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名著阅读。”初中语文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阅读名著提出了量化指标,体现了新课标对名著阅读的特别关注。
作为涉世不深的初中生,如何来了解这个社会,如何来分析社会现象,文学为他们展示了一个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融汇了世间百态,沉淀了历史精华,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绝佳教材。然而初中生往往存在社会视野偏窄,在校精力更多集中于课本学习等,而没有时间去阅读,导致他们“一无时间读书,二无书可读,三不会读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尝试改变现状。这激起了我对学生名著阅读问题的思索。
名著阅读计划的制定
1、总体目标
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语感,并通过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组织名著赏析活动、专题讨论会、故事会等形式,把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起来,还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地位,增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特别是语文学习的能力。
2、阶段目标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初一阶段: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寓言作品,以及一些篇幅较短的文学名著(《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选》、《一千零一夜》、《格列佛游记》、《童年》、《爱的教育》),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
初二阶段:阅读一些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初三阶段: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呐喊》、《巴黎圣母院》),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学会揣摩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清作品中的精髓与糟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三、教师的点拨与指导
1、 阅读的方法的指导。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漫画,看动画片,打电子游戏的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愿看文学作品,不愿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更不要说那些读起来让他们费力的名著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首先以课文的材料为例子,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其中包括读书的方法(如泛读、精读法、)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提纲法、),然后以课内自读课材料作为学生训练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实现第一次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
2、统筹安排、精心测算、安排时间。整本书容量较大,不可能在课堂内全部读完。必须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怎么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是关键。
教师要科学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关键是布置适宜的阅读量。每布置学生读一本书都要看看书的容量,根据学生可能用来读书的时间及阅读的速度,测算出学生每天能读多少页,读完一本书大概要多长时间,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不能不切实际的要求学生几天内读完一本书,然后写点读后感就算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如果学生没有时间读完名著,那整个名著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根本。
3、精选作品、明确目标、组织活动、激发兴趣。实事求是的说,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曾对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喜欢读名著的学生不到15%,学生普遍反映大多数名著容量太大,不容易理解,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内容离现在生活太远,读起来没意思。
面对这样的阅读现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直接兴趣呢?关键是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那些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作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如韩寒的《三重门》科幻小说《哈里波特》等。所以,在安排阅读书目上教师可以将选择推荐权分一部分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推荐他们喜欢读的书。
初中学生受自身阅历的影响,对名著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不太可能达到很高的层次。太高的要求很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读《水浒传》,要求初中学生对书中众多的人物一一掌握,这个要求显然过高了。不如改成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他。然后通过“水浒英雄故事会”的活动,使学生对其他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要求初中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
总之,教师的点拨指导,既应该确定班组群体的阅读目标、方法,又必须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能在书籍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作为涉世不深的初中生,如何来了解这个社会,如何来分析社会现象,文学为他们展示了一个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融汇了世间百态,沉淀了历史精华,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绝佳教材。然而初中生往往存在社会视野偏窄,在校精力更多集中于课本学习等,而没有时间去阅读,导致他们“一无时间读书,二无书可读,三不会读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尝试改变现状。这激起了我对学生名著阅读问题的思索。
名著阅读计划的制定
1、总体目标
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语感,并通过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组织名著赏析活动、专题讨论会、故事会等形式,把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起来,还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地位,增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特别是语文学习的能力。
2、阶段目标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初一阶段: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寓言作品,以及一些篇幅较短的文学名著(《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选》、《一千零一夜》、《格列佛游记》、《童年》、《爱的教育》),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
初二阶段:阅读一些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初三阶段: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呐喊》、《巴黎圣母院》),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学会揣摩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清作品中的精髓与糟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三、教师的点拨与指导
1、 阅读的方法的指导。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漫画,看动画片,打电子游戏的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愿看文学作品,不愿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更不要说那些读起来让他们费力的名著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首先以课文的材料为例子,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其中包括读书的方法(如泛读、精读法、)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提纲法、),然后以课内自读课材料作为学生训练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实现第一次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
2、统筹安排、精心测算、安排时间。整本书容量较大,不可能在课堂内全部读完。必须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怎么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是关键。
教师要科学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关键是布置适宜的阅读量。每布置学生读一本书都要看看书的容量,根据学生可能用来读书的时间及阅读的速度,测算出学生每天能读多少页,读完一本书大概要多长时间,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不能不切实际的要求学生几天内读完一本书,然后写点读后感就算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如果学生没有时间读完名著,那整个名著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根本。
3、精选作品、明确目标、组织活动、激发兴趣。实事求是的说,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曾对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喜欢读名著的学生不到15%,学生普遍反映大多数名著容量太大,不容易理解,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内容离现在生活太远,读起来没意思。
面对这样的阅读现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直接兴趣呢?关键是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那些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作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如韩寒的《三重门》科幻小说《哈里波特》等。所以,在安排阅读书目上教师可以将选择推荐权分一部分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推荐他们喜欢读的书。
初中学生受自身阅历的影响,对名著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不太可能达到很高的层次。太高的要求很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读《水浒传》,要求初中学生对书中众多的人物一一掌握,这个要求显然过高了。不如改成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他。然后通过“水浒英雄故事会”的活动,使学生对其他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要求初中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
总之,教师的点拨指导,既应该确定班组群体的阅读目标、方法,又必须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能在书籍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