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为每一幅画、每一个手工作品都是幼儿成长的印记,幼儿的作品具有自己内在的逻辑和表达方式,体现着幼儿特有的情感和形象思维的特征,是一个发展成长的动态过程。因此,幼儿的美术活动是一个专门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和美术教育的特殊领地。如何有效地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动”起来,成了现今幼儿园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
一、兴趣为先,让美术活动“动”起来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并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情趣, 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动”起来,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才能使开展美术活动真正起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提高其整体素质的作用。
(一)让色彩游戏跟着思维“跳动”起来
幼儿最初的美术活动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有关,是从色彩开始的。因此在玩色彩活动中,我们采用游戏的形式和手段,把幼儿创作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游戏之中,使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导演,而是玩色游戏中幼儿的伙伴,幼儿不再是听众、被动的接受,而是参与者、主动学习者、做玩色活动中的主人,是充分调动、支配自己行为的主体者。
常用的玩色教学方式有:“吹画、滚珠、印画、滴画、喷画、甩色、染画、刮画、蜡笔水粉画、刷画、线画。提供丰富操作工具,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把色彩跟着思维“跳动”起来。
(二)让材料随着创作“灵动”起来
1、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和欲望,提升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动多方互动,家园共同收集这些材料。而每种材料都有其特性,在进行艺术创作前,我们要理解材料的特性;理解材料基本的造型;理解材料的肌理色彩。突破以往单一材料的限制与拘束,鼓励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对其进行巧妙改造、组合,把废旧生活材料、自然材料变成可以游戏、赠送、装饰的各类艺术品。真正让材料随着其创作“灵动”起来。
(三)让创作随着想象“延伸”起来
1.自由想象,让幼儿思维“疯动”起来
在实践中我发现,“借形想象”是美术活动中幼儿产生奇思妙想的捷径。它坚持的是“想什么就是什么”的理念,完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线到面的想象——色块的想象——声音的想象,轻松、愉悦的环境拓展幼儿的创作思维,激发幼儿想象潜能,唤起幼儿多元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2.把作品创意在区域里变式延伸
在实际操作中,梳理创意制作内容,在区域里找到延伸点,如制作了手工后,在区域你可以变为装饰的延伸,如画了青花瓷瓶,可以装饰瓶子或制作纸盘青花瓷盘等,这样幼儿既能有一定技能,又有创造表现的空间。
二、善用指导策略,让活动课堂“动”起来
在实践中,以下一些指导策略会使美术教学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提问,再不断提出疑问——思维跳动
在提问的同时,我们还要想着怎么回应。要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的回应,就要事先预设好幼儿可能出现的回答,如果答案类似、范围窄时,教师应该怎么引发;如果幼儿不理解,又该怎么调整。当然,幼儿的表现有时是无法预测的,教师提问后经常会遇到出乎意料的答案,这个时候,你平时和孩子的交流可能会帮上你不少忙,当你对孩子平时的生活有所了解后,也能帮助你理解孩子的想法。
当幼儿经常采取某种造型形式、表现方法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让幼儿考虑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種僵化的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2.关注差异,因材施教——个性灵动
因为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他们的想法、知识积累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清楚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因材施教,为孩子们提供层次性的材料。
3.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视觉变动
传统的美术活动导入显得单调,而植入了多媒体的录像导入、声音导入、图片导入等方法,更加容易创设与美术活动互相匹配的场景,更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
4.展示作品,相互学习——互动
幼儿的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互相学习借鉴的成分,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及时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想象和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应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既乐于观赏那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
5.在评价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乐动
对于自己的作品,幼儿很在意老师与同伴的评价。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应以成人的视觉方位、知识经验、审美情趣来评估幼儿的作品,应从儿童的绘画特点出发,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爱护他们的个性,注意幼儿的创作,努力从孩子的画中去体验孩子的特殊情趣,给其以更多的鼓励,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绘画兴趣。
6.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延伸流动
新《纲要》提出——课程整合理念。其中活动领域间的整合是其重要形式之一。领域是对课程内容的相对划分。领域的划分,必然地要割断不同领域间某些固有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实施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非常注意恢复不同领域之间的一些固有联系,并将某些内容还原成整体的、联系的状态,并尽可能发现和挖掘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如美术和音乐的联系、美术和语言的联系、美术和科学的联系等等,在更多的其他领域的活动中渗透美术的内容,在美术活动中也同时渗透其它学科的内容,使美术和其它领域之间得到有机的结合,提高美术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根据幼儿兴趣,教师只要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创造一个优美、轻松的美术活动环境,提供不同的材料,就能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动”起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自由创造,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一种荡漾着激情和人性的活动。
一、兴趣为先,让美术活动“动”起来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并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情趣, 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动”起来,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才能使开展美术活动真正起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提高其整体素质的作用。
(一)让色彩游戏跟着思维“跳动”起来
幼儿最初的美术活动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有关,是从色彩开始的。因此在玩色彩活动中,我们采用游戏的形式和手段,把幼儿创作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游戏之中,使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导演,而是玩色游戏中幼儿的伙伴,幼儿不再是听众、被动的接受,而是参与者、主动学习者、做玩色活动中的主人,是充分调动、支配自己行为的主体者。
常用的玩色教学方式有:“吹画、滚珠、印画、滴画、喷画、甩色、染画、刮画、蜡笔水粉画、刷画、线画。提供丰富操作工具,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把色彩跟着思维“跳动”起来。
(二)让材料随着创作“灵动”起来
1、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和欲望,提升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动多方互动,家园共同收集这些材料。而每种材料都有其特性,在进行艺术创作前,我们要理解材料的特性;理解材料基本的造型;理解材料的肌理色彩。突破以往单一材料的限制与拘束,鼓励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对其进行巧妙改造、组合,把废旧生活材料、自然材料变成可以游戏、赠送、装饰的各类艺术品。真正让材料随着其创作“灵动”起来。
(三)让创作随着想象“延伸”起来
1.自由想象,让幼儿思维“疯动”起来
在实践中我发现,“借形想象”是美术活动中幼儿产生奇思妙想的捷径。它坚持的是“想什么就是什么”的理念,完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线到面的想象——色块的想象——声音的想象,轻松、愉悦的环境拓展幼儿的创作思维,激发幼儿想象潜能,唤起幼儿多元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2.把作品创意在区域里变式延伸
在实际操作中,梳理创意制作内容,在区域里找到延伸点,如制作了手工后,在区域你可以变为装饰的延伸,如画了青花瓷瓶,可以装饰瓶子或制作纸盘青花瓷盘等,这样幼儿既能有一定技能,又有创造表现的空间。
二、善用指导策略,让活动课堂“动”起来
在实践中,以下一些指导策略会使美术教学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提问,再不断提出疑问——思维跳动
在提问的同时,我们还要想着怎么回应。要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的回应,就要事先预设好幼儿可能出现的回答,如果答案类似、范围窄时,教师应该怎么引发;如果幼儿不理解,又该怎么调整。当然,幼儿的表现有时是无法预测的,教师提问后经常会遇到出乎意料的答案,这个时候,你平时和孩子的交流可能会帮上你不少忙,当你对孩子平时的生活有所了解后,也能帮助你理解孩子的想法。
当幼儿经常采取某种造型形式、表现方法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让幼儿考虑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種僵化的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2.关注差异,因材施教——个性灵动
因为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他们的想法、知识积累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清楚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因材施教,为孩子们提供层次性的材料。
3.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视觉变动
传统的美术活动导入显得单调,而植入了多媒体的录像导入、声音导入、图片导入等方法,更加容易创设与美术活动互相匹配的场景,更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
4.展示作品,相互学习——互动
幼儿的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互相学习借鉴的成分,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及时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想象和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应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既乐于观赏那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
5.在评价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乐动
对于自己的作品,幼儿很在意老师与同伴的评价。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应以成人的视觉方位、知识经验、审美情趣来评估幼儿的作品,应从儿童的绘画特点出发,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爱护他们的个性,注意幼儿的创作,努力从孩子的画中去体验孩子的特殊情趣,给其以更多的鼓励,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绘画兴趣。
6.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延伸流动
新《纲要》提出——课程整合理念。其中活动领域间的整合是其重要形式之一。领域是对课程内容的相对划分。领域的划分,必然地要割断不同领域间某些固有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实施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非常注意恢复不同领域之间的一些固有联系,并将某些内容还原成整体的、联系的状态,并尽可能发现和挖掘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如美术和音乐的联系、美术和语言的联系、美术和科学的联系等等,在更多的其他领域的活动中渗透美术的内容,在美术活动中也同时渗透其它学科的内容,使美术和其它领域之间得到有机的结合,提高美术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根据幼儿兴趣,教师只要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创造一个优美、轻松的美术活动环境,提供不同的材料,就能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动”起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自由创造,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一种荡漾着激情和人性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