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80后教师总结对付调皮学生的“必杀技”》一文在网上走红,其方法之独特,技法之暴力引起热议,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再次进入大众视线,本文试从“必杀技”的剖析入手,结合我们日常教育中的典型事例谈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技巧。
關键词:“必杀技”;德育工作;技巧
在网上,一篇名为《80后教师总结对付调皮学生的“必杀技”》的文章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并迅速蹿红,尤其受到一些年轻教师的追捧。本人为满足好奇心也在网上拜读了一遍,并将《必杀技》的几个招数进行一番分析探讨。
这八招,虽说作者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好,本人认为第三和第八招还是有点值得肯定的地方,体现了我们所提倡的朋友式的师生友好关系。但是第三招要注意,联系家长不只是为了投诉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家长与学校教育相配合;第八招不只是关心学生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但其他几招就显得格外刺眼,字里行间正如其标题“必杀技”一样充斥着一种暴力倾向。如第四、第五招则完全是一种赤裸裸的体罚行为,如此血腥的暴力手段让人叹为观止。这样的“必杀技”还有可能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这样以暴制暴的压服手段真能够教育好学生吗?也许它能管上一阵子,但却不可能管用一辈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动辄对他们责骂羞辱,甚至体罚,不仅有违师德,更会给心理断乳期的他们造成更多的逆反,可能使正常的师生关系走向紧张甚至对立,给以后的教育工作带来更大难度。因此本人认为,作为教师,应多些耐心,多点冷静,慎用“必杀技”,不要为了一时之快而阻碍了学生的成长。
对于日常教育中出现的德育问题,应把严肃、善意的批评与信任、鼓励结合起来,要注意德育的艺术和技巧。现结合本人的一些教育经历,也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些技巧。
一、爱心感化法
爱是教育的实质,有了爱,教育才有动力和生机。在学生的转化过程中,爱是源动力。所以,每个老师都要学会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关注的目光和期待的眼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更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如我班上有一位女生小丽,人长得漂亮,学习成绩也不错。然而青春期到了,脸上开始长青春痘,她非常关注,只要长出一颗痘痘就拿镜子照来照去,就算是上课时都经常这样做,还不断用手去挤。次数多了,老师们也注意到了,教育她,却成效不大。结果她学习分心了,成绩开始有下降的迹象,怎么办呢?我对她的这个问题一直都很上心,也一直想找个机会教育好她。后来我关注到了一个细节:痘痘挤了不单不消,还更红肿了。我立刻查找电脑,了解清楚原因。然后在一次我的课上,她又这样做,我一下课就立刻找她谈话。先肯定她爱美之心是正常的,然后问她为什么痘痘挤了不单不消,还更红肿了;接着再问她,人体什么地方最多细菌。她很快就明白我要说什么了:人体最多细菌的地方是手,因为手接触东西最多,痘痘挤了不单不消,还更红肿了,是因为受到了细菌的感染。最后,我引导她对付痘痘的正确方法:注意饮食,或听从医生指引;若一定要挤,也要保证你的双手清洁,最好用洗手液反复洗干净。再点明她如果继续这样的行为,会上课分心,会对学习造成影响。之后,我再也没有发现她在课堂上挤痘痘了。德育工作,有爱,有技巧,就有了转化学生的可能。
二、因势利导法
因势利导,也就是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学生出现问题,就像洪水猛兽,我们一般用围追堵截的办法。我觉得不如尝试采用因势利导法,就像都江堰对河水采用因势利导的办法。
如班上有一位刚从乡镇转学出来的读书同学不适应在校的住宿生活。因为一直都是在家住,由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呵护着,由于不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到我校读书不到一个星期,就哭着要回去找爸爸妈妈。如何对她进行教育呢?我积极地思考。终于,我想出了办法。用因势利导法,我找她来谈心,先问她:“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鱼,去到北极生活,会怎么样?而北极熊来到赤道附近,又会过怎样的日子?”她思考后说:“热带鱼会冻死,北极熊会热死。”我再问她:“假如你到赤道附近生活会怎样,到北极生活又会怎样?”她回答说:“会生活得下去。”我再问她:“为什么热带鱼会冻死,北极熊会热死,而你会生活得下去?”她答不上来了,我就引导她:“是因为人类的适应能力是最强的,就算最热最寒冷的环境都能适应,你已经十多岁了,为什么就不能适应在校住宿的生活呢?”正是我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工作,这位同学很快就适应了在校的住宿生活。
三、暗示提醒法
所谓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简化的方式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实施影响,并能迅速产生效用的教育过程。暗示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提醒。在教育中,巧妙运用暗示提醒法,既简单易行,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悄悄提醒当事人,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比如,一次上课,班上数学老师的手机放在讲台忘记拿了,到下一节课上课时回班上去找却又找不见。于是找班上同学去了解情况,却没有一个同学说看见手机。数学老师很伤心,我于是先到班上去了解了情况,下课到上课这时间没有外人到过班上,应该是班上的同学一时贪念出手拿了,于是我就暗示同学说:“不知是那位同学不小心拿错了老师的手机,且这手机是你们数学老师丈夫送给她的生日礼物,请拿错的同学不要让老师伤心了。同学们如果你们的心爱之物不见了也会非常伤心的啊!”下午,一位同学就代同班的一个同学将手机送回到老师手中。教师的表现要平静、自然,用暗示提醒法可以使意外事件得以顺利解决,也不失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幽默调侃法
这些方法多用在那些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而导致分心的学生身上。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可视情况用语言、眼神、手势等作暗示。如果暗示法不起作用时,教师可借用上课内容来个别提醒。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见效,还可以尝试重点提问法,通过个别提问,强迫他把注意力转移过来。比如我曾任教的一个班上有个小龙同学,经常上课睡觉,而且一睡就鼾声如雷。有一次上课,当他打起呼噜时,他的鼾声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考虑如果这时严肃批评他,他肯定会下不来台。我于是叫醒他,笑着对他说:“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结果他羞愧地低下了头,全班也立刻静了下来听课,幽默调侃法是调节尴尬气氛的一剂良方。还有少数学生喜欢上课用一本书挡在上面,然后在下面做小动作或玩手机。我就会说:“小样!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话语幽默诙谐,那些学生意识到自己原形毕露,很是羞愧,马上用心回到课堂上了。
德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它不是简单的小聪明,而是灵活的大智慧。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我认为要学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有技巧、有艺术,用个性化的疗法去找到适合治疗每一个学困生心灵的独到药方,我们才可以用充满智慧的德育工作技巧助力学生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腾讯教育.80后教师总结对付调皮学生“必杀技”引争议[EB/OL].http://edu.qq.com/a/20100909/000152.htm
[2]张可锋.用“心”浇灌德育之花[J].庆阳教育,2011,6.
關键词:“必杀技”;德育工作;技巧
在网上,一篇名为《80后教师总结对付调皮学生的“必杀技”》的文章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并迅速蹿红,尤其受到一些年轻教师的追捧。本人为满足好奇心也在网上拜读了一遍,并将《必杀技》的几个招数进行一番分析探讨。
这八招,虽说作者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好,本人认为第三和第八招还是有点值得肯定的地方,体现了我们所提倡的朋友式的师生友好关系。但是第三招要注意,联系家长不只是为了投诉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家长与学校教育相配合;第八招不只是关心学生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但其他几招就显得格外刺眼,字里行间正如其标题“必杀技”一样充斥着一种暴力倾向。如第四、第五招则完全是一种赤裸裸的体罚行为,如此血腥的暴力手段让人叹为观止。这样的“必杀技”还有可能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这样以暴制暴的压服手段真能够教育好学生吗?也许它能管上一阵子,但却不可能管用一辈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动辄对他们责骂羞辱,甚至体罚,不仅有违师德,更会给心理断乳期的他们造成更多的逆反,可能使正常的师生关系走向紧张甚至对立,给以后的教育工作带来更大难度。因此本人认为,作为教师,应多些耐心,多点冷静,慎用“必杀技”,不要为了一时之快而阻碍了学生的成长。
对于日常教育中出现的德育问题,应把严肃、善意的批评与信任、鼓励结合起来,要注意德育的艺术和技巧。现结合本人的一些教育经历,也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些技巧。
一、爱心感化法
爱是教育的实质,有了爱,教育才有动力和生机。在学生的转化过程中,爱是源动力。所以,每个老师都要学会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关注的目光和期待的眼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更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如我班上有一位女生小丽,人长得漂亮,学习成绩也不错。然而青春期到了,脸上开始长青春痘,她非常关注,只要长出一颗痘痘就拿镜子照来照去,就算是上课时都经常这样做,还不断用手去挤。次数多了,老师们也注意到了,教育她,却成效不大。结果她学习分心了,成绩开始有下降的迹象,怎么办呢?我对她的这个问题一直都很上心,也一直想找个机会教育好她。后来我关注到了一个细节:痘痘挤了不单不消,还更红肿了。我立刻查找电脑,了解清楚原因。然后在一次我的课上,她又这样做,我一下课就立刻找她谈话。先肯定她爱美之心是正常的,然后问她为什么痘痘挤了不单不消,还更红肿了;接着再问她,人体什么地方最多细菌。她很快就明白我要说什么了:人体最多细菌的地方是手,因为手接触东西最多,痘痘挤了不单不消,还更红肿了,是因为受到了细菌的感染。最后,我引导她对付痘痘的正确方法:注意饮食,或听从医生指引;若一定要挤,也要保证你的双手清洁,最好用洗手液反复洗干净。再点明她如果继续这样的行为,会上课分心,会对学习造成影响。之后,我再也没有发现她在课堂上挤痘痘了。德育工作,有爱,有技巧,就有了转化学生的可能。
二、因势利导法
因势利导,也就是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学生出现问题,就像洪水猛兽,我们一般用围追堵截的办法。我觉得不如尝试采用因势利导法,就像都江堰对河水采用因势利导的办法。
如班上有一位刚从乡镇转学出来的读书同学不适应在校的住宿生活。因为一直都是在家住,由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呵护着,由于不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到我校读书不到一个星期,就哭着要回去找爸爸妈妈。如何对她进行教育呢?我积极地思考。终于,我想出了办法。用因势利导法,我找她来谈心,先问她:“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鱼,去到北极生活,会怎么样?而北极熊来到赤道附近,又会过怎样的日子?”她思考后说:“热带鱼会冻死,北极熊会热死。”我再问她:“假如你到赤道附近生活会怎样,到北极生活又会怎样?”她回答说:“会生活得下去。”我再问她:“为什么热带鱼会冻死,北极熊会热死,而你会生活得下去?”她答不上来了,我就引导她:“是因为人类的适应能力是最强的,就算最热最寒冷的环境都能适应,你已经十多岁了,为什么就不能适应在校住宿的生活呢?”正是我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工作,这位同学很快就适应了在校的住宿生活。
三、暗示提醒法
所谓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简化的方式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实施影响,并能迅速产生效用的教育过程。暗示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提醒。在教育中,巧妙运用暗示提醒法,既简单易行,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悄悄提醒当事人,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比如,一次上课,班上数学老师的手机放在讲台忘记拿了,到下一节课上课时回班上去找却又找不见。于是找班上同学去了解情况,却没有一个同学说看见手机。数学老师很伤心,我于是先到班上去了解了情况,下课到上课这时间没有外人到过班上,应该是班上的同学一时贪念出手拿了,于是我就暗示同学说:“不知是那位同学不小心拿错了老师的手机,且这手机是你们数学老师丈夫送给她的生日礼物,请拿错的同学不要让老师伤心了。同学们如果你们的心爱之物不见了也会非常伤心的啊!”下午,一位同学就代同班的一个同学将手机送回到老师手中。教师的表现要平静、自然,用暗示提醒法可以使意外事件得以顺利解决,也不失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幽默调侃法
这些方法多用在那些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而导致分心的学生身上。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可视情况用语言、眼神、手势等作暗示。如果暗示法不起作用时,教师可借用上课内容来个别提醒。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见效,还可以尝试重点提问法,通过个别提问,强迫他把注意力转移过来。比如我曾任教的一个班上有个小龙同学,经常上课睡觉,而且一睡就鼾声如雷。有一次上课,当他打起呼噜时,他的鼾声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考虑如果这时严肃批评他,他肯定会下不来台。我于是叫醒他,笑着对他说:“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结果他羞愧地低下了头,全班也立刻静了下来听课,幽默调侃法是调节尴尬气氛的一剂良方。还有少数学生喜欢上课用一本书挡在上面,然后在下面做小动作或玩手机。我就会说:“小样!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话语幽默诙谐,那些学生意识到自己原形毕露,很是羞愧,马上用心回到课堂上了。
德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它不是简单的小聪明,而是灵活的大智慧。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我认为要学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有技巧、有艺术,用个性化的疗法去找到适合治疗每一个学困生心灵的独到药方,我们才可以用充满智慧的德育工作技巧助力学生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腾讯教育.80后教师总结对付调皮学生“必杀技”引争议[EB/OL].http://edu.qq.com/a/20100909/000152.htm
[2]张可锋.用“心”浇灌德育之花[J].庆阳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