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fly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要想加深对其诗的理解,分析诗中意象是关键。本文通过介绍云彩、金柳、笙箫、青荇、波光以及天上虹这些意象,分析它们在诗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情感意义,为《再别康桥》的读者加深理解本诗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再别康桥》 意象 象征意义
  诗歌中的象征对于诗歌的感情基调有着重要的意义,读者要想全面地、透彻地了解一首诗,要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1]这首诗除了遵循“三美”主义外,还体现了诗歌的意境美、意象美。读者通过对《再别康桥》中意象的仔细分析,可以体会当时诗人对康桥的不舍之情。对于意象,无论是客观的意象,还是主观的意象,它都暗含着诗人的情思,具有艺术生命。《再别康桥》这首诗中,诗人主要应用的意象有云彩、金柳、笙箫、青荇、波光、天上虹,通过分析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有利于读者全面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云彩
  在这首诗中,第一小节和第七小节都提到了“云彩”,其在中国传统诗歌中,象征着飘逸和洒脱。[2]诗人在第一小节中,写到“我轻轻地招手/作别天边的云彩”,这句表面显示了作者的洒脱之情,但是,通过阅读全诗,读者可以看出诗人心里浓浓的不舍。表面的洒脱与内心的不舍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的惆怅。诗人曾经说过“我的眼是剑桥帮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见,诗人与康桥告别不仅仅是与母校告别那么简单,他是要与康桥理想告别,与康桥文化告别。试想,给了他如此影响的康桥,诗人又怎么可能那么潇洒。“云彩”这一意象,表面上让人看到诗人的潇洒,实则反衬出诗人的不舍。
  二、金柳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诗人应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康桥的美景。夕阳下,柳枝随风轻轻摇摆,柳树倒映在波光闪闪的河面上,像一位娇媚的新娘。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看出在诗人的眼里,康桥的一景一物都是动人的,这样的美景,这样的地方,诗人又怎么舍得离开。“柳”是古代送别诗中的传统意象,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诗人通过对柳的描写,实则是借柳来表达自己的留恋之情。
  三、笙箫
  笙和箫是我国的乐器,其音色圆润,但是声音低沉,演奏的乐曲比较凄婉。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常以笙箫声来渲染悲凉、凄惨的气氛。在诗中,诗人写到“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诗人要离开这个对自己有着深远影响的地方,他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离开。“悄悄”表面看是没有任何声音,但是,“笙箫”体现了诗人的心声。环境越是寂静,越可以衬托诗人内心的惊涛骇浪。诗人心里纵有再多的不舍,但是,还是不得不离开,明明是“沉默”的,但是,应用“笙箫”两个字却可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低沉。
  四、青荇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诗人的眼里,康河里的青荇都具有生命意义。它们向诗人招手,这让本来就不舍离开的诗人,更加不舍。“青荇”在古代诗中,常被比喻为美女。《诗经·关雎》中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里的“荇菜”就是徐志摩所说的“青荇”。《关雎》用比兴的手法,将青荇比作窈窕淑女。在这首诗中,青荇也具有人的灵性。诗人将要离开,青荇像一个充满灵性的女子一样,向诗人挥手告别,双方的依依惜别之情尽在不言中。诗人将青荇联想成一个正在向自己招手告别的女子,与其说是别人的不舍,倒不如说是诗人自己舍不得离开。正因为自己的不舍,他才将康桥的万物赋予了生命。通过拟人化,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之情。
  五、波光、天上虹
  “波光”是由于太阳折射到水面产生的,它光彩炫目,但是却难以把握,诗人构建了一幅缥缈的、绚丽的景色。通过绚丽、灿烂的景色构建,与现在诗人低沉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次,诗人将清泉比作“天上虹”,借“天上虹”来比喻自己的梦想。在康桥,诗人有着他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但是现在却被“揉碎”。彩虹绚烂多彩,但终究是昙花一现,正如诗人曾经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理想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诗人离开康桥也是与自己梦想的告别,到这里,读者就可以理解诗人为何对康桥如此不舍。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再别康桥》虽然是一首现代诗歌,但是它却大量地使用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美。意象的使用为整首诗奠定一个舒缓、惆怅的氛围,有助于诗人情感的充分抒发。
  参考文献:
  [1]廖玉萍.水意象:触动心灵的弦索——论徐志摩诗歌中的水意象[J].理论与创作,2007(05).
  [2]潘丽娜,谢灵.深富意蕴又缥缈不定的诗歌意象——浅析《再别康桥》的意象美[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10(01).
  (作者简介:谢昊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被人们称为《激流三部曲》,也是巴金的长篇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备受广大读者的喜欢。作者通过描写金陵城高公馆的盛衰,展现了旧中国的腐朽和没落,揭示了封建家庭旧礼教的残酷和在这样环境下一代青年人的不同命运。[1]这部长篇作品之所以被称为激流,是因为作品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在近代衰败的故事中,歌颂了知识青年思想的最初觉醒,它就如同一股激流,唤醒了近代人如死水般的思想。  
摘要:鲁迅为了批判科举制度,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形象。本文通过介绍虚实结合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仔细分析孔乙己作为知识分子的形象特征和其形象的立体性,揭露科举制度下科考失败的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为读者全面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孔乙己 人物形象 知识分子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主要的考试制度,考中者可以进入仕途,考不中的人,无论学识如何渊博,将一无所有,一文不值。鲁迅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曹雪芹写的一部反映封建家族命运衰败的血泪史,而《红楼梦》中的人物名字也有一定的寓意在其中。书中人物的名字既让故事情节完整地发展,又让读者通过人名的解读对封建家族的生活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是作者爱恨褒贬之前的寄托。  关键词:《红楼梦》 人名寓意 作用研究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为线索,讲述了贾府由兴到衰的过程,其中以史、王、薛三大家族为依托,讲述了
摘要:冰心是我国最为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在文学创作上有许多著名作品,同时她也是比较出名的女性翻译家,对于翻译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理解。在《园丁集》的译文中对她的女性翻译思想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理解她的作品。  关键词:冰心 女性主义 翻译思想  在很多行业和领域里面,性别好像成为了一种无形的门槛,将女性工作者拒之门外,在翻译方面也是如此,女性翻译家的地位一直不被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得到了
摘要:关于秋的作品,从古到今不胜枚举,既有写秋天的悲凉基调,如: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有写秋的雄壮之美,如: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但人们最熟知的除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之外,莫过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了。在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他没有因秋而伤怀,而是用秋天的颜色、味道给读者展示了别样的秋天景色。这种景色是专属于郁达夫的,是他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