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这说明掌握方法和工具非常重要。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但对学好其他学科十分必要,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叶圣陶先生也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可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要真正把语文学好,单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却错把自己当成了“主宰”。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因此,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必须要“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所以,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不仅会得益于一时,而且会终身受用无穷。可见,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
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呢?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课前五分钟演讲,为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拉开序幕。课前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演讲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得到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2.设计恰当、新颖的导语,抓住学生的心理,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一个必要环节。教师设计的导语大致有抒情式、激疑式、定向式、助读式、趣味式等,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向趣味无穷的知识海洋中寻珍觅宝。
3.课堂精心设疑,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释疑,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课堂设疑有三个方面:一是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三是要遵循由易到难、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则。课堂设疑力求做到难易适度,张合有序。尤其要保护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和一般学生一样享受学习的乐趣。
4.设计言简意赅的结语,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必要措施。教师设计的结语大致有抒情型、评价型、激励型、发散型等,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课后继续求异和发现。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导致不会学习。新的教学大纲再度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学生来说,这是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对教师来说,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事实表明:只有教师严肃认真地教,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要求学生做到“五个认真”和“五个坚持”。
五个认真:认真预习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认真巩固的习惯,认真检测的习惯。
五个坚持——坚持写教材分析的习惯,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坚持人生长跑(日记)的习惯,坚持建立学习档案的习惯。
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实证明,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方法不当是导致终身学习失败或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为此,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尊严》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文章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正值饥饿面对摆在面前的美食,坚持要付出劳动后才进食,最后为杰克逊镇长所欣赏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的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对《夜莺的歌声》一文的教学,可以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以读促悟,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他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学生能否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取决于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就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既是中学教学要使学生达到的一项目标,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今后工作中继续学习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授知识,数量有限,培养能力,受用无穷。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却错把自己当成了“主宰”。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因此,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必须要“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所以,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不仅会得益于一时,而且会终身受用无穷。可见,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
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呢?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课前五分钟演讲,为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拉开序幕。课前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演讲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得到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2.设计恰当、新颖的导语,抓住学生的心理,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一个必要环节。教师设计的导语大致有抒情式、激疑式、定向式、助读式、趣味式等,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向趣味无穷的知识海洋中寻珍觅宝。
3.课堂精心设疑,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释疑,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课堂设疑有三个方面:一是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三是要遵循由易到难、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则。课堂设疑力求做到难易适度,张合有序。尤其要保护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和一般学生一样享受学习的乐趣。
4.设计言简意赅的结语,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必要措施。教师设计的结语大致有抒情型、评价型、激励型、发散型等,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课后继续求异和发现。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导致不会学习。新的教学大纲再度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学生来说,这是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对教师来说,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事实表明:只有教师严肃认真地教,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要求学生做到“五个认真”和“五个坚持”。
五个认真:认真预习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认真巩固的习惯,认真检测的习惯。
五个坚持——坚持写教材分析的习惯,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坚持人生长跑(日记)的习惯,坚持建立学习档案的习惯。
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实证明,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方法不当是导致终身学习失败或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为此,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尊严》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文章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正值饥饿面对摆在面前的美食,坚持要付出劳动后才进食,最后为杰克逊镇长所欣赏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的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对《夜莺的歌声》一文的教学,可以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以读促悟,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他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学生能否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取决于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就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既是中学教学要使学生达到的一项目标,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今后工作中继续学习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授知识,数量有限,培养能力,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