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摘:文化的全球化给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带来了文化的趋同性和多样性,影视艺术强大的文化特性及全球化传播,对中国影视审美文化产生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在全球化语境下,我们应努力探究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创新发展的条件和策略,挖掘民族文化的视觉表现力,运用影视审美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中国影视审美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全球化 影视艺术 审美文化 民族文化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化在文化领域最强烈的效应,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影视艺术审美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播,使得各国家、民族所创造的文明迅速为全人类所共享,但同时文化全球化也给影视审美文化带来了文化的趋同性、多样性的双向效应。一方面中国影视文化的审美特性中既有西方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有对华夏传统审美文化出路的积极探索;另一方面文化全球化及西方文化霸权及其影视科技优势的形成,也导致了本民族影视艺术审美文化的边缘化及大众民族文化审美素养的缺失。在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置身全球化语境之下面临困境之时,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文化的全球化又为中国影视艺术审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为民族影视审美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一、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生存
1、文化的一元性和多元性
文化全球化是在尊重世界各文化差异性的前提下,人类文化的互动交流和融合。对中国影视审美文化而言,其发展已置于一个广阔的全球化语境下,在最近的二十年里,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影视文化作品先后获得了各种国际影视大奖,从而使得中国影视文化的“全球化”大大地先于中国文学的“全球化”, 由此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即在全球化进程中,独具特色的中国影视审美文化能否得到迅速发展并保持其鲜明的民族性?全球文化发展的“一元性”和“多元性”如何在互异中做到有效融合?
笔者认为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只有单一形式的文化,而是一种既有共通性又有多元发展方向的文化上的全球性特征,正如我们认定的“世界文学”绝不是指一种单一趋同性的文学,而是一种代表着多重取向的各民族先进文学发展的方向,即一种跨越国界和民族疆界的文学,文化的全球性也是如此。当今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经济上的全球化与审美文化的生产及表现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可以肯定影视审美文化发展的全球趋向性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既然影视艺术的生产受制于经市场经济的法则和经济的全球化,那么我们在审视全球化语境之下的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发展时,就应该首先想到文化全球化所可能导致的对影视审美文化的影响,在世界文化的一元性和多元性相互统一的过程中,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时创造特具魅力的民族审美文化,从而确定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的位置。
2、文化的困境和机遇
近年来中国影视艺术作品屡获国际大奖标志着其得到了国际影视界的一定认可,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先于中国文学而走向了世界,这个良好的开端不仅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同时也助于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在经济及文化全球化的环境下走出低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在全球化语境下,影视艺术审美文化传播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我们一方面充分认识到全球文化的趋同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认不同文化意识、精神之间的冲突与对抗,特别是在现实中占绝对强势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及第三世界国家在文化全球化体系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导致世界文化领域形成以西方白人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同质化世界,使第三世界的民族传统文化面临威胁,文化在贬值,价值观受到冲击。中国当代影视审美文化的发展也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即艰难又充满生机的发展着,困境和机遇同时并存,由此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的发展一方面要防止文化的保守主义,摒弃偏执的本土主义,积极参与到世界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另一方面又要在接纳现代性的同时去保持华夏民族的审美文化特性,在互异和相融的共同作用之下,既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对话又要继承和发展华夏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审美文化。
二、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反思
1、文化的民族性和殖民性
中国当代影视审美文化发展是与时代合拍、与当今世界接轨的,这样的发展氛围和环境,一方面给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带来了盛誉,但在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甚至是反对的意见。
有学者认为国际影视大奖本身是由西方影视界所操纵的,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高高在上来俯视中国的东方文化,带有强烈殖民性的“东方主义”色彩,因此中国影视作品获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影视界对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的肯定,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加速了中国影视文化的“殖民化”进程。还有一些学者更是坚守本土主义,排斥任何形式的外来文化的影响,认为获奖的中国影视作品并不是以独特的美学价值和高超的艺术手法而获得西方大奖的,在作品中没有展示华夏民族悠久而博大的文化内涵,没有体现出东方民族鲜明的民族性,反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歪曲描写中国,迎合了西方观众和评委对东方的不健康的情趣,因此有学者基于本土主义的立场从而加入了反对中国影视和审美文化“殖民化”的斗争。
2、文化的焦虑与渗透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所谓的“文化焦虑”,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一方面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强势及华夏民族文化的停滞不前导致国人产生了文化自卑心理,但同时国人又对华夏民族文化的振兴充满了强烈的渴望;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的消费文化的浮躁和拜金主义价值取向更是加剧了这种焦虑性,诸多因素导致了目前在影视界急功近利的文化态度产生,从而出现了诸多内容苍白空洞、逻辑模糊乏力的所谓“雷片”就是这一现象的最好反映。
文化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可以同时带来文化的趋同性和多样性,特别是文化的多样性是全球化语境下一个十分明显重要的特性,西方文化向东方文化渗透越来越强烈,比如美国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大份额占有率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在当今的国际影视市场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强势,使得国际影视传播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合理的国际交流,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在国际影视市场处于霸主的主导地位,一是因为拥用雄厚的经济资本,二是因为拥有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和手法,以及现代化的科技传播手段,三是因为多年积累的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例如美国好来坞电影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强大的推销能力,在新世纪始终保持着世界影视市场的主导地位,其在世界影视市场的大份额占有率都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美国影视文化不仅是对中国而且是对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威胁,显然影视审美文化传播始终依循了强势文化的传播总是影响着弱势文化的发展这一规则。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诸多的历史事实都证明了文化观念的冲击必将深刻影响国家和民族的现在和未来,而伴随着西文影视文化的涌入,不可否认已经对中国年轻的一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文化冲击和文化侵略并没有明确的国家和民族界线,因此外来影视文化的冲击必是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之下所应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中国影视审美文化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捍卫自身利益,保持华夏传统审美文化之民族特性,打破国际影视传播中不合理不平等的现象,以便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语境下大力弘扬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和美学精神,使其真正地以华夏民族所特有文化审美内涵走向世界。
三、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影视审美文化方向
1、文化的交流与整合
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在西方各种文化学术思潮影响和波及下始终在曲折地发展着,并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一方面人们欢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促使中国的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另一方面人们又担心文化的全球化会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趋同”而“殖民”化,从而丧失民族性和独立性。面对这样的矛盾心理,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文化全球化对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文化的“趋同性”,同样也可以使其朝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文化的全球化也许会模糊特定的民族文化的身份,但仍然可以带来积极的因素,我们不可顽固地以一种近似后殖民的偏执本土主义态度来抵制全球化的大潮,从而导致中国与西方在审美文化上的对立和对抗。
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我们应正视这种挑战,并转变影视文化观念,以一种创新整合的态度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以影视文化来体现中国文化的审美理想、灌注价值理性的精英意识来回归华夏文化伦理的人文大道,在这样的进程中既不过分强调文化全球化的因素,也不一味偏向本土的文化情绪,而是要去努力挖掘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的现代表现力,开发华夏审美文化的视觉商业价值,在不牺牲民族文化认同的情况下与各种形式的外来文化在互异中相融合创新,以一种务实的思路和策略来迎接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从而加速中国审美文化和影视研究的世界性和全球性进程。
2、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中国影视审美文化要积极参与到全球性的国际影视行业之中,并能在国际影视市场占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除了在意识观念和策略措施等诸多方面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外,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如何使我们的影视作品充分发挥独有的民族性审美文化特性,影视审美文化的民族性就是如何在影视作品中去体现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内涵的问题。一方面,影视艺术作品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也才越具有国际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中国影视审美文化民族性的根基和沃土;另一方面,影视审美文化更需要对华夏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的反思,在全球化语境下运用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观照和超越,则是当代中国影视审美文化时代性的需要,只有这种继承性和超越性才能构成中国影视艺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深层内蕴。
在中国影视审美文化中衍生出的民族性是对华夏文化的现代性解读,是打破不合理不平等的世界文化格局并建构起世界文化新秩序的一股强大力量,全球化时代应该是一个各民族文化走向多元和谐的时代,在互异相融中既尊重和保持华夏民族文化的特色,又是各种民族文化相互包容、沟通、互补的局面,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宣扬“和而不同”精神实质的完善体现。由此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中国影视审美文化担负着更为重要神圣的民族理想使命,需要更深入地发掘民族审美文化的深刻内涵,积极参予到世界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中去,从而实现既接纳现代性又保持民族性的文化整合;既加强各民族各形式的文化交流对话沟通又维护和继承中国审美文化的民族性特性;既有助于加速整合创新的进程又减少外来影视文化的消极负面影响,从而达到在趋同中存异的良好状态,使中国影视审美文化以现代性的方式体现出特具东方魅力的民族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的创新发展。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2012D07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红菊 中国电影的现代性问题:历史回顾与现状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5,2
2、 孙燕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与文化命题[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1,6
3、 陈旭光 从冲突、对话到融合—全球化时代中西艺术交流和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的思考[J]现代传播 2009,3
4、 金永铮 审美与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电影[J]电影评介 2010,1
5、 宁薇 图像时代中国电影文化的审美反思[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4
作者简介:
黄莉(1969.03----),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湖北民族学院预科教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批评。
关键词:全球化 影视艺术 审美文化 民族文化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化在文化领域最强烈的效应,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影视艺术审美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播,使得各国家、民族所创造的文明迅速为全人类所共享,但同时文化全球化也给影视审美文化带来了文化的趋同性、多样性的双向效应。一方面中国影视文化的审美特性中既有西方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有对华夏传统审美文化出路的积极探索;另一方面文化全球化及西方文化霸权及其影视科技优势的形成,也导致了本民族影视艺术审美文化的边缘化及大众民族文化审美素养的缺失。在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置身全球化语境之下面临困境之时,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文化的全球化又为中国影视艺术审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为民族影视审美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一、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生存
1、文化的一元性和多元性
文化全球化是在尊重世界各文化差异性的前提下,人类文化的互动交流和融合。对中国影视审美文化而言,其发展已置于一个广阔的全球化语境下,在最近的二十年里,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影视文化作品先后获得了各种国际影视大奖,从而使得中国影视文化的“全球化”大大地先于中国文学的“全球化”, 由此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即在全球化进程中,独具特色的中国影视审美文化能否得到迅速发展并保持其鲜明的民族性?全球文化发展的“一元性”和“多元性”如何在互异中做到有效融合?
笔者认为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只有单一形式的文化,而是一种既有共通性又有多元发展方向的文化上的全球性特征,正如我们认定的“世界文学”绝不是指一种单一趋同性的文学,而是一种代表着多重取向的各民族先进文学发展的方向,即一种跨越国界和民族疆界的文学,文化的全球性也是如此。当今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经济上的全球化与审美文化的生产及表现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可以肯定影视审美文化发展的全球趋向性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既然影视艺术的生产受制于经市场经济的法则和经济的全球化,那么我们在审视全球化语境之下的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发展时,就应该首先想到文化全球化所可能导致的对影视审美文化的影响,在世界文化的一元性和多元性相互统一的过程中,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时创造特具魅力的民族审美文化,从而确定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的位置。
2、文化的困境和机遇
近年来中国影视艺术作品屡获国际大奖标志着其得到了国际影视界的一定认可,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先于中国文学而走向了世界,这个良好的开端不仅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同时也助于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在经济及文化全球化的环境下走出低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在全球化语境下,影视艺术审美文化传播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我们一方面充分认识到全球文化的趋同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认不同文化意识、精神之间的冲突与对抗,特别是在现实中占绝对强势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及第三世界国家在文化全球化体系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导致世界文化领域形成以西方白人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同质化世界,使第三世界的民族传统文化面临威胁,文化在贬值,价值观受到冲击。中国当代影视审美文化的发展也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即艰难又充满生机的发展着,困境和机遇同时并存,由此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的发展一方面要防止文化的保守主义,摒弃偏执的本土主义,积极参与到世界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另一方面又要在接纳现代性的同时去保持华夏民族的审美文化特性,在互异和相融的共同作用之下,既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对话又要继承和发展华夏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审美文化。
二、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反思
1、文化的民族性和殖民性
中国当代影视审美文化发展是与时代合拍、与当今世界接轨的,这样的发展氛围和环境,一方面给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带来了盛誉,但在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甚至是反对的意见。
有学者认为国际影视大奖本身是由西方影视界所操纵的,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高高在上来俯视中国的东方文化,带有强烈殖民性的“东方主义”色彩,因此中国影视作品获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影视界对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的肯定,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加速了中国影视文化的“殖民化”进程。还有一些学者更是坚守本土主义,排斥任何形式的外来文化的影响,认为获奖的中国影视作品并不是以独特的美学价值和高超的艺术手法而获得西方大奖的,在作品中没有展示华夏民族悠久而博大的文化内涵,没有体现出东方民族鲜明的民族性,反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歪曲描写中国,迎合了西方观众和评委对东方的不健康的情趣,因此有学者基于本土主义的立场从而加入了反对中国影视和审美文化“殖民化”的斗争。
2、文化的焦虑与渗透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所谓的“文化焦虑”,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一方面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强势及华夏民族文化的停滞不前导致国人产生了文化自卑心理,但同时国人又对华夏民族文化的振兴充满了强烈的渴望;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的消费文化的浮躁和拜金主义价值取向更是加剧了这种焦虑性,诸多因素导致了目前在影视界急功近利的文化态度产生,从而出现了诸多内容苍白空洞、逻辑模糊乏力的所谓“雷片”就是这一现象的最好反映。
文化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可以同时带来文化的趋同性和多样性,特别是文化的多样性是全球化语境下一个十分明显重要的特性,西方文化向东方文化渗透越来越强烈,比如美国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大份额占有率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在当今的国际影视市场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强势,使得国际影视传播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合理的国际交流,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在国际影视市场处于霸主的主导地位,一是因为拥用雄厚的经济资本,二是因为拥有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和手法,以及现代化的科技传播手段,三是因为多年积累的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例如美国好来坞电影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强大的推销能力,在新世纪始终保持着世界影视市场的主导地位,其在世界影视市场的大份额占有率都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美国影视文化不仅是对中国而且是对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威胁,显然影视审美文化传播始终依循了强势文化的传播总是影响着弱势文化的发展这一规则。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诸多的历史事实都证明了文化观念的冲击必将深刻影响国家和民族的现在和未来,而伴随着西文影视文化的涌入,不可否认已经对中国年轻的一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文化冲击和文化侵略并没有明确的国家和民族界线,因此外来影视文化的冲击必是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之下所应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中国影视审美文化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捍卫自身利益,保持华夏传统审美文化之民族特性,打破国际影视传播中不合理不平等的现象,以便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语境下大力弘扬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和美学精神,使其真正地以华夏民族所特有文化审美内涵走向世界。
三、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影视审美文化方向
1、文化的交流与整合
中国影视审美文化在西方各种文化学术思潮影响和波及下始终在曲折地发展着,并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一方面人们欢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促使中国的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另一方面人们又担心文化的全球化会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趋同”而“殖民”化,从而丧失民族性和独立性。面对这样的矛盾心理,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文化全球化对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文化的“趋同性”,同样也可以使其朝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文化的全球化也许会模糊特定的民族文化的身份,但仍然可以带来积极的因素,我们不可顽固地以一种近似后殖民的偏执本土主义态度来抵制全球化的大潮,从而导致中国与西方在审美文化上的对立和对抗。
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我们应正视这种挑战,并转变影视文化观念,以一种创新整合的态度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以影视文化来体现中国文化的审美理想、灌注价值理性的精英意识来回归华夏文化伦理的人文大道,在这样的进程中既不过分强调文化全球化的因素,也不一味偏向本土的文化情绪,而是要去努力挖掘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的现代表现力,开发华夏审美文化的视觉商业价值,在不牺牲民族文化认同的情况下与各种形式的外来文化在互异中相融合创新,以一种务实的思路和策略来迎接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从而加速中国审美文化和影视研究的世界性和全球性进程。
2、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中国影视审美文化要积极参与到全球性的国际影视行业之中,并能在国际影视市场占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除了在意识观念和策略措施等诸多方面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外,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如何使我们的影视作品充分发挥独有的民族性审美文化特性,影视审美文化的民族性就是如何在影视作品中去体现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内涵的问题。一方面,影视艺术作品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也才越具有国际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中国影视审美文化民族性的根基和沃土;另一方面,影视审美文化更需要对华夏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的反思,在全球化语境下运用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观照和超越,则是当代中国影视审美文化时代性的需要,只有这种继承性和超越性才能构成中国影视艺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深层内蕴。
在中国影视审美文化中衍生出的民族性是对华夏文化的现代性解读,是打破不合理不平等的世界文化格局并建构起世界文化新秩序的一股强大力量,全球化时代应该是一个各民族文化走向多元和谐的时代,在互异相融中既尊重和保持华夏民族文化的特色,又是各种民族文化相互包容、沟通、互补的局面,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宣扬“和而不同”精神实质的完善体现。由此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中国影视审美文化担负着更为重要神圣的民族理想使命,需要更深入地发掘民族审美文化的深刻内涵,积极参予到世界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中去,从而实现既接纳现代性又保持民族性的文化整合;既加强各民族各形式的文化交流对话沟通又维护和继承中国审美文化的民族性特性;既有助于加速整合创新的进程又减少外来影视文化的消极负面影响,从而达到在趋同中存异的良好状态,使中国影视审美文化以现代性的方式体现出特具东方魅力的民族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影视审美文化的创新发展。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2012D07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红菊 中国电影的现代性问题:历史回顾与现状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5,2
2、 孙燕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与文化命题[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1,6
3、 陈旭光 从冲突、对话到融合—全球化时代中西艺术交流和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的思考[J]现代传播 2009,3
4、 金永铮 审美与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电影[J]电影评介 2010,1
5、 宁薇 图像时代中国电影文化的审美反思[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4
作者简介:
黄莉(1969.03----),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湖北民族学院预科教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