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文化教育是家长、教师和学校共同关注的焦点。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不太重要,以致出现学生日常生活的动手能力不强,甚至出现了学生在上小学、中学都有家长租房陪学的现象。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教育阶段,如何促使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所有家长、教师以及学校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
据《中国妇女报》2001年lO月28日报道,中国儿童中心实施的“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抽样调查”表明,中国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容乐观。在小学生中,有26%的家长每天要为孩子的穿戴操心,30%的孩子连简单的饭菜都不会做。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儿童的知识面和智力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对某校3年级一个班60名学生在校吃中餐情况的调查,连续观察一周的结果表明:80%的学生在每次吃饭时都把洗得干干净净的筷子从书包取出,饭后又放进袋子,并未清洗。据了解:是带回家让父母清洗。诸如此类洗碗、洗衣、梳头、打扫房间等生活小事由父母代劳的现象很多,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巳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错误的教育方式是形成小学生动手能力差的根本原因
经过调查,我们找到了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差的根源。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及学校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家长方面,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家庭对子女溺爱。孩子父母的代劳,爷爷奶奶的袒护,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家长过于低估孩子的自主能力。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事都做不了,做不好,甚至担心孩子损坏东西,于是家长包揽一切,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动手能力的机会。
另一方面,给孩子安排太多的才艺课程,不让孩子涉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劳动。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要多才多艺,因此往往注重孩子的琴有没有弹好,书画有没有长进等,认为孩子把才艺学好才是正经事。从而忽视了孩子日常生活劳动技能的培养。
学校方面,由于现在各种名校的出现,学校更多关注是的学生考入名校的升学率,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文化成绩的提高,以保住自己的饭碗。这一现象在民办学校尤为突出。在民办学校。小学生已开始寄宿或半寄宿。生活中的洗碗由食堂的工人师傅代替,洗衣由学校的生活教师代劳,回家和返校由家长接送。学生的惟一任务是学习。家长、教师和学校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动手能力差一点也没有关系。这一观点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巳达成了共识,从而使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进入了空白地带。
三、倡导全面发展。加强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在一个人大脑中有20万个神经细胞支持着手部运动,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我们经常说“心灵手巧”。其实手巧才能心灵。同时。孩子在锻炼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责任心、爱心和毅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转变观念,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做家务,一方面可以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孩子的年龄虽然很小,但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整理玩具、书包,自己洗手洗脸、脱衣睡觉,洗碗洗筷,打扫房间等小事。当孩子做不好时,不要急于马上替他做,更不要轻易责怪孩子,从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做好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孩子的每一个小小闪光点,都要及时加以赏识,让孩子从孩提时代起,就不知不觉地做快乐的人。并随之而成为成功的人。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一些有难度的事情,家长可以给予指导。有些孩子刚开始可能对家务事很感兴趣,时间一长,会有厌烦心理。对此,家长要正确引导,让孩子坚持下去,养成自己做家务的好习惯。
2、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考虑学生的升学率固然重要,教师顾及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理解。但是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个大目标出发。学校应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高贵品质。对寄宿和半寄宿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洗碗洗筷。打扫宿舍卫生,整理床上衣物。而教师在考虑学生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技能课上,可以结合实际。多安排一些手工,在学生完成手工作业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劳动含义的真正理解,以达到树人的正确目标,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个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
据《中国妇女报》2001年lO月28日报道,中国儿童中心实施的“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抽样调查”表明,中国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容乐观。在小学生中,有26%的家长每天要为孩子的穿戴操心,30%的孩子连简单的饭菜都不会做。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儿童的知识面和智力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对某校3年级一个班60名学生在校吃中餐情况的调查,连续观察一周的结果表明:80%的学生在每次吃饭时都把洗得干干净净的筷子从书包取出,饭后又放进袋子,并未清洗。据了解:是带回家让父母清洗。诸如此类洗碗、洗衣、梳头、打扫房间等生活小事由父母代劳的现象很多,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巳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错误的教育方式是形成小学生动手能力差的根本原因
经过调查,我们找到了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差的根源。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及学校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家长方面,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家庭对子女溺爱。孩子父母的代劳,爷爷奶奶的袒护,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家长过于低估孩子的自主能力。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事都做不了,做不好,甚至担心孩子损坏东西,于是家长包揽一切,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动手能力的机会。
另一方面,给孩子安排太多的才艺课程,不让孩子涉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劳动。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要多才多艺,因此往往注重孩子的琴有没有弹好,书画有没有长进等,认为孩子把才艺学好才是正经事。从而忽视了孩子日常生活劳动技能的培养。
学校方面,由于现在各种名校的出现,学校更多关注是的学生考入名校的升学率,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文化成绩的提高,以保住自己的饭碗。这一现象在民办学校尤为突出。在民办学校。小学生已开始寄宿或半寄宿。生活中的洗碗由食堂的工人师傅代替,洗衣由学校的生活教师代劳,回家和返校由家长接送。学生的惟一任务是学习。家长、教师和学校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动手能力差一点也没有关系。这一观点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巳达成了共识,从而使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进入了空白地带。
三、倡导全面发展。加强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在一个人大脑中有20万个神经细胞支持着手部运动,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我们经常说“心灵手巧”。其实手巧才能心灵。同时。孩子在锻炼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责任心、爱心和毅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转变观念,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做家务,一方面可以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孩子的年龄虽然很小,但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整理玩具、书包,自己洗手洗脸、脱衣睡觉,洗碗洗筷,打扫房间等小事。当孩子做不好时,不要急于马上替他做,更不要轻易责怪孩子,从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做好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孩子的每一个小小闪光点,都要及时加以赏识,让孩子从孩提时代起,就不知不觉地做快乐的人。并随之而成为成功的人。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一些有难度的事情,家长可以给予指导。有些孩子刚开始可能对家务事很感兴趣,时间一长,会有厌烦心理。对此,家长要正确引导,让孩子坚持下去,养成自己做家务的好习惯。
2、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考虑学生的升学率固然重要,教师顾及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理解。但是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个大目标出发。学校应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高贵品质。对寄宿和半寄宿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洗碗洗筷。打扫宿舍卫生,整理床上衣物。而教师在考虑学生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技能课上,可以结合实际。多安排一些手工,在学生完成手工作业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劳动含义的真正理解,以达到树人的正确目标,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个全面而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