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开启新征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做出努力,因此,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阐释文化自信的内涵后,进一步分析了新时代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现实困境,并就此提出了培育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大学生;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时代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因此,探究新时代下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价值取向的自信。习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就是鉴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这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
二、新时代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青年興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懈奋斗。
首先,大学生在社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其次,大学生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培育“四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其中“有文化”就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坚守。大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和认同。
三、新时代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困境
(一)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但缺少坚实文化理论基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 和生命力。”当代大学生虽对中华文化认同感较强,但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并未消退。同时,大学教育中缺少专门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的课程教学,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缺乏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二)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 大学生难辨文化“真假”
互联网是多元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快捷性,人们借助网络,不仅创新了文化形态,也为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深入大学生生活学习,他们通过网络学习各种文化知识,通过网络增进人际关系、拓展人脉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不同的文化通过微载体传入中国,大学生对外来文化充满了好奇心,外来文化获得不少大学生的喜爱。外来文化正在慢慢地占据着中国的文化市场,并借助多种文化载体传输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大学生也不能够幸免,长此以往,大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下降。
四、新时代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一)加强文化理论的学习
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才能培育高度的文化自信。因此,大学生要切实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知识学习,丰富文化知识、增强文化底蕴,为更好的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做准备。
(二)辩证地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要辩证的看问题。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生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和批判的思维挖掘外来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其糟粕,正确对待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三)合理有效运用新媒体,加强文化自信宣传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微时代”的主力军,各种“微媒体”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教育作用,积极搭建新媒体教育平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四)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巩固大学生的文化的自信
巩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文化实践活动是巩固文化理论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检验大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文化理论,有利于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在活动中强化理论,并将理论外化于行。因此,高校可积极开展包括三下乡活动、中华文化的主题演讲比赛和读书会、红色文化之旅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五、结束语
列宁说:“在文化问题上,急躁冒进是最有害的”。同样,培育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也是个循序渐进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务必使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思想观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做新时代的文化领军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2]刘凯亚 陈绍华.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D].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民航学院, 2018.
[3]朱宗友 刘凯.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D]. 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
[4]张志忠. 莫言·中国名片·文化自信[D].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8.
[5]张志强 田梁. 语境、意蕴与共识:美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探析[D].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
[6]马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底蕴[D].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8.
[7]谢珍红.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社会主义文化[D]. 中共兴宁市委党校, 2018.
[8]魏家丽. 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 成都市文化馆 四川成都 610000, 2017.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大学生;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时代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因此,探究新时代下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价值取向的自信。习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就是鉴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这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
二、新时代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青年興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懈奋斗。
首先,大学生在社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其次,大学生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培育“四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其中“有文化”就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坚守。大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和认同。
三、新时代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困境
(一)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但缺少坚实文化理论基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 和生命力。”当代大学生虽对中华文化认同感较强,但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并未消退。同时,大学教育中缺少专门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的课程教学,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缺乏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二)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 大学生难辨文化“真假”
互联网是多元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快捷性,人们借助网络,不仅创新了文化形态,也为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深入大学生生活学习,他们通过网络学习各种文化知识,通过网络增进人际关系、拓展人脉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不同的文化通过微载体传入中国,大学生对外来文化充满了好奇心,外来文化获得不少大学生的喜爱。外来文化正在慢慢地占据着中国的文化市场,并借助多种文化载体传输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大学生也不能够幸免,长此以往,大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下降。
四、新时代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一)加强文化理论的学习
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才能培育高度的文化自信。因此,大学生要切实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知识学习,丰富文化知识、增强文化底蕴,为更好的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做准备。
(二)辩证地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要辩证的看问题。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生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和批判的思维挖掘外来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其糟粕,正确对待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三)合理有效运用新媒体,加强文化自信宣传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微时代”的主力军,各种“微媒体”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教育作用,积极搭建新媒体教育平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四)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巩固大学生的文化的自信
巩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文化实践活动是巩固文化理论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检验大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文化理论,有利于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在活动中强化理论,并将理论外化于行。因此,高校可积极开展包括三下乡活动、中华文化的主题演讲比赛和读书会、红色文化之旅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五、结束语
列宁说:“在文化问题上,急躁冒进是最有害的”。同样,培育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也是个循序渐进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务必使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思想观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做新时代的文化领军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2]刘凯亚 陈绍华.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D].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民航学院, 2018.
[3]朱宗友 刘凯.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D]. 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
[4]张志忠. 莫言·中国名片·文化自信[D].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8.
[5]张志强 田梁. 语境、意蕴与共识:美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探析[D].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
[6]马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底蕴[D].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8.
[7]谢珍红.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社会主义文化[D]. 中共兴宁市委党校, 2018.
[8]魏家丽. 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 成都市文化馆 四川成都 610000,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