教育和公民教育。受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传统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为明天做准备”“赢在起跑线上”“学而优则仕”等思想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我国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着浅近的功利性的价值目标,缺少长远的关乎生命的价值追求。“教育目的既存在于未来的理想中,也存在于现实中”。[12]小学教育的理论研究者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还要考虑文化变迁、儿童身心发展的多样性等多方面来思考与确定小学教育的目的或理想。这种教育理想的确立需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之上。这是一个小学教育研究者应该最先思考的课题之一。
  2.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以及中心城市小升初择校问题是两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它们从不同程度上折射出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教育公平的问题。按照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是谋求发展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始,愈来愈受到各方的关注。小学教育的理论研究者理应把它们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中去。
  3.小学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小学教师问题也是当前小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十年有余,一些发达城市的小学教师队伍已经开始了研究生化的序幕。但是,不能忘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现有的小学教师队伍还以专科层次为主,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国小学教师的整体还不能称之为一个“专业”群体。因此,我国的小学教师专业化不仅要解决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科学化和专业化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在职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两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一直不高。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1997年根据我国职业结构中常见的100种职业在北京市进行调查,其结果是:大学教授名列第2位,职业声望的分值是86.37;大学普通教师名列第14位,分值为74.94;中小学教师名列第29位,分值为68.31。[13]小学教师的较低的社会地位直接影响了优秀生源报考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性大学培养教师还停留在口号上,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一定意义上讲,师范大学是要把并不是很优秀的人才培养成优秀的教师,这必须改变培养模式。[14]如何提高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效果是一项亟须改革和实践的问题。
  另外,教师专业化的浪潮虽然席卷了整个世界,并且经历了工会主义、专业主义走向了“专业发展”的阶段,但是如何促进广大在职小学教师发展一直是个难题。事实上,到底为什么要发展,或者说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如何调动一线教师主动发展,这才是解决小学教师专业化问题的关键所在。已有的研究总是给一线教师勾画出一些美好的愿景,并提出一些很少起到作用的建议,真正的“实践—反思型教师”还是凤毛麟角。因此,如何促进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化是当前教育理论界的一个前沿问题。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小学教育研究的兴起。大学理论研究者进入到小学教育这块沃土,并不意味着一线小学教师就要退出研究的舞台,或者感到相形见绌,失去了自信。事实上,小学教育研究不只是理论研究者的任务,教育理论与实践什么时候都不能分离,小学教师具有大学理论研究者不可比拟的优势。一线教师要充分借鉴大学理论研究者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与专家学者交流切磋的机会,结合教育实践的实际情况,挖掘并建立符合自身的教育特色。
  一线教师要改变对教育实践的认识,以高涨的热情投身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去。教师在学校日常教育实践中可以分为“适应生存”“体验生活”“享受生命”三种状态。适应生存的教师本质“在于将教育作为工作或谋生的手段,旨在追求教育之外的美好生活,即把作为手段的教育与作为目的的生活割裂开来”;体验生活的教师认为“教育活动不是追求另外的美好生活的工具,而就是自己当前的日常生活,教育不是谋求生存的手段,其本身就是生活的目的之所在”;享受生命的教师“从人的生命实践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认识课堂教学、班级生活和学校管理变革”,“带着自己的全部身心和状态、经验进入其中,投身于自己的生命实践过程中”。[15]
  小学教师作为小学教育实践的主体,具有理论研究者不可比拟的优势:每天都在经历着鲜活的教育实践,感受着学生生命的律动。小学教师,要不断学习,重新认识现代小学儿童的发展特征与教育重新认识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特殊的教育功能,把教育研究视为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争做“反思的实践者”,诗意地栖居于教育的土地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13日.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7.
  [3][4][5][6]教育部.2007年教育统计[EB/OL].http://www.moe.gov.cn.
  [7]朱小蔓.认识小学儿童,认识小学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3,(8).
  [8]迈克尔·赫茨菲尔德.人类学:文化和社会领域中的理论实践(修订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22.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089.
  [10]陈桂生.“教育目的”的逻辑[J].当代教育科学,2006,(2).
  [11]石中英.我国基础教育目的的批判性反思[A].石中英.教育哲学的责任与追求[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327-343.
  [12]张春玲.对教育目的的再思考[J].学术论坛,2006,(2).
  [13]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7.
  [14]张瑞芳.刘新成访谈录:大学要关注学生[J].中国教师,2009,(11).
  [15]张向众.人在学校日常教育实践中的共同成长——一种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观[J].教育科学研究,2008,(7).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王哲先)
其他文献
一、设计意图    上学时,读到“陌头杨柳黄金色”这样的诗句,总觉得不可理解,以后经过细细观察,才终于明白杨柳刚萌出的叶芽,远望过去真是一片金黄。因此,我也更深地理解了“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语)的含义。人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因此,教学在本单元应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语文园地之一,除了“读读认认”外,其他的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的。在教
中年的孤独,是一群人的寂寞,形单影只看起来是寂寞,狂欢后却更加孤独。  中年的孤独,是思想与身体的分离。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正如同你不会懂所有的人,所有的人也不會懂你。  中年的孤独,是隔岸观火的欣赏。世界是个大舞台,总有形形色色的演员出场,有演员就要有观众,演员热闹了,观众就不能热闹,否则,演给谁看。  中年的孤独,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想太多只会徒增烦恼,并且把可爱的同行者从你身边赶走。 
这天,8岁的儿子小米神情落寞地问我:“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不高兴吗?”  小米是想爸爸了,爸爸出差了,因为时差的原因,不容易约到视频通话。偶尔他会打开手机,对着爸爸的照片一直看。  职场中人总是要出差。孩子也需要学习面对可能的分离,这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一个家庭要在各方之间保持健康平衡,尽可能照顾到各方需要,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我这个妈妈的角色就至关重要了。  小米之所以想爸爸,自然是父子联系紧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乐趣。    3、领悟福娃身上蕴含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向往奥运、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通过写福娃来激发小学生喜迎奥运,培养奥运精神。    教学准备    1、制作“福娃”的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福娃的有关资料,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喜迎
教师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课文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个标点,甚至是一幅插图,一道习题,只要留心,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它能为学生营造学习语文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怎样才能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呢?    一、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唤醒学生的情感资源  作品是作家思想感情的寄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的情倾注于讲解之中,洋溢于讲
【片断一】  师:暑假里,老师想去华山游玩,现在就想了解一下华山的有关资料,谁能来向老师介绍一下?  生:华山在陕西省,高1997米,山高路陡,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  生:我知道华山的传说(叙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生:我来补充一点……  评析:本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华山资料,激发学习兴趣。由于课前已让学生回家查阅资料或请教家人,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已“胸有成竹”,自然个个
2007年11月,临沂市教育视导组在莒南县县教育局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涝坡镇中心小学视察。随行的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小教科长于江美在翻阅一摞摞学生作业时,惊喜地发现,这里的每个学生的每次数学作业后面都整整齐齐地写着一行或几行评语。一直在苦苦探索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评价方式的她不禁眼睛一亮:改革数学作业的批改方式岂不就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成效的有效措施?在和县教育局有关人员深入了解了小学数学作业批语改革
迄今为止,我国内容最明确、具体、科学、有序的写作课程内容大纲,应该是1957年的《中学作文教学初步方案(草稿)》。  1953年12月,當时的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向党中央提交了《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提出“应当把中小学语文一门课程分为语言和文学两种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1954年2月,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随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汉语》和《文学》。1955年开始试验,1956年秋在全国推
2008年下半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驻赣州实验区工作组对赣南地区某县。教学点。的教师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走访了9个乡镇,对其中z镇的11个教学点进行了重点调研。    一、教学点教师工作生活现状与问题    调研组所调查县的教学点大都地处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偏远地方。经历了“合班并校”的过程后,该县教学点绝对数量较之以前大幅度减少。但是,近年来,农村地区小学生源呈减少态势,部分村级小
由于城乡人口的流动和农村生源的逐步减少,为优化教育资源投入和提高乡村教学质量,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村开始了一轮大规模的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农村小学从2000年的44.0万所下降到了2010年的21.1万所,一些农村流动教学点被撤销。这一大规模的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优化了乡村教学资源,但也带来若干社会问题。2015年7月至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支持同济大学牵头安徽建筑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