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樱桃园》的人物特点看契诃夫的时代困惑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樱桃园》作为契诃夫晚年最后一部剧作,是在他身体抱恙的情况下艰难完成的,他本人对于该剧的未能一气呵成报有很多的遗憾。但是,该剧自诞生之日起,就获得无数热情的演绎与研究,至今仍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被公认为契诃夫一部最具现代意义的剧作。它的长盛不衰在于:其主题所展现的人类现代化条件下的无奈与困惑引起了人们强烈的认同感与共鸣,今天的现代人依然在这个困惑里苦苦地探索、挣扎。因此,探究《樱桃园》中作者对新旧世界抉择的困惑对当下人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樱桃园》;人物特点;新旧世界;困惑
  契诃夫的夫人克尼碧尔早在50年代末期就曾指出 , 《樱桃园》 写的乃是 “人在世纪之交的困惑”。即使到今天,《樱桃园》的诞生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樱桃园》中新旧世界抉择的困惑之音依然时时回想在我们的耳边,契诃夫式的时代困惑依然困惑着现代人。在他的剧作中,用笔描绘了一幅幅新旧世界里的群生像,当影像重叠,光影斑驳,他的困惑就如这些勾勒出人物的线条,错综复杂,难解难分!
  一、旧世界的衰败
  1. 好幻想而无实践能力
  无论是柳苞芙、加耶夫,还是彼什克都是十足的空想家。当生活处在危险的悬崖边时还不自知,依然对未来盲目乐观,幻想着得到帮助而化解危机。加耶夫是个不谙世事的幼稚老童,他甚至能够为自己编织的白日梦而激动、兴奋;柳苞芙在得知幻想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宁愿放下身段去乞求农奴的儿子也没想过行动起来自救;彼什克表现得最为明显,显然一个神经癫狂,近乎说胡话的酒肉饭桶。对这种自欺欺人、饮鸩止渴的人,契诃夫是不吝对他们投以最强烈、最无情的鄙视与讽刺的。如果说具有怀旧情怀的契诃夫确实对贵族的没落抱有某种同情、遗憾的话,那像彼什克这种混沌、无耻至极的所谓贵族是不包括在内的,因为在契诃夫看来,他就是一个所有贵族弊病的结合体,一个早该灭亡的人类臭虫。
  2. 假优雅而真逃避现实
  戏剧中随处可见旧贵族不合时宜的优雅,其实质就是缺乏与现实作斗争的勇气,最后自欺欺人,以求得内心的安稳。柳苞芙那两段不幸而愚蠢的爱情表面上是因为她对爱情的坚贞,实际是为了逃避残酷、恼人的现实,所以才有了先后两次的出国。在樱桃园的问题上,他们在拍卖前多次深情回忆美丽的樱桃园,甚至面对一张桌子都大有感慨。可在樱桃园确已被拍卖后反倒如释重负,原来前面的浪漫、优雅、多情只是为了告诉自己“我已经尽力了,至于结局只能这样我也没办法了”。他们不是称职的、可靠的家园守护者,樱桃园留在他们手中也仅仅是一种情感消遣而已,是没有出路的。所以,樱桃园最终还是流向了新兴资产者手中。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贵族没落的必然。
  3.伪贵族而时代小丑
  仆人雅莎和杜尼雅莎是契诃夫极为鄙视的两个不伦不类的小丑,他们本是贫民出身,却在贵族生活圈奢糜生活的侵染下腐蚀,发育成为时代的畸形儿。既少了劳动人民的那种朴实、勤劳、善良、脚踏实地,也没有上层人士的修养、内涵、浪漫。契诃夫站在时代的前列认真审视这个极速变化、动荡的世界,各种新旧、美丑、好坏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发生碰撞,将来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他极度困惑。但他内心最惧怕的是出现雅莎他们这样的畸形人,既没继承旧世界的美好,又不具备新世界的优点,成为时代十足的进步的障碍物。
  二、新世界的隐患
  1. 金钱至上
  以罗夫兴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相比旧贵族,有进步的一面,他们能敏感地把握时代发展的态势,及时作出顺应新情况的新反应,而且富于实干精神,敢想敢做,是新世界的开拓者,旧世界的掘墓人。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以与旧世界完全极端的方式为新世界埋下了隐患。他们赤裸裸的以金钱衡量一切,破坏一切美好但无直接经济价值的事物,对精神、审美价值完全漠视,这些必然导致物欲的无限膨胀,人情的淡漠,人心的荒芜。日后即便创造出来另一个新世界,也是与过去切断联系,而且将来也即将又被否定的空中楼阁、无根浮萍,终究不是一个稳固的世界。
  2. 冷酷无情
  资产阶级最大化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当什么可能与这个目标相矛盾冲突时,一切都得为它让道,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他们需要的是合作伙伴、事业帮手。贵族过分夸饰、逸乐的生活固然不可取,这种毫无情趣的机械式生活也不能带来生活的快乐和心灵的富足。如果世界沿着这样的方向发展,整个人类社会就成了一部轰隆的大机器,又有何温情而言。这在富有家园情怀的契诃夫看来是比旧世界更无法接受的。
  3. 虚伪做作
  新兴资产阶级靠实干和勤劳积累了财富,为自己社会地位的提高做了有力的经济支撑。他们所崇尚的生活方式和经营理念与所谓“贵族”格格不入,甚至对贵族的那种奢侈、浮夸、拖沓的生活作风充满了鄙视。但长久以来形成的对“贵族”的仰视心理让他们始终无法自在随心地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至少表面上要以贵族的生活模式为标杆而无限接近,从而获得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满足。罗夫兴物质上穿坎肩、蹬皮鞋、吃高级点心、喝假香槟酒,精神上读书本,可这些都无法掩饰他本质的粗俗与庸鄙。他的这种蹩脚的“乔装打扮”暴露了以他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在面对贵族时内心的不自信和想要变身强大的强烈愿望,也表明这一阶级至少目前来说是不健全、没有发育完整的社会新兴产物。
  三、混沌中的出路
  1.保守的护卫者
  瓦丽雅是契诃夫心目中旧世界较为完美的代表。一方面她是贵族的养女,具有一定的文化和修养,另一方面又体现出诚实、善良的劳动者形象。她对生活怀有最朴素、最善良的愿望,希望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和苦心经营来改变这种失控的生活境况。然而生活最后给她的却是无情的打击:爱情爱情没得到,家园家园没守住。在苦闷、失望中,她想到要尽力逃离这种压得人窒息的绝望生活,可是哪怕是“逃到修道院”这样的愿望也没能力实现。以她为代表的旧世界守卫者,缺乏时代的进取与探索精神,最终只能在旧贵族掌权、新势力崛起的混沌时刻成为最无辜的受害者,在时代进步的潮流中寿终正寝,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默默地消亡。对他们,契诃夫怀有最深切的同情和无奈的遗憾。   2.激进的鼓吹者
  大学生特罗菲莫夫在该剧作中仿佛是一个先知式的人物,每逢他出场,必有一番长篇高明论断,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自我感觉。他能从现代文明的角度认识到樱桃园作为贵族阶层物质外壳的象征被砍伐的必然性及其吃人本质。同时,他又明白开创新世界要有探索精神、务实态度、乐观精神。可契诃夫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至善至美的人物,在他身上也有作者欲以批判的许多弱点,比如他本身就是一个只说不做的空谈家,甚至还不知廉耻地自我宣称要做个“永远的大学生”。这种人,在契诃夫看来,顶多是个时代的鼓动者,绝对不是一个躬行者。在契诃夫另一部剧作《新娘》里,他设计了一个和大学生特罗菲莫夫十分相似的人物,这次他巧妙地通过新娘娜佳的眼睛,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特罗菲莫夫式的时代激进派的不信任:娜佳本是受其鼓励追求了进步,但他本人却一直在原地停留,在进步的潮流中不可避免地落伍,成为新一代的腐朽者。
  3.理想的践行者
  反思这张新旧事物纠缠的乱网,契诃夫借大学生特罗菲莫夫之口反复强调了积极行动,投身实践的重要性。只想不做是加耶夫式的无谓幻想,只做不想又流于费尔斯式的无望苦干,
  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未来怀有坚定的信心、同时又积极着眼于实践,才有可能遇见美好而光明的未来。
  契诃夫在《樱桃园》里表现出来的这种困惑,就是世界观上既抛弃过去、斩断传统,又对新建立的秩序与标准持怀疑与批判态度的两重性。这是一个价值真空的时代,旧的已经过去,新的像一只贪婪的巨兽,举目望去,看不到出路。这是一种困惑,也是一种探索,契诃夫生命终了之时的努力意在告诉我们新旧远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旧的并非一无是处,新的也不是至善至美。但我们依然要努力在急剧变幻的世界里找到一个既有人文关怀又有时代发展的心灵的平衡点,重建作者契诃夫一直积极倡导的如樱桃园般美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俄]契诃夫,汝龙 译.契诃夫小说全集10[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范晖.超越者的困惑——论契诃夫《樱桃园》的现代意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
  [3]焦菊隐.《樱桃园》译后记[J].戏剧艺术,1980(3).
  [4]高海涛.读契诃夫:戏剧与精神家园[J].艺术广角,2011(6).
  [5]童道明.一座永不凋谢的“樱桃园”——契诃夫剧作《樱桃园》赏析[J].剧本,2011(8).
  作者简介:刘洛杨(1990.10.6——),女,24岁,汉族,籍贯湖南娄底,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13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宋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中有诸多关于僧人形象的记载,涉及到僧人的容貌举止、言谈德行、生活琐事等。其名僧如支道林、竺法深、佛图澄、慧远等,他们身上彰显出的精神文化,在当时都深为晋朝名士推许,影响极大。  关键词:《世说新语》;支道林;僧侣文化  支遁,号道林,是晋朝名僧,俗姓关,陈留人,亦说河东林虑人。约晋愍帝建兴二年,他出生在一个佛教徒的家庭里。幼年时期即流寓江南。在京城建康时,他同一些
期刊
摘要:《林黛玉进贾府》着重刻画了“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林黛玉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黛玉在贾府小心地择座、谨慎地应答的细节描写,展示黛玉的主要性格特点。  关键词:林黛玉 小心谨慎 人物形象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第三回的主要情节,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保留篇目,作者在文中精心刻画了一个“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林黛玉形象,为整部《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刻画定了基调。  林黛玉为贵族小姐,因母
期刊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需要使用颜色词,颜色词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由于我国与绝大部分英语国家相隔万里,地理位置、自然现象、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等千差万别,人们对于颜色的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这样,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文化之间自然又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文化 颜色 意义  西方从文
期刊
摘要 湖南花鼓戏音乐要反映现代生活,塑造时代人物,单靠传统曲调和手法是无法表现的。湖南花鼓戏音乐在演变的过程中,要不失自身的独特风格,又能塑造复杂的人物形象,如何来解决这对复杂的矛盾,已成为目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花鼓戏 主腔 结构  湖南花鼓戏音乐,是以传统音乐为基础,以它特有的、富有地方音乐语言元素而发展的;湖南花鼓戏音乐的发展,能否在创新的基础上,保存花鼓戏音乐的独特性,是关键
期刊
文摘:文化的全球化给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带来了文化的趋同性和多样性,影视艺术强大的文化特性及全球化传播,对中国影视审美文化产生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在全球化语境下,我们应努力探究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创新发展的条件和策略,挖掘民族文化的视觉表现力,运用影视审美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中国影视审美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全球化 影视艺术 审美文化 民族文化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全球
期刊
【摘要】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经典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散步》,以及其宏大的宏观角度,通过多方历史比较和丰富的材料,详细证明了关于民族作为想象的共同体的表现以及成因。在其中,语言作为民族和民族主义兴起的重要因素,在整本书中都有贯穿。然而,安德森在叙述中并没有详细论及中国,对于中国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中产生的几次语言运动,也并未进行探讨。本文试图通过对经典的重读和相关历史的思考,对
期刊
摘要:贵州苗族剪纸以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和文化韵味为其它现代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现代陶瓷设计领域,也随处可见贵州苗族剪纸的应用。本文阐述了贵州剪纸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结合,旨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剪纸和陶瓷艺术的不断创新。  关键词:贵州苗族剪纸 造型 文化 传统 陶瓷  引言:贵州苗族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应用了“虚实相生,虚实互补”的造型原则,这种造型方式本身具有了一定的现代意识,剪纸艺术与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对于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卓越的生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对于拓宽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视阈,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深入
期刊
摘 要:从心理学方面分析了中职生学习情况: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心态不正,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指出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习惯的养成,能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正确地运用心理学来管理好现代中职生的学习。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学习;动机;管理  目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心态不正,没有形成良
期刊
摘要:歌剧《土楼》是一部具有闽西客家气韵和极具审美情趣的现代歌剧,它以独特的中国歌剧意境备受大家的喜欢和赞誉。文章重点对《土楼》中女主角“云花”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唱段演唱技巧及处理进行研究,旨在能够对演唱该类型的作品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土楼》;演唱特点;人物形象塑造  原创歌剧《土楼》是一部具有福建浓郁乡土特色、饱含客家文化的作品,也是福建省首部大型原创歌剧。作品中大量运用闽西客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