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行新的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学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抓好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历史教学;观念;创新;方法;创新
历史学科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用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个关键方面去探索、去创新。
一、要努力进行教学理念的探索和创新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决定着其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的效果。历史学科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必须在教学理念上作到以下几点:
1、变史实教育为学史教育。历史学科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都是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种事件。教师如果不注意把握,往往就将整个历史教学变成历史事实的教育。这样一来教授给学生的就只是一些枯燥的历史史实。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授课前就必须十分注意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知识的分析。不仅要告诉学生在历史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以及我们应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2、变死记硬背为理解吸收。历史教学少不了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但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去熟记这些历史知识呢?有些教师时常指定出一些知识点或重要的历史事实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死记硬背,甚至要求学生在记忆时要做到一字不错。诚然,让学生记得较多的知识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史实,是保证学生学好历史学科的一个必要前提。但是如果仅仅是强制性地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历史知识,倒不如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以及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分析,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历史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拉线索、作对比、找相似等各种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灵活的记忆和掌握。这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就是系统的、灵活的,可以保证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作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变知识灌输为素质培养。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在历史学科考试时能得高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运用历史知识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知识教授的重要性。因为知识的教授毕竟是历史教育乃至各个学科教育的基础,但是,如果我们只知道给学生知识而忽视了给学生能力,忽视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那么我们教授出来的学生就无法避免“高分低能”的通病。因此我们的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要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才能表现出来。而如何做好教学工作,使历史教学达到教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基础和关键。
1、要寓情于教,师生互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生们都渴望从古板的严肃的历史课中解放出来。如果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们不能做到寓情于教。教中有理,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师生互动,就很难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无法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寓情于教。师生互动,首先就是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去了解学生希望学习到什么,希望了解到什么,使教授的东西能被学生主动吸收和掌握;其次是注意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寓于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高尚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2、要尊重史实,鼓励思考。历史教学不能对史实进行篡改,也不能将史实进行歪曲。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尊重历史事实。但是。尊重历史事实并不等于照本宣科。比如在教授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的相关内容是,如果只把农民起义的成与败,清军入关与清朝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等内容进行介绍,那么学生难免就会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但教师在教学中能和学生一起对明末农民起义等事实进行一种假设思考,例如向学生提问:“如果李自成起义军能在攻入北京后迅速扫清明朝的残余势力,那么起义的结局如何?”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思考,提出他们各自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只要他们的分析有道理。教师就对他们的分析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教育学生敢于质疑历史结论或权威论证。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就能使学生巩固所学历史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大胆思考,大胆猜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处时代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再回首。
3、要结合现实。紧握时代脉搏。历史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解历史、掌握历史并为现实生活服务。通过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学习,使学生吸取历史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教学中就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使所讲授历史知识能为学生分析、解释社会现象服务。因此历史教学必须与时代相结合。中学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证历史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和观点的准确性。当社会上发生了比较重大的事件时,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尽快将这些信息向学生透露,并结合历史知识用历史的方法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判别能力。
总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我必须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观念;创新;方法;创新
历史学科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用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个关键方面去探索、去创新。
一、要努力进行教学理念的探索和创新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决定着其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的效果。历史学科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必须在教学理念上作到以下几点:
1、变史实教育为学史教育。历史学科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都是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种事件。教师如果不注意把握,往往就将整个历史教学变成历史事实的教育。这样一来教授给学生的就只是一些枯燥的历史史实。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授课前就必须十分注意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知识的分析。不仅要告诉学生在历史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以及我们应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2、变死记硬背为理解吸收。历史教学少不了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但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去熟记这些历史知识呢?有些教师时常指定出一些知识点或重要的历史事实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死记硬背,甚至要求学生在记忆时要做到一字不错。诚然,让学生记得较多的知识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史实,是保证学生学好历史学科的一个必要前提。但是如果仅仅是强制性地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历史知识,倒不如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以及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分析,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历史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拉线索、作对比、找相似等各种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灵活的记忆和掌握。这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就是系统的、灵活的,可以保证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作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变知识灌输为素质培养。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在历史学科考试时能得高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运用历史知识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知识教授的重要性。因为知识的教授毕竟是历史教育乃至各个学科教育的基础,但是,如果我们只知道给学生知识而忽视了给学生能力,忽视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那么我们教授出来的学生就无法避免“高分低能”的通病。因此我们的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要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才能表现出来。而如何做好教学工作,使历史教学达到教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基础和关键。
1、要寓情于教,师生互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生们都渴望从古板的严肃的历史课中解放出来。如果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们不能做到寓情于教。教中有理,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师生互动,就很难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无法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寓情于教。师生互动,首先就是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去了解学生希望学习到什么,希望了解到什么,使教授的东西能被学生主动吸收和掌握;其次是注意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寓于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高尚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2、要尊重史实,鼓励思考。历史教学不能对史实进行篡改,也不能将史实进行歪曲。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尊重历史事实。但是。尊重历史事实并不等于照本宣科。比如在教授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的相关内容是,如果只把农民起义的成与败,清军入关与清朝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等内容进行介绍,那么学生难免就会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但教师在教学中能和学生一起对明末农民起义等事实进行一种假设思考,例如向学生提问:“如果李自成起义军能在攻入北京后迅速扫清明朝的残余势力,那么起义的结局如何?”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思考,提出他们各自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只要他们的分析有道理。教师就对他们的分析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教育学生敢于质疑历史结论或权威论证。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就能使学生巩固所学历史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大胆思考,大胆猜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处时代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再回首。
3、要结合现实。紧握时代脉搏。历史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解历史、掌握历史并为现实生活服务。通过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学习,使学生吸取历史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教学中就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使所讲授历史知识能为学生分析、解释社会现象服务。因此历史教学必须与时代相结合。中学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证历史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和观点的准确性。当社会上发生了比较重大的事件时,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尽快将这些信息向学生透露,并结合历史知识用历史的方法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判别能力。
总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我必须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