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国都把个性化教育放在教改的显著位置上。推行个性化教育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证明了个性化教育的巨大作用。我国的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整齐划一”,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导致学生思维受到限制,创造力受到遏制。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特别是母语教学,决不能把学生限制在呆板的框框中,不能把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技术。我们在语文教学上实施个性化教学该注意什么问题呢?下面本人就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课程的个性化
本世纪初,崔峦就指出:“小学语文课程要把学生的发展置于课程、教材改革的中心地位,逐步建立校内外结合、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结合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使课程、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凭借。”为了实现此目的,笔者以为应当实现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与多元化。
据有关资料,八十年代亚太地区的15个国家中,就有5个国家在小学阶段开展选修课。因此,小学语文学科可以增加语文活动课的选择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诸如兴趣小组、文学社团、讲座、竞赛这些活动中自行选择,在兴致盎然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学校、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社区乃至社会的母语环境,建设书香校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给希望小学的小伙伴写信,走向社区消灭错别字,使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
我们还应努力探索跨学科的、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课程形式。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开发的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其做法是,以德育为主导,以语文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环节,就某个主题,如“我爱祖国妈妈”,从各科教学到教育,课上到课下,从校内到校外,利用内容的相似性,展开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合力,使原本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从深度、广度上得到拓展,大大增強了教育教学效果。
此外,除了在语文课上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读书、思考、练习、作业的时间以外,建议专设自由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览室、图书馆读自己爱读的书,记下好词佳句、心得体会。中高年级的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坚持数年,学生的读写能力定会大大提高,长期养成的认真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定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总之,在课程方面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加强课外活动,开发“环境”课程,做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举,课内外、校内外结合,使学生在开放、多元化的语文课程中自主学习,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教师的个性化
古人设帐授徒,以个别传授为主,因而做到个别对待相对容易一些。《论语·颜渊》有四段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讠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对仁所作的四种解释,是分别针对四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而言的,他的这种个性教学法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为了尽量开拓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给他们的个性以发挥的余地,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对待,可采用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个人教学等个性化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使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应从教师这里节省下时间,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因为活动时间是个性发展的首要条件,如果活动时间完全被老师占用了,学生主动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其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这个不行,那个不准,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怎么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应当允许学生主动抢答、提问、板演,允许学生走出座位去帮助或请教其他同学,允许学生在自学、讨论、阅读作文时自由交流、自由辩论。再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质疑正确的答案,敢于打破权威是富有创造力的表现,这种精神岂能扼杀?在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最后在总结阶段,让学生讨论愿做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苹果一样的人,学生交流起来,甚至有的坚持说“一定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像苹果、石榴一样的人就是不好的”的状况。显然在当今社会对于这样的认识是跟不上时代,学生被束缚在小小的框子里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则对话的空间要大出许多。有的学生就说: “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花生默默无闻,虽然外表不好看却有奉献精神。”也有的学生会说:“要做像苹果一样的人,因为苹果高高的挂在枝头,路人一看就想去摘,这样容易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的回答不是挺有思想的嘛,这时再乘胜追击,有学生就说:“既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又要做像苹果一样的人,因为花生的精神固然很可贵,如果你不勇敢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别人是不那么发现你身上的闪光点,那么你就不会让别人认可你自己。我们不仅要有花生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有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勇气,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果不去展示自己,推荐自己,很多机会就会从你的身边溜走。”你看,多独到的见解!
三、学生的个性化
传统的教学往往遵循统一的原则,学习内容是有计划和指令性的。对于老师给的教学任务,每一个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完成,结果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导致了学生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辩论学习疑问,自主组合合作方式,自主设计作业内容。在 “四自”原则的指导下,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学习方法——让学生自选
研究表明,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如教学《林海》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来理解大兴安岭美丽景色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有的采用“电脑绘画法”,有的采用“做导游”的方式,有的采用 “感情朗读”,有的轻轻吟诵诗句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有的还为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写了广告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限制思维范围,不规定思维路径,鼓励独出心裁和标新立异。 2、学习疑问——让学生自辩
古人曰:“学贵有疑。”“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例如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学生质疑:“做落花生那样的人好呢?还是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好呢?”适时引导学生分成了“落花生(正方)”和“石榴、苹果(反方)”进行辩论,课堂顿时变成了实话实说的现场。“我认为落花生生命力强,不需要特别的呵护,它把好吃的果实深埋在地下,这不正是那些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吗?”“石榴、苹果外表好看,也很好吃,这好比外表美丽,又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有什么不好呢?美的事物会给别人带来美的享受呢!” “石榴、苹果既讲体面又很实用,比外表难看的花生强,现在不都讲究包装吗?你看老师穿得就很漂亮,她课也讲得很生动,既有学问又漂亮的老师是我们学生的偶像。”“现在社会看重的是踏实肯干的人,而不是長相。”“像花生那样,光有本事不露有谁会知道呢?瞧石榴、苹果敢于宣传自己,推荐自己,有胆有识,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人才。”由此可见,课堂上提出疑问,让学生多辩辩,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显著的见解,也促使学生形成了独特的见解,使个性得到了张扬。
3、合作方式——让学生自组
托兰斯的研究表明,富于合作精神,心理健康的儿童与一般儿童处于同等智力水平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高。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允许每一名学生根据能力和需要,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资源结合成小组,并且进出自由,通过协作去寻求帮助或共同探讨问题。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让学生选择伙伴表演课本剧,同伴可以在教室中任选一块自己的天地,尽情表现自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建立多向通道,增加信息来源,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协作中发挥创造个性。在小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不同的任务,为优等生创造条件,提供挑战性的学习材料,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克服了“整体划一”的缺点,便于有效地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4、作业内容——让学生自定
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让学生自己做主,自由安排作业内容,自我设计作业形式,使作业成为点缀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道绚丽的风景,展示了“红杏出墙”的个性。如古诗《赠汪伦》,课后学生选择了各自喜好的作业方式重现诗歌。比如:(1)画:为诗配一幅画;(2)唱:加上一段熟悉的旋律,把全诗唱出来;(3)演:小组合作,根据诗意表演一幕小话剧;(4)续:为全诗续一个编外故事。学生用自主型作业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忽视个性其实也消灭了个性,抓住了个性也就抓住了共性。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课程改革的重任。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实施创造性、个性化的教学为己任,让个性化的课程成为个性化教学的凭借,对学生因材施教,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为培养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课程的个性化
本世纪初,崔峦就指出:“小学语文课程要把学生的发展置于课程、教材改革的中心地位,逐步建立校内外结合、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结合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使课程、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凭借。”为了实现此目的,笔者以为应当实现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与多元化。
据有关资料,八十年代亚太地区的15个国家中,就有5个国家在小学阶段开展选修课。因此,小学语文学科可以增加语文活动课的选择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诸如兴趣小组、文学社团、讲座、竞赛这些活动中自行选择,在兴致盎然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学校、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社区乃至社会的母语环境,建设书香校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给希望小学的小伙伴写信,走向社区消灭错别字,使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
我们还应努力探索跨学科的、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课程形式。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开发的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其做法是,以德育为主导,以语文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环节,就某个主题,如“我爱祖国妈妈”,从各科教学到教育,课上到课下,从校内到校外,利用内容的相似性,展开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合力,使原本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从深度、广度上得到拓展,大大增強了教育教学效果。
此外,除了在语文课上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读书、思考、练习、作业的时间以外,建议专设自由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览室、图书馆读自己爱读的书,记下好词佳句、心得体会。中高年级的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坚持数年,学生的读写能力定会大大提高,长期养成的认真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定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总之,在课程方面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加强课外活动,开发“环境”课程,做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举,课内外、校内外结合,使学生在开放、多元化的语文课程中自主学习,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教师的个性化
古人设帐授徒,以个别传授为主,因而做到个别对待相对容易一些。《论语·颜渊》有四段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讠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对仁所作的四种解释,是分别针对四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而言的,他的这种个性教学法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为了尽量开拓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给他们的个性以发挥的余地,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对待,可采用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个人教学等个性化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使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应从教师这里节省下时间,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因为活动时间是个性发展的首要条件,如果活动时间完全被老师占用了,学生主动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其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这个不行,那个不准,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怎么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应当允许学生主动抢答、提问、板演,允许学生走出座位去帮助或请教其他同学,允许学生在自学、讨论、阅读作文时自由交流、自由辩论。再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质疑正确的答案,敢于打破权威是富有创造力的表现,这种精神岂能扼杀?在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最后在总结阶段,让学生讨论愿做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苹果一样的人,学生交流起来,甚至有的坚持说“一定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像苹果、石榴一样的人就是不好的”的状况。显然在当今社会对于这样的认识是跟不上时代,学生被束缚在小小的框子里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则对话的空间要大出许多。有的学生就说: “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花生默默无闻,虽然外表不好看却有奉献精神。”也有的学生会说:“要做像苹果一样的人,因为苹果高高的挂在枝头,路人一看就想去摘,这样容易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的回答不是挺有思想的嘛,这时再乘胜追击,有学生就说:“既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又要做像苹果一样的人,因为花生的精神固然很可贵,如果你不勇敢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别人是不那么发现你身上的闪光点,那么你就不会让别人认可你自己。我们不仅要有花生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有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勇气,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果不去展示自己,推荐自己,很多机会就会从你的身边溜走。”你看,多独到的见解!
三、学生的个性化
传统的教学往往遵循统一的原则,学习内容是有计划和指令性的。对于老师给的教学任务,每一个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完成,结果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导致了学生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辩论学习疑问,自主组合合作方式,自主设计作业内容。在 “四自”原则的指导下,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学习方法——让学生自选
研究表明,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如教学《林海》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来理解大兴安岭美丽景色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有的采用“电脑绘画法”,有的采用“做导游”的方式,有的采用 “感情朗读”,有的轻轻吟诵诗句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有的还为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写了广告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限制思维范围,不规定思维路径,鼓励独出心裁和标新立异。 2、学习疑问——让学生自辩
古人曰:“学贵有疑。”“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例如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学生质疑:“做落花生那样的人好呢?还是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好呢?”适时引导学生分成了“落花生(正方)”和“石榴、苹果(反方)”进行辩论,课堂顿时变成了实话实说的现场。“我认为落花生生命力强,不需要特别的呵护,它把好吃的果实深埋在地下,这不正是那些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吗?”“石榴、苹果外表好看,也很好吃,这好比外表美丽,又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有什么不好呢?美的事物会给别人带来美的享受呢!” “石榴、苹果既讲体面又很实用,比外表难看的花生强,现在不都讲究包装吗?你看老师穿得就很漂亮,她课也讲得很生动,既有学问又漂亮的老师是我们学生的偶像。”“现在社会看重的是踏实肯干的人,而不是長相。”“像花生那样,光有本事不露有谁会知道呢?瞧石榴、苹果敢于宣传自己,推荐自己,有胆有识,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人才。”由此可见,课堂上提出疑问,让学生多辩辩,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显著的见解,也促使学生形成了独特的见解,使个性得到了张扬。
3、合作方式——让学生自组
托兰斯的研究表明,富于合作精神,心理健康的儿童与一般儿童处于同等智力水平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高。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允许每一名学生根据能力和需要,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资源结合成小组,并且进出自由,通过协作去寻求帮助或共同探讨问题。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让学生选择伙伴表演课本剧,同伴可以在教室中任选一块自己的天地,尽情表现自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建立多向通道,增加信息来源,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协作中发挥创造个性。在小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不同的任务,为优等生创造条件,提供挑战性的学习材料,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克服了“整体划一”的缺点,便于有效地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4、作业内容——让学生自定
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让学生自己做主,自由安排作业内容,自我设计作业形式,使作业成为点缀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道绚丽的风景,展示了“红杏出墙”的个性。如古诗《赠汪伦》,课后学生选择了各自喜好的作业方式重现诗歌。比如:(1)画:为诗配一幅画;(2)唱:加上一段熟悉的旋律,把全诗唱出来;(3)演:小组合作,根据诗意表演一幕小话剧;(4)续:为全诗续一个编外故事。学生用自主型作业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忽视个性其实也消灭了个性,抓住了个性也就抓住了共性。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课程改革的重任。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实施创造性、个性化的教学为己任,让个性化的课程成为个性化教学的凭借,对学生因材施教,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为培养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