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支道林看魏晋时期的僧侣文化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宋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中有诸多关于僧人形象的记载,涉及到僧人的容貌举止、言谈德行、生活琐事等。其名僧如支道林、竺法深、佛图澄、慧远等,他们身上彰显出的精神文化,在当时都深为晋朝名士推许,影响极大。
  关键词:《世说新语》;支道林;僧侣文化
  支遁,号道林,是晋朝名僧,俗姓关,陈留人,亦说河东林虑人。约晋愍帝建兴二年,他出生在一个佛教徒的家庭里。幼年时期即流寓江南。在京城建康时,他同一些名士如王濛、殷融等均有来往,并备受赏识。在余杭山隐居时,他潜心研究了《道行般若》等佛学经典。支遁在二十五岁时出家,其后他回到吴地建立了支山寺。后来他去剡地(今浙江嵊县)经会稽郡时,与王羲之晤面,王羲之请他住在灵嘉寺。之后又移到石城山,创立栖光寺。晋哀帝即位以后,曾屡次派人征请,于是又到建康,住在东安寺。在晋京停留将近三年,上书请求回山,哀帝应允并给了他很优厚的馈赠和照顾。太和元年去世。
  在《世说新语》所记载的诸多僧人中,支遁是最为著名的一位,关于他的记载,足有四十九条之多。《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他非常喜欢养马养鹤。支遁养马,却并不是喜欢它的形体,而是欣赏其矫健俊朗的神气,所以当人们对“和尚养马”提出世俗的质疑时,支遁只是一句“重其神骏”,便将其精神上不同于世俗的高远潇洒之态明白地展现出来,此一则亦可见其深得老庄及玄学之精髓,俨然有清白之姿。宋代刘辰翁读此则,评曰:“高视世外。”支遁喜欢鹤,也同样是喜欢它的“凌霄之姿”,而不愿看着它“为人作耳目近玩”,所以他宁愿将鹤放飞青云之上,也不愿看它铩羽落魄,这也正是他自己处世态度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养马还是养鹤,支遁实际上正是取其神而遗其形,这正是对魏晋名士试图超越肉体生存的羁绊而追求精神超脱的生动描绘。就如同王羲之好鹅,阮籍好酒,魏晋名士们往往试图在那样一个黑暗压抑的年代里从一些生活细节上消解自己内心的块垒。这些不同于常人的独特喜好正是他们试图保持自己独立人格的一种无奈的手段,却往往为后世所津津乐道。因为酒,我们记住阮籍;因为鹅,我们记住王羲之;因为马和鹤,我们记住支道林。
  《世说新语》作者往往擅于通过记载人物的某件小事、甚至只是某一句话,来透视出整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继而通过众多人物的所言所行,透视出整个魏晋时代的众生相,展现出在那个压抑而又放荡,沉痛而又潇洒的时代里的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如写支遁,寥寥数语,就将他遗世独立、清俊超迈的气度赫然描绘出来。除了支道林,《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僧人形象的条目,所载名僧如竺法深、支道林、佛图澄、慧远、竺法汰、于法开等,在当时都深为晋朝名士推许,影响极大。如:
  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世说新语·德行30》)
  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或云下令。(《世说新语·言语48》)
  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世说新语·言语76》)
  王长史尝病,亲疏不通。林公来,守门人遽启之:“一异人在门,不敢不启。”王笑曰:“此必林公。”(《世说新语·容止31》)
  谢公云:“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孙兴公见林公,“棱棱露其爽。”(《世说新语·容止37》)
  《世说新语》中关于支遁及其他名僧的记载,还有很多。由此可见,不少东晋名僧传经讲道,为士人所重视和倾倒。支遁在白马寺释《庄子·逍遥》篇,已杂入佛理,并因此声名大震。后又在王濛家以奇丽言辞释《渔父》。其时,名僧与名士的交往,大多从谈论玄理开始,继而及于佛理,这也正是弘扬佛理的一种手段。而支遁为当时名士所重视,在于他对庄学的阐述可以自标新意,并有玄学清谈的机辩和美丽的词藻。又如《世说新语·言语》记载:
  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
  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或云下令。
  可见,僧人的言谈措辞亦具有较为洒脱超逸的魏晋风度,与当时的名士们志趣相投。随着佛学的深入发展与传播,在当时的社会现实背景下,沉溺于玄学清谈的门阀士族也开始注意研究佛学了。东晋时期,在僧人和士人的交往过程中,名士能谈佛理,名僧能谈玄理,玄、佛两家的思想也在谈论过程中很自然地互相渗透、融合。这就是东晋时期的玄、佛合流现象。宗白华先生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最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汉末的大动乱,使统治了四百多年的汉王朝崩溃了。人们饱尝战乱之苦,骨肉分散,颠沛流离,对儒家王道的信仰动摇了。到了魏晋,统治阶级内部不择手段的争夺,更加深了对儒学的信仰危机。对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感伤的思索和探求,把魏晋思想引向了玄学。玄学由道家的思想发展而来,强烈地追求个体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的人格,对儒学的虚伪进行无形的批判。魏晋玄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在其影响下的门阀世族们的生活,极大地追求个体的绝对自由,推崇和考究个人的才情、品貌、言谈、气度、识鉴、智慧等。这在《世说新语》中得到了十分生动准确的描绘。然而,汉王朝短暂的统一迅速被瓦解,东晋初期的门阀世族被迫南渡逃亡。这是汉王朝的又一次大动乱。门阀世族所追求的以超脱、“清谈”为特征的“玄远”之说,日益空洞无物,失去了精神上的慰藉力量。另一方面,天下大乱,使得佛教的思想有了传播和扩大的客观条件。因为佛学较之玄学具有更大的精神上的麻醉性,在理论思辩上也更为精密。
  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佛教僧侣有的也加入了清谈的行列,从而佛学玄理也成了名士们清谈的内容,支遁正是这种风气的代表人物。由于支遁的言谈措辞极具洒脱、超逸的魏晋风度,与当时的名士们志趣相投,很多名士喜欢和他来往,并且非常推崇他。支遁一生交往的名士非常多。通过以上几则可以看出,他对清谈家最为宗奉的典籍《庄子》有独到的见解,对《逍遥游》篇更显“才藻新奇,花烂映发”,尤为当时名士王羲之等所欣,这足见支遁在魏晋玄学及佛学上的精深造诣。正是他在学问上的渊博融贯和风度上的洒脱不羁,使他受到众多魏晋名士地深深折服和由衷钦佩。他的品性习好,也带着当时名士所共同具有的风趣。
  由此观之,《世说新语》所记载的士庶僧徒一方面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另一方面却也往往有着其不同于世的独特一面,正是他们这些不同于俗世的独特精神风貌,闪耀着人性的最后光辉,充分寄予着《世说新语》作者以及芸芸众生的出世理想,千古之下,犹令人感叹,《世说新语》如同一幅淡墨绘成的写意山水画,寥寥数笔,轻轻勾勒,江山万里已赫然展现,其芸芸众生跃然纸上,宛若犹在眼前。
  参考文献:
  1.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6年版
  2.朱铸禹《世说新语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4.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55年版
  5.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魏晋南北朝篇》,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的推进,学校不仅要找准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工作的契机,还要将活动的开展以及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找准,将活动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积极的创新以及改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学校的党建工作。在实践中,要学会总结方法,还要进一步改进师风、学风、校风,这样才能够在思想建设的加强上发挥统领的作用。促进学校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强化。  关键词:创先争优活动;学校;党建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
期刊
曾有一名外国学者说过:“中国的学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发问,这是中国教育应该改变的一个重点。”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明确提出把“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探究式学习”的研究。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将科学作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现代化教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是感悟、体验、内心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
期刊
摘要: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接班人更应义不容辞积极参与其中。本文拟从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出发,浅析当代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即对生态文明认知不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不强、资金不足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从而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改进意见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小学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如何将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景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当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
期刊
近年来,帮忙类节目在国内电视荧屏上非常活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理念,大都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出发点,结合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借助主持人品牌力量,在不断的创新中赢得受众的喜爱。本文以安徽经视的《帮女郎 帮你忙》为例,分析此栏目创办成功的原因,并尝试性的对帮忙类节目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帮忙类节目;特征;创新;发展  一、帮忙类节目的兴起  帮忙类节目发展的如此迅猛,与社会层面提供的现实
期刊
摘要:麦克尤恩的《蝴蝶》讲述了在后工业文明时期发生的一个谋杀事件。在此拟从创伤的的视角出发,通过探讨小说中主人公的创伤经历,以及应对创伤体验所做的伦理选择,从而揭示出深陷创伤的主人公在对他者责任的逃避,以及对他者“脸”的无视,最终导致伦理秩序的无法重建,创伤无法复原。  关键词:麦克尤恩;创伤;伦理选择;他者;责任;“脸”  基金项目:2014年大连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创伤的伦理选择研究
期刊
摘 要:民歌与文人诗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两组不可或缺的力量,前者造就了我国民间文化的主流,后者则是我国文学发展的支柱。南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列国分立、文化争鸣的时代,创造了一个短暂但是富饶的时代,因此,南朝民歌与文人诗也成为我国文化发展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南朝民歌和文人诗进行分析,探讨了南朝民歌对南朝文人诗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我国文化及文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南朝民歌 南朝文人诗 乐府诗集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新课改中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指出构建一个中学历史学科课外阅读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张将其作为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并阐述了在高中开展历史课外阅读的实践意义,最后对构建这一体系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  关键词:历史教学 新课改 课程资源 课外阅读体系  一、构想的提出  伴随着高中课改的进程,“模块”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成为高中教材的主要编写模式。在这种
期刊
Abstract:  Many people know written language and spoken language are different, but most of them do not know where they are different and how strongly they are different. Besides, in traditional Engli
期刊
摘 要: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实物资料。具有历史的见证作用,科学的认识作用,艺术上的审美作用和社会上的教育作用。但文物同时也具有不能在生产的特点。所以文物既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珍宝,又是去而不能复得的。应引起人们的珍爱,加以保护。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在文物管理方面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