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著走入学生的视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名著阅读。”初中语文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阅读名著提出了量化指标,体现了新课标对名著阅读的特别关注。
  作为涉世不深的初中生,如何来了解这个社会,如何来分析社会现象,文学为他们展示了一个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融汇了世间百态,沉淀了历史精华,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绝佳教材。然而初中生往往存在社会视野偏窄,在校精力更多集中于课本学习等,而没有时间去阅读,导致他们“一无时间读书,二无书可读,三不会读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尝试改变现状。这激起了我对学生名著阅读问题的思索。
  名著阅读计划的制定
  1、总体目标
  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语感,并通过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组织名著赏析活动、专题讨论会、故事会等形式,把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起来,还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地位,增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特别是语文学习的能力。
  2、阶段目标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初一阶段: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寓言作品,以及一些篇幅较短的文学名著(《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选》、《一千零一夜》、《格列佛游记》、《童年》、《爱的教育》),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
  初二阶段:阅读一些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初三阶段: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呐喊》、《巴黎圣母院》),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学会揣摩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清作品中的精髓与糟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三、教师的点拨与指导
  1、 阅读的方法的指导。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漫画,看动画片,打电子游戏的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愿看文学作品,不愿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更不要说那些读起来让他们费力的名著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首先以课文的材料为例子,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其中包括读书的方法(如泛读、精读法、)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提纲法、),然后以课内自读课材料作为学生训练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实现第一次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
  2、统筹安排、精心测算、安排时间。整本书容量较大,不可能在课堂内全部读完。必须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怎么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是关键。
  教师要科学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关键是布置适宜的阅读量。每布置学生读一本书都要看看书的容量,根据学生可能用来读书的时间及阅读的速度,测算出学生每天能读多少页,读完一本书大概要多长时间,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不能不切实际的要求学生几天内读完一本书,然后写点读后感就算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如果学生没有时间读完名著,那整个名著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根本。
  3、精选作品、明确目标、组织活动、激发兴趣。实事求是的说,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曾对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喜欢读名著的学生不到15%,学生普遍反映大多数名著容量太大,不容易理解,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内容离现在生活太远,读起来没意思。
  面对这样的阅读现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直接兴趣呢?关键是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那些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作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如韩寒的《三重门》科幻小说《哈里波特》等。所以,在安排阅读书目上教师可以将选择推荐权分一部分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推荐他们喜欢读的书。
  初中学生受自身阅历的影响,对名著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不太可能达到很高的层次。太高的要求很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读《水浒传》,要求初中学生对书中众多的人物一一掌握,这个要求显然过高了。不如改成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他。然后通过“水浒英雄故事会”的活动,使学生对其他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要求初中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
  总之,教师的点拨指导,既应该确定班组群体的阅读目标、方法,又必须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能在书籍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其他文献
歌唱艺术的魅力在于用人声表现人性,抒发人情的直接性。歌唱中直接以音乐和语言传递信息,引起听众的共鸣,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一个歌唱者演唱的成败,在于扎实的基本功,更关键地在于艺术表现得是否深刻感人。歌唱的原则是艺术第一,技术第二。艺术是目的、方向、内部主张、活动宗旨;技术都是为艺术服务的手段、工具、外部技巧,是“硬件”。二者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纯粹卖弄技巧毕竟单调乏味,没有生命力。只有艺术第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强,语言规范,表达方式多样,堪称学生学习最好的范文。如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进行仿写,不仅能真正落实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强,语言规范,表达方式多样,堪称学生学习最好的范文。如果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为小学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学管理的思路、手段等内容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质量,更影响到我国下一代的成长。教学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和发挥各种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教育条件,高效地实现教育管理的过程,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小学教学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 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
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多种问题情境,营造开放的思维活动空间  问题是思维的钥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
语文是职高学校文化课中的基础学科,承担着一份重要的责任。但目前职高语文教学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在中职学校,不少语文教师是剃头担子一头热,恨不得将平生所学向学生倾心传授。但学生往往是闻一多笔下“一潭绝望的死水”,教师投下去无数石子,也难以让他们开出漂亮的涟漪。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发展就显得非常关键。  如我教的计算机班,每节课自己激情澎湃,可不少学生冷眼相看,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会垂下他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传统的品德教育重于说教,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感悟、内化道德观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标准课程》中用了“体验、认识、感悟”等过程性目标动词来刻画学生品德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进行着革命。但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标所提出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以致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與困惑、矛盾与冲突,继而形成了教学行为上的偏差,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反思。  一、创设情境应体现数学的本源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
现今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创新能力”,而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是“创新能力”成长的摇篮。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处于"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不都能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他们思维表现更多的是记忆显现性思维。因此,从小处讲,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从长远讲,为社
摘要:从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种种问题。而谈起音乐课,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明明是很喜欢音乐的,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是令人困惑并且值得每一位音乐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这种情况不得不让人担忧。本文正是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论述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教师应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以引发同行更深的思考。  关键字:音乐教育 音乐课 问题对策  引言  我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有好几年了,大
逆向思维法是指为实现某一创新或解决某一因常规思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采取反向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做英语书面表达题时,我们亦可借鉴这种方法,从研究高考对书面表达的要求入手,以及阅卷者的感受,去迎合他们的要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以求短时期内取得对书面表达的突破。  我们可以从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及阅卷的角度来审视一下对写作的要求,一篇高分书面表达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内容要点齐全,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