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之学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自然而然形成的我们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它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诵读方式,也是古代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吟诵介于唱和诵之间,也就是像唱歌一样地诵读,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寓教于乐,可以因声求情,以情达意,陶冶情操,加强记忆。曾国藩曾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那么,什么是吟诵?怎样吟诵?学习吟诵的意义何在呢?
  一、吟诵的定义
  绝大多数人没有听过古人吟诵,常把吟诵与朗诵或歌唱混为一谈。唱歌虽好听,有节拍、韵律,学起来也更加容易,但那并非传统的吟诵。哪什么是吟诵呢?吟诵和唱歌有什么不同呢?
  “吟诵”就是拉长了声音歌唱,是一种并不严格讲究合乐的随口歌唱,也是不用琴瑟等乐器伴奏,而以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歌咏。但诵是诵,歌是歌,两者不是一回事。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比较了“诵”与“歌”的不同,说:“赋不歌而诵,乐府歌而不诵,诗兼歌诵”。朱光潜先生也说:“歌重音乐的节奏,而诵重语言的节奏”。
  另外,“吟”和“诵”也是有差别的。首先、 “吟”重音乐的节奏,有曲调,且旋律比较鲜明。从笔者所学习模仿的古诗文吟诵曲调来看,其中的绝大多数是“吟”,听起来悦耳动听;而“诵”重语言的节奏,旋律不太鲜明,一般没有曲调。今天我们学习吟诵时,没有必要细分出“吟”和“诵”了,“吟诵”作为一个词使用,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它既可指吟,也可指诵。
  二、吟诵的基本方法
  1.依字行腔——学习吟诵的第一步。依字行腔,即不倒字,也就要读准字音。依字行腔的五种基本方法:单音唱法,一个一个字断开来唱。连:连是中国唱法中最受欢迎的。断:表示强调,连的能断,但断的就不能连了。拖:用于平声字,压平声韵字上。开:即打开,用于强调的字。总之,吟诵时的行腔,以连为主,以断为辅,五种行腔的基本方法组合在一起形成无数种唱法。所以吟诵一般没有曲谱。
  2.依义行调——吟诵时情感的把握与抒发。吟诵非歌,因其注重词义。学会吟诵会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声音的艺术家,能根据作品的意境来反悔情感。这原本就是人的本能,再加上吟诵,会让我们人的这种本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古人作诗的时候,一般都经过反复吟诵,形成这首诗的吟诵调,基本上一诗一调。吟诵调都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精品,是几代人口口相传,积累而成的,非常珍贵。我们先应该努力模仿学习,细细体味,并将它发扬光大。
  3.字分实虚入,音分平重长——文的吟诵。文的吟诵注意以下两点:骈文同近体诗,讲究对仗和押韵;古文同古诗,讲究字分实虚入,音分平重长。总之,虚字不虚,可显语气。比如,『也』可译为『啊』,判定、强调前文,语气重,吟诵时拖长加重;『矣』表叹息,可译为『哦』,有时有讽刺意,吟诵时拖长玩味;有些『之』字,为引起后文重要内容,延长语气,提醒注意,吟诵时要拖长;『而』字往往表示前后的关联,有前因才有后果,往往还有转折的意思,所以吟诵是要拖长引起别人注意。
  三、吟诵的意义
  1.是我国古典诗歌教育的最好形式。正如前言所说,吟诵是一个非常好的古典文学学习方法。它寓教于乐,可以因声求情,以情达意。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诗词,之所以久为传诵,就是因为它们用高雅的语言、优美的声韵创造了一个个情景交融、引人入胜的美好意境。这唯有学习吟诵,方能感之品之,咏之叹之。因为文字是无法完全记录语言的。文字之外的许多情感因素如语音、语气、表情等,须通过吟诵这种声音形式表达出来。
  2.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精神。在华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中,汉语语音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长短、高低、轻重、缓急等,都有某种相对固定的含义倾向。我们的汉字,每笔每画,每个音韵,都有其文化内涵。由如此神奇的文字构筑的篇篇华章,有我们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在里面。因此,学习吟诵,也可以真真切切地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精神。
  3.保留语音本身的完整含义,恢复民族文化自信心。文字的产生远在语言之后,只是此后字在变,音也在变,尤其是受到外部语言的影响所产生的变化,慢慢就遮盖和改变了语言原初的意义。强调吟诵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完全是为了保留语音本身的完整含义,以及我们古代大量基本的文化概念。所以,学习吟诵,对于恢复汉诗文原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恢复民族文化自信心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4.继中华之绝学。中国的古典诗歌都是吟诵着作出来的,我国古代的文人,个个都是吟诵大家,我们本不该缺乏能吟会诵的专门人才,只是因为受自然法则制约,能吟会诵的前辈学者越来越少,再加上解放以来缺乏有力提倡,未重视吟诵人才的培养,所以吟诵之学正面临失传的危险。相反,从中国流传到日本的诗歌吟诵方法,在日本得到了发扬光大。日本文人根据自己民族的文艺传统和审美趣味,把诗歌吟咏与音乐、剑术、舞蹈等融为一体,使诗歌吟咏几乎成为日本国全民性的一项文艺活动,各种职业和年龄层次的人都踊跃参加,吟咏会遍布各地,并定期举行。
  我们的祖先根据汉语的特点创造了吟诵这种读书方法,自先秦至今,口口相传流传了几千年,现今却面临失传的危险。我们理应自觉学习和研究吟诵,使吟诵的传统在中国发扬光大。今天学习和研究吟诵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对于抢救祖国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关键性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开展,让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既学知识又学做人,形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导入环节中渲染德育思想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可以巧妙地结合德育思想教育,让学生从中受益,树立信念。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最初环节多动脑、勤思考,把德育合情合理结合其中,让学生在语文
期刊
阅读对儿童成长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笔者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却深切地感受到,由于缺乏读物,缺少阅读氛围,阅读始终无法真正走进农村儿童的童年生活。究其原因,当然与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关。他们生活在农村,身边没有图书,没有书店,父母大多外出打工,负责照顾他们的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只能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满足,而无法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特别是阅读的需求。他们的校外生活比较散漫,电视、游戏及街头低俗读
期刊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目标要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实施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课程融入了法治意识的教育,但课堂上时间有限,不能很好地进行法治教育。为此,在学校全面推行选课走班的举措下,专门开辟了学法社团,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延伸,时间和空
期刊
摘 要:创新的核心就是培育创新型人才。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理念和创新素养能力的电子商务优秀人才,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南昌大学为例,构建了电子商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电子商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施矩阵化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与探索,希望对高校创新教育工作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
期刊
“数感”是一个具有抽象意义的有关于数学的专业术语,同时它也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字、运算、数量关系等多方面知识时,所得出的感悟与结论。“数感”在现实生活中它是看不见、摸不到的,由于其本身有相对高的隐蔽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与学习当中,常使人们忽视“数感”的存在,但它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要培养学生的“数感”,促进其快速进入数学的学习中。  一、利用情境法促进学生对“数感”的了解  情境法是提高学
期刊
当“小乐器进课堂”的号角吹响,传统的音乐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人们誉为“柔和的笛子”和“像鸟唱歌的笛子”的竖笛,以其音色纯正、柔和轻盈的特点,在音乐课堂上呈现出独特的一面。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专门的竖笛练习教学内容,这些练习内容与各单元内容紧密联系,既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补充,又是将竖笛演奏综合运用于歌曲、乐曲的一种体现。  一、巧用竖笛,给民歌加点“料”  民族
期刊
预设驱动教学,生成引领课堂。把握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落实课标“教学建议”部分的“五个要求”,既需要课堂教学有微观的教学设计,更需要课堂教学有宏观的教学顶层设计。从教学设计走向教学顶层设计,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高屋建瓴,直指课程。教学顶层设计,是对教学设计去粗取精、化繁为简,需要重点把握“知、能、意”三个要点,处理好从课程到课堂、从课堂到课程的辩证关系。  一、知:教学顶层设计要切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认
期刊
摘 要:在少年科学院中渗透体验教育取决于体验教育自身的功能特点,这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也适应少年科学院的发展趋势。在少科院里,通过设立科学健康的体验项目,提供体验条件,启发体验思考,鼓励体验的积极性,以集体体验、自我体验、换位体验、模拟体验等方式,尽可能地为孩子们的体验提供舞台,创造机会,导引路径,营造氛围,实现体验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体验教育 实践 创新  少年科学院以它独有的魅力与
期刊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思想是会享用它的人的财产。”数学思想是数学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要素,“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精髓”。小学数学所蕴含的数学思想颇为丰富,分类思想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类现象无处不在,分类方法应用广泛,分类思想意义深远。分类思想源自高效的分类活动,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分类活动质效,优化分类过程,在优效的分类活动中提升学生能力,凝聚分类思想。
期刊
从哲学的视角切入平衡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哲学中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及价值观的论述,以及事物的两面性、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等。这为领导者审时度势,更好地处理平衡与不平衡关系提供了理论视角和实践依据,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管理——追求平衡  优秀的管理,表现在追求平衡的艺术。  教育是发展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学校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大发展可能是某一阶段的特例,但我们追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