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高中音乐课美育教学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有所不同,既不是要像专业音乐高校那样培养出音乐类人才,更不像中等学校音乐教育那样普及一些简单的音乐常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把音乐美术学科纳入德育公共基础课范畴,现将我校音乐学科美育工作成果进行如下分享:
  一、美育工作亮点
  (一)通过音乐鉴赏带给学生发现美的灵感。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考核评价不同,它属于声音艺术,在教学中我们主要就是带给学生聆听与感受,让学生在感受声音的过程中引发情感的共鸣,从而挖掘学生的审美思维,为学生进一步感受声乐的艺术奠定基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来自于基层农村学校,他们所就读过的中、小学音乐课情况开展不是很顺利,义务教育的学校非常重视文化课的成绩,从而出现了为完成教学进度从而出现了其他学科挤占音乐课的情况出现,这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我校音乐教师通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让学生课堂动起来,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音乐课堂当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中国民歌》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部分,最后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中国民歌的视频或者图片呈现,中国的民歌已经走向世界,我们的祖国在航空航天、经济、艺术等已经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要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这节课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和备课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展现的淋漓尽致,充分调动了学生音乐赏析的积极性,从而也释放了职业高中学生青春活了和活泼爱动的天性。
  (二)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传输美的能力。
  歌曲教学是音乐课美育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美输出美的过程和表现,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我针对我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大纲要求选择精神上积极向上、能够弘扬社会主旋律的歌曲,除了课本上的内容,教师还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艺术底蕴。因为艺术影响人的思维陶冶人的心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积极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给予学生个性和人格的美定了良好基础。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和练习环节,在展示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难题,那就是有些学生不敢唱、不敢张嘴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光是靠教师点将让学生表演增加其锻炼的机会是不够的,要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一节音乐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情分析相当重要。我把音乐课的练习环节改成了“全民K歌”环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抗赛,得分最多的一组为获胜组。这样既避免了课堂冷场的尴尬,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每个人课堂表现的机会,更增加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通过音乐社团活动展现美育亮点
  我校的音乐社团已经开展了两年多,通过这两年多的实践,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低估的。虽然职业高中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差,但不证明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差。学生通过自发组织的音乐社团活动由学生自导自演,每学期进行一次社团汇报演出,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社团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挥,更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班风班貌。我校的音乐社团开展的项目有:校园合唱团、电声乐队组合、歌舞表演等等。我排练的校园合唱团《青春舞曲》、《掀起你的盖头来》、《闲聊波尔卡》已定位我校大型文艺演出的经典保留区曲目,尤其在我校的一年一度的职教活动周的专业汇报时,来自各校参观的领导、老师和家长们都给了孩子们相当高的肯定。这些孩子原来在初中学习时候有的课堂不学习、有的还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在台上的精彩演出,简直不敢相信他们来到职业高中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学生们在活动中建立了自信,同时也为职业高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最大区别就是能学习文化课的同时,还会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本领,为学生升学、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的同时,更能体现出大国工匠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二、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作法
  1、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多通过音乐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美的平台,通过舞蹈、欣赏、情景表演等活动,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这才能释放当代高中生的青春活力。
  2、教學教法应灵活多样,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完善音乐美育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坚持与创新,在音乐教育改革的路上,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在中国民间音乐的欣赏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学习目标要有的放矢,而不是简单地听一首歌学一首曲子那么简单,音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只有不断创新与改进才能达到活动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共艺术》(音乐篇) 主编 刘五华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课程也发生许多变化,新课程的推出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成果,其的出现是为了改变传统教育中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部分,改变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学模式,打造焕然一新的教学体系。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要在以新课标为前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尽最大努力创新和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制定新的教学策略。采取多种形式,新颖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学生对学习初中语文的专注性和积极性,主动参与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作为语文知识运用的表达能力更加受到重视,成为判定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标准。不过,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极少,造成小学生表达能力不足。对此,本文通过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小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展开分析,提出解决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满足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小学语
期刊
【摘要】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教学中,要灌输德育意识,以学生为本,分析声乐教学的本质,培养学前儿童的教学质量,分析教材中德育因素,注重音乐形象,德育渗透。融入技能音乐教育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不断提高德育水平,以满足专业人才建设的需要。文章根据学前学科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德育与声乐教学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德育教育  一、学前教育
期刊
摘要:英语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国际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小学英语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任务。但传统的英语教法和学法已不能适应“双减”下的英语教学了,为此老师们要与时俱进,要有创新意识,创设真实的语言教学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是当前英语学科深化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境高效课堂  小学英语的学习是培养孩子们运用英语能力的现实需要。如何在“双减”下让孩子学好英语,乐在学
期刊
摘要: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关于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应该从小就清楚数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深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满足当今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更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提炼出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然后寻找生活中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许多教育领域也都开始结合互联网提高学习效率、加强班级建设,幼儿园亦是如此,目前在“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班级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此篇文章主要探讨了这些问题并且给予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幼儿园艺术教育;班级特色  前言:  艺术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和家长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比较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行
期刊
摘要: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的观念日益被人们接受,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文章以小学体育为例,分析了合作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合作跑策略研究  引言:合作跑是合作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一种类似于接力赛的跑步模式,学生
期刊
摘要:低年级写话是作文的重要基础,掌握好写话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将来的写作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写话教学过程童趣不足的主要问题,我们要融入童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话、课外阅读写话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写话中尽情表达。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话;童趣;写话策略  一、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从写话开始
期刊
摘要:微阅读作为新时代产生的新兴概念,教师需要明确阅读对于当代青年学子的重要性,在开展微阅读教学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对此进行应用。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对学生及时进行把控和调整,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其中,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微阅读;初中语文;课外教学  引言:  语文核心素养的树立离不开优秀世界名著的阅读。大量的名著阅读是建立良好人生观和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手段。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其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重要课程。阅读作为其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养、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对此,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融入合作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师阅读教学中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强调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学主体地位的提升,创新教学方法。而合作教学方法能够满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对学生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