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化解学生纠纷四步法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几十位学生组成的一个大集体,同学之间的磨擦、纠葛是难免的事,班主任也就经常成为班级纠纷的调解员。那么如何来化干戈为玉帛呢?苦口婆心的劝导,喉干舌燥不见得收效好;严厉地批评指责,学生口服未必心服;使出撒手锏请家长,也许学生间矛盾未化解,又增加了师生矛盾。我的劝架法简单又轻松。——找理
  学生间出现了矛盾,不管是“口角是非”,还是“动手动脚”,我把当事人找来的第一件事是让他们找理。不是找自己的错误,而是找自己吵架、打架的理由,找自己做得对的地方。允许学生自我申辩,这样做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他们的愤怒、暴躁、抵触、逆反的心理极易消除,往往会很快冷静下来,进行理性地思考。在努力地找理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自然地发现自己的许多“无理”之处。有一位学生思索良久之后,抬起满含愧疚的双眼对我说:“老师,我实在找不出自己做得对的地方,你还是让我承认自己的错误吧。”这样的效果往往比在教师的声色俱厉、急风暴雨下来得快,来得好,来得心悦诚服。如此这般,无须多言,就进入了劝架的下一步。——找错
  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往往发生冲突的双方多少都存在一些错误。通过第一步的自我申诉,学生把所受委屈都发泄出来了,双方的剑拔弩张的气势缓和了,当自己冷静下来心平气和的时候,就不难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时他们可以较客观地分析事情的原委,较公正地评判自己的对错。这样问题发现了,矛盾的症结找出来了,还有什么事情不好解决的呢?如果老师第一步就要学生认错,他们的理又找何人去评说呢?怀着愤愤不平的心理,即使是出于“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心理,亦或是对老师的威慑不得已承认了错误,也往往治标不治本,学生无法认识或根本不愿认识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这样表面上好像风平浪静了,其实,在风平浪静下却在蕴积着下一次翻江倒海的力量,也许,不隔三五周,更猛烈的暴风骤雨又将来临。若遇上犟性之人,老师又要以犟制犟,那么师生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况且旁人指出的错误,哪比自悟出的错误给人的震憾更强烈呢?如要学生领悟得更深刻、油然而生愧意,不妨再让他们来点假设。——假设
  双方在矛盾冲突过程中,有时难免产生偏激行为甚或失去理智,当平息之后冷静下来时,再不妨采用假设法,改变一下当时的情境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截然不同的结果会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和举止的鲁莽。一次,一男生A在嬉戏撩打中,致使另一男生B的座椅被严重损坏,男生B本来性情暴躁、易怒,一气之下,他二话没说,顺手拿起男生A的座椅就从三楼走廊上猛摔下楼去,木质的椅子霎时四分五裂、……假如当时正巧有学生经过,假如椅子不偏不倚地砸中了学生的头部……这样的后果令男生B在冷静下来后,也觉不寒而栗,他发誓今后无论什么事情都会三思而后行。另外,俗话说,忍一下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假设我碰了你的胳膊后马上道歉,假设你踩我一脚后,我不出口伤人,假设……假设我们能多点宽容,多点谅解,多点自责的话,便能把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至此,自责意识已悄悄潜入双方的脑海,还不握手言和,更待何时,那么水到渠成进入第四步。——道歉
  “惭愧是一剂改过的良药”。此时,自责的情绪写在了双方的脸上,愧疚的心情含蕴在眼神中,用不着我再多说什么,他们彼此已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了歉意,他们的一声“对不起”是发自内心的,丝毫不勉强,半点不粉饰。老师更是无后顾之忧,不用担心更猛烈的暴风雨下次来临。相信冲突就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化解、了结。
  “把自我教育权还给学生”。这已是时代的强音,也应成为现代班主任的共识,我觉得我的劝架过程是充分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完成一次自我教育的过程。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有它的优点,也有弱点,利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促进他们的心理全面发展,这样班级的纠纷就会越来越少,班级人际关系和谐,团结向上,足以使班主任“摇扇而治”了。
  (作者单位:410000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在我国推进和谐社会,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对中小学校后进生的转化及其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思想品德,学习习惯极其重要。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后进生自身行为、学习的进步,而且对全班班风乃至校风都有重大影响,以及长大后不会因为没有学到文化知识,没有良好的行为、思想品德习惯找不着工作而去危害社会,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只有教师对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后进生
期刊
课外语文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如何结合实际,指导学生的课外语文教育活动呢?笔者认为应从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听说、课外语文教育中的集体活动几方面入手:    一、课内课外相结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帆前进的风”。鲁迅也曾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不要将课内的书抱住”。叶圣陶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它要求中学生背诵的优秀古诗文就有80多篇。并在阅读能力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然而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许多初中生对背诵课文的重视程度不够,背诵兴趣不足,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背。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入手,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  首先,教师应用示范背诵来激发
期刊
认识掌握新事物,必须对它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浓厚的兴趣,数学学习也不例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从根本上喜欢数学,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但是,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厌学,导致了数学教学质量低,教学目的难以实现,严重影响了中学数学教学改革,这种现状实在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数学教学中,由于缺乏指
期刊
目前,团场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有华而不实之兆,赶时髦,搞花架子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主要表现有“五多”:一是生搬硬套的多。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别人制作的教学课件就搬上课堂,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着别人的思路去讲课,对课件思路理解不透彻。结果,学生掌握不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是经过导演后的公开课多。说什么集思广益,推广经验,多次试教,听课时学生举手如林,对答如流,反映不出真实的情况。三是评课时说好话的多
期刊
良好的班集体,要靠班主任来建设。因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活动,协调各方面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有体会,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分析原因,进行针对性教育    造成不守纪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人性格因素,在当今社会,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总是人在教室
期刊
进入高三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在心里上还是在身体上都会和高一、二时期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时,显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从而在学习上感到很盲目,那么应如何应对这一难题呢?下面本人谈谈自已的一些作法。    一、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性,优化目标意识  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在复习的课堂上,知识容量大,难度高。有些教师对班级学生实际水平估计不足,常常用优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
期刊
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教师的职责,也是一门艺术和基本功。我认为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需要掌握下列八种心理及对策:  一、揣测心理:有的学生在谈话前会做一些揣测,针对揣测心理,老师一般应开门见山地向谈话对象点明谈话的目的。  二、防范心理:犯过错误的学生,老师找其谈话,往往有防范心理,对此,老师应诚恳热情,化防范为接受。  三、轻视心理:有的学生认为找其谈心解决不了问题,是浪费时间,持轻视态度,对这类学
期刊
新教材中有不少古代诗歌,在教学中,发现分段与标点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教于编者及同行。    一、诗歌合理分段便于内容理解  叙事诗分段确有必要,便于把握情节发展,便于更好理解内容。《孔雀东南飞》的合理分段编排,给教学带来许多便利,铺陈排比、人物对话、概括叙述、景物描写,层次清楚,情节发展过程昭然若揭。有些诗虽非纯叙事诗,但合理分段能更好地反映诗歌内容与作者思路。《琵琶行》和《梦游天姥吟留别》在编入高
期刊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数增多,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及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的庇护和教育,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已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