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盛集团——1869年创立于纽约,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实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之一。在经营了130年之后,于1999年5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集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投资管理等业务为一体的国际著名投资银行,为全球成千上万个重要客户包括企业、金融机构、国家政府及富有的个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在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世界500强”排名中,列第61位。在国际金融大舞台上,高盛无疑是一位令人瞩目而又无比辉煌的舞者,历经近一个半世纪的沧桑岁月仍魅力四射,而其舞步有太多的悬念。
惊魂2008
高盛2007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盈利同比增长2%,实现盈利32.2亿美元,全年盈利达到创纪录的11.6亿美元,全财年盈利增长22%。在200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高盛利用衍生工具在抵押贷款市场上保持净空头部位,因而从抵押贷款市场的熊市中出人意料地成为赢家。当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布兰克芬喜滋滋地数着巨额红包时,花旗和美林的老总却因业绩下滑而黯然离去。此后,2008年华尔街一波又一波的金融海啸风浪使人心惊肉跳。
华尔街是国际金融的中枢神经,以其魔幻般的魅力左右着世界经济。可是2008年在次贷危机狂潮的冲击下,华尔街陷入世界末日来临一般的恐慌之中,昔日投机家的乐园沦为地狱:雷曼兄弟倒闭卖身,美林证券成为美国银行的盘中餐,AIG被美国政府强行收入囊中……而高盛也在经受着减记和减收共袭的煎熬。2008年是高盛1999年上市以来第一次亏损,打破了高盛金身不败的神话。连老谋深算的“股神”巴菲特也失算,跟着高盛受累,他50亿美元抄底高盛,两个月巨亏近55%。十年繁华成一梦高盛不再是骄傲的众星拱月的舞者。
善变的舞者
尽管高盛遭遇亏损,但高盛仍是华尔街最机灵的投行。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它习惯于剑走偏锋,舞步“另类”,时常超越一般的肢体动作。在过去数十年间,高盛凭借大胆“赌钱”和举债经营利润丰厚,成为华尔街同行妒忌的对象。它的商业活动常在各大媒体抢夺风头,为全世界企业和政府的并购、招股、重组等经济活动提供咨询,相对较少受监管层干预。表面上看,高盛不过是好运当头或者手段高明,但它这种“敏锐”来自于其年深日久的风险机制——合伙制。
高盛是20世纪50年代纽约200家以合伙制存在的投资银行之一,那时高盛日后能转型成全球性投资银行的迹象并不明显。高盛最终能在今天成为全球最优秀的金融机构,说明它在文化上比竞争对手要强——文化的一致性及对客户的保护等。在1999年上市之前高盛一直是合伙制,这是国际上最好的风险控制机制之一,要求对共同利益进行高度的互相监督。上市后,高盛仍保持合伙制文化,这种文化甚至渗透到高盛每个员工的骨髓中。它从未经历过任何可能改变这家公司合伙制特质的大规模并购,其核心文化也未受到任何破坏性事件的侵蚀。它非常注重就风险问题与高级管理层保持经常性沟通,密切注视潜在的风险,挑战“企业领袖独立决策”的传统理念,并建立严格的问责制。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风险做出全面评估,董事会还设有一个专注于风险规则的核心小组。据说高盛有一台神秘的小电脑,专门用来处理危机信息,这台电脑平均每天收集25000个数据以进行风险测试,风险专家们不断以各种情景来评估高盛,这些高度警惕的风险测试保障高盛这部赚钱机器平安运行。
高盛不断将人力资本在风险控制与业务运作之间反复轮换。它的舞步与众不同,是个亳不留情的舞者。它以惊人的速度将精英吸纳进来,又以惊人的速度把他们扫地出门。当金融风暴横扫过来,高盛低头求生,主动转型,改变经营模式,申请由投行改成商业银行。变身后可能利润空间会收窄,但它不仅可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以吸收储蓄存款,拓宽融资渠道,还可享受与其他商业银行同等的待遇,获得申请美联储紧急贷款的永久权利。
相对于远离政府监管的体制外的“自由生活”,高盛转型后除继续接受证券委员会的监管外,还要看美联储的脸色行事,虽少了点自由,但毕竟系上了一根安全带。转型后,它的舞步也跟着变换,成为小心翼翼的商业银行经营者。
朴实家风
在华尔街,高盛这部庞大的赚钱机器一直是最富神秘色彩的。它不仅对其生财之道保密,还喜欢对其所有秘密都守口如瓶,不事张扬。随着高盛上市后,其神秘面纱正逐渐撩开,高盛的内敛、朴实的家风为世人所称道。
位于纽约百老汇大街85号的高盛集团总部褐色办公大楼,乍看有点灰头土脸,没有金碧辉煌的显赫,也没有招摇过市的企业标识。走进办公大楼,迎面而来的是十分朴实的景象——凌乱的办公小隔间,破损的地毯,沾染墨迹的墙壁,似乎少了点现代办公气息。没有豪华的装修,也不摆阔,也看不到好莱坞电影里那些衣着光鲜的银行家以及衣冠楚楚、大腹便便的高级白领……这与高盛肥得流油的财富形成鲜明的对照。
高盛的简朴风气来自其领导团队的草根性。高盛领导层几乎没有出身豪门的世家子弟,大多从基层做起,靠个人才华和勤奋一步一个台阶才取得今天的成功。高盛不是一个由上流社会成员组成的团体,甚至可以说存在集体自卑心理,这反倒是公司前进的动力,成就了高盛精英们的伟业。担任高盛董事长40年之久的西德尼·温伯格是华尔街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堪称一代金融巨擘,但出身贫穷的他最初却是在高盛的办公室当勤杂工。在1929年的股灾中,高盛因以一个臭名昭著的金字塔骗局(pyramid scheme)误导投资者而蒙羞,但经过数年修炼,高盛又凭借朴实的家风和内敛的负责精神恢复了名声。正因这种来自绝非主流社会的出身和背景,高盛高层始终都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得益于国际化和金融大鳄的地位,高盛的领导者时常又是白宫的最佳候选高官。在白宫庞大的官僚体系中,高盛的领导者不乏位列其中的佼佼者,且占据显赫位置。身高一米八六的保尔森为他的老东家高盛抢尽了风头。这位白宫的财政当家人1970年从哈佛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先后在五角大楼和白宫任职。1974年“水门事件”发生后进入高盛公司,开始了在华尔街摸爬滚打的生涯,1999年随着高盛公司上市,保尔森成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6年5月被布什看中出任财政部长。高盛前副总裁罗伯特·佐立克也是白宫炙手可热的高官,他曾在老布什政府中担任负责经济和农业事务的副国务卿。他1992年任白宫办公厅副主任及总统助理;2001年2月出任美国贸易代表,全权负责处理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切活动及其它多边和双边的贸易谈判。高盛盛产白宫高官,难怪人们在参观完高盛纪念堂之后会感叹,他们仿佛在游览白宫一样。高盛尽占政商人脉之利,在白宫和华尔街之间游刃有余,风生水起让同行羡慕甚至眼红。
颠峰后的新舞姿
盛极而衰,辉煌的顶峰之后就是走下坡,高盛也挣脱不了这个自然规律。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大鳄纷纷败退,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高盛不是处在世外桃源,也难逃危机厄运,影响在2008财年第一季度终于体现。高盛当时预计,全球经济不会那么快好转,因为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都没恢复。市场形势比高盛预料的还要糟,高盛虽转型为商业银行,并得到政府100亿美元救助,但转型未转运,亏损还是如期而至。第四财季高盛负营收15.8亿美元,上年同期营收107.4亿美元,而分析师平均预期该公司当季营收6.63亿美元。包括固定收益,证券与委托投资部门在内,高盛的交易与委托投资业务第四季负营收43.6亿美元。综合2008全年高盛盈利仅20.4亿美元。
高盛一直被认为是在本轮危机中受冲击最小的华尔街大型投行,但随着形势的恶化,该行也被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将业务重点转向风险更低的储蓄业务。高盛已宣布,2008年不领取年终奖金,年底裁员10%……高盛的舞鞋仍会不停地旋转,毕竟他们是清醒的、实力强大的舞者。
惊魂2008
高盛2007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盈利同比增长2%,实现盈利32.2亿美元,全年盈利达到创纪录的11.6亿美元,全财年盈利增长22%。在200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高盛利用衍生工具在抵押贷款市场上保持净空头部位,因而从抵押贷款市场的熊市中出人意料地成为赢家。当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布兰克芬喜滋滋地数着巨额红包时,花旗和美林的老总却因业绩下滑而黯然离去。此后,2008年华尔街一波又一波的金融海啸风浪使人心惊肉跳。
华尔街是国际金融的中枢神经,以其魔幻般的魅力左右着世界经济。可是2008年在次贷危机狂潮的冲击下,华尔街陷入世界末日来临一般的恐慌之中,昔日投机家的乐园沦为地狱:雷曼兄弟倒闭卖身,美林证券成为美国银行的盘中餐,AIG被美国政府强行收入囊中……而高盛也在经受着减记和减收共袭的煎熬。2008年是高盛1999年上市以来第一次亏损,打破了高盛金身不败的神话。连老谋深算的“股神”巴菲特也失算,跟着高盛受累,他50亿美元抄底高盛,两个月巨亏近55%。十年繁华成一梦高盛不再是骄傲的众星拱月的舞者。
善变的舞者
尽管高盛遭遇亏损,但高盛仍是华尔街最机灵的投行。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它习惯于剑走偏锋,舞步“另类”,时常超越一般的肢体动作。在过去数十年间,高盛凭借大胆“赌钱”和举债经营利润丰厚,成为华尔街同行妒忌的对象。它的商业活动常在各大媒体抢夺风头,为全世界企业和政府的并购、招股、重组等经济活动提供咨询,相对较少受监管层干预。表面上看,高盛不过是好运当头或者手段高明,但它这种“敏锐”来自于其年深日久的风险机制——合伙制。
高盛是20世纪50年代纽约200家以合伙制存在的投资银行之一,那时高盛日后能转型成全球性投资银行的迹象并不明显。高盛最终能在今天成为全球最优秀的金融机构,说明它在文化上比竞争对手要强——文化的一致性及对客户的保护等。在1999年上市之前高盛一直是合伙制,这是国际上最好的风险控制机制之一,要求对共同利益进行高度的互相监督。上市后,高盛仍保持合伙制文化,这种文化甚至渗透到高盛每个员工的骨髓中。它从未经历过任何可能改变这家公司合伙制特质的大规模并购,其核心文化也未受到任何破坏性事件的侵蚀。它非常注重就风险问题与高级管理层保持经常性沟通,密切注视潜在的风险,挑战“企业领袖独立决策”的传统理念,并建立严格的问责制。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风险做出全面评估,董事会还设有一个专注于风险规则的核心小组。据说高盛有一台神秘的小电脑,专门用来处理危机信息,这台电脑平均每天收集25000个数据以进行风险测试,风险专家们不断以各种情景来评估高盛,这些高度警惕的风险测试保障高盛这部赚钱机器平安运行。
高盛不断将人力资本在风险控制与业务运作之间反复轮换。它的舞步与众不同,是个亳不留情的舞者。它以惊人的速度将精英吸纳进来,又以惊人的速度把他们扫地出门。当金融风暴横扫过来,高盛低头求生,主动转型,改变经营模式,申请由投行改成商业银行。变身后可能利润空间会收窄,但它不仅可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以吸收储蓄存款,拓宽融资渠道,还可享受与其他商业银行同等的待遇,获得申请美联储紧急贷款的永久权利。
相对于远离政府监管的体制外的“自由生活”,高盛转型后除继续接受证券委员会的监管外,还要看美联储的脸色行事,虽少了点自由,但毕竟系上了一根安全带。转型后,它的舞步也跟着变换,成为小心翼翼的商业银行经营者。
朴实家风
在华尔街,高盛这部庞大的赚钱机器一直是最富神秘色彩的。它不仅对其生财之道保密,还喜欢对其所有秘密都守口如瓶,不事张扬。随着高盛上市后,其神秘面纱正逐渐撩开,高盛的内敛、朴实的家风为世人所称道。
位于纽约百老汇大街85号的高盛集团总部褐色办公大楼,乍看有点灰头土脸,没有金碧辉煌的显赫,也没有招摇过市的企业标识。走进办公大楼,迎面而来的是十分朴实的景象——凌乱的办公小隔间,破损的地毯,沾染墨迹的墙壁,似乎少了点现代办公气息。没有豪华的装修,也不摆阔,也看不到好莱坞电影里那些衣着光鲜的银行家以及衣冠楚楚、大腹便便的高级白领……这与高盛肥得流油的财富形成鲜明的对照。
高盛的简朴风气来自其领导团队的草根性。高盛领导层几乎没有出身豪门的世家子弟,大多从基层做起,靠个人才华和勤奋一步一个台阶才取得今天的成功。高盛不是一个由上流社会成员组成的团体,甚至可以说存在集体自卑心理,这反倒是公司前进的动力,成就了高盛精英们的伟业。担任高盛董事长40年之久的西德尼·温伯格是华尔街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堪称一代金融巨擘,但出身贫穷的他最初却是在高盛的办公室当勤杂工。在1929年的股灾中,高盛因以一个臭名昭著的金字塔骗局(pyramid scheme)误导投资者而蒙羞,但经过数年修炼,高盛又凭借朴实的家风和内敛的负责精神恢复了名声。正因这种来自绝非主流社会的出身和背景,高盛高层始终都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得益于国际化和金融大鳄的地位,高盛的领导者时常又是白宫的最佳候选高官。在白宫庞大的官僚体系中,高盛的领导者不乏位列其中的佼佼者,且占据显赫位置。身高一米八六的保尔森为他的老东家高盛抢尽了风头。这位白宫的财政当家人1970年从哈佛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先后在五角大楼和白宫任职。1974年“水门事件”发生后进入高盛公司,开始了在华尔街摸爬滚打的生涯,1999年随着高盛公司上市,保尔森成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6年5月被布什看中出任财政部长。高盛前副总裁罗伯特·佐立克也是白宫炙手可热的高官,他曾在老布什政府中担任负责经济和农业事务的副国务卿。他1992年任白宫办公厅副主任及总统助理;2001年2月出任美国贸易代表,全权负责处理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切活动及其它多边和双边的贸易谈判。高盛盛产白宫高官,难怪人们在参观完高盛纪念堂之后会感叹,他们仿佛在游览白宫一样。高盛尽占政商人脉之利,在白宫和华尔街之间游刃有余,风生水起让同行羡慕甚至眼红。
颠峰后的新舞姿
盛极而衰,辉煌的顶峰之后就是走下坡,高盛也挣脱不了这个自然规律。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大鳄纷纷败退,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高盛不是处在世外桃源,也难逃危机厄运,影响在2008财年第一季度终于体现。高盛当时预计,全球经济不会那么快好转,因为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都没恢复。市场形势比高盛预料的还要糟,高盛虽转型为商业银行,并得到政府100亿美元救助,但转型未转运,亏损还是如期而至。第四财季高盛负营收15.8亿美元,上年同期营收107.4亿美元,而分析师平均预期该公司当季营收6.63亿美元。包括固定收益,证券与委托投资部门在内,高盛的交易与委托投资业务第四季负营收43.6亿美元。综合2008全年高盛盈利仅20.4亿美元。
高盛一直被认为是在本轮危机中受冲击最小的华尔街大型投行,但随着形势的恶化,该行也被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将业务重点转向风险更低的储蓄业务。高盛已宣布,2008年不领取年终奖金,年底裁员10%……高盛的舞鞋仍会不停地旋转,毕竟他们是清醒的、实力强大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