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新起,号瓷泉,祖籍安徽黟县,生于江西浮梁,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江西工艺美术学会、景德镇美术协会会员。1994年创办瓷泉斋。
从艺期间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叔水等多位艺术大师指点,作品以花鸟、走兽为主,兼绘山水、人物。曾获得第6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暨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第二届陶瓷”艺术作品展示评比优秀奖,景德镇市首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评一等奖,2006年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2008年获抗震救灾重建汶川名瓷名画慈善拍卖会暨香港首届紫荆花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金奖。很多作品受到老一辈艺术家的好评,并入编《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作品收藏图库》、《景德镇市高级陶瓷美术师作品集》,为收藏家所珍藏。
墨竹,是陶瓷绘画中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它属于花鸟画类,有独成一画的,也有与山石花卉鸟兽人物配画的。我爱画竹,常年习之,颇有心得。
竹画源远流长。最早以“竹”为题材的作品是汉石刻“双叶碑”。东晋顾恺之曾以“竹”配画。已有双勾一法,初显“九朽一罢”、“甚谨甚细”的风格。至五代南唐李坡所作《风竹图》,已是“法度森然,技艺纯熟”。真正开宗立派为“墨竹”大师的是北宋同文,他旗举“湖州竹派”,使“墨竹”一道以俊秀雅逸的风姿在中国文人写意画中掀起了一阵阵清涟。而后,无论是(宋)苏轼的《垂露》,还是(元)赵孟叛的《窠木竹石》;或是(明)徐渭的《雪竹图》,清“杨洲八怪”之一李觯的《亭亭自拔》,大都纵横驰骋,风姿飒爽。
“墨竹”画,寄寓着画家的精神和品格。钱穆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中说道:“竹以其挺而直上,虚而有节,历四季之变而不失其常,不开花,不结果……植物中有竹,乃不啻中国人之至亲密友。画中有竹,尤所常见,乃有专以画竹名者。”这些话说出了一个道理,墨竹画之所以风行不衰,其重要原因是竹有清高、坚贞、虚心、向上的寓意,恰恰与中国儒家崇尚的人品规范相一致。历代的文人雅士,墨客画家借竹言志,抒发情怀,把“竹”与“梅、兰、菊”并列为“四君子”。“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咏竹名句。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时,题画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竹子的萧萧声,想到百姓的疾苦。他的画令人联想到郑板桥的人生和人品。
瓷画与国画相通。瓷画“墨竹”受国画的影响,磁州窑白地“张家造”款黑竹叶纹枕颇有皇帝赵佶墨竹之风。而今珍藏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元青花莲池水禽纹松竹纹大碗有水墨绘就的竹纹。成化青花松竹梅纹高足碗就赋予竹画以理学精神。清康熙五彩竹雀纹笔筒、清雍正珐琅彩松竹梅图橄榄瓶开创了绚丽的釉上彩竹的瓷上表现。民国时期,“珠山八友”之一徐仲南,擅长画墨竹丹青瓷画,其代表作《雨竹图》瓷瓶中的竹子画得“簇簇生叶,节节生韵,苍竿秀拔,高俊绝尘”。当代艺术瓷厂老艺术家邹甫仁,也是瓷上画竹的高手。他的名作《雪霁风云》瓶于1984年被选为国礼瓷,送给西班牙国王。
常言说:看竹容易,画竹难。竹子由根、竿、枝、叶组成,寥寥几笔,要画出它的姿态、情趣、风格、神韵谈何容易。诗人白居易在得到萧悦所赠的《十五竿竹图》后作《画竹歌》答谢:“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也说出画竹之难。不仅要学习画竹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绘制技巧,更重要是学习“墨竹画”的文化内涵,品出竹的精神实质。
首先要从临摹入手,掌握画竹的基本功,较好地继承前辈水墨竹画的优秀成果;同时,竹子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要仔细观察,熟悉竹子的结构和生长性习,观察竹子在自然环境中的状态,春夏秋冬,晴雨风雪中的不同姿态,从生活中获得不同的感悟,并以写生的方式记忆下来,形成素材;再加以提炼,融入艺术家的思想和风格,画出具有艺术家个性的作品来。
其次,要多变求进,别具一格。自然界中的竹子千姿百态,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春竹”、“冬竹”,有“风竹”、“雨竹”、“雪竹”,有“大竹”、“小竹”,“丛竹”、“林竹”,这给我们以极大的创作空间,“墨竹”表现形式多样,多样才能画出墨竹的趣味,画出自身的风格来。
“墨竹”画的精神,不仅靠笔下的“竹”画出,也通过“题款”和诗句来表现。当代画家戚玉坤作《虚心高洁图》,画中以苍劲的笔墨,绘出几竿“劲竹”,迎风摇曳,竹下春笋破土,向上挺立。画面简洁,浓淡层次相宜,疏密有致,表现了竹子在春天生长的情景。并赋诗:“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短短的诗句,画龙点睛,道出了画中“墨竹”品意,不仅把中国文人画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把凝固的画面抒展开来,给予观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从艺期间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叔水等多位艺术大师指点,作品以花鸟、走兽为主,兼绘山水、人物。曾获得第6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暨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第二届陶瓷”艺术作品展示评比优秀奖,景德镇市首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评一等奖,2006年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2008年获抗震救灾重建汶川名瓷名画慈善拍卖会暨香港首届紫荆花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金奖。很多作品受到老一辈艺术家的好评,并入编《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作品收藏图库》、《景德镇市高级陶瓷美术师作品集》,为收藏家所珍藏。
墨竹,是陶瓷绘画中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它属于花鸟画类,有独成一画的,也有与山石花卉鸟兽人物配画的。我爱画竹,常年习之,颇有心得。
竹画源远流长。最早以“竹”为题材的作品是汉石刻“双叶碑”。东晋顾恺之曾以“竹”配画。已有双勾一法,初显“九朽一罢”、“甚谨甚细”的风格。至五代南唐李坡所作《风竹图》,已是“法度森然,技艺纯熟”。真正开宗立派为“墨竹”大师的是北宋同文,他旗举“湖州竹派”,使“墨竹”一道以俊秀雅逸的风姿在中国文人写意画中掀起了一阵阵清涟。而后,无论是(宋)苏轼的《垂露》,还是(元)赵孟叛的《窠木竹石》;或是(明)徐渭的《雪竹图》,清“杨洲八怪”之一李觯的《亭亭自拔》,大都纵横驰骋,风姿飒爽。
“墨竹”画,寄寓着画家的精神和品格。钱穆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中说道:“竹以其挺而直上,虚而有节,历四季之变而不失其常,不开花,不结果……植物中有竹,乃不啻中国人之至亲密友。画中有竹,尤所常见,乃有专以画竹名者。”这些话说出了一个道理,墨竹画之所以风行不衰,其重要原因是竹有清高、坚贞、虚心、向上的寓意,恰恰与中国儒家崇尚的人品规范相一致。历代的文人雅士,墨客画家借竹言志,抒发情怀,把“竹”与“梅、兰、菊”并列为“四君子”。“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咏竹名句。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时,题画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竹子的萧萧声,想到百姓的疾苦。他的画令人联想到郑板桥的人生和人品。
瓷画与国画相通。瓷画“墨竹”受国画的影响,磁州窑白地“张家造”款黑竹叶纹枕颇有皇帝赵佶墨竹之风。而今珍藏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元青花莲池水禽纹松竹纹大碗有水墨绘就的竹纹。成化青花松竹梅纹高足碗就赋予竹画以理学精神。清康熙五彩竹雀纹笔筒、清雍正珐琅彩松竹梅图橄榄瓶开创了绚丽的釉上彩竹的瓷上表现。民国时期,“珠山八友”之一徐仲南,擅长画墨竹丹青瓷画,其代表作《雨竹图》瓷瓶中的竹子画得“簇簇生叶,节节生韵,苍竿秀拔,高俊绝尘”。当代艺术瓷厂老艺术家邹甫仁,也是瓷上画竹的高手。他的名作《雪霁风云》瓶于1984年被选为国礼瓷,送给西班牙国王。
常言说:看竹容易,画竹难。竹子由根、竿、枝、叶组成,寥寥几笔,要画出它的姿态、情趣、风格、神韵谈何容易。诗人白居易在得到萧悦所赠的《十五竿竹图》后作《画竹歌》答谢:“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也说出画竹之难。不仅要学习画竹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绘制技巧,更重要是学习“墨竹画”的文化内涵,品出竹的精神实质。
首先要从临摹入手,掌握画竹的基本功,较好地继承前辈水墨竹画的优秀成果;同时,竹子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要仔细观察,熟悉竹子的结构和生长性习,观察竹子在自然环境中的状态,春夏秋冬,晴雨风雪中的不同姿态,从生活中获得不同的感悟,并以写生的方式记忆下来,形成素材;再加以提炼,融入艺术家的思想和风格,画出具有艺术家个性的作品来。
其次,要多变求进,别具一格。自然界中的竹子千姿百态,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春竹”、“冬竹”,有“风竹”、“雨竹”、“雪竹”,有“大竹”、“小竹”,“丛竹”、“林竹”,这给我们以极大的创作空间,“墨竹”表现形式多样,多样才能画出墨竹的趣味,画出自身的风格来。
“墨竹”画的精神,不仅靠笔下的“竹”画出,也通过“题款”和诗句来表现。当代画家戚玉坤作《虚心高洁图》,画中以苍劲的笔墨,绘出几竿“劲竹”,迎风摇曳,竹下春笋破土,向上挺立。画面简洁,浓淡层次相宜,疏密有致,表现了竹子在春天生长的情景。并赋诗:“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短短的诗句,画龙点睛,道出了画中“墨竹”品意,不仅把中国文人画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把凝固的画面抒展开来,给予观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