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法创新例谈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46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06-02
  
  自2000年起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力求打破惯常的平衡,用一种探索的眼光去搜索教材富有个性的质感。从形式到内容,都折射了编者的思想理念——贴近人本。以现行初中第三册语文教材为例,这册新编教材改动最大,安排了三个单元的诗词古文,古今中外无所不有,入选的古诗文就有两个单元之多,且都是一些思想性强,写作技艺高的典范之作。学好这些古诗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不仅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发,更能让学生领略其中的诗情画意,提高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学到好多写作技巧。
  一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成为古诗文学习的“乐之者”呢?怎样使学生从内心想学、爱学、学得津津有味,甚至达到入迷的地步?以下几种方法值得一试。
  
  一、创设情境法
  
  关于“情境”,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选之”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话语》总更有精辟的阐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示人心中之一境界!”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有“作者胸中境,入境始与亲”的阐述,创设情境,即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这种教学法,它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理念寓于其中,以境育情,激发共鸣。
  1、以富有激情的、美的或切题的导语先入为主创设情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如教学郦道元的《三峡》一文可用柔美话语介绍三峡以往美景激趣。
  2、设置悬念性的结语,去创设意犹未尽的情境。如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在理解诗意后,可以设问:分明是送别诗,为何很少能体会出作者的离愁别绪,还有什么送别诗,也属于这一类情绪?这一问,即引导学生适时地了解探究作者的生平及写作此诗的时代背景,又能打开学生阅读积累诗文的兴趣,可谓“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3、配以形象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思维即兴趣。还以《三峡》为例,教学中可运用现代媒体手段播放三峡风光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更容易地理解文意。
  4、选以适合的乐曲进行配乐范读、朗读,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中美和诗中情。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可播放两组不同风格的房屋建筑,一组高楼大厦,一组野径茅屋并配以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边欣赏边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以此引入新课。并在收束新课时,引领学生走出课文,走出依托,问:“学完了本课,你改变你最初的选择了吗?为什么?”这就引发学生把古仁人的德馨引至现今的经济社会中,利用知识去获取尊重和财富,既可住陋室又可住进那豪华大厦中。激发学生去感受先人美德的同时,更努力地去学习科学文化的知识。并让学生听着古朴的乐曲,看着那野径茅屋的画面去朗读、诵读,学习的效果必定提高。
  
  二、朗读教学法
  
  可分步骤进行:
  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熟练流利)、读懂(节奏、文意)、读美(感情)、读品(赏析、感悟)、读背(积累)。
  2.粗读(大意)、细读(词意、文意)、精读(重点内容)、品读(赏析、感悟)。
  其中的读品和品读是指启发学生在他们个人阅历、经历、文化层次、思想底蕴的基础上,谈自己对诗文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逐步使其达到陶渊明先生所谓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既激趣又教法。
  
  三、比较学习法,即学会比较,求同辨异
  
  这一方法可以从两大点进行
  1、相同点的比较,也称之为归类学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比较:
  ① 题材的相类似。如:送别诗、乡愁诗、战争诗、边塞诗等等。
  ② 结构相类似。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的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结构上有异曲同工之似,且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性,启人思考。
  ③ 艺术手法的相类似
  a.对比手法,如刘禹锡的《秋词》与赵翼的《论诗》的前两句“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都运用鲜明的对比,引出诗歌的主要意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既是诗情又是心情;“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则呼唤更多的人才和贴近时代的诗作。
  b.由写实到想象的,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静夜》等。
  c.由写景到抒情的,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他的《渡荆门送别》等。
  d.移花接木手法,古诗词中许多怀人内容的作品,明明诗人在异地思念家人,却偏偏说家人在思念自己。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眼泪痕干。”以及陆游的《少年游》词中,以“润州作,代人寄远”为词题,都是运用移花接木手法。
  ④情感的相类似。如:陆游的《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表明忧国忧民之心。
  ⑤身世或际遇的相类似。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王维的《使至赛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表达了被排挤贬官后的心情感受。
  2、不同点的比较。可拓展学生阅读积累古诗文的层面,着眼点有:
  ①同题材而情感意境的不同。情感是诗人词人思想感情的体现,所谓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或抒写某种感受而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一种图画美,如人称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也曾谈到意境的要素:“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情、景、事就是意境的三要素。一切景语皆情语,情需借景而生,事则由情而触发,三者天然契合相融,才能形成诗词完美的意境。
  如:同为送别诗,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除“风烟望五津”这一“望”字和画面显现出一丝淡淡别愁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人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一份积极乐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由于友人所区去是偏僻凄荒之地,此一别相见不易,于是便有了“渭城朝雨溃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样的凄别之景;更有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之情;令人愁肠百结。相较之下,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则易理解了,因为写作这首诗的人和境都与前一首相反,所以情自然也明朗了。
  ②作者所处时代和心情、境遇的不同。生于晚唐长期遭贬的刘禹锡在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言“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千头万木春”,喷发着诗人的激愤和不甘沉沦,而他的另一首《竹枝词》则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情感图画。“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心情不同,则诗的感情基调也截然不同。
  ③创作者创作风格的不同。风格,是一个作家或作家的某个个体作品的面貌,是作家世界观、审美倾向,个人文化素养等等在作品中的综合体现,诗词风格自然也如此,它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而且表现诗句所描写的形象及其所构成的艺术境界上,认识具体作品所显示的创作风格,是有助于学生欣赏诗词的。
  a、豪放与婉约
  苏轼的词题材广阔,怀古感旧,记游说理,挥洒自由,词情豪迈奔放、洒脱、犹如长江一泻千里,风格自然是豪放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而李清照的词风则属婉约派,尤其是她前期的词,例《如梦令》,词人运用白描手法,抓住“沉醉”、“误入”、“惊起”等动态描绘烘托出人物的醉态,描绘出一次郊游的欢乐的情景,。确似一幅优美的水乡行乐图。
  而另一位词人柳永,他的词更是婉约风格的集中体现,其《雨霖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后人曾言说,苏轼的词适合粗旷关东大汉去诵,而柳永的词则适合十六七少女,执象牙板玉唇轻启去吟。这就是词风的不同所致。
  b、浪漫狂放与沉郁顿挫
  如: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风极尽比喻、夸张、想象之能事,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于动乱中,本想拯救社稷于倾危,救民于水火,因位卑官小而无能为力,这就造成他终生的痛苦。又不能象隐士那样浪迹江湖,忘情于山水。这就使得杜甫把满腔的忧郁与激愤发泄于诗,写出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写出了字字珠玑,犹国忧民情怀的《春望》,这既是诗风的不同,也是所处时代与身世的不同所造成的。
  如沈得潜所说:“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深浅高下各会心”,且诗词的内涵可谓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妙境”,难怪陶渊明在《饮酒》其文中感慨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虽然,古诗文的学习学生可能是言尽而意未尽。但作为教师,只要肯从平时教学中多设法,同时也多学习,去博采众人之长,古诗文的教学前景应是一片锦绣灿烂!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97-01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全球科技化进程向前飞奔的步伐,为适应这一科技化高速发展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得到相当普及,尤其是继网络技术和网络工程的全面普及以以后的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这无疑对推进青少年的知识学习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为大容量快节奏的为我们国家培养大量的继掌握了大量书本知识有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96-01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至10年的时间,在
摘 要: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具有文字简练、意味深长的特点。而“物理学”是近代中国才出现的一门学科,两者看起来是条绝不会交叉的两条平行线,仔细研究某些汉语成语可以发现,有些汉语成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海市蜃楼”、“惊弓之鸟”等等,这里面都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如果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的知识,不仅有利于突破学科本位,淡化学
多代谢异常是指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等多项代谢异常的个体聚集现象,可使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国内对城乡一般人群代谢异常情况研究显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04-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面对科技腾飞的今天的中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一代接班人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应从基础教育开始。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09-01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