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细化管理的开展,有助于学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办学综合能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细节决定成败,小事都能做细,细节都能做精,还有什么大事不能成就?“育名生,塑名师,创名校”是我校的发展目标,也是我校开展精细化管理所围绕的核心。
关键词:微细;扎实;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019-02
我们一直扎扎实实在“真”字上下功夫;认认真真在“细”上做文章;规规矩矩在“管”上定制度;兢兢业业在“理”上梳理。为此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从小处着眼,养成师生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习惯决定着学识的高低,展示著德行的优劣。因此,就小学生而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我校把学生的行为习惯细分为“课堂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习惯”和“团结协作习惯”。课堂学习行为习惯,划分为整理文具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与人交流的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日常行为习惯,划分为个人卫生习惯、班级卫生习惯、校园卫生习惯、校外卫生习惯;团结协作习惯,划分为倾听的习惯、倾听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
1.习惯需要规范和督促,习惯应从小事抓起,从普通的行为抓起,从养成教育抓起。我校政教处协同教务处各科室,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按年级段制订了《子龙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细则》,并为此编就了《行为习惯歌》:课前准备文具,课下收拾桌兜,脚下纸屑捡干净,文具摆放要规范……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穿走廊,不拥不挤出教室,见到废纸弯弯腰……你来说我来听,我来说你来想……政教处和班主任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各班成立督导小组,学生轮流担任其职。各班级还采用小组“我最优”的比赛形式,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律。学校的检查小组,会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把检查结果根据量化细则以A、B、C等级在中厅公布。这样,学生的行为有规范约束,人人去履行,人人来督促……久而久之,就会达到知行的统一。我们在抓规范养成教育中,通过实施“三步走”策略,实现了“低年级要我做,中年级我要做,高年级我会做”,植“根”到树“魂”内化。操作过程是:第一阶段(低年级)“我要做”。分以下几个步骤:①一年级入学集体训练,“领”着做。第一,我们把规范细节化,“讲”着做。重点通过教师讲、同学讲、自己讲,与家长一起学“做什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好的行为,指导学生“如何做”;通过试题测试,判知行为的对错,强化“什么是对的”。第二,规范变为行动,“练”着纠。通过集中“示范”,如红领巾的规范佩戴;集中“训练”根据学校实际选择重点项目进行规范训练,如“双姿”和课桌上学习用品的摆放等;分班级、小组和自我训练,抠细节,纠不规,勤督导,确保训练到位(这是关键一环),学生明确具体做法,初步体验由知到行的转化。第三,营造规范为荣的氛围,以“评”促改。训练结束时,各班和小组汇报表演并进行考核。不合格的继续进行训练,直到达标。②实践中由“知”到“行”,“牵”着做。这个期间“严”和“细”是两大关键,只有从严要求和管理,才能纠正学生的不良的习惯和行为,使规范在脑海里植根。如打扫卫生:前几次,班主任亲自示范,使学生掌握扫地、抹桌子等要领和达标要求。这样,实现了由“知”到“行”,逐步内化。过一段时间,挑选骨干,提供平台。逐步“放”手,并对班干部工作加强督导。③规范培植,“放”手做。日常中梳理班干部的威信、培养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规范期从不稳定到稳定期过渡。从“要我做”过渡为“我要做”。第二阶段(中年级)“我要做”。这阶段的学生,绝大部分言行规范已成为习惯。重点用学生群体规范,去教育、影响学生中的“不规范”者,在自我体验中深入内心。第三阶段(高年级)“我会做”。这阶段的学生,普遍达到了“我要做”和“我会做”。重点引导学生由植“根”到树“魂”的道德升华和指导学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勤奋读书。每年级每学期在常规行为养成上,着重养成适合本年级段的三种行为习惯。管理中采用“全校动员,班级强化,鼓励先进,督促后进”的方法,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并计入少先队、政教处的班级量化考核中,推动了我校校园软文化的建设。
2.习惯离不开导向和实践.政教处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弯腰活动”(见到废纸弯弯腰),短时间内改变了校园的卫生状况,达到了“无纸屑校园”的整洁幽雅;“课前一分钟创造美”(上课前,教师整理讲课教具的摆放、讲台卫生,学生整理自己的文具,脚下卫生)使我们的教室始终保持整洁干净的面貌;“课前3分钟的站预铃”让师生的身心在上课前都静下来;“进校园排队走”(学生进校门后,在少先队礼仪队的引导下,排成一队走进教学楼)造就了“有秩有序”的校园景象。每天放学小喇叭的温馨提示,时时提醒师生安全行……
导向的作用是无穷的。为此,我校师生开展了“校园随手拍”活动,用图片记录下学生的良好行为,通过图片导向学生“我也要那样做”的心理认知。把教育化解在无形之中,把规范隐藏在无言之中。洒下豆子就是田野,我们把行为习惯这个“豆子”种在学生的心田。
二、从细处着手,促进师生快速成长
我校青年教师多,精力充沛,富有时代气息,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同时,由于大部分教师经验少,阅历尚浅,也成了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短板。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主力军,我们以学校制度为基础,帮助教师养成良好习惯,做好学生的楷模。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以消弭教师的惰性。
1.领导率先书写“早”字。每天早上7:10、中午1:10准时到校门口迎接全校师生的到来;每天上午、下午放学,领导班子成员准时到校门欢送师生离校。一学期,教师到校签到,从制度变成了习惯。规范了学校请销假制度,同时也帮助教师形成了提前到校、按时到校的优秀习惯。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规章制度帮助教师养成各种优秀的习惯。
关键词:微细;扎实;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019-02
我们一直扎扎实实在“真”字上下功夫;认认真真在“细”上做文章;规规矩矩在“管”上定制度;兢兢业业在“理”上梳理。为此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从小处着眼,养成师生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习惯决定着学识的高低,展示著德行的优劣。因此,就小学生而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我校把学生的行为习惯细分为“课堂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习惯”和“团结协作习惯”。课堂学习行为习惯,划分为整理文具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与人交流的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日常行为习惯,划分为个人卫生习惯、班级卫生习惯、校园卫生习惯、校外卫生习惯;团结协作习惯,划分为倾听的习惯、倾听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
1.习惯需要规范和督促,习惯应从小事抓起,从普通的行为抓起,从养成教育抓起。我校政教处协同教务处各科室,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按年级段制订了《子龙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细则》,并为此编就了《行为习惯歌》:课前准备文具,课下收拾桌兜,脚下纸屑捡干净,文具摆放要规范……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穿走廊,不拥不挤出教室,见到废纸弯弯腰……你来说我来听,我来说你来想……政教处和班主任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各班成立督导小组,学生轮流担任其职。各班级还采用小组“我最优”的比赛形式,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律。学校的检查小组,会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把检查结果根据量化细则以A、B、C等级在中厅公布。这样,学生的行为有规范约束,人人去履行,人人来督促……久而久之,就会达到知行的统一。我们在抓规范养成教育中,通过实施“三步走”策略,实现了“低年级要我做,中年级我要做,高年级我会做”,植“根”到树“魂”内化。操作过程是:第一阶段(低年级)“我要做”。分以下几个步骤:①一年级入学集体训练,“领”着做。第一,我们把规范细节化,“讲”着做。重点通过教师讲、同学讲、自己讲,与家长一起学“做什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好的行为,指导学生“如何做”;通过试题测试,判知行为的对错,强化“什么是对的”。第二,规范变为行动,“练”着纠。通过集中“示范”,如红领巾的规范佩戴;集中“训练”根据学校实际选择重点项目进行规范训练,如“双姿”和课桌上学习用品的摆放等;分班级、小组和自我训练,抠细节,纠不规,勤督导,确保训练到位(这是关键一环),学生明确具体做法,初步体验由知到行的转化。第三,营造规范为荣的氛围,以“评”促改。训练结束时,各班和小组汇报表演并进行考核。不合格的继续进行训练,直到达标。②实践中由“知”到“行”,“牵”着做。这个期间“严”和“细”是两大关键,只有从严要求和管理,才能纠正学生的不良的习惯和行为,使规范在脑海里植根。如打扫卫生:前几次,班主任亲自示范,使学生掌握扫地、抹桌子等要领和达标要求。这样,实现了由“知”到“行”,逐步内化。过一段时间,挑选骨干,提供平台。逐步“放”手,并对班干部工作加强督导。③规范培植,“放”手做。日常中梳理班干部的威信、培养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规范期从不稳定到稳定期过渡。从“要我做”过渡为“我要做”。第二阶段(中年级)“我要做”。这阶段的学生,绝大部分言行规范已成为习惯。重点用学生群体规范,去教育、影响学生中的“不规范”者,在自我体验中深入内心。第三阶段(高年级)“我会做”。这阶段的学生,普遍达到了“我要做”和“我会做”。重点引导学生由植“根”到树“魂”的道德升华和指导学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勤奋读书。每年级每学期在常规行为养成上,着重养成适合本年级段的三种行为习惯。管理中采用“全校动员,班级强化,鼓励先进,督促后进”的方法,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并计入少先队、政教处的班级量化考核中,推动了我校校园软文化的建设。
2.习惯离不开导向和实践.政教处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弯腰活动”(见到废纸弯弯腰),短时间内改变了校园的卫生状况,达到了“无纸屑校园”的整洁幽雅;“课前一分钟创造美”(上课前,教师整理讲课教具的摆放、讲台卫生,学生整理自己的文具,脚下卫生)使我们的教室始终保持整洁干净的面貌;“课前3分钟的站预铃”让师生的身心在上课前都静下来;“进校园排队走”(学生进校门后,在少先队礼仪队的引导下,排成一队走进教学楼)造就了“有秩有序”的校园景象。每天放学小喇叭的温馨提示,时时提醒师生安全行……
导向的作用是无穷的。为此,我校师生开展了“校园随手拍”活动,用图片记录下学生的良好行为,通过图片导向学生“我也要那样做”的心理认知。把教育化解在无形之中,把规范隐藏在无言之中。洒下豆子就是田野,我们把行为习惯这个“豆子”种在学生的心田。
二、从细处着手,促进师生快速成长
我校青年教师多,精力充沛,富有时代气息,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同时,由于大部分教师经验少,阅历尚浅,也成了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短板。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主力军,我们以学校制度为基础,帮助教师养成良好习惯,做好学生的楷模。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以消弭教师的惰性。
1.领导率先书写“早”字。每天早上7:10、中午1:10准时到校门口迎接全校师生的到来;每天上午、下午放学,领导班子成员准时到校门欢送师生离校。一学期,教师到校签到,从制度变成了习惯。规范了学校请销假制度,同时也帮助教师形成了提前到校、按时到校的优秀习惯。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规章制度帮助教师养成各种优秀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