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官咋成了骗子
作者:洪巧俊
当今骗子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不打自招说自己是骗子的还是笫一次听到,这位敢说自己是骗子的还是为官一方的乡长。他的不打自招也足够有胆量,竟然敢“招”在中国最权威的杂志《半月谈》上,这影响该有多大?
《湖南乡官自曝政绩造假,称被指标考核逼成骗子》是那位乡官“自招”的标题。多年前,我写过一篇《乡官诗人“下课”》。一位乡官就因为写了一篇杂文揭露内幕而“下课”,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至今仍在当地流传:“村委会换届(当地方言读gai),送礼比赛,送得多提得快,送得少莫怪,不送的等下一届。”不久前,湖北黄石市警察吴幼明也由于自曝单位“内幕”而丢掉了“铁饭碗”。这种揭露内幕的“出格”,“体制”是无法容忍的,也就注定他们是要出局的,即使不出局,他们在单位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那位在《半月谈》上“自招”的乡长说:他在湘南一个乡镇政府干了11年,当乡长两年了。县委、县政府对乡镇的政绩考核在很多方面背离实际,逼着乡镇干部造假。一些干部甚至认为,干工作就是一级骗一级。造假好的干部反而得到提拔,这就形成了错误导向。而农民最讲实事求是,打心眼里看不惯乡镇干部这种做法。以前为达到“小康”考评标准,满足上级领导“政治需要”而盲目造假。几年前,他们乡曾有一次报得比较实际,当时全乡21个村中有8个排在全市倒数10位,乡领导被县领导批得狗血淋头,第二年就只有壮着胆子虚报了。农民人均纯收入数字虚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自筹建设资金的压力超过了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
“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这是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杨志福向总理转述的来自民间的一则顺口溜。其实这则顺口溜已经在民间流行多年。让人甚感困惑的是,这样的一级骗一级咋就得不到整治?
那位乡长向《半月谈》猛烈抨击当前基层政绩考核中弄虚作假,打肿脸充胖子之风,是期望上级政府给基层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下大气力裁减各种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这样,他当乡官就好当了,不用再陷在谎言的重围中了。
黑格尔说过,真实是心灵的自由。但愿有这种忏悔的官员越来越多,摆脱谎言的魔咒,让心灵回归对群众的真实。
方便面仅是只“软柿子”
作者:晏扬
不久前,西安市物价部门对方便面厂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方便面生产成本涨幅不到5%,而零售价则上涨了20%到40%。
方便面集体涨价,沸沸扬扬闹了将近一个月,国家发改委终于出拳了,方便面中国分会也认错了,现在西安市物价部门又揭了方便面涨价的“老底”——所谓成本上涨导致涨价之说,原来是站不脚的,是蒙人的,成本才涨了5%,售价却涨了20%到40%,这不是明摆着乱涨价,侵害消费者利益吗?让谎言立即现出原形,让事实大白于天下,足可见成本调查之威力。
可是,我却对此次方便面成本调查持有以下两点疑问。
其一,这次方便面涨价,问题在于相互串通、集体涨价,而不在于涨多少,以及涨价的理由是否充分。方便面成本涨幅5%,售价却上涨20%到40%,这有什么不可以吗?此举违法了吗?没有。没有哪条法律法规禁止企业这样做。事实上,在方便面这种竞争充分的行业里,牟取暴利是不可能的,不合理的乱涨价是站不住脚的,至少长久不了,所以法律法规没必要对市场化产品的售价、利润予以限制。换言之,方便面生产成本小幅上涨,售价却大幅上涨,这种事情并不可怕,如果产品利润是不合理的,用不着法律出手,乱涨价企业也会受到市场规律的处罚。
其二,如上所述,在一个竞争充分的行业里,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合理的利润,而不可能赚取暴利。因此,对市场化产品进行成本调查便完全没有必要,浪费了行政和执法资源。反过来说,那些竞争不充分的行业,特别是行政性垄断行业,才极可能有暴利存在,才有必要对其进行成本调查,并对其价格予以限制。
不过很遗憾,与西安市物价部门调查方便面生产成本的热情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上至中央部委,下至地方物价部门,都不愿触及垄断行业成本这个棘手问题。水、电、煤、气价格为何一涨再涨,其生产成本到底是多少;高校收费、医疗收费为何居高不下,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成本到底是多少;电话月租费、手机漫游费为何迟迟取消不了;石油化工企业为何一方面大喊亏损,一方面赚得盆满钵满……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都是糊涂账,老百姓疑虑重重,怨声载道,可没有哪个部门去调查一下,给老百姓一个清楚明白的答案。
该调查的垄断行业成本不去调查,没必要调查的市场化行业成本却调查出来了。说到底,这和国家发改委拿方便面“开刀”一样,不过是专挑软柿子捏,欺软怕硬。政府部门如此作为,不可能令人信服。
“禁酒成绩单”背后的败绩
作者:舒圣祥
一个地级市公职人员中午不饮酒,半年能省多少招待费?据报道,河南省信阳市委书记王铁说,信阳市禁止公职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半年节省的酒水费用高达4300万元,用这些钱可以建四五十所小学。
毋庸讳言,河南信阳半年时间能“节省”4300万酒水费实属不易,这与当地政府的积极作为密不可分,值得各地学习和效仿。但是,面对数字可喜的“禁酒成绩单”,公众却高兴不起来。某种意义上,今天的“禁酒成绩单”数字之耀眼即印证着昨天的“吃喝成绩单”数字之恐怖。因此,用“节省”二字来形容这份成绩单,总让人感觉怪怪的,显得有些尴尬和滑稽:这可是本来就不该乱花的纳税人的血汗钱啊。
数据显示,全国公款吃喝开支一直保持着8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1989年还是370亿元,2002年时已飞涨到2000亿元,相当于一座三峡工程,而到2005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全国农村教师6年多的全部工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看河南信阳那份“禁酒成绩单”,怎能让人高兴得起来?
其实,类似的“禁酒令”很多地方都曾发出过,中央更是三令五申严禁公款吃喝,曾经还下发过公务接待只能“四菜一汤”的红头文件,却根本不能阻止公务接待费用的节节攀高,反而让“四菜一汤”几乎成了一个经典笑话。我们面临的事实正是这样:一方面禁令频出,成绩单也很可观;但另一方面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务接待的总费用不降反升,屡创新高。
人们不免担忧:酒水费用“节省”了4300万,会不会又从其他地方加倍“补”了回来?所谓“节省”,必须是“节省”到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中去才有意义,否则,如果最终仍旧是“节省”到公务接待里去了的话,那充其量只是一种廉洁幻觉。
关键的一点,不论是“禁酒令”还是“四菜一汤”,都谈不上真正的“法治”,更不是根本性的改革之举。有一个问题不能不问,那就是:“公务”的边界在哪里?官员中午喝酒半年喝掉4300万,难道都是“公务”需要?
说到底,“禁酒令”只是治标之举,即便“禁酒成绩单”再喜人,也往往很难持久,不但会因人因时而异,更容易被“移花接木”。与之相比,当下更需要的,应该是对公务接待进行“出售式改革”:澄清“公务”范畴,让非公务行为的报销制度彻底“报销”。
不玩游戏的公务员玩什么
作者:邓海建
来办事的群众找不见人,急得团团转,多名政府工作人员却忙着打电脑游戏。前不久,有媒体记者在陕西省洋县政府办公大楼采访时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当时正是洋县发生洪灾后,全县干群全力以赴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
生产自救、灾后重建的燃眉之急竟然赶不上电脑里的聊天和游戏,再次给我们公务效能监管敲响了一记警钟。公务员行使公共管理权力,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你很难想象:一个在“办公自动化”的历史进程中靠电脑办公、而电脑里装满某某证券电脑终端、游戏和QQ等多种休闲武器的公务员,如何靠一种虚幻的道德自觉把“公共利益最大化”置于理念之上。
当传统惰政之弊从吹牛、打毛衣“升级”为炒股、玩网络游戏,一脉相承的是对职责的懈怠、对人民利益的漠视。湖南省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谭仲池对公务员中普遍存在上班玩游戏、办事拖拉的现象,忍不住愤慨:“这简直是公务员的耻辱!”但问题是:某些不玩游戏的公务员,你去让他玩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电子化办公”。公务员群体是最先“电子武装”起来的一族,这笔庞大的政务支出在公务支出中占比不小,客观而言,的确是潮流,也是必须,但铺天盖地而只讲形式的“电子化”使得某些职能部门“电子过剩”,电脑多起来了,而偏偏多出来的电脑闲得没事儿做,只能打牌玩游戏去了。
其次,我们再看一下对公务员的监督。毋庸讳言,有关部门对公务员的外部监管一直处于尴尬境地。这些年,自上而下的整风整纪诚然让人欣慰,但在公务员的态度和作风面前,来办事的老百姓的话语权依然比较抽象,如果“数名来自基层的群众办事到处找不见人”可以找到更明确便捷的救济渠道,而投诉后有刚性的责罚结果,再好玩的游戏肯定比不过对自身饭碗的忧虑。
邻国韩国,政府出台了淘汰措施,公务员由懒惰一下子勤勉起来,制度鲇鱼激活了休眠的公务效率。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仅有一部缺乏可操作性的公务员法怕还是不够的,无缝监管也不是自查自纠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所能一劳永逸的,法之外尚且需要踏实的制度,内部监管之外尤需发挥外部监控的效力,不然,管好了玩游戏的电脑,管得了玩惯了游戏的人脑吗?
作者:洪巧俊
当今骗子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不打自招说自己是骗子的还是笫一次听到,这位敢说自己是骗子的还是为官一方的乡长。他的不打自招也足够有胆量,竟然敢“招”在中国最权威的杂志《半月谈》上,这影响该有多大?
《湖南乡官自曝政绩造假,称被指标考核逼成骗子》是那位乡官“自招”的标题。多年前,我写过一篇《乡官诗人“下课”》。一位乡官就因为写了一篇杂文揭露内幕而“下课”,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至今仍在当地流传:“村委会换届(当地方言读gai),送礼比赛,送得多提得快,送得少莫怪,不送的等下一届。”不久前,湖北黄石市警察吴幼明也由于自曝单位“内幕”而丢掉了“铁饭碗”。这种揭露内幕的“出格”,“体制”是无法容忍的,也就注定他们是要出局的,即使不出局,他们在单位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那位在《半月谈》上“自招”的乡长说:他在湘南一个乡镇政府干了11年,当乡长两年了。县委、县政府对乡镇的政绩考核在很多方面背离实际,逼着乡镇干部造假。一些干部甚至认为,干工作就是一级骗一级。造假好的干部反而得到提拔,这就形成了错误导向。而农民最讲实事求是,打心眼里看不惯乡镇干部这种做法。以前为达到“小康”考评标准,满足上级领导“政治需要”而盲目造假。几年前,他们乡曾有一次报得比较实际,当时全乡21个村中有8个排在全市倒数10位,乡领导被县领导批得狗血淋头,第二年就只有壮着胆子虚报了。农民人均纯收入数字虚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自筹建设资金的压力超过了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
“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这是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杨志福向总理转述的来自民间的一则顺口溜。其实这则顺口溜已经在民间流行多年。让人甚感困惑的是,这样的一级骗一级咋就得不到整治?
那位乡长向《半月谈》猛烈抨击当前基层政绩考核中弄虚作假,打肿脸充胖子之风,是期望上级政府给基层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下大气力裁减各种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这样,他当乡官就好当了,不用再陷在谎言的重围中了。
黑格尔说过,真实是心灵的自由。但愿有这种忏悔的官员越来越多,摆脱谎言的魔咒,让心灵回归对群众的真实。
方便面仅是只“软柿子”
作者:晏扬
不久前,西安市物价部门对方便面厂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方便面生产成本涨幅不到5%,而零售价则上涨了20%到40%。
方便面集体涨价,沸沸扬扬闹了将近一个月,国家发改委终于出拳了,方便面中国分会也认错了,现在西安市物价部门又揭了方便面涨价的“老底”——所谓成本上涨导致涨价之说,原来是站不脚的,是蒙人的,成本才涨了5%,售价却涨了20%到40%,这不是明摆着乱涨价,侵害消费者利益吗?让谎言立即现出原形,让事实大白于天下,足可见成本调查之威力。
可是,我却对此次方便面成本调查持有以下两点疑问。
其一,这次方便面涨价,问题在于相互串通、集体涨价,而不在于涨多少,以及涨价的理由是否充分。方便面成本涨幅5%,售价却上涨20%到40%,这有什么不可以吗?此举违法了吗?没有。没有哪条法律法规禁止企业这样做。事实上,在方便面这种竞争充分的行业里,牟取暴利是不可能的,不合理的乱涨价是站不住脚的,至少长久不了,所以法律法规没必要对市场化产品的售价、利润予以限制。换言之,方便面生产成本小幅上涨,售价却大幅上涨,这种事情并不可怕,如果产品利润是不合理的,用不着法律出手,乱涨价企业也会受到市场规律的处罚。
其二,如上所述,在一个竞争充分的行业里,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合理的利润,而不可能赚取暴利。因此,对市场化产品进行成本调查便完全没有必要,浪费了行政和执法资源。反过来说,那些竞争不充分的行业,特别是行政性垄断行业,才极可能有暴利存在,才有必要对其进行成本调查,并对其价格予以限制。
不过很遗憾,与西安市物价部门调查方便面生产成本的热情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上至中央部委,下至地方物价部门,都不愿触及垄断行业成本这个棘手问题。水、电、煤、气价格为何一涨再涨,其生产成本到底是多少;高校收费、医疗收费为何居高不下,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成本到底是多少;电话月租费、手机漫游费为何迟迟取消不了;石油化工企业为何一方面大喊亏损,一方面赚得盆满钵满……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都是糊涂账,老百姓疑虑重重,怨声载道,可没有哪个部门去调查一下,给老百姓一个清楚明白的答案。
该调查的垄断行业成本不去调查,没必要调查的市场化行业成本却调查出来了。说到底,这和国家发改委拿方便面“开刀”一样,不过是专挑软柿子捏,欺软怕硬。政府部门如此作为,不可能令人信服。
“禁酒成绩单”背后的败绩
作者:舒圣祥
一个地级市公职人员中午不饮酒,半年能省多少招待费?据报道,河南省信阳市委书记王铁说,信阳市禁止公职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半年节省的酒水费用高达4300万元,用这些钱可以建四五十所小学。
毋庸讳言,河南信阳半年时间能“节省”4300万酒水费实属不易,这与当地政府的积极作为密不可分,值得各地学习和效仿。但是,面对数字可喜的“禁酒成绩单”,公众却高兴不起来。某种意义上,今天的“禁酒成绩单”数字之耀眼即印证着昨天的“吃喝成绩单”数字之恐怖。因此,用“节省”二字来形容这份成绩单,总让人感觉怪怪的,显得有些尴尬和滑稽:这可是本来就不该乱花的纳税人的血汗钱啊。
数据显示,全国公款吃喝开支一直保持着8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1989年还是370亿元,2002年时已飞涨到2000亿元,相当于一座三峡工程,而到2005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全国农村教师6年多的全部工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看河南信阳那份“禁酒成绩单”,怎能让人高兴得起来?
其实,类似的“禁酒令”很多地方都曾发出过,中央更是三令五申严禁公款吃喝,曾经还下发过公务接待只能“四菜一汤”的红头文件,却根本不能阻止公务接待费用的节节攀高,反而让“四菜一汤”几乎成了一个经典笑话。我们面临的事实正是这样:一方面禁令频出,成绩单也很可观;但另一方面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务接待的总费用不降反升,屡创新高。
人们不免担忧:酒水费用“节省”了4300万,会不会又从其他地方加倍“补”了回来?所谓“节省”,必须是“节省”到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中去才有意义,否则,如果最终仍旧是“节省”到公务接待里去了的话,那充其量只是一种廉洁幻觉。
关键的一点,不论是“禁酒令”还是“四菜一汤”,都谈不上真正的“法治”,更不是根本性的改革之举。有一个问题不能不问,那就是:“公务”的边界在哪里?官员中午喝酒半年喝掉4300万,难道都是“公务”需要?
说到底,“禁酒令”只是治标之举,即便“禁酒成绩单”再喜人,也往往很难持久,不但会因人因时而异,更容易被“移花接木”。与之相比,当下更需要的,应该是对公务接待进行“出售式改革”:澄清“公务”范畴,让非公务行为的报销制度彻底“报销”。
不玩游戏的公务员玩什么
作者:邓海建
来办事的群众找不见人,急得团团转,多名政府工作人员却忙着打电脑游戏。前不久,有媒体记者在陕西省洋县政府办公大楼采访时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当时正是洋县发生洪灾后,全县干群全力以赴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
生产自救、灾后重建的燃眉之急竟然赶不上电脑里的聊天和游戏,再次给我们公务效能监管敲响了一记警钟。公务员行使公共管理权力,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你很难想象:一个在“办公自动化”的历史进程中靠电脑办公、而电脑里装满某某证券电脑终端、游戏和QQ等多种休闲武器的公务员,如何靠一种虚幻的道德自觉把“公共利益最大化”置于理念之上。
当传统惰政之弊从吹牛、打毛衣“升级”为炒股、玩网络游戏,一脉相承的是对职责的懈怠、对人民利益的漠视。湖南省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谭仲池对公务员中普遍存在上班玩游戏、办事拖拉的现象,忍不住愤慨:“这简直是公务员的耻辱!”但问题是:某些不玩游戏的公务员,你去让他玩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电子化办公”。公务员群体是最先“电子武装”起来的一族,这笔庞大的政务支出在公务支出中占比不小,客观而言,的确是潮流,也是必须,但铺天盖地而只讲形式的“电子化”使得某些职能部门“电子过剩”,电脑多起来了,而偏偏多出来的电脑闲得没事儿做,只能打牌玩游戏去了。
其次,我们再看一下对公务员的监督。毋庸讳言,有关部门对公务员的外部监管一直处于尴尬境地。这些年,自上而下的整风整纪诚然让人欣慰,但在公务员的态度和作风面前,来办事的老百姓的话语权依然比较抽象,如果“数名来自基层的群众办事到处找不见人”可以找到更明确便捷的救济渠道,而投诉后有刚性的责罚结果,再好玩的游戏肯定比不过对自身饭碗的忧虑。
邻国韩国,政府出台了淘汰措施,公务员由懒惰一下子勤勉起来,制度鲇鱼激活了休眠的公务效率。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仅有一部缺乏可操作性的公务员法怕还是不够的,无缝监管也不是自查自纠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所能一劳永逸的,法之外尚且需要踏实的制度,内部监管之外尤需发挥外部监控的效力,不然,管好了玩游戏的电脑,管得了玩惯了游戏的人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