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想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之第一板块“谛听天籁”的第一篇散文。
该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清新淳朴,语调舒缓优美,意境恬静冲淡,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优美的江南暖冬水墨画长卷。看不出什么时代特点或政治色彩,有的是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由衷赞赏和无限热爱,读来格外令人惬意和舒坦。这样的美文,学生一看就懂,所以教学重点不在解读;这样的美文,学生一读就喜欢,所以教学重点也不在于通过鉴赏使学生喜欢。那么,这样的文章教学重点应该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虽然学生一读就喜欢,但“文章具体好在哪里”“作者是如何将文章写得这么美妙的”等问题,是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也是学生的认识比较模糊的。加之板块名称为“谛听天籁”,即“欣赏大自然的美”,专题写作训练是“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所以,本课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笔下“江南的冬景”的美妙,更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为什么会这么美妙,即在教学生“欣赏”的同时,也要向作者学习“怎么写”—一向作者学习用文字“绘画”,用文字“构图敷彩”的本领。
为了落实上面的教学目标,笔者拟以“江南美”为课眼,以作者独具个性的”言语方式”为抓手,以“冬天的江南美在哪““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冬景,想表达什么情感,从此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郁达夫”“冬天的江南为什么会这么美,作者是怎么写的”三个问题的解决为主要教学流程,有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南的冬景》清新舒缓的语言特色及其所营造的意境美。
2.从文章中找出表现景物特征的语句,分析其语言风格,感受自然美。
3.探讨作者是如何从审美的角度表现自然之美的。
4.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
诵读课文三遍,思考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春天的江南如此绚丽迷人,以至白居易终生难忘。那么,冬天的江南又怎样呢?美好?(板书:美)
今天,我们跟随江南才子郁达夫去欣赏—下他笔下“江南的冬景”是怎么样的,他又是如何描述“江南的冬景”的。(板书课题)
二、欣赏冬景,品味言语
核心问题:冬天的江南美在哪里?
1.辅助问题A:全文描绘了几幅江南冬景图?各有什么特点?除了“美”这个形容词外,还能用别的词来形容它们的特点吗?请用“江南的冬景真(
),你看:第(
)自然段的(
)”句式说一说。
“你看”后面的内容尽量用书上的原话,尽量有感情地读出来。学生速读全文后交流阅读初体验。附参考解答如下(主要目的是引导诵读,品味语言。第一个括号里的内容不一定与答案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可爱),你看:(第二自然段的描写: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曝背谈天……)
(2)(有生气),你看:(第五自然段的描写: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3)(惬意),你看:(第六自然段:说起寒郊的散步……一种特意的恩惠……)
(4)(迷人),你看:(第七自然段:江南河港交流……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5)(有趣味),你看:(第八自然段:晚来天欲雪……和狗~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6)(诱人),你看:(第九和十自然段:江南的旱冬…,,去郊外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就多了……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去湖上散散步罢!)
2.辅助问题B:江南的冬景,怎一个“美”字了得?f请选择其中一幅你最喜欢的图景,从意象的选择以及意境的营造或者表达技法、语言特点等角度进行欣赏。
若学生基础差,老师可示范欣赏第七段如下:
(1)从意象的选择以及意境的营造角度欣赏。首先,作者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河流边的三五人家、河上的长桥、远处的小山、门前的乌篷船、茅草屋以及屋里的酒客。所有的景象都笼罩在微雨中,一幅画面于是跃然纸上,有着江南特有的恬淡与雅致。尤其是这细细的密密的绵绵的雨,使整个江南水乡都笼罩在朦胧之中,恍如一个世外桃源,很有味道。其次,我们还可以对文中的酒客作这样的想象:他手中的酒,一定不是酒性很烈的白干,而应该是绍兴老酒——女儿红之类;喝的时候一定不是直着脖子一饮而尽,而是浅斟慢酌。这样才符合江南人的特点,体现江南人的悠闲自在。比起北方人的豪爽与刚烈,多了几分柔情与闲适。
(2)从作者精巧的构思角度欣赏。作者并没有一股脑儿为我们铺开江南的景象,而是用作画的手法,一层一层、一笔一笔、一点一点地把我们引进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温馨的幻境,手法很像画一幅水墨画。他思考全面,观察有序,下笔准而有度。他先写村子,再写长桥,然后写远阜,再写桥和山之间的树林,再着力写近处人的活动与门前的乌篷小船,从近到远又回到近,在空间上作了延伸。对于远处景物作者就用那绵绵细雨作衬托,远的朦胧,近的清晰,显现了画画中虚与实的关系。这样远近虚实完美结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从语言角度欣赏。长句与短句结合,娓娓道来,如话家常,间或又掺入四字句,既朗朗上口又典雅脱俗,尤其有特色的是这里换成第二人称来叙述,如“你试想想”“你说够不够悠闲…‘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这些句子,让我们读者觉得作者似乎是边作画边与我们交谈,好像就是在问我们:这样好不好?这样够不够?这样有没有把江南人的悠闲都画出来?在交谈中,我们就随同作者走进了水墨江南。这清新淳朴的语言,舒缓优美的语调,让人觉得特别亲切和温馨,格外惬意和舒坦。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图景”,其中第八段“江南的雪景”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引用诗句虚写雪景是按时间顺序的。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诵读。
3.辅助问题C:请给第七自然段的图景拟写一个标题,或者从下列语句中选一句作为标题,然后说说理由——“微雨寒村图”“微雨缀寒村”“水墨江南”“冬霖闲卷”“冬日农村图”。根据图景特点,给你所欣赏的其他图景也拟写一个标题。
明确:如(1)曝背谈天,(2)午后冬郊,(3)冬霖闲卷,(4)江南雪趣,(5)冬日闲步。(不求答案一致,大致能言之成理即可。)
4.辅助问题D:作者笔下的这些图景有哪些共同特征7
明确:优美、闲适、温润、和煦。(不求答案一致,大致能言之成理即可。)
5.辅助问题E:作者除了描绘“江南的冬景”外,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这些?
明确:作者还写了北国之冬、南国之冬等。对比衬托,突出 江南冬景的迷人可爱。
三、品味言语,体悟情感
核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冬景?
1,辅助问题A: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极力描画江南冬天的美丽图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从哪些词句或词句之字里行间体会得到呢?请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景进行揣摩探究。
学生活动:从情感层面揣摩探究其中一幅图景,然后交流结果。
明确:如第七段,我们可以从“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说够不够悠闲”“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等句子,体会到作者对自己家乡冬天的由衷赞赏和无限热爱,还可以体会到作者特喜欢悠闲的生活态度。
这种情调也体现在其他段落中,如第二段“这种江南的冬景,岂不可爱得很么”,第六段“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长大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以及最后一段“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这些语句都非常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还有其他一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也要引导学生去揣摩体会,此处分析从略。
2.辅助问题B:1935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调呢?从此文你看到7--个怎样的郁达夫?
老师PPT补充时代背景:1933年4月25日郁达夫与妻子王映霞从上海移家到美丽的西子湖畔(王映霞故乡),1935年12月1日写成《江南的冬景》。这期间,一方面‘上海的政治迫害更加猖獗……(作者)遭到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秘密通缉”;(郁云<郁达夫传)第116页)另一方面,“正是这对‘富春江上神仙侣’迁杭两年之后,动工修筑他们的爱巢——‘风雨茅庐’的时间”,“也恰是诗人精心构建自己梦中的精神家园,尽享人生的绮丽与安宁的时候”。(熊芳芳<寻找回来的达夫——(江南的冬景)的深度阅读>)这期间,“各种政论时评的写作,都不得不停止,开始写出一批游记,这是他用来麻痹敌人掩护自己的对策,以便转移当局对他的注意”。(郁云(郁达夫传》第117页)
小结:全文充满了生的情趣,有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以单纯简约的意象,以简率写意的文风,表现了晨霜如粉的清晨、风和日暖的午后、烟雨微茫的垂暮、白雪纷飞的夜晚,从而呈现出一种自然简洁而内敛深沉的生命气质。这时的郁达夫,似乎生活在太平盛世里,也似乎过得很惬意很幸福,就像一位悠闲自得地逍遥在山水之间的传统名士。但是,此时这位名士的逍遥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
四、探究写法,模仿写作
核心问题:冬天的江南为什么会这么美,作者是怎么写的?
1.我们也生活在作者所说的江南,在阅读此文之前你觉得我们江南的冬天有作者所说的这么美吗?
请再次认真读课文,思考探究作者是怎么让他笔下的江南的冬景这么美的?
明确:(1)细心观察,用心体会。(2)抓住特点,直接描摹。(3)虚实结合,借景抒情。(4)对比衬托。(相机板书)
2.学以致用,当堂练习。请看下图,抓住景物特点,尝试将其中一幅图用恰当的言语形式描述出来。
五、课外仿写,巩固提高
以“江南的春景”或“江南的夏景”“江南的秋景”“江南的冬景”为题,仿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