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心理折叠训练涵养学生空间观念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ter635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观念是对物质存在的空间形象与平面图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是一种融合了观察、想象、分析等因素的思维过程。许多创造发明都离不开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够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是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目标。要实现此目标,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心理折叠能力。心理折叠就是在大脑中把二维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立体图形,是一种想象物体被折叠后的空间形态的思维过程。现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学为例,谈谈学生心理折叠能力训练的实施方略。
  一、手脑联动,丰富感知,构筑表象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是进行心理折叠的基础,要将平面图形顺利折叠,以立体图形的方式呈现,必须对立体的实物与平面展开图进行充分感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对接,在头脑中将立体图形各相对面的位置一一对应。笔者在教学中倡导学生操作实践,手脑联动,丰富感知,构筑表象。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行为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建立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准确找出三组相对的面是进行有效心理折叠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六个面与展开图中的位置建立有机联系,笔者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正方体纸盒,组织学生动手裁剪、平铺。
  首先提出操作要求:沿着棱进行裁剪,注意每两个面都要相连,展开后再进行折叠还原。在操作之后,每个小组的学生都不满足于一種裁剪方法,并尝试其他展开图的裁剪,摸索出多种平面展开图。孩子们在裁剪后再进行复原,将平面图折叠成正方体。学生在亲自动手裁剪、观察和折叠中充分感知正方体与展开平面图之间的转换,体会三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转化时各个面的移位过程,领悟到二维平面图中每个面迁移到三维图中的位置,在脑海中形成了丰富的感性空间表象。
  “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实践操作让学生的手、眼、脑联动起来,在心理层面筑造了稳固的空间表征,为心理折叠做好铺垫,减少了思维障碍和心理折叠的错误。
  二、观察想象,动态迁移,心理折叠
  想象能力体现着学生空间观念素质,将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进行心理折叠需要丰富而机智的想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观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识记正方体每个面在裁剪平铺后的位置,从而有效开展逆向思考,正确地将平面展开图折叠成三维透视图形。
  准确找出三组相对的面是进行心理折叠的关键。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正确地找出相对的面,笔者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相对的面间隔出现”这一特点,从而让他们有效掌握了判断展开图是否能够折叠成正方体的方法。在学生将正方体裁剪成各种形状的展开图后,笔者把各种展开图张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寻找规律,进行有意识的记忆。如可以利用符号和色彩帮助学生探索相对面的位置关系,指引学生很快找出相对面具有间隔排列的特征,让学生在进行心理折叠时有了可靠的依据,让相对的面更加便捷地对号入座。
  心理折叠是一种虚拟的想象性操作,对平面图被折叠后形态的有效想象,是一种心理创造,这样有助于学生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深入认识。
  三、反复训练,深层思维,模型熟化
  “懂得判断一些平面图像折叠后是否能够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教学核心目标,也是对学生心理折叠能力的检阅。为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笔者组织学生反复开展各种训练,促进学生深层思维,令其对折叠模型熟化。
  在学生分别学习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训练,让他们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他们深入思考、内化模型、熟化转换,巩固心理折叠技能,提升空间想象能力。笔者设计了三组题型的练习:1.根据展开图,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对面;2.判断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并动手折叠验证;3.将各展开图与相应的正方体、长方体连线。由浅入深、动静结合的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观察、比较、分析中将“相对面的位置关系模型”进一步熟练化,提升了心理折叠能力。
  “勤能补拙是良训。”心理折叠是多数学生的弱项,其形成非一日之功,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授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更要勤于训练,给学生提供多元练习的机会,在丰富的活动中应用和内化,不断发展他们的心理折叠水平。
  心理折叠是空间表征的核心精髓,是一种高层次的空间思维能力,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以心理折叠训练为载体,促进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涵养空间观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唐闸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其他文献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思想是会享用它的人的财产。”数学思想是数学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要素,“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精髓”。小学数学所蕴含的数学思想颇为丰富,分类思想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类现象无处不在,分类方法应用广泛,分类思想意义深远。分类思想源自高效的分类活动,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分类活动质效,优化分类过程,在优效的分类活动中提升学生能力,凝聚分类思想。
期刊
从哲学的视角切入平衡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哲学中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及价值观的论述,以及事物的两面性、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等。这为领导者审时度势,更好地处理平衡与不平衡关系提供了理论视角和实践依据,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管理——追求平衡  优秀的管理,表现在追求平衡的艺术。  教育是发展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学校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大发展可能是某一阶段的特例,但我们追求
期刊
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自然而然形成的我们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它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诵读方式,也是古代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吟诵介于唱和诵之间,也就是像唱歌一样地诵读,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寓教于乐,可以因声求情,以情达意,陶冶情操,加强记忆。曾国藩曾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那么,什么是吟诵?怎样吟诵?学习吟诵的意义何在呢?  一、吟诵的定义  绝大多数人
期刊
摘 要:课堂是教师实施课程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提高自身技能、汲取知识、升华思想的殿堂,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价值的重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导教师积极构建活力课堂,让课堂教学在投入最少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实际效果,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 思想品德课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干课程,也是
期刊
摘 要:随着云计算、互联网技术对教育信息化的渗透影响,服务于教育教学和教育活动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越来越多,但这些业务应用系统都不同程度建有独立的身份认证系统。针对目前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身份认证“信息孤岛”问题,本文通过整合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全省实名教师信息和中小学生学籍系统的信息,结合OAuth开放授权协议,构建标准、安全的数字校园身份认证开放接口和平台接入规范,为其所有业务应用系统提供
期刊
很多教师对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流露于字里行间的自由自在、快乐无限的情感理解透彻,指导学生品读也很到位,但在指导学生模仿练笔时,就显得不足。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笔时,生搬硬套,只是在文字的表面肤浅地滑行,不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著名作家巴金曾说:“打动人心的是真情而非词藻,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情,才能使学生的表达更有层次、有深度。”在教学时,笔者琢磨让学生走进
期刊
数学是神奇的、迷人的,它本身的特点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和缜密性。自古以来,数学就被认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只有具备较强天赋的人才能学好,其实不然。对于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基本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让威严的教师形象朋友化  亲其师,信其道。任何一个人都很乐意向自己喜欢的人学
期刊
摘 要:《英语》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然而很多教师只是将目光停留在文本内容上,将语言知识作为教学的关注点,忽略了教材中一些现成的图片、小诗、儿歌等教学资源。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谈谈小学英语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让英语课堂教学彰显趣味和实效。  关键词:教材资源 小诗 歌曲 插图 游戏  现行的牛津《英语》教材以话题为主线,将对话、词汇、游戏、语音、诗歌、歌
期刊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师注重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却往往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忽视了集体的力量。古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集体智慧给学生个人带来有益的影响。美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每个学生的艺术视野不同,欣赏作品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使美术教学因全体学生的参与而更加灵动。  一、定目标,促合作  教学
期刊
摘 要:小组讨论,即同伴之间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意见交换的会话,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通过互动交流,在讨论中交换各自的想法,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学习能力的共同提高。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许多小组讨论并不尽如人意,学生讨论无中心、无章法、不深刻。教师要做到全程参与、关注动态、即时调控、提升小组讨论活动的参与性、操作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小组讨论 参与性 操作性 实效性  小组讨论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解决某一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