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种种问题。而谈起音乐课,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明明是很喜欢音乐的,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是令人困惑并且值得每一位音乐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这种情况不得不让人担忧。本文正是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论述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教师应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以引发同行更深的思考。
关键字:音乐教育 音乐课 问题对策
引言
我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有好几年了,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种况状长期以往,只会消弱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甚至让学生讨厌音乐课。音乐老师如何做到让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上音乐课,本文以实践为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来论述:
一、为何“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
(一)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教学效果
很多老师把音乐课理解成唱歌课,整个课堂一味的注重知识的灌输,上课的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俗套单一,把音乐课变成音乐基本功训练课,大大消弱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二)教材内容与学生的需要有一定的隔阂
至今,像数学、英语、语文这些“主课”,已经归纳和总结出了一套完整而又合理的教材教法,而音乐教育还在摸索阶段。过去音乐教材的编排过分强调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封闭单一,不活泼,没有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本里,大多数是以唱歌为主。学生带着快乐心情上课,往往会觉得音乐识谱很难,音乐课先识谱、唱谱、再唱歌,教唱课就成为了一个千篇一律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在我国许多学校音乐教学器材缺乏,已经普遍存在,有的学校连一架电子琴也没有,至于说音乐教室、钢琴、投影仪等多媒体设施,更是学校条件不能满足的。例如:在一些打击乐的运用中,如果有相应的打击乐器让学生真实的感受节奏节拍,不仅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教学效果。
而在现代艺术课中,表演已经日益提到日程上来,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表演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但在拥挤的教室,就只能培养出柏杨老先生《丑陋的中国人》中说的“腼腆”。所以我们应该多给音乐课一点场地、器材来彻底改变这种局面。
(四)音乐教育尚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这主要是部分家长对音乐看法上的问题,一些学生家长只注重学生的“主科”成绩,对“次科”成绩并不关心。在课外,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对子女说:你把语文和数学学好就行了,音乐课学得好不好都无所谓。这种教育从心里影响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对于一个真正高素质的人来说,良好的音乐素质,是其最起码的修养。
对音乐课轻视的现实,是制约音乐教育的根本原因。所以说如果要提高国民的音乐素质,对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该再进一步提到日程上来,并付诸与实际行动。
二、教师如何让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音乐课”
(一)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修养
作为音乐老师,应该排除一些客观的困难,如学校条件差,学生音乐素质不高等,提高自己的才能和敬业精神,扩宽知识面,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份教案。尽自己的能力上好每一节课,这才是最重要的。音乐教育的內容包括歌唱、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欣赏四部分,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做出整体性的反应。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课堂中注重语言艺术,用快乐的情绪,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有趣的动作形象生动的表现音乐中的情感,调动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情感为基础,以参与音乐为手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中,音乐老师只有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才能引到学生真正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的沉醉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要以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的表现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达到体检美感,丰富情感的教学目的。
音乐是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是不可能获得这种体验的。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教材:贝多芬的生平,创作经历,社会背景来帮助学生理解作曲家的命运,思想境界等。但是却达不到让学生真正的去理解这个作品。如果让学生去尝试随着音乐进行指挥,能够深切的感受到音乐的力度感,节奏感。简单的动作模仿不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以下几点:
1、对简单的音乐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条活泼轻快简单的节奏、乐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要强调“响”(声音要响亮)、“准”(音调要唱准)、“美”(歌声要优美),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和唱歌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收音机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名曲,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既提高了学生识谱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热爱祖国文化的传统情感。
3、多组织一些关于音乐的游戏活动,比如老师打一段节奏,让学生来模仿。最后请学生上台表演并写下这条节拍,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又让学生情绪高涨,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也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印象更深刻。
4、积极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参加比赛,演出参赛前认真辅导学生,相信音乐教师在付出努力后,学生在比赛、演出中获奖和取得良好评价后,不管是是家长还是一个漠视音乐的人,也一定会有很好的改观。而且,许多事实证明,音乐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而且对于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字:音乐教育 音乐课 问题对策
引言
我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有好几年了,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种况状长期以往,只会消弱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甚至让学生讨厌音乐课。音乐老师如何做到让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上音乐课,本文以实践为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来论述:
一、为何“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
(一)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教学效果
很多老师把音乐课理解成唱歌课,整个课堂一味的注重知识的灌输,上课的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俗套单一,把音乐课变成音乐基本功训练课,大大消弱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二)教材内容与学生的需要有一定的隔阂
至今,像数学、英语、语文这些“主课”,已经归纳和总结出了一套完整而又合理的教材教法,而音乐教育还在摸索阶段。过去音乐教材的编排过分强调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封闭单一,不活泼,没有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本里,大多数是以唱歌为主。学生带着快乐心情上课,往往会觉得音乐识谱很难,音乐课先识谱、唱谱、再唱歌,教唱课就成为了一个千篇一律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在我国许多学校音乐教学器材缺乏,已经普遍存在,有的学校连一架电子琴也没有,至于说音乐教室、钢琴、投影仪等多媒体设施,更是学校条件不能满足的。例如:在一些打击乐的运用中,如果有相应的打击乐器让学生真实的感受节奏节拍,不仅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教学效果。
而在现代艺术课中,表演已经日益提到日程上来,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表演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但在拥挤的教室,就只能培养出柏杨老先生《丑陋的中国人》中说的“腼腆”。所以我们应该多给音乐课一点场地、器材来彻底改变这种局面。
(四)音乐教育尚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这主要是部分家长对音乐看法上的问题,一些学生家长只注重学生的“主科”成绩,对“次科”成绩并不关心。在课外,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对子女说:你把语文和数学学好就行了,音乐课学得好不好都无所谓。这种教育从心里影响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对于一个真正高素质的人来说,良好的音乐素质,是其最起码的修养。
对音乐课轻视的现实,是制约音乐教育的根本原因。所以说如果要提高国民的音乐素质,对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该再进一步提到日程上来,并付诸与实际行动。
二、教师如何让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音乐课”
(一)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修养
作为音乐老师,应该排除一些客观的困难,如学校条件差,学生音乐素质不高等,提高自己的才能和敬业精神,扩宽知识面,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份教案。尽自己的能力上好每一节课,这才是最重要的。音乐教育的內容包括歌唱、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欣赏四部分,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做出整体性的反应。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课堂中注重语言艺术,用快乐的情绪,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有趣的动作形象生动的表现音乐中的情感,调动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情感为基础,以参与音乐为手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中,音乐老师只有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才能引到学生真正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的沉醉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要以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的表现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达到体检美感,丰富情感的教学目的。
音乐是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是不可能获得这种体验的。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教材:贝多芬的生平,创作经历,社会背景来帮助学生理解作曲家的命运,思想境界等。但是却达不到让学生真正的去理解这个作品。如果让学生去尝试随着音乐进行指挥,能够深切的感受到音乐的力度感,节奏感。简单的动作模仿不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以下几点:
1、对简单的音乐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条活泼轻快简单的节奏、乐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要强调“响”(声音要响亮)、“准”(音调要唱准)、“美”(歌声要优美),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和唱歌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收音机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名曲,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既提高了学生识谱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热爱祖国文化的传统情感。
3、多组织一些关于音乐的游戏活动,比如老师打一段节奏,让学生来模仿。最后请学生上台表演并写下这条节拍,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又让学生情绪高涨,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也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印象更深刻。
4、积极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参加比赛,演出参赛前认真辅导学生,相信音乐教师在付出努力后,学生在比赛、演出中获奖和取得良好评价后,不管是是家长还是一个漠视音乐的人,也一定会有很好的改观。而且,许多事实证明,音乐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而且对于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