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里也养一点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大字、弹古琴,这样的爱好,你一定觉得“古旧”得很。
  偏偏有这样一群人,钟情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从旧里尝出“心”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关注的便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如果说我们工作中大部分的烦恼来自于“自己整自己”的话,学到了清净心、耐心、虚心、诚心、赤子心、感恩心,一切烦心事也就迎刃而解。
  工作天天是新的。智慧却是旧的、久得才好,如此看来,从充满古意的传统中品点“心”,也算是种很完美的平衡。
  
  用好字写出好胸怀
  
  对于IT青年洪泽来说,练字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强力清理系统垃圾——需要绞尽脑汁去考虑的人际关系、工作内容、柴米油盐,就在这一方天地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洪泽笑言,从名字上看自己就爱水,但是没想到最后爱的却是墨汁。洪泽出身书香门第,但是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他爱书法是耳濡目染。小时候的洪泽,被家里逼着上了两次少年宫书法班,然后都设法地逃离了那间当时看起来是无聊透顶的教室。
  没想到工作之后,洪泽忽然有一天又想拿起毛笔了。儿时的那点底子,都被岁月的时光给消磨殆尽了。洪泽倒不急,抱回来一堆各式名家的字帖,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在下笔间体会字体横竖撇捺的用力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法的道理也是殊途同归,字帖上字的笔意,也在慢慢的临摹中印到了他心间。“现在想来,很多事情都有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即使上兴趣班也根本不是‘兴趣’。等长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反而会有一种心理上需要安静的想法。书法如此,人生也是这样。有些东西强求不来,不如静下心里慢慢积累。”
  闲暇时光。洪泽与妻子携手中国书店,笔墨纸张的香气中,淘得中意的文房四宝,那份单纯的欢乐,是任何的收获都无法比拟的。慢慢积累。书房的一角却也在古朴的书桌、琳琅满目的各色宝物中氤氲起雅意。
  洪泽的职业是系统工程师。典型的IT青年。白日里面对着各种编码,本来就颇为枯燥,半夜还经常被电话从被窝里叫起来,赶到公司加班。工作一累,连跟人说话都提不起力气,洪泽干脆就在桌子上铺开一张纸,饱蘸浓墨,力透纸背。用笔思索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讲求正侧、藏露之别。脑中印出布局,手腕勾出墨线,身体松弛下来,“不思声色,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一通草书下来,所有的烦躁都在急速的泼墨中被挥洒殆尽了。
  常言说字如其人。练字久了,洪泽也能通过别人的签名了解对方。写字毕恭毕敬者,做事必定谨小慎微;笔笔送到,一丝不苟,其办事必定认真,考虑较为周到:以简取胜,涉笔成趣,必是个果断干练、讲究工作效率的人;写字线条柔和的人性格必定随和,人缘较好;流畅潇洒者,性格奔放,生性豁达。既能了解到别人,也有意识地在练字的过程中,让性格有一个更加良性的改变,一个书法,确实是识人塑己的妙招。
  洪泽一直坚持。书法实际上就是生活的一个缩影。少了诸多的繁杂因素,更容易让人看透本质。要练“内力”,也要练外功;需要思考,更需要勤奋:需要感悟,也需要实践。有了积累,才能勃发出新生的作品。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你从书法中感受到了什么?
  真正的书法家之所以伟大,在于能够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寄托于书法之中,稍微有些心得的人都知道,下笔的关键,在于书写人的用笔和心境。一支笔拿到手上,实际是手和笔都在庄严地叩问心灵,实际上手和笔都有了灵魂和情绪,所以应该是能写出有生命的“活字”,而不是用零件组装的“死字”,应该是能表达出“风流在颠峰,谷底也深刻”的大气象、大情绪、大人性的。
  再就是心境要拒绝平庸。达到心手两畅,心到手到,功力老到,字随心出,韵随墨至。所谓挟雷霆万钧而落笔噤声,凝天地之气而濡墨呜咽,胸中龙吟虎啸、下笔却如行云流水。手法如此,心胸也必然自有乾坤。
  
  返工重来又如何?
  
  篆刻需要不断地修章,甚至磨掉从头再来,考验的不仅仅是耐心,更是一个克服懒惰,追求精益求精的体验过程。
  铁佼是一位对外汉语老师,之前一直在中国教外国孩子,后来学习篆刻还要从20D8年被派到美国教美国孩子说起。
  “在美国教中文跟在中国教完全不是一回事。学生们不仅对中国语言感兴趣,更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他们会让你教他们如何用毛笔写字、如何打太极拳、唱京剧……”常驻美国教书的老师们都有一两门手艺足以震撼外国人,所以从小爱画画的铁佼也立志学一门。正巧大学时几位喜爱篆刻的同学成立了“陶苏工作室”,铁佼就加入了进去。
  初学篆刻讲究三分刻、七分修。从在石头上第一笔下刀,到整个作品完成。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从第一次把印印在纸上到最终修改咸形,恐怕最少需要十次、八次回合。有时候修得都想吐了。也有时候好不容易已经修得差不多了,一不小心走了刀,完好的作品毁之一旦,那伤心劲就别提了。磨掉重来是常有的事。
  修章的过程正是精益求精的过程。这也让铁佼感悟很深:“人都是懒惰的,大家往往喜欢把大面上、整体上干完就行了,讨厌做返工、调整之类的工作。我就常把第一稿印稿和终稿对比,感叹这是出自同一印稿吗?然后从变化中找到返工、调整的成就感。”
  铁佼现在刻了十多方作品。她总是随着自己的心性。比如翻看起李清照酷爱欧公之《蝶恋花》。一连和了数首“庭院深深深几许”之词,便也刻了一方“庭院深深深几许”,“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就是当初的心情写照。”
  当然铁佼刻图章有时也是“童心未泯”,看着学生们玩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橡皮印章,她用石头刻了一只巧虎,用学生的七彩印泥印出不同颜色的巧虎。而这方图章成了学生们最抢手的时尚玩具。
  “我的学生看到我刻图章说,老师,你这是在雕刻时光。”听到这句话的铁佼很惊讶,现在,“雕刻时光”就成了她描述篆刻进行时的专有词,而这个词已经成为她业余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因为篆刻会上瘾。”铁佼如是说。
  学篆刻给你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做对外汉语的老师,因为要求不能对学生讲英文,有时候日常沟通真得连比画带说的,急出一脑门子汗来。我自打爱上了篆刻类似这般情况,自己起急冒火的情况就少了很多,变得从容了。而且而立之后,身边的朋友接二连三地谈婚论嫁,到底送朋友什么礼物实际挺让人愁的。会了篆刻,我常常为朋友刻一方图章,要么是刻对方的姓名,要么是最好的寄语。每当朋友们收到这份精致的礼物,那种羡慕与欣悦的眼光,对我就是莫大的鼓舞。
  
  当你敞开心扉,音就全了
  
  用琴声感受自然,用琴声与知音交流……体会到其中真谛,你会发现自己想浮躁一下都难。
  梁华学古琴实际很偶然,他从小五音不全,不识谱,而古琴用简字谱,不用识哆来眯,只要把琴调准了就能弹出美妙的旋律。梁华和女 朋友都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既然有缘分遇见。为什么不试试呢?
  刚开始学古琴时是2004年,那一年古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梁华的女朋友恰在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大赛组委会帮忙,她和梁华一起看了很多摄影作品,原本就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他,决定琴棋书画都涉猎一些,就选择了古琴。那时古琴还没多少人懂。梁华和女朋友在百度上找了几十页都没有教授的学校。只能到青年宫跟着音乐学院的学生学了一学期,直到女朋友挖掘出位于北京马甸“悒清泉”茶馆这个古琴爱好者天地。
  “古琴太美了,能从琴弦里听出你内心的波澜起伏。以前我以为这只是小说家的杜撰,但是在雅集上,好几次我都亲见茶馆门口的锦鲤和着琴音往池外蹦,画眉鸟和着音乐歌唱,太神奇了!”讲到这里,梁华和他的妻子(当年的女朋友)都眉飞色舞起来。
  在古琴雅集上,梁华结识了不少圈里的朋友。他认识了《中国古琴报》的主编,梁华帮他在报纸上写一些人物专访,由此认识了不少圈里的大师,甚至拜了师傅一一次采访完南艺的老师李家安,晚上就接到他的电话。想收梁华为徒。
  “行了敬茶磕头的拜师之礼。正式跟着李家安老师学古琴,我才算对古琴入了门,知道了不同门派间指法、风格、打谱有很大的不同。”梁华也是那时起从指法开始从头学,由于无名指无力,一段时间梁华还养成了没事用无名指敲桌子练习的小动作。
  现在,梁华已经在《酒狂》、《高山流水》这些经典曲目之外,开始涉及根据古谱重新打谱出来的曲子。要知道。留传下来的古谱只有指法而没有节奏,打谱就是根据理解重新标上节奏,不同古琴门派的风格主要就体现在对乐曲不同的理解与感悟上,这就让梁华的古琴之路更多了“心”元素。
  “实际上,古琴并非音乐的艺术。而是古代人的一个玩具,像现代人玩车模一样,借着这个玩具,可以与自己的心灵做一番对话。”梁华经常这么说。听起来虽然轻松化了,也可能让古琴本来的面目更还原一些了吧。
  
  多点感受,空间就大了
  
  “无感”是最近在日本很流行的词汇,指的是因为竞争压力过大,失去对生活感受力的职场人,无感的人会难以灵活地跟随这个时代,孙惟不希望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孙惟喜欢李白,喜欢他的诗《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一定是个很多情、很善感的人,你看他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似的音调……我渴望自己对古筝弹奏技法比较熟练后,能够感受一下李白曾感受到的那种感觉,哪怕只一瞬也值了……”孙惟说。古代文人雅士的那种惬意与多愁善感让她艳羡不已。
  在2008年的时候,平日忙于工作的孙惟发现生活的压力必须有一个惬意的出口。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想逃离,于是,她下决心去学琴,去年生日的时候缠着家人买了一架古筝。“古筝的音域比较宽,所以音色可沉可高,可厚可亮,弹奏指法比较简单易懂,接近现代音乐的谱曲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也能给我‘穿越’世俗、返古归真的感觉。”虽然到现在也只会一两首曲目,但是因为靠着自学成才。这让孙惟感知到的是会一门乐器有很大不同。
  “我多半是享受拨弄琴弦时发出的那种“铮铮”声吧!”孙惟还买了一大堆碟。她并不喜欢上培训班这种学习模式,“我就想找一个互通有无的人一起好,不要求专业学历多高、经验多丰富,只需要两个人能在学习古筝这方面谈得来,一起探讨古筝、磨合。”
  孙惟到现在也不愿意说自己是个“爱好艺术”的人,她只说自己喜欢感受和享受,“古筝是美好的,所以更不能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因为不想被“成功”绑架吧。所以才有私密的感受,这是令人嫉妒的,因为这根本无法分享,她独自—个人陶醉。自己坐上时光机。向对光线最敏感的向日葵一样,对着阳光开出最大颗的花朵。
  为什么拒绝去报名培训班?
  我并不想学会一门技术,只是想离感动近一点。工作太繁忙了,人就容易丧失感觉,所以必须想个办法把它重拾起来。“放弃感动的人,如行尸走肉般,生亦若死。”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爱因斯坦。古筝对我来说,就是我的世外桃源,在那儿能与古人对话、神交,听着听着,想当初作曲的人在说些什么,我又如何与他呼应,就觉得特别感动,这种感觉特别珍贵。
其他文献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我特别喜欢“疾风知劲草”这句话,这并非意味着我特别乐于面对挑战,但无论人生还是商业,不可能总在一个幸福的、和谐的状态当中,总会有困难出现。这个时候你哭也没有用,逃避也不能解决问题,还不如坚强一些,打败困难。这句话一直是我的人生信条。    小泽秀树  出生于1950年、今年刚好满60岁的小泽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法律系。曾经师从一位研究受害者的教授,专业改为犯罪学。
期刊
“空降华润万家做副总裁,分管人力资源、食品安全和公司事务,我本想新官上任三把火,做点业绩和改革,没想到最终却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奏了效。有时候不是想法不对,是时机问题,要有耐心去等,等着和团队建立信任,靠做小事建立共识。”    在华润17年,我从人事部做起,一直到担当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兼培训中心总经理的职位。工作多年之后,我希望职业生涯能够转型。  机遇来了。2008年,我从集团转到下属
期刊
找到那个掌控你的职场前途的关键人物,不是为了拍马屁、走后门,而是学习一种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    谁才是掌握你升职大计的关键角色?公司老板?HR经理?你的直接上司?  要明白其中的真谛,不妨先来看看一家市场化的企业提拔员工的流程。  首先,HR部门需要建立一套管理体系,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找到那些有潜力的员工,当企业发展,产生一些岗位需求时,会由公司老板来决定是否设置这
期刊
四眼田鸡?软弱的标志?别傻了,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说,由英语单词Spectacles(眼镜)与Sexy(性感的)组合的合成词“Spexy”正在流行。昔日那些被追打或是被踩碎了镜片孤立无助的眼镜男孩、戴着瓶底眼镜的钢牙妹,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颠覆世界的新形象了。    把自信挂在脸上    “有20多个眼镜,对,你不用惊讶。近视眼,必须要戴眼镜,但可能同其他人不同的是,我每隔一到两个月就会换一个眼镜。
期刊
所有向上发展受限的天花板,其实都是你加在自己身上的。长久以来的惯性思维和行动模式,一直在阻止你获得更大的成就和幸福。到了该彻底清算的时候了!    一个人的悲剧不在于他输了,而是他差点就成功。  经常有人抱怨无资本、无机会、无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才不得不忍受虎落平阳的平庸生活,理想成为无关紧要的点缀,每天都陷入绝望又动弹不得。而往往越是被公认有才华的人。就越容易成为“杯具”,光芒转瞬即逝。  那么对
期刊
在同一个岗位工作了5年以上的人,超过半数都会出现一些“橡皮化”的倾向。相比于懒惰的员工,“橡皮人”可能还更为糟糕。他们不仅工作没有效率,充满了职业倦怠,而且他们不知该如何谋划自己的未来,不知压力该向何处疏泄。从企业角度来说,也找不到激励这些员工的合适方法。  富士康员工的困境也是今日很多工作者的困境。原因不仅是现实残酷,当代的工作者还有更纷繁芜杂的结需要打开。个人稳定的状态被信息时代缓缓挤压,信仰
期刊
自我设限-成就受限-突破眼光和经验局限-从专业型转变为全面型,谢卫刚用自己的经历生动证明了这个正向循环。    Q 在你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有没有因“自我设限”而使得“成就受限”的教训?  A 我以前在每次调整职业规划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成就倦怠感,应该就是一种“自我设限”吧。我在第一份工作里就曾丧失一些机会,现在仍然有些遗憾。  我最早的工作是在一家4A公司,负责北京所管辖的客户和具体项目的实施。
期刊
在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不难推演的观点:随着网络连接全球平台,各种模式的工作和知识得以不受时间、距离、地形甚至语言的限制。进行分配与共享。这使得模仿变得更加轻易,也正是因为如此,想象力——将成为衡量人才最重要的标准。  与之对应的,是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里对时下年轻人的描述:他们只关心自己半径三米以内的事情;学习能力低下但丝毫不以为然:看到电视中的广告就会马上冲动
期刊
现代工作者的许多压力是从变成“知识工作者”开始的,用知识而非体力工作,需要知识工作者投入更多额外劳动、工作时间更长,还需要不断得到外界的新鲜刺激。德鲁克发现“知识工作者”这个概念已经有50年了,但工作环境和价值观却似乎越来越不适宜他们的成长了……    1901~1910年 体力劳动者    1870年到1900年,美国工人的周工资30年几乎没有变化。职业分工不分贵贱、荣辱与共。不过,这10年间,
期刊
40%的新任主管上任后的18个月内都会遭遇失败,问题出在哪里?  成为主管就要明白,昔日帮助你取得成功的因素随着职位变化已彻底不在,你不得不选择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有人对老板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描述:老板就是坐在桌子的远端看别人享用盛宴的人——他有活不能干……    1 大舍才能大得    通过对30多位成功主管的采访,史考特写了这本书,指出了一个在主管教练和领导力发展方面的真理,那就是如果过分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