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斜疝的护理经验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1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8±0.4)岁。全部患儿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前注意患儿心理护理,术后指导患儿适当活动并进行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预防并发症。并进行出院后的跟踪随访。结果新式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具有恢复时间块、不易感染、并發症少、住院时间短、总住院费用等显著优势。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新式护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对的康复理念,应推进这一护理模式的快速发展,对于腹股沟斜疝的治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小儿;新式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0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35-01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因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所导致。男幼儿患病率居多,右侧较左侧多2-3倍,单侧较多侧多见,约占5%-10%。初期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还纳性包块,当幼儿腹内压增高时,包块明显增大,患儿安静状态包快明显缩小甚至消失,一般不影响小儿正常发育。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面小(0.5-1.0cm)、安全、快捷有效、复发率低等优势,成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最佳术式。但是小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时期,组织发育尚未成熟,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对于幼儿更好的痊愈,减小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随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120例患儿,均分为2组,为观察组采用新式护理法,参考组采用传统护理,进行对比,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之间接收诊治的12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1例(92.5%),女性患者9例(7.5%),患者年龄3-6岁之间,平均年龄(4.8±0.4)岁。入院后经临床检查发现单侧腹股沟斜疝82例(68.33%),双侧腹股沟斜疝34例(28.33%);原发性腹股沟斜疝49例(65%),复发性腹股沟疝气21例(35%)。患儿术前体检均为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透光试验阴性,无嵌顿性疝发生。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单双侧病变、斜疝类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高位结扎或联合腹膜皱璧覆盖腹股沟管后壁及内环口手术。手术前所有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取侧卧,术前禁食,排空小便,常规静脉注射抗生素,采用气管插管全麻[1],常规疝切口,提精索,于远端止血,将精索与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横筋膜前、膜后的精索处放置疝平片,缺口向内环口,缝合疝片及骨结节腱膜2针,以5mm放入持针器,于疝内环口上方2-3cm处腹壁带线针刺入腹腔,自内环口外侧开始缝合疝囊一周,直视下避开血管、精索及输精管,打结时应将疝囊内气体挤回腹腔,联合肌腱缝合平片内侧缘,检查腹腔各脏器情况,解除气腹,在进行外环口重建并对皮下组织进行缝合[2],也可用创可贴粘贴穿刺点和切口处。
1.3护理方法
1.3.1新式护理术前检查、会诊、等待手术等一体化流程均在门诊完成,于一个工作日内确定手术日期,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安抚,术后各项检测正常后办理出院手续,进行门诊随访。
1.3.2传统护理办理入院手续,进行术前套餐检查,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安抚,等待检查回馈,等待专家干预,等待手术,确定手术日期,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护理,办理出院手续、门诊随访。2结果
观察组新式护理相较于参考组传统护理具有恢复时间块、不易感染、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总住院费用低等优势。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手术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护理事项
3.1新式护理将影响手术进程的不确定因素控制在入院前,偏向患者的时间和意愿进行手术时间确定。优化护理流程,减少护理差错,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事宜的无缝对接。
3.2简化术前等待流程,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适当的心理辅导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保证了床位的周转率,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患方满意
3.3饮食护理患儿术后回到病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常规予低流量吸氧5-6h。患儿完全清醒后由摄入流食,次日逐渐过渡正常清单饮食。
活动护理:同时患儿回病房后取去枕平卧位,薄枕垫颈肩部,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倒吸。术后5-6h待完全清醒后进行下床活动,避免剧烈哭闹和激烈运动。
心理护理:了解患儿心理活动,术前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辅导,使患儿配合治疗,指导家长与患儿进行互动,减少患儿哭闹,保持患儿头适当后仰位,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知道患儿出院康复计划。
3.4术后护理需要建立在医、护、患三方的互助、互信的基础上,医生和家属之间要树立责任感,是患者家属充分了解病情,主动配合术后康复环节。如出现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及时联系院方医师。
综上所述,研究证明这种新式护理模式可以在手术时间短的连台腹腔镜手术发挥重要作用,可拓展到更多外科病种并加以推广。参考文献
[1]罗蓬,张庭漪,李利波.等.5mm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57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8):757-758.
[2]马明.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19(8):26-27.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小儿;新式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0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35-01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因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所导致。男幼儿患病率居多,右侧较左侧多2-3倍,单侧较多侧多见,约占5%-10%。初期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还纳性包块,当幼儿腹内压增高时,包块明显增大,患儿安静状态包快明显缩小甚至消失,一般不影响小儿正常发育。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面小(0.5-1.0cm)、安全、快捷有效、复发率低等优势,成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最佳术式。但是小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时期,组织发育尚未成熟,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对于幼儿更好的痊愈,减小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随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120例患儿,均分为2组,为观察组采用新式护理法,参考组采用传统护理,进行对比,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之间接收诊治的12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1例(92.5%),女性患者9例(7.5%),患者年龄3-6岁之间,平均年龄(4.8±0.4)岁。入院后经临床检查发现单侧腹股沟斜疝82例(68.33%),双侧腹股沟斜疝34例(28.33%);原发性腹股沟斜疝49例(65%),复发性腹股沟疝气21例(35%)。患儿术前体检均为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透光试验阴性,无嵌顿性疝发生。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单双侧病变、斜疝类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高位结扎或联合腹膜皱璧覆盖腹股沟管后壁及内环口手术。手术前所有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取侧卧,术前禁食,排空小便,常规静脉注射抗生素,采用气管插管全麻[1],常规疝切口,提精索,于远端止血,将精索与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横筋膜前、膜后的精索处放置疝平片,缺口向内环口,缝合疝片及骨结节腱膜2针,以5mm放入持针器,于疝内环口上方2-3cm处腹壁带线针刺入腹腔,自内环口外侧开始缝合疝囊一周,直视下避开血管、精索及输精管,打结时应将疝囊内气体挤回腹腔,联合肌腱缝合平片内侧缘,检查腹腔各脏器情况,解除气腹,在进行外环口重建并对皮下组织进行缝合[2],也可用创可贴粘贴穿刺点和切口处。
1.3护理方法
1.3.1新式护理术前检查、会诊、等待手术等一体化流程均在门诊完成,于一个工作日内确定手术日期,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安抚,术后各项检测正常后办理出院手续,进行门诊随访。
1.3.2传统护理办理入院手续,进行术前套餐检查,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安抚,等待检查回馈,等待专家干预,等待手术,确定手术日期,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护理,办理出院手续、门诊随访。2结果
观察组新式护理相较于参考组传统护理具有恢复时间块、不易感染、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总住院费用低等优势。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手术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护理事项
3.1新式护理将影响手术进程的不确定因素控制在入院前,偏向患者的时间和意愿进行手术时间确定。优化护理流程,减少护理差错,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事宜的无缝对接。
3.2简化术前等待流程,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适当的心理辅导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保证了床位的周转率,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患方满意
3.3饮食护理患儿术后回到病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常规予低流量吸氧5-6h。患儿完全清醒后由摄入流食,次日逐渐过渡正常清单饮食。
活动护理:同时患儿回病房后取去枕平卧位,薄枕垫颈肩部,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倒吸。术后5-6h待完全清醒后进行下床活动,避免剧烈哭闹和激烈运动。
心理护理:了解患儿心理活动,术前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辅导,使患儿配合治疗,指导家长与患儿进行互动,减少患儿哭闹,保持患儿头适当后仰位,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知道患儿出院康复计划。
3.4术后护理需要建立在医、护、患三方的互助、互信的基础上,医生和家属之间要树立责任感,是患者家属充分了解病情,主动配合术后康复环节。如出现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及时联系院方医师。
综上所述,研究证明这种新式护理模式可以在手术时间短的连台腹腔镜手术发挥重要作用,可拓展到更多外科病种并加以推广。参考文献
[1]罗蓬,张庭漪,李利波.等.5mm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57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8):757-758.
[2]马明.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19(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