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台湾独立”党纲起家,长期以来刻意与大陆保持距离的民进党,开始调整其两岸政策基调,并主动寻求与大陆接触。
2月23日,民进党智库正式挂牌运作,其党主席蔡英文在开幕式上就两岸政策发表演讲。她表示台湾发展和大陆的关系,应该以台湾的价值为核心,维持两岸“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关系。蔡英文解释说,“和”就是“和平”的“和”,虽然两岸的历史记忆、信仰价值、社会制度和认同不相同,但追求和平稳定的关系、掌握发展契机,是两岸共同责任和利益。
台湾分析人士认为,蔡英文的这番表述,已趋近于马英九“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不统、不武、不独”的论述。
民进党秘书长兼智库执行长吴乃仁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将以民进党智库名义,在适当时机直接邀请大陆学者赴台对话,如果大陆在合适时机发出邀请,“我们也会过去。”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当天表示,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客观存在,民进党应务实面对。
同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领中粮集团、中国远洋、国航等22家大陆重量级企业访问台湾。陈云林的台湾之行跨过了岛内传统蓝绿版图分割线浊水溪,深入民进党主政的台湾中南部县市。
转向姿态
在五都选举后,“2012重返执政”成为民进党全力冲刺的目标。3月,民进党将启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党内初选,在两岸政策上取得党内及民调认同,是重要环节。
对此,蔡英文早就细心铺陈,去年9月,她表示民进党若在2012年重新执政,“将延续前朝政策”,即现任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的两岸政策而非陈水扁时期的“一边一国”路线。台湾五都选举后,她捐出六成参选新北“市长”的选举结余款、约新台币2000万元成立智库小组,以改进党内两岸政策表述,提升与大陆“直接交往”的能力。
位于民进党中央大楼内的智库,内设“安全战略”与“社会经济”两大中心,大陆事务由“安全战略”中心负责。智库学者包括台湾“陆委会”前主委陈明通、海基会前董事长洪奇昌、“国安会”前副秘书长陈忠信等多位台湾政要。
智库副执行长萧美琴对《财经》记者表示,今年3月起将先邀请民进党内的前政务官及专家学者,沟通两岸政策定位,第二阶段将举办党内座谈,邀集民意代表、社团领袖、基层民众、学生等不同利益群体代表展开对话。
过去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只讲原则,此次在认识到两岸“不同”的前提下与大陆学者展开对话,策略显得更为具体。作为智库的大陆事务政策召集人,陈忠信对《财经》记者分析说,近半世纪以来,两岸在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同,没有人会忽视时局发展所衍生出的不同政策走向,民进党现阶段努力的方向,是先通过两方智库对话,寻求减少摩擦。
不过,民进党调整后的两岸政策并没有放弃所谓“主权”诉求。
蔡英文在23日的演讲中批评说,国民党的两岸政策路线模糊了台湾的“主权地位”。她表示,民进党未来要在“国际结构”中建构两岸关系,在多边体系中发展两岸经贸互动。蔡英文的表态,显然离“九二共识”尚远。民进党“中国事务部”前主任董立文评价说,蔡英文的表态,基本上表达出三个重要意义,即民进党的“三个没有”:没有拒绝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没有反对与大陆的交流、没有回避台海和平的责任。
党内争议
和蔡英文类似,谢长廷、吕秀莲、苏贞昌等热门参选人也在规避“九二共识”的同时,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两岸政策。
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在去年年底提倡以“宪法共识”取代“九二共识”的“一中各表”。是否接受台湾“宪法”中“一个中国”的前提,曾在民进党内引发过争议。民进党内派系曾逼问谢长廷是否已进入国共“一中各表”的共识框架中,并质疑其自毁民进党一路坚持的“台独”党纲底线。对此谢长廷回应说,民进党应承认“宪法一中”的事实,从“宪法”出发,凝聚共识。
他继而提出了“重叠共识”的设想,意即虽然台湾朝野对“宪法”的若干条文看法迥异,但对“宪法制度”、福利、民主、自由或人权保障等理念均有共识,如果朝野能在此基础上建立“重叠共识”,内部的任何竞争或对抗就都有了一个不会逾越的框架,而对“宪法”部分内容的不同认识,则可作为两岸互动的模糊空间,任其自然发展。
谢长廷在参与智库成立大会后表示,蔡英文的“台湾价值论”与他所提“宪法共识”殊途同归,都是从台湾认同出发,以台湾主流民意为依归,而将两岸互动的目标,定位在“维持现状”的竞和关系上。就在谢长廷模糊化“一中”表述的同时,表态参加明年选举的吕秀莲则提出新词“九六共识”,依然坚持“台独”立场,并主张将1996年3月23日台湾首次民选日确认为“主权独立日”。
2月24日,民进党智库成立的第二天,吕秀莲创办的“国家展望文教基金会”也出资设立了一个名为“中国研究中心”的智库,由基金会新任董事长、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翁明贤领军,智库探讨重心放在2012年之前的两岸互动政策建议上。
民进党内部分人士对《财经》记者直言,民进党浮上台面的“四大天王”中,高调坚持“台独”立场的,就是吕秀莲,但2008年政党轮替后,持续放出风声表示将参访大陆的,也是她。党内人士分析,自视为民进党内最具“国际战略观”的吕秀莲,若能抢下党内两岸议题发言权,且有机会随智库访问大陆,就会一再高举台湾“主权”,借“登陆直言”一举提高自己的声望,化解自己民调落后的不利局面。
同为热门参选人的前“行政院长”苏贞昌在两岸政策上坚持 “台湾共识”,其立场同样保守。“台湾共识”要求民进党以“台湾前途决议文” 为指导,坚持“主权”立场,守住所谓“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石”两大原则。但苏贞昌表示,大陆的经济实力在2050年会超越美国,面对这个大的经济体,有些策略要灵活,有的部分则要守住原则。
民意分歧
民进党中央在两岸政策上的转向,以及高层内部歧见都与其新的党内初选制度直接相关。民进党此前宣布党内初选将采取“全民调”,即提名2012年“立委”候选人和“总统”候选人时,都要采用“民意调查”来确定人选。
在一次政策研讨会上,台湾战略学会秘书长王昆义表示“台湾的本土意识有多强”,是影响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根本性因素。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台湾本土意识,包括民主化浪潮下反国民党威权体制的意识,以及全球化概念之下兴起的在地意识。这两者结合产生出的激进民主力量造成了台湾在世纪之交的政党轮替。但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后的主流思潮是经济意识。
上世纪90年代,民进党动员民众上街时,规模动辄上百万人,去年民进党鼓动反对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游行却只有几万人参加。类似现象表明,台湾民众的政治意识已逐步减弱,但经济意识力量却在增强,面对伴随着这股思潮诞生的ECFA等两岸交流新机制,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恐怕需要大调而不是微调。
在五都选举中,民进党主力票仓仍是“反中意识”较高的南二都。但即便是南部地区的民进党地方首脑也在寻求发展和大陆的关系。
民进党籍台南“县长”苏焕智在五都选举后第三天,就以留任行政长官的名义访问北京,并表示台湾社会对两岸务实推动经贸合作交流确实有现实需求,因此民进党必须更务实地看待两岸关系的发展。2010年12月25日上任的民进党籍大台南“市长”赖清德也表示,所有对市民有利的事情都会去做,因此计划到大陆推展台南的医疗观光。
不过,民进党在发展两岸关系上尚不会走得很远。学者观察指出,民进党可能回到2000年“以民意为主的新中间路线”,在两岸定位上采取“貌似开放的模糊回避”态度,以赢回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2月23日,民进党智库正式挂牌运作,其党主席蔡英文在开幕式上就两岸政策发表演讲。她表示台湾发展和大陆的关系,应该以台湾的价值为核心,维持两岸“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关系。蔡英文解释说,“和”就是“和平”的“和”,虽然两岸的历史记忆、信仰价值、社会制度和认同不相同,但追求和平稳定的关系、掌握发展契机,是两岸共同责任和利益。
台湾分析人士认为,蔡英文的这番表述,已趋近于马英九“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不统、不武、不独”的论述。
民进党秘书长兼智库执行长吴乃仁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将以民进党智库名义,在适当时机直接邀请大陆学者赴台对话,如果大陆在合适时机发出邀请,“我们也会过去。”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当天表示,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客观存在,民进党应务实面对。
同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领中粮集团、中国远洋、国航等22家大陆重量级企业访问台湾。陈云林的台湾之行跨过了岛内传统蓝绿版图分割线浊水溪,深入民进党主政的台湾中南部县市。
转向姿态
在五都选举后,“2012重返执政”成为民进党全力冲刺的目标。3月,民进党将启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党内初选,在两岸政策上取得党内及民调认同,是重要环节。
对此,蔡英文早就细心铺陈,去年9月,她表示民进党若在2012年重新执政,“将延续前朝政策”,即现任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的两岸政策而非陈水扁时期的“一边一国”路线。台湾五都选举后,她捐出六成参选新北“市长”的选举结余款、约新台币2000万元成立智库小组,以改进党内两岸政策表述,提升与大陆“直接交往”的能力。
位于民进党中央大楼内的智库,内设“安全战略”与“社会经济”两大中心,大陆事务由“安全战略”中心负责。智库学者包括台湾“陆委会”前主委陈明通、海基会前董事长洪奇昌、“国安会”前副秘书长陈忠信等多位台湾政要。
智库副执行长萧美琴对《财经》记者表示,今年3月起将先邀请民进党内的前政务官及专家学者,沟通两岸政策定位,第二阶段将举办党内座谈,邀集民意代表、社团领袖、基层民众、学生等不同利益群体代表展开对话。
过去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只讲原则,此次在认识到两岸“不同”的前提下与大陆学者展开对话,策略显得更为具体。作为智库的大陆事务政策召集人,陈忠信对《财经》记者分析说,近半世纪以来,两岸在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同,没有人会忽视时局发展所衍生出的不同政策走向,民进党现阶段努力的方向,是先通过两方智库对话,寻求减少摩擦。
不过,民进党调整后的两岸政策并没有放弃所谓“主权”诉求。
蔡英文在23日的演讲中批评说,国民党的两岸政策路线模糊了台湾的“主权地位”。她表示,民进党未来要在“国际结构”中建构两岸关系,在多边体系中发展两岸经贸互动。蔡英文的表态,显然离“九二共识”尚远。民进党“中国事务部”前主任董立文评价说,蔡英文的表态,基本上表达出三个重要意义,即民进党的“三个没有”:没有拒绝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没有反对与大陆的交流、没有回避台海和平的责任。
党内争议
和蔡英文类似,谢长廷、吕秀莲、苏贞昌等热门参选人也在规避“九二共识”的同时,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两岸政策。
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在去年年底提倡以“宪法共识”取代“九二共识”的“一中各表”。是否接受台湾“宪法”中“一个中国”的前提,曾在民进党内引发过争议。民进党内派系曾逼问谢长廷是否已进入国共“一中各表”的共识框架中,并质疑其自毁民进党一路坚持的“台独”党纲底线。对此谢长廷回应说,民进党应承认“宪法一中”的事实,从“宪法”出发,凝聚共识。
他继而提出了“重叠共识”的设想,意即虽然台湾朝野对“宪法”的若干条文看法迥异,但对“宪法制度”、福利、民主、自由或人权保障等理念均有共识,如果朝野能在此基础上建立“重叠共识”,内部的任何竞争或对抗就都有了一个不会逾越的框架,而对“宪法”部分内容的不同认识,则可作为两岸互动的模糊空间,任其自然发展。
谢长廷在参与智库成立大会后表示,蔡英文的“台湾价值论”与他所提“宪法共识”殊途同归,都是从台湾认同出发,以台湾主流民意为依归,而将两岸互动的目标,定位在“维持现状”的竞和关系上。就在谢长廷模糊化“一中”表述的同时,表态参加明年选举的吕秀莲则提出新词“九六共识”,依然坚持“台独”立场,并主张将1996年3月23日台湾首次民选日确认为“主权独立日”。
2月24日,民进党智库成立的第二天,吕秀莲创办的“国家展望文教基金会”也出资设立了一个名为“中国研究中心”的智库,由基金会新任董事长、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翁明贤领军,智库探讨重心放在2012年之前的两岸互动政策建议上。
民进党内部分人士对《财经》记者直言,民进党浮上台面的“四大天王”中,高调坚持“台独”立场的,就是吕秀莲,但2008年政党轮替后,持续放出风声表示将参访大陆的,也是她。党内人士分析,自视为民进党内最具“国际战略观”的吕秀莲,若能抢下党内两岸议题发言权,且有机会随智库访问大陆,就会一再高举台湾“主权”,借“登陆直言”一举提高自己的声望,化解自己民调落后的不利局面。
同为热门参选人的前“行政院长”苏贞昌在两岸政策上坚持 “台湾共识”,其立场同样保守。“台湾共识”要求民进党以“台湾前途决议文” 为指导,坚持“主权”立场,守住所谓“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石”两大原则。但苏贞昌表示,大陆的经济实力在2050年会超越美国,面对这个大的经济体,有些策略要灵活,有的部分则要守住原则。
民意分歧
民进党中央在两岸政策上的转向,以及高层内部歧见都与其新的党内初选制度直接相关。民进党此前宣布党内初选将采取“全民调”,即提名2012年“立委”候选人和“总统”候选人时,都要采用“民意调查”来确定人选。
在一次政策研讨会上,台湾战略学会秘书长王昆义表示“台湾的本土意识有多强”,是影响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根本性因素。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台湾本土意识,包括民主化浪潮下反国民党威权体制的意识,以及全球化概念之下兴起的在地意识。这两者结合产生出的激进民主力量造成了台湾在世纪之交的政党轮替。但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后的主流思潮是经济意识。
上世纪90年代,民进党动员民众上街时,规模动辄上百万人,去年民进党鼓动反对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游行却只有几万人参加。类似现象表明,台湾民众的政治意识已逐步减弱,但经济意识力量却在增强,面对伴随着这股思潮诞生的ECFA等两岸交流新机制,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恐怕需要大调而不是微调。
在五都选举中,民进党主力票仓仍是“反中意识”较高的南二都。但即便是南部地区的民进党地方首脑也在寻求发展和大陆的关系。
民进党籍台南“县长”苏焕智在五都选举后第三天,就以留任行政长官的名义访问北京,并表示台湾社会对两岸务实推动经贸合作交流确实有现实需求,因此民进党必须更务实地看待两岸关系的发展。2010年12月25日上任的民进党籍大台南“市长”赖清德也表示,所有对市民有利的事情都会去做,因此计划到大陆推展台南的医疗观光。
不过,民进党在发展两岸关系上尚不会走得很远。学者观察指出,民进党可能回到2000年“以民意为主的新中间路线”,在两岸定位上采取“貌似开放的模糊回避”态度,以赢回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