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的每一位教保服务人员都是教学专业上共同精进的伙伴。如何凝聚团队并促使团队伙伴共同成长,是幼儿园课程领导人面临的重要挑战。本研究聚焦幼儿园教保服务人员团队形成初期课程领导人的工作重点与工作策略等问题,探究他们如何带领园内教保服务人员逐渐凝聚成一个社群。研究发现,在幼儿园新的教保服务人员团队形成初期.课程领导人的首要工作并不是立即改善成员的教学能力或工作状态,而是要经营与维系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形成有利于促进专业共同成长的社群。
【关键词】教保服务人员;课程领导人;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7/08-0036-05
2005年,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多所大专院校学者以实证资料作为基础,研编适合台湾地区幼儿的课程大纲。学者们历时27个月最终编拟完成了《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以下简称《课程大纲》),之后便进入幼儿园进行为时3年的实验(以下简称“课纲实验”)。学者们在实验过程中协助幼儿园执行《课程大纲》,同时收集《课程大纲》的落实情况,作为《课程大纲》修订与建立配套措施的基础。
2009年,笔者因参与课纲实验的研究工作,跟随《课程大纲》研编小组成员到不同的幼儿园观察《课程大纲》落实情况,发现在幼儿园中,教保服务人员的不同工作模式体现出不同的优势,也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执行《课程大纲》过程中碰到各种困难。
有些幼儿园的内部工作流程与业务运作已相当成熟,园长与教保服务人员之间形成了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模式,且彼此间持有相似的幼教理念。在进行课纲实验的一年中,园内课程领导人及教保服务人员能按照原有的工作模式探究《课程大纲》的精神内涵,开展立足于各个班级实践的研究。团队成员不仅相互了解自己原有的幼教理念,也提出了各自在实践中的思考、担忧与困难,并共同讨论、商议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也有些幼儿园成立不久,园内的教保服务人员对于自身的角色尚在揣摩之中,组织内部的工作模式也正在形成之中。幼儿园加入课纲实验之后,教保服务人员一方面要尽快适应新组织、熟悉新成员,开展各项日常教保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学习《课程大纲》的理念与精神,并思考落实《课程大纲》的方式。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成员的压力较大.又因彼此间不甚熟悉而较少互动交流,更不用说共同商议问题解决方式了。在成员面临困难没有解决策略,且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下,幼儿园对于《课程大纲》的理解与实践也较不稳定。
导致不同幼儿园存在实践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团队成型与否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所谓团队成型,是指人员组成稳定,成员彼此信任且愿意提出问题、讨论及分享经验。上文描述的两类幼儿园中,前者即为有成型团队的幼儿园;后者则因团队尚在形成过程中,成员正在熟悉与适应自己的角色与工作内容,同事间尚不很熟悉,因此在碰到问题或困难时他们不一定能自在地表达出来,通常会选择独立面对或独自承担解决问题的压力。
由此可见,成型与稳定的团队能使成员在碰到困难时共同商量解决的可能,成员相互间的讨论与分享可促使其在实践《课程大纲》过程中学习与成长。那么对于新成立的幼儿园来说。幼儿园课程领导人应如何引导团队成员共同面对困难并与其他成员讨论与分享,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凝聚、形塑教保服务人员团队?这正是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2012年10月5日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正式颁布了《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许多幼儿园立即着手开展实践工作。新课纲实验过程中.研究者看到了团队凝聚的重要性,为此进一步探究了如何凝聚团队、建立社群的问题。以期为幼儿园课程领导人提供借鉴。
一、研究资料收集
研究者以一所成立约五年的幼儿园——彩虹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课程领导人小猫老师,了解她是如何与园内教保服务人员一同工作并逐渐凝聚团队的。
收集的访谈资料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2012年4月获得的访谈资料,主要用以了解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这一段时间内,小猫老师领导教保服务人员团队时面临的难题、使用的策略及个人感悟。第二部分为从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获得的访谈资料,主要用以了解小猫老师在2012年8月至11月间,领导另一批新进教保服务人员时面临的新困境、采取的对策及个人感悟。
经小猫老师同意,我们对访谈过程进行全程录音。研究者将录音转录为文字稿后使用Nvi09软件进行整理。除正式访谈之外,研究者还记录了小猫老师与研究者的不定期电话联系及提问内容等,并通过查看园内定期教学观察记录及各班级的教学资料了解幼儿园教保服务人员的教学进展情况。
二、研究背景
(一)彩虹幼儿园简介
彩虹幼儿园成立约五年,目前有2个大班、1个中班、1个小班,园内共有120名3~6岁幼儿。园内有12位教保服务人员,包含1位园长、1位行政教保老师、8位带班老师及会计、厨工阿姨各1位。老师皆为合格的教保服务人员,多数是刚毕业的师范生或年轻老师。
(二)小猫老师在彩虹幼儿园中担任的角色
小猫老师起初在幼儿园担任行政教保老师.主要工作是关注各班教学情况、阅读教学档案、与老师讨论活动主题的设计,同时协助他们理解《课程大纲》的精神并开展贯彻落实工作。
在担任行政教保老师期间,小猫老师通过不断进修和参与各种研习活动,以及修习园长课程,到2012年初成为彩虹幼儿园的园长,原来的白园长则去另一所幼儿园当园长了。白园长可以说是小猫老师的师父,在小猫老师还是行政教保老师时,白园长就经常带着她处理园内各项行政工作,和小猫老师分享各种做人做事的经验。小猫老师在遇到难题时,也经常向师父讨教。
(三)研究者与小猫老师的关系
彩虹幼儿园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邀请参与了课纲实验,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从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每月定期入园观察教学活动、参与有关教学的工作会议,并帮助老师理解与执行《课程大纲》。正是由于这个契机,研究者与小猫老师结识了。 小猫老师可以说是幼儿园与研究小组之间的桥梁,她经常与研究者联系,协助研究小组成员了解园内老师情况,并及时与研究者和老师沟通澄清相关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互动与沟通,小猫老师与研究小组间形成了良好的关系。课纲实验结束后,研究者还接受彩虹幼儿园的邀请,继续协助该园教保服务人员贯彻落实《课程大纲》。
总体来说,小猫老师的角色是带领彩虹幼儿园的教保服务人员熟悉各项工作、设计课程与教学活动,以及处理各项与幼儿、家长相关的事务,师父白园长及研究者则是在背后支持她的人。师父主要在幼儿园行政及家长相关事务方面提供协助,研究者则主要在课程与教学相关事务方面提供服务。
三、研究结果
(一)阶段一资料
1.团队1的概况
团队1包含4个班级8位教保服务人员,其中3位是留任人员,其余皆为当年招募的新成员。这些老师来自台湾不同的地方,各自的幼教经验也不尽相同。他们对于自创课程或开展主题课程活动的经验不足,也不熟悉《课程大纲》的理念与内容。
2.小猫老师的策略
为了解决彩虹幼儿园团队1的成员在课程与教学和执行《课程大纲》方面的困难,精进每位成员执行《课程大纲》的能力,小猫老师采取了如下策略。
(1)熟读《课程大纲》,要求成员根据辅导建议“做、调、改”
在课纲实验过程中,小猫老师担心自己不能有效帮助园内教保服务人员贯彻落实《课程大纲》,因此不仅认真阅读《课程大纲》,还就自己尚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内容询问研究小组成员。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记笔记、参与研习、阅读相关书籍,努力理解和实践《课程大纲》,也积极引导园内每位教保服务人员学习与实践。小猫老师对笔者说:“我很希望我们有所进步,所以我就会非常注意引导老师看辅导建议并做好做、调、改工作。”
(2)要求各班提交预设课程资料方案,并确定团队讨论时间
小猫老师与各班约定了讨论预设课程方案的时间。“我们认为老师要预设课程,在园务会议上我与各班约定了一起讨论预设课程方案,星期一哪个班,星期二哪个班,星期三哪个班……一二三四我都排得满满的。”考虑到讨论时间有限,也希望讨论顺利且有效率。小猫老师规定各班必须在指定时间内提交预设课程的方案,她自己也会在组织讨论前认真阅读材料。
(3)观察各班教学情况,积极给出建议
小猫老师经常进班观察各班教学活动,以了解每个班级的师幼互动、课程与教学等情况。在进班观察时,小猫老师较为关注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并会给出调整建议。“当初我进活动室观察时主要看缺点,建议老师怎么进行调整。”
3.发现与感悟
按照上述方法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小猫老师察觉到自己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园内老师也经常提出调离请求。分析原因后,小猫老师发现自己似乎太关注老师在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而忽略了成员的状态与感受。“当初我很看重课程的东西,后来察觉到是我忽略了老师的感受,我之前总是直接切入去谈课程,那么老师就会有反弹,甚至会感到有压力。”在此过程中,师父、研究者也帮助小猫老师分析原因,促使小猫老师开始从其他教保服务人员的角度看问题。她发现自己的介入方式可能让老师们感到气馁,因为她们在教学上已经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如果还是不断接收到被提醒的建议,则“难免会产生‘就算我非常投入,你也还是会告诉我我没有做好’的疑惑”。
4.小猫老师的新策略
(1)关心老师
小猫老师开始调整自己的做法,暂时放下了对教学的关注,改为尝试去关心每一个成员。“面对老师时说几句关心的话吧!不要总是谈课程、课程的。”
(2)肯定老师的付出
小猫老师开始修正自己原来的观察角度.从关注教师教学中的不足转为关注其表现好的方面,并及时给予肯定。“如果觉得她们做得不错。我会及时鼓励。如果有老师进一步作出回应,我就会记在日志里。”小猫老师通过积极反馈、与老师对话,让成员们知道了自己值得肯定的地方。
(3)根据各位老师的不同特质、能力与需求.制订不同的目标或努力方向
小猫老师逐渐发现了每个成员的特质、能力及发展需求,她为每位成员制订了不同的目标或努力方向。对于新老师,希望她们先稳定好班级秩序,对于有经验的老师,则要求她们对教学作出更进一步的思考与计划。
(4)安排互动机会,拉近成员间距离
小猫老师注意到成员间的彼此熟悉也很重要,因此,她安排了读书会、开展了《课程大纲》导读和关于课程的讨论活动,使成员间多了一些互动的机会。除了讨论教学工作之外,小猫老师还安排了其他话题。“一起做放松游戏让老师们发觉‘原来除了课程,我们还可以做其他互动’。”
5.新策略的效果
小猫老师逐渐认识到,成员需要时间适应环境、互相熟悉,慢慢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她不再只看成员的缺点,而是尝试去关心他们的方方面面,并多给予正向鼓励。
2012年初,小猫老师由于职务调整已无法约定和各班讨论课程的时间,这时成员们却开始主动寻求她的帮助。“变成老师跑来找我了,问我什么时候有空,他们和我讨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谈课程或活动方案,有时也会谈幼儿的状况。”小猫老师的职责逐渐变成了给出建议或帮忙检视课程设计中的问题,她不再是一个监督者或控制者。老师们的问题或困难得以解决了,双方的关系也变得和从前不一样。
在这一阶段,小猫老师逐渐从原先的关注教学情况到更关注成员的感受,从找缺点转向关注和肯定成员的特质与付出,从检查更正的管理者角色转向帮助解决问题的合作者角色,可以说是领悟到了“顾及他人感受,从别人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
(二)阶段二资料
1.团队2的概况
彩虹幼儿园因台湾各县市教保人员的公开招考而再度面临人事调整。2012年8月幼儿园组建了另一个新团队.除了原团队1中继续留任的3位老师外,其他都是新进的教保服务人员。 2.小猫老师的策略
(1)根据先前的体悟,“顾及他人感受,从别人角度看问题”
与新团队一同工作之后,小猫老师尽可能与每位成员积极互动。例如,她每天中午都去各班走走,问问老师们是否需要咖啡之类的,关心成员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就教学工作而言,她会将平时观察到的各班的活动情况及自己的看法及时告诉老师们,如有需要调整之处则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告知相关成员。“我对两位老师说他们组织的活动很棒。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当时没有讲。”小猫老师往往是在肯定成员们的努力之后,再委婉地说明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我很体谅老师,她们有许多工作要做,也许是因为比较忙碌而没有太多时间去讨论或思考。”
每位成员对教学的认识都不尽相同,她们也不太能完全把握《课程大纲》的重点,容易把精力放到一些“非重要”的事务上。察觉到这一点之后,小猫老师和研究者进行了讨论,决定给予成员们以支持。“老师作出的每一点努力或许不完全符合你的期望,但她们这样那样的想法和创意应该得到支持,这样她们才会愿意作出进一步的努力。”小猫老师正是因为站在了成员的立场上。看到了每个人所作的努力,所以才会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和支持团体成员。
(2)促使新成员互动,增进他们彼此间的认识
由于团队2中新进的成员占了大多数,小猫老师经常思考如何增进老师之间的互动。以促使他们尽快熟悉起来。
a.打破班级界限,安排教师轮流负责全园活动
新团队成员中,一起带班的老师有较多相互认识交流的机会,不在一起带班的成员间则互动较少。为此,小猫老师打破班级界限,安排教师轮流负责全园活动,以让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与其他班级老师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安排.负责全园活动的老师要和成员开展讨论,他们就有了更多互动的机会。”
b.增加成员间园外互动的机会
老师们在幼儿园内聚在一起,多是为了讨论园内事务,小猫老师认为这样的互动严肃有余,活泼不够,她不希望团队的氛围总是如此。因此,小猫老师着意创造了不同的机会,让团队成员在幼儿园之外开展积极的互动,如组织全员出游活动、不定时聚餐等。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团队成员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c.继续举办有助于增加成员间互动的研习活动
用多种方式增进团队成员间的积极互动。是小猫老师持续思考的问题。“以前每次研习活动太沉闷,我想,或许与研习话题有关。如果选择比较轻松的话题,可能会增加互动的机会。”小猫老师为此作了许多努力。
总之,在第二阶段,小猫老师根据前一年的体悟,一方面继续经营自己与成员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重视成员间关系的建立。由于体会到了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她积极运用各种方式帮助成员建立良好的互动。
四、讨论与启示
从所收集的两个阶段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小猫老师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较关注的是课程规划与设计方面的问题,但她发现自己给团队成员更多的是压力,结果不仅课程规划与设计问题没有解决,团队成员与她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为此,她省思和调整自己,转向关心和肯定成员。当小猫老师转变之后,团队成员反而开始主动寻求她的帮助。
小猫老师起初与团队成员间的紧张关系.正如学者黄光国所说的,是华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面子问题在作祟,幼儿园的课程领导人与教保服务人员们之间的关系是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结合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交往双方都需要有“面子”,如此,才能维系彼此的情感关系。好在小猫老师后来领悟到这个道理了。
之后小猫老师转变为关心、肯定每一位团队成员,努力了解每一位成员的需求,也接纳每一位成员的状态。她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协助者出现的,重在帮助成员解决碰到的困难。这样的做法使得她与成员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性关系。彼此间相互信任。正如学者杨中芳所说的,在华人社会中,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双方既定关系与互动经验的累积增进了彼此的信任。
双方有了信任,才有彼此进行知识分享的可能性,而这正是一个团队得以分享经验、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也就是说,信任是一个团队或社群形成的必要基础,这是随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逐渐增强的。
小猫老师凝聚和形塑教保服务人员团队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幼儿园教保服务人员团队形成初期,课程领导人的首要工作并不是立即改善成员的教学能力或工作状态,而是先要经营与维系好整个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课程领导人与每位成员以及成员互相之间若形成了良好的关系,便容易增进彼此的信任,这是团队形成的重要基础。有了这一个基础,团队成员们才可能乐意且自在地提出问题、分享经验,继而朝着专业学习社群的发展阶段迈进。
【关键词】教保服务人员;课程领导人;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7/08-0036-05
2005年,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多所大专院校学者以实证资料作为基础,研编适合台湾地区幼儿的课程大纲。学者们历时27个月最终编拟完成了《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以下简称《课程大纲》),之后便进入幼儿园进行为时3年的实验(以下简称“课纲实验”)。学者们在实验过程中协助幼儿园执行《课程大纲》,同时收集《课程大纲》的落实情况,作为《课程大纲》修订与建立配套措施的基础。
2009年,笔者因参与课纲实验的研究工作,跟随《课程大纲》研编小组成员到不同的幼儿园观察《课程大纲》落实情况,发现在幼儿园中,教保服务人员的不同工作模式体现出不同的优势,也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执行《课程大纲》过程中碰到各种困难。
有些幼儿园的内部工作流程与业务运作已相当成熟,园长与教保服务人员之间形成了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模式,且彼此间持有相似的幼教理念。在进行课纲实验的一年中,园内课程领导人及教保服务人员能按照原有的工作模式探究《课程大纲》的精神内涵,开展立足于各个班级实践的研究。团队成员不仅相互了解自己原有的幼教理念,也提出了各自在实践中的思考、担忧与困难,并共同讨论、商议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也有些幼儿园成立不久,园内的教保服务人员对于自身的角色尚在揣摩之中,组织内部的工作模式也正在形成之中。幼儿园加入课纲实验之后,教保服务人员一方面要尽快适应新组织、熟悉新成员,开展各项日常教保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学习《课程大纲》的理念与精神,并思考落实《课程大纲》的方式。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成员的压力较大.又因彼此间不甚熟悉而较少互动交流,更不用说共同商议问题解决方式了。在成员面临困难没有解决策略,且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下,幼儿园对于《课程大纲》的理解与实践也较不稳定。
导致不同幼儿园存在实践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团队成型与否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所谓团队成型,是指人员组成稳定,成员彼此信任且愿意提出问题、讨论及分享经验。上文描述的两类幼儿园中,前者即为有成型团队的幼儿园;后者则因团队尚在形成过程中,成员正在熟悉与适应自己的角色与工作内容,同事间尚不很熟悉,因此在碰到问题或困难时他们不一定能自在地表达出来,通常会选择独立面对或独自承担解决问题的压力。
由此可见,成型与稳定的团队能使成员在碰到困难时共同商量解决的可能,成员相互间的讨论与分享可促使其在实践《课程大纲》过程中学习与成长。那么对于新成立的幼儿园来说。幼儿园课程领导人应如何引导团队成员共同面对困难并与其他成员讨论与分享,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凝聚、形塑教保服务人员团队?这正是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2012年10月5日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正式颁布了《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许多幼儿园立即着手开展实践工作。新课纲实验过程中.研究者看到了团队凝聚的重要性,为此进一步探究了如何凝聚团队、建立社群的问题。以期为幼儿园课程领导人提供借鉴。
一、研究资料收集
研究者以一所成立约五年的幼儿园——彩虹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课程领导人小猫老师,了解她是如何与园内教保服务人员一同工作并逐渐凝聚团队的。
收集的访谈资料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2012年4月获得的访谈资料,主要用以了解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这一段时间内,小猫老师领导教保服务人员团队时面临的难题、使用的策略及个人感悟。第二部分为从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获得的访谈资料,主要用以了解小猫老师在2012年8月至11月间,领导另一批新进教保服务人员时面临的新困境、采取的对策及个人感悟。
经小猫老师同意,我们对访谈过程进行全程录音。研究者将录音转录为文字稿后使用Nvi09软件进行整理。除正式访谈之外,研究者还记录了小猫老师与研究者的不定期电话联系及提问内容等,并通过查看园内定期教学观察记录及各班级的教学资料了解幼儿园教保服务人员的教学进展情况。
二、研究背景
(一)彩虹幼儿园简介
彩虹幼儿园成立约五年,目前有2个大班、1个中班、1个小班,园内共有120名3~6岁幼儿。园内有12位教保服务人员,包含1位园长、1位行政教保老师、8位带班老师及会计、厨工阿姨各1位。老师皆为合格的教保服务人员,多数是刚毕业的师范生或年轻老师。
(二)小猫老师在彩虹幼儿园中担任的角色
小猫老师起初在幼儿园担任行政教保老师.主要工作是关注各班教学情况、阅读教学档案、与老师讨论活动主题的设计,同时协助他们理解《课程大纲》的精神并开展贯彻落实工作。
在担任行政教保老师期间,小猫老师通过不断进修和参与各种研习活动,以及修习园长课程,到2012年初成为彩虹幼儿园的园长,原来的白园长则去另一所幼儿园当园长了。白园长可以说是小猫老师的师父,在小猫老师还是行政教保老师时,白园长就经常带着她处理园内各项行政工作,和小猫老师分享各种做人做事的经验。小猫老师在遇到难题时,也经常向师父讨教。
(三)研究者与小猫老师的关系
彩虹幼儿园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邀请参与了课纲实验,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从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每月定期入园观察教学活动、参与有关教学的工作会议,并帮助老师理解与执行《课程大纲》。正是由于这个契机,研究者与小猫老师结识了。 小猫老师可以说是幼儿园与研究小组之间的桥梁,她经常与研究者联系,协助研究小组成员了解园内老师情况,并及时与研究者和老师沟通澄清相关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互动与沟通,小猫老师与研究小组间形成了良好的关系。课纲实验结束后,研究者还接受彩虹幼儿园的邀请,继续协助该园教保服务人员贯彻落实《课程大纲》。
总体来说,小猫老师的角色是带领彩虹幼儿园的教保服务人员熟悉各项工作、设计课程与教学活动,以及处理各项与幼儿、家长相关的事务,师父白园长及研究者则是在背后支持她的人。师父主要在幼儿园行政及家长相关事务方面提供协助,研究者则主要在课程与教学相关事务方面提供服务。
三、研究结果
(一)阶段一资料
1.团队1的概况
团队1包含4个班级8位教保服务人员,其中3位是留任人员,其余皆为当年招募的新成员。这些老师来自台湾不同的地方,各自的幼教经验也不尽相同。他们对于自创课程或开展主题课程活动的经验不足,也不熟悉《课程大纲》的理念与内容。
2.小猫老师的策略
为了解决彩虹幼儿园团队1的成员在课程与教学和执行《课程大纲》方面的困难,精进每位成员执行《课程大纲》的能力,小猫老师采取了如下策略。
(1)熟读《课程大纲》,要求成员根据辅导建议“做、调、改”
在课纲实验过程中,小猫老师担心自己不能有效帮助园内教保服务人员贯彻落实《课程大纲》,因此不仅认真阅读《课程大纲》,还就自己尚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内容询问研究小组成员。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记笔记、参与研习、阅读相关书籍,努力理解和实践《课程大纲》,也积极引导园内每位教保服务人员学习与实践。小猫老师对笔者说:“我很希望我们有所进步,所以我就会非常注意引导老师看辅导建议并做好做、调、改工作。”
(2)要求各班提交预设课程资料方案,并确定团队讨论时间
小猫老师与各班约定了讨论预设课程方案的时间。“我们认为老师要预设课程,在园务会议上我与各班约定了一起讨论预设课程方案,星期一哪个班,星期二哪个班,星期三哪个班……一二三四我都排得满满的。”考虑到讨论时间有限,也希望讨论顺利且有效率。小猫老师规定各班必须在指定时间内提交预设课程的方案,她自己也会在组织讨论前认真阅读材料。
(3)观察各班教学情况,积极给出建议
小猫老师经常进班观察各班教学活动,以了解每个班级的师幼互动、课程与教学等情况。在进班观察时,小猫老师较为关注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并会给出调整建议。“当初我进活动室观察时主要看缺点,建议老师怎么进行调整。”
3.发现与感悟
按照上述方法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小猫老师察觉到自己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园内老师也经常提出调离请求。分析原因后,小猫老师发现自己似乎太关注老师在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而忽略了成员的状态与感受。“当初我很看重课程的东西,后来察觉到是我忽略了老师的感受,我之前总是直接切入去谈课程,那么老师就会有反弹,甚至会感到有压力。”在此过程中,师父、研究者也帮助小猫老师分析原因,促使小猫老师开始从其他教保服务人员的角度看问题。她发现自己的介入方式可能让老师们感到气馁,因为她们在教学上已经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如果还是不断接收到被提醒的建议,则“难免会产生‘就算我非常投入,你也还是会告诉我我没有做好’的疑惑”。
4.小猫老师的新策略
(1)关心老师
小猫老师开始调整自己的做法,暂时放下了对教学的关注,改为尝试去关心每一个成员。“面对老师时说几句关心的话吧!不要总是谈课程、课程的。”
(2)肯定老师的付出
小猫老师开始修正自己原来的观察角度.从关注教师教学中的不足转为关注其表现好的方面,并及时给予肯定。“如果觉得她们做得不错。我会及时鼓励。如果有老师进一步作出回应,我就会记在日志里。”小猫老师通过积极反馈、与老师对话,让成员们知道了自己值得肯定的地方。
(3)根据各位老师的不同特质、能力与需求.制订不同的目标或努力方向
小猫老师逐渐发现了每个成员的特质、能力及发展需求,她为每位成员制订了不同的目标或努力方向。对于新老师,希望她们先稳定好班级秩序,对于有经验的老师,则要求她们对教学作出更进一步的思考与计划。
(4)安排互动机会,拉近成员间距离
小猫老师注意到成员间的彼此熟悉也很重要,因此,她安排了读书会、开展了《课程大纲》导读和关于课程的讨论活动,使成员间多了一些互动的机会。除了讨论教学工作之外,小猫老师还安排了其他话题。“一起做放松游戏让老师们发觉‘原来除了课程,我们还可以做其他互动’。”
5.新策略的效果
小猫老师逐渐认识到,成员需要时间适应环境、互相熟悉,慢慢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她不再只看成员的缺点,而是尝试去关心他们的方方面面,并多给予正向鼓励。
2012年初,小猫老师由于职务调整已无法约定和各班讨论课程的时间,这时成员们却开始主动寻求她的帮助。“变成老师跑来找我了,问我什么时候有空,他们和我讨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谈课程或活动方案,有时也会谈幼儿的状况。”小猫老师的职责逐渐变成了给出建议或帮忙检视课程设计中的问题,她不再是一个监督者或控制者。老师们的问题或困难得以解决了,双方的关系也变得和从前不一样。
在这一阶段,小猫老师逐渐从原先的关注教学情况到更关注成员的感受,从找缺点转向关注和肯定成员的特质与付出,从检查更正的管理者角色转向帮助解决问题的合作者角色,可以说是领悟到了“顾及他人感受,从别人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
(二)阶段二资料
1.团队2的概况
彩虹幼儿园因台湾各县市教保人员的公开招考而再度面临人事调整。2012年8月幼儿园组建了另一个新团队.除了原团队1中继续留任的3位老师外,其他都是新进的教保服务人员。 2.小猫老师的策略
(1)根据先前的体悟,“顾及他人感受,从别人角度看问题”
与新团队一同工作之后,小猫老师尽可能与每位成员积极互动。例如,她每天中午都去各班走走,问问老师们是否需要咖啡之类的,关心成员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就教学工作而言,她会将平时观察到的各班的活动情况及自己的看法及时告诉老师们,如有需要调整之处则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告知相关成员。“我对两位老师说他们组织的活动很棒。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当时没有讲。”小猫老师往往是在肯定成员们的努力之后,再委婉地说明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我很体谅老师,她们有许多工作要做,也许是因为比较忙碌而没有太多时间去讨论或思考。”
每位成员对教学的认识都不尽相同,她们也不太能完全把握《课程大纲》的重点,容易把精力放到一些“非重要”的事务上。察觉到这一点之后,小猫老师和研究者进行了讨论,决定给予成员们以支持。“老师作出的每一点努力或许不完全符合你的期望,但她们这样那样的想法和创意应该得到支持,这样她们才会愿意作出进一步的努力。”小猫老师正是因为站在了成员的立场上。看到了每个人所作的努力,所以才会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和支持团体成员。
(2)促使新成员互动,增进他们彼此间的认识
由于团队2中新进的成员占了大多数,小猫老师经常思考如何增进老师之间的互动。以促使他们尽快熟悉起来。
a.打破班级界限,安排教师轮流负责全园活动
新团队成员中,一起带班的老师有较多相互认识交流的机会,不在一起带班的成员间则互动较少。为此,小猫老师打破班级界限,安排教师轮流负责全园活动,以让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与其他班级老师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安排.负责全园活动的老师要和成员开展讨论,他们就有了更多互动的机会。”
b.增加成员间园外互动的机会
老师们在幼儿园内聚在一起,多是为了讨论园内事务,小猫老师认为这样的互动严肃有余,活泼不够,她不希望团队的氛围总是如此。因此,小猫老师着意创造了不同的机会,让团队成员在幼儿园之外开展积极的互动,如组织全员出游活动、不定时聚餐等。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团队成员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c.继续举办有助于增加成员间互动的研习活动
用多种方式增进团队成员间的积极互动。是小猫老师持续思考的问题。“以前每次研习活动太沉闷,我想,或许与研习话题有关。如果选择比较轻松的话题,可能会增加互动的机会。”小猫老师为此作了许多努力。
总之,在第二阶段,小猫老师根据前一年的体悟,一方面继续经营自己与成员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重视成员间关系的建立。由于体会到了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她积极运用各种方式帮助成员建立良好的互动。
四、讨论与启示
从所收集的两个阶段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小猫老师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较关注的是课程规划与设计方面的问题,但她发现自己给团队成员更多的是压力,结果不仅课程规划与设计问题没有解决,团队成员与她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为此,她省思和调整自己,转向关心和肯定成员。当小猫老师转变之后,团队成员反而开始主动寻求她的帮助。
小猫老师起初与团队成员间的紧张关系.正如学者黄光国所说的,是华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面子问题在作祟,幼儿园的课程领导人与教保服务人员们之间的关系是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结合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交往双方都需要有“面子”,如此,才能维系彼此的情感关系。好在小猫老师后来领悟到这个道理了。
之后小猫老师转变为关心、肯定每一位团队成员,努力了解每一位成员的需求,也接纳每一位成员的状态。她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协助者出现的,重在帮助成员解决碰到的困难。这样的做法使得她与成员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性关系。彼此间相互信任。正如学者杨中芳所说的,在华人社会中,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双方既定关系与互动经验的累积增进了彼此的信任。
双方有了信任,才有彼此进行知识分享的可能性,而这正是一个团队得以分享经验、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也就是说,信任是一个团队或社群形成的必要基础,这是随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逐渐增强的。
小猫老师凝聚和形塑教保服务人员团队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幼儿园教保服务人员团队形成初期,课程领导人的首要工作并不是立即改善成员的教学能力或工作状态,而是先要经营与维系好整个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课程领导人与每位成员以及成员互相之间若形成了良好的关系,便容易增进彼此的信任,这是团队形成的重要基础。有了这一个基础,团队成员们才可能乐意且自在地提出问题、分享经验,继而朝着专业学习社群的发展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