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几十位学生组成的一个大集体,同学之间的磨擦、纠葛是难免的事,班主任也就经常成为班级纠纷的调解员。那么如何来化干戈为玉帛呢?苦口婆心的劝导,喉干舌燥不见得收效好;严厉地批评指责,学生口服未必心服;使出撒手锏请家长,也许学生间矛盾未化解,又增加了师生矛盾。我的劝架法简单又轻松。——找理
学生间出现了矛盾,不管是“口角是非”,还是“动手动脚”,我把当事人找来的第一件事是让他们找理。不是找自己的错误,而是找自己吵架、打架的理由,找自己做得对的地方。允许学生自我申辩,这样做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他们的愤怒、暴躁、抵触、逆反的心理极易消除,往往会很快冷静下来,进行理性地思考。在努力地找理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自然地发现自己的许多“无理”之处。有一位学生思索良久之后,抬起满含愧疚的双眼对我说:“老师,我实在找不出自己做得对的地方,你还是让我承认自己的错误吧。”这样的效果往往比在教师的声色俱厉、急风暴雨下来得快,来得好,来得心悦诚服。如此这般,无须多言,就进入了劝架的下一步。——找错
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往往发生冲突的双方多少都存在一些错误。通过第一步的自我申诉,学生把所受委屈都发泄出来了,双方的剑拔弩张的气势缓和了,当自己冷静下来心平气和的时候,就不难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时他们可以较客观地分析事情的原委,较公正地评判自己的对错。这样问题发现了,矛盾的症结找出来了,还有什么事情不好解决的呢?如果老师第一步就要学生认错,他们的理又找何人去评说呢?怀着愤愤不平的心理,即使是出于“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心理,亦或是对老师的威慑不得已承认了错误,也往往治标不治本,学生无法认识或根本不愿认识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这样表面上好像风平浪静了,其实,在风平浪静下却在蕴积着下一次翻江倒海的力量,也许,不隔三五周,更猛烈的暴风骤雨又将来临。若遇上犟性之人,老师又要以犟制犟,那么师生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况且旁人指出的错误,哪比自悟出的错误给人的震憾更强烈呢?如要学生领悟得更深刻、油然而生愧意,不妨再让他们来点假设。——假设
双方在矛盾冲突过程中,有时难免产生偏激行为甚或失去理智,当平息之后冷静下来时,再不妨采用假设法,改变一下当时的情境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截然不同的结果会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和举止的鲁莽。一次,一男生A在嬉戏撩打中,致使另一男生B的座椅被严重损坏,男生B本来性情暴躁、易怒,一气之下,他二话没说,顺手拿起男生A的座椅就从三楼走廊上猛摔下楼去,木质的椅子霎时四分五裂、……假如当时正巧有学生经过,假如椅子不偏不倚地砸中了学生的头部……这样的后果令男生B在冷静下来后,也觉不寒而栗,他发誓今后无论什么事情都会三思而后行。另外,俗话说,忍一下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假设我碰了你的胳膊后马上道歉,假设你踩我一脚后,我不出口伤人,假设……假设我们能多点宽容,多点谅解,多点自责的话,便能把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至此,自责意识已悄悄潜入双方的脑海,还不握手言和,更待何时,那么水到渠成进入第四步。——道歉
“惭愧是一剂改过的良药”。此时,自责的情绪写在了双方的脸上,愧疚的心情含蕴在眼神中,用不着我再多说什么,他们彼此已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了歉意,他们的一声“对不起”是发自内心的,丝毫不勉强,半点不粉饰。老师更是无后顾之忧,不用担心更猛烈的暴风雨下次来临。相信冲突就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化解、了结。
“把自我教育权还给学生”。这已是时代的强音,也应成为现代班主任的共识,我觉得我的劝架过程是充分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完成一次自我教育的过程。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有它的优点,也有弱点,利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促进他们的心理全面发展,这样班级的纠纷就会越来越少,班级人际关系和谐,团结向上,足以使班主任“摇扇而治”了。
(作者单位:410000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间出现了矛盾,不管是“口角是非”,还是“动手动脚”,我把当事人找来的第一件事是让他们找理。不是找自己的错误,而是找自己吵架、打架的理由,找自己做得对的地方。允许学生自我申辩,这样做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他们的愤怒、暴躁、抵触、逆反的心理极易消除,往往会很快冷静下来,进行理性地思考。在努力地找理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自然地发现自己的许多“无理”之处。有一位学生思索良久之后,抬起满含愧疚的双眼对我说:“老师,我实在找不出自己做得对的地方,你还是让我承认自己的错误吧。”这样的效果往往比在教师的声色俱厉、急风暴雨下来得快,来得好,来得心悦诚服。如此这般,无须多言,就进入了劝架的下一步。——找错
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往往发生冲突的双方多少都存在一些错误。通过第一步的自我申诉,学生把所受委屈都发泄出来了,双方的剑拔弩张的气势缓和了,当自己冷静下来心平气和的时候,就不难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时他们可以较客观地分析事情的原委,较公正地评判自己的对错。这样问题发现了,矛盾的症结找出来了,还有什么事情不好解决的呢?如果老师第一步就要学生认错,他们的理又找何人去评说呢?怀着愤愤不平的心理,即使是出于“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心理,亦或是对老师的威慑不得已承认了错误,也往往治标不治本,学生无法认识或根本不愿认识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这样表面上好像风平浪静了,其实,在风平浪静下却在蕴积着下一次翻江倒海的力量,也许,不隔三五周,更猛烈的暴风骤雨又将来临。若遇上犟性之人,老师又要以犟制犟,那么师生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况且旁人指出的错误,哪比自悟出的错误给人的震憾更强烈呢?如要学生领悟得更深刻、油然而生愧意,不妨再让他们来点假设。——假设
双方在矛盾冲突过程中,有时难免产生偏激行为甚或失去理智,当平息之后冷静下来时,再不妨采用假设法,改变一下当时的情境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截然不同的结果会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和举止的鲁莽。一次,一男生A在嬉戏撩打中,致使另一男生B的座椅被严重损坏,男生B本来性情暴躁、易怒,一气之下,他二话没说,顺手拿起男生A的座椅就从三楼走廊上猛摔下楼去,木质的椅子霎时四分五裂、……假如当时正巧有学生经过,假如椅子不偏不倚地砸中了学生的头部……这样的后果令男生B在冷静下来后,也觉不寒而栗,他发誓今后无论什么事情都会三思而后行。另外,俗话说,忍一下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假设我碰了你的胳膊后马上道歉,假设你踩我一脚后,我不出口伤人,假设……假设我们能多点宽容,多点谅解,多点自责的话,便能把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至此,自责意识已悄悄潜入双方的脑海,还不握手言和,更待何时,那么水到渠成进入第四步。——道歉
“惭愧是一剂改过的良药”。此时,自责的情绪写在了双方的脸上,愧疚的心情含蕴在眼神中,用不着我再多说什么,他们彼此已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了歉意,他们的一声“对不起”是发自内心的,丝毫不勉强,半点不粉饰。老师更是无后顾之忧,不用担心更猛烈的暴风雨下次来临。相信冲突就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化解、了结。
“把自我教育权还给学生”。这已是时代的强音,也应成为现代班主任的共识,我觉得我的劝架过程是充分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完成一次自我教育的过程。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有它的优点,也有弱点,利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促进他们的心理全面发展,这样班级的纠纷就会越来越少,班级人际关系和谐,团结向上,足以使班主任“摇扇而治”了。
(作者单位:410000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