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卓越的教师,他教给学生的是知识,培养的是能力,并能凭借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心灵。
一位时时处处摆着“师道尊严”的架子,对学生过分严厉甚至苛刻的教师,或许他能够凭借权威强迫学生按照他的意愿学习并取得一些成绩,但他却无法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无法让学生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无法让学生体验到求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厌学。而一位松松垮挎不守原则,对学生放松要求的教师,虽然讨学生喜欢,但却有可能培养不出自尊、自信、自立的学生来。
新的世纪,“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大力调整师生关系就成了当前的首要前提,而素质教育也只有在师生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后,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那么,应如何建立恰当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在遵循教育民主化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
当然,民主不是不要教师的尊严,教师的奉献精神理应受到学生的尊重,但教师尊严的获得绝不能建立在牺牲学生尊严的基础上。民主也不是不要各种规章制度,遵守学校管理准则和学生行为规范也是学生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但这种遵守应当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同时,应当把统一的规范减少到最基本、最必要、最原则的限度。
平等交往要求从心态上就正确对待,如果师生双方不能平等相待,而是居高临下,动辄训人,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也不会愿意与你交往,你将失去了解学生内心的机会。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里说的平等,既是人格上的平等,又是课堂资源、课堂时间占用的平等。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能够有做好大多事情的自主性。
其次,恰当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应当掺和浓郁的感情色彩。
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我国古代哲人对此早有深刻认识:亲其师、信其道,即是对师生关系巨大作用的高度概括。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灵负担。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爱的回报。当师生心心相印、感情融洽时,教育事业就能闪烁出动人的生命光彩,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这样的情感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自我教育、自我锻造将变成美好的现实。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而老师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
然而,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的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变化,即使不能使他们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可以因材施教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恰当的师生关系应也当是建立在互相学习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现今的社会是信息时代,网络逐渐贯穿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而作为思想活跃的学生接受新生物的能力较强,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不及时充实自己,很可能还不如一个小学生。
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早在久远的唐代,大学者韩愈就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孔子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当师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时,老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老师;教育不再是为师者生硬的灌输,而成为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师生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教育进入新的境界。
恰当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育事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接受新的理念才能建立好新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应该用更宽广的心胸来迎接不断更新的教育形势,这样教育才能有更高更远的发展。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15
一位时时处处摆着“师道尊严”的架子,对学生过分严厉甚至苛刻的教师,或许他能够凭借权威强迫学生按照他的意愿学习并取得一些成绩,但他却无法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无法让学生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无法让学生体验到求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厌学。而一位松松垮挎不守原则,对学生放松要求的教师,虽然讨学生喜欢,但却有可能培养不出自尊、自信、自立的学生来。
新的世纪,“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大力调整师生关系就成了当前的首要前提,而素质教育也只有在师生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后,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那么,应如何建立恰当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在遵循教育民主化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
当然,民主不是不要教师的尊严,教师的奉献精神理应受到学生的尊重,但教师尊严的获得绝不能建立在牺牲学生尊严的基础上。民主也不是不要各种规章制度,遵守学校管理准则和学生行为规范也是学生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但这种遵守应当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同时,应当把统一的规范减少到最基本、最必要、最原则的限度。
平等交往要求从心态上就正确对待,如果师生双方不能平等相待,而是居高临下,动辄训人,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也不会愿意与你交往,你将失去了解学生内心的机会。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里说的平等,既是人格上的平等,又是课堂资源、课堂时间占用的平等。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能够有做好大多事情的自主性。
其次,恰当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应当掺和浓郁的感情色彩。
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我国古代哲人对此早有深刻认识:亲其师、信其道,即是对师生关系巨大作用的高度概括。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灵负担。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爱的回报。当师生心心相印、感情融洽时,教育事业就能闪烁出动人的生命光彩,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这样的情感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自我教育、自我锻造将变成美好的现实。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而老师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
然而,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的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变化,即使不能使他们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可以因材施教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恰当的师生关系应也当是建立在互相学习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现今的社会是信息时代,网络逐渐贯穿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而作为思想活跃的学生接受新生物的能力较强,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不及时充实自己,很可能还不如一个小学生。
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早在久远的唐代,大学者韩愈就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孔子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当师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时,老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老师;教育不再是为师者生硬的灌输,而成为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师生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教育进入新的境界。
恰当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育事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接受新的理念才能建立好新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应该用更宽广的心胸来迎接不断更新的教育形势,这样教育才能有更高更远的发展。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